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显明 《江西植保》2004,27(2):80-81
本文对龙游县晚稻螟虫为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防治对策,①稻草不堆放越冬,并尽可能地将其进行沤制或烧毁。②灌水杀虫。③春后提早翻耕,井灌水杀虫、杀蛹④狠治第1代压基数。⑤大力提倡5%锐劲特悬浮剂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螟虫。⑥提倡正确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螟虫是孝感市水稻的主要害虫 ,在 5 0年代~ 80年代二化螟、三化螟种群交替上升 ,进入 90年代中期 ,二化螟、三化螟在水稻混合暴发为害 ,严重影响了水稻生产。据统计 ,水稻螟虫每年发生面积约为 46万 hm2 ,防治面积 60万 hm2 ,挽回损失达80 0 0万 kg,实际损失 2 5 0 0万 kg。在螟虫的防治上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也出现了因长期单一使用化学农药等原因引起螟虫抗性上升状况 ,笔者总结 5 0年代以来螟虫的防治工作情况 ,粗略分析螟虫抗性上升的原因 ,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1  5 0年代以来水稻螟虫防治状况5 0年代以来 ,孝感市螟虫…  相似文献   

3.
90年代苏北沿海稻区褐稻虱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苏北沿海稻区90年代褐稻虱的发生特点及暴发原因。  相似文献   

4.
螟虫是滨海县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 ,但不同时期其种群结构差异较大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3个明显不同的种群消长动态 ,由于其种群结构差异明显 ,在防治策略上则需作相应的调整 ,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1种群消长动态1.1发生量变化大据该站1965至2000年36年调查资料分析 ,三化螟、二化螟、大螟3种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 ,3螟并发 ,之后三化螟呈持续下降势头 ,二化螟则逐渐上升 ,下面仅以在不同时期3种螟虫的越冬代冬后基数、1代秧池卵量、危害程度的变化情况加以说明。1…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灰稻虱传毒引起发病。冬暖夏凉,耕作制度改变,有利于灰稻虱越冬越夏,传毒媒介数量上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致使晚稻黑条矮缩病大暴发。补灰稻虱若虫高峰期,用5%锐劲特SC或10%砒虫啉WP等防治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稻瘿蚊间歇性暴发原因和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系统调查和观察,明确了稻瘿蚊发生具有间歇性、隐蔽性、暴发性、毁灭性和专一性等5个特点,分析了其在大田县间歇大发生有5个方面的因素。防治上提出农业防治可采取“铲”、“避”、“改”等方法,化学防治应选用具有强触杀、强渗透力药剂,采用毒土法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7.
2003年水稻螟虫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为2.4万hm^2,其中中稻2.36万hm^2,二季晚稻0.04万hm^2。由于气候条件、水稻品种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猖獗为害,三化螟成为次要害虫。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近年来东亚飞蝗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程度重、发生期不整齐、暴发频率高的特点;分析了暴发的原因主要是虫源基数较高、孳生场所扩大、气象条件有利、自然控害作用下降、资金投入不足及防治能力不够等;并从治理方针、策略、战术、技术上,提出了东亚飞蝗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水稻三化螟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调查分析,2001年上海地区水稻三化螟的暴发原因是由于螟虫越冬基数大 ,免耕栽培提高了越冬螟虫存活率,当年3~5月雨量和雨日较常年少 ,有利越冬虫源化蛹、羽化 ,导致三化螟暴发危害。根据国内治理三化螟的新经验 ,结合本市发生特点 ,提出了治理策略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潘彩芳  何桃洋 《广西植保》2012,25(4):28-29,25
总结了大新县近几年来甘蔗螟虫发生与危害情况,分别从螟虫发生的种类、种植制度、农民防治误区等方面分析螟虫发生严重的原因。针对螟虫防治难、技术性强等特点,提出加大政府职能,加强植保经费投入、技术宣传、培训等力度,提高蔗农防治技术水平,在防治技术上提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张家口市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错季无公害蔬菜生产为突破口,使蔬菜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全国五大蔬菜基地之一——夏、秋错季蔬菜基地。200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8.67万hm2,其中十字花科蔬菜的种植面积达3.35万hm2。由于十字花科蔬菜的大面积种植,小菜蛾的发生和为害也随之日趋严重,一般造成蔬菜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2.
贺州市2002年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荸荠又称马蹄,是广西名特优水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贺州市荸荠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2年种植3500~4000hm2,667m2产1500~2000kg,其加工品“清水马蹄”享誉国内外。荸荠秆枯病俗称马蹄瘟,是为害荸荠的1种主要病害,每年发生面积2500~3000hm2,秆枯率一般为20%~50%,病情指数8~15。2002年贺州市荸荠秆枯病大发生,发生面积之大,为害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全市发生面积3500hm2,秆枯率低的55.33%,高的100%,平均86.94%,病情指数低的15.53,高的达35.29,平均25.55。9月中、下旬便出现了大量的枯死、倒伏,产量损失4~5成。1发生特…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食性专一,以十字花科蔬菜为主,在本县属常发性和大发生性害虫。小菜蛾对常用的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已产生较高的抗药性,药剂选择范围比较狭窄,是当前生产上化学杀虫剂防治困难的典型害虫之一。在高发期,农民通常采用提高施药浓度、增加使用次数、使用高毒农药等方法来防治,结果既大量杀伤了天敌,破坏了菜园的生态平衡,造成害虫再猖獗,又导至蔬菜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了食用。为此,我们于2000~2002年对小菜蛾的发生规律、暴发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为本县700hm2甘蓝菜地的无害化治理做好技术准备。1发…  相似文献   

14.
2005年5月底6月初,受汛期水位上涨影响,湖南省益阳市洞庭湖内河滩湖洲大面积被淹,加之堤坝防鼠设备毁坏严重,致使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 Buechner)大量越堤进入农田为害,造成严重灾情。据在该市的沅江市茶盘洲镇调查,大堤上一般每平方米有鼠洞3~8个,每洞藏鼠5~8只,最多达10只;农田中每667m2害鼠数量500头左右,高的达1000头以上,远远超过防治指标。截至7月29日,全市受灾面积7.77万hm2,其中严重受灾面积达5066.7hm2(水稻3333.4hm2,棉花533.3hm2,玉米、瓜类等作物1200hm2),绝收面积达800hm2,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以上。此次鼠灾是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赣州水稻螟虫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赣南水稻螟虫发生特点:发生期早,虫量大,发生高峰期长,为害重。分析其发生原因,由于气候条件特殊,防治水平不一,耕作制度的变化等等,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近2a三化螟重发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品种布局、耕作方式、气候条件、药剂防治等主要因素与三化螟灾变的关系,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通过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 其为害范围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且在我国主要稻区呈现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本文重点以二化螟为例,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现状、抗药性演化、抗螟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创制、水稻螟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研究及新型杀螟药剂研发、水稻螟虫寄生蜂资源及其利用、水稻螟虫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及其治理研究现状提供依据, 并为水稻螟虫的可持续控制与水稻绿色生产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玉米大斑病的流行原因与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0~2004年,玉米大斑病在忻州滹沱河流域的6个县(市、区)有4年大流行。其中2004年发病面积9万hm2,因病害减产约49500t。根据多年系统观察,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和作物茬口、品种抗病性、气象条件、耕作管理等密切相关。控制该病害,必须在选育抗病品种的同时,大力推广秋深耕、轮作倒茬、增施农家肥、做好病情测报、适时喷药控制田间中心病株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稻恶苗病俗称白秆病、抢先稻。多年来自然发病较重。据近年各区(县)植保部门调查统计,恶苗病从秧苗期至抽穗期都有发生,自然发病株率在秧苗期为5%~10%,在拔节孕穗期为10%~2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30%以上。通过严格的种子处理后,一般品种病株率在0.3%左右,感病品种为2%左右。而2001年在局部地区水稻恶苗病发生很重,部分田块发病株率达15%以上。为此,作者与基层植保员进行了认真的走访、询问和调查工作,现将结果简述如下。1发生现状根据市、区(县)有关部门于2001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对6个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白翅叶蝉在北疆地区的暴发为害,导致玉米每年减产30%左右,而且虫口基数逐年上升,已由过去的次要害虫,成为影响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近几年对白翅叶蝉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为害性状的调查分析,探索出有效的综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