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产量与效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 干旱是该地区油菜高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为寻求适宜西北沿山干旱区自然气候条件下油菜抗旱栽培技术, 选膜侧沟播、半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和全膜覆盖沟播5种地表覆盖栽培方式, 与常规露地平播种植方法进行了植株形态、产量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株高、茎粗、主花序长度、单株分枝数量、角果数等性状产生较大影响。除麦秸覆盖平播外, 全膜覆盖平播、全膜覆盖沟播、膜侧沟播和半膜覆盖平播均能显著提高油菜的株高、茎粗和主花序长度; 全膜覆盖平播和全膜覆盖沟播可有效地促进油菜植株的一次分枝, 而半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麦秸覆盖平播无明显作用; 地表覆盖处理抑制了油菜的二次分枝。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和半膜覆盖平播均促进了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增多, 而膜侧沟播、麦草覆盖平播、半膜覆盖平播提高了油菜角粒数, 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麦秸覆盖平播降低了油菜千粒重。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栽培油菜, 产量分别达2 111.25 kg·hm-2、2 017.95 kg·hm-2和1 934.70 kg·hm-2, 比常规露地平播增产52.16 %、45.44 %和39.44 %; 纯经济效益分别达1 985.85元·hm-2、1 868.55元·hm-2和1 495.20元·hm-2, 比常规露地平播高2.22倍、2.03倍和1.43倍。半膜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产量及效益均显著低于常规露地平播。因此, 我国西北沿山旱作区采用全膜覆盖沟播、全膜覆盖平播、膜侧沟播等3种栽培方式种植油菜, 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较为理想的经济收入, 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疆石河子地区加工番茄里格尔87—5最适播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加工番茄里格尔87—5为材料,于2007年在石河子地区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播期对加工番茄部分农艺性状、主要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番茄的株高和茎粗有着显著的影响,早播番茄的茎粗最粗,晚播番茄的株高最高,中播番茄株高和茎粗处于两者之间;播期对番茄主要品质成分的含量有很大影响,中播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糖酸比最高,早播次之、晚播最低,随着播期的推迟,番茄中有机酸含量逐渐升高,播期对番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无明显影响;影响不同播期番茄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果数,其次是单果重,番茄产量随播种期的延后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里格尔87—5在新疆石河子地区最适播期为4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喷播机的落种范围存在重播区和漏播区,严重影响喷播均匀性。喷播均匀性受落种带宽、喷播机作业速度、喷筒摆动频率的影响,喷筒摆动频率是主要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喷播均匀性,该文利用Matlab软件以重漏播总面积最小为目标,对喷筒摆动频率进行了优化,得出在喷播包衣冰草种,单向喷幅外径20 m,单向喷幅内径9 m,前进速度为3 m/s时,喷筒最优摆动频率为9.5 min-1。通过喷播试验验证了优化程序的可靠性,由程序计算出不同作业速度下对应的最优摆动频率。该研究可为喷播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山西临汾、襄汾采用大区对比法研究了土壤质地、耕作方式及茬口对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闲制不同土壤质地的传统土壤耕作方式,小麦播前0-200cm的各主要土壤层面的贮水量为中粘土〉中壤土〉轻壤土;夏季复播制的土壤质地和复播作物对小麦播前贮水量的影响以土壤质地〉复播作物种类;夏闲制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的小麦播前贮水量以浅旋灭茬〉免耕〉隔行深松〉传统耕作〉全耕层深松。不同春播作物茬口小麦播前的贮水量以地黄茬贮水量最高,其次为丹参茬,棉花茬较差。该项研究为小麦播前土壤贮水量的恢复选择夏季复播制的土壤质地、夏闲制合理的土壤耕作方式和春播作物茬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播期对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长江流域下游棉区麦(油)后直播棉生产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以?中棉所50‘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5月15日、5月25日、6月4日、6月14日和6月24日)对直播棉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棉花生育进程推迟;花铃期日均温和日照时数降低、有效积温先升高后降低且以6月4日播期花铃期有效积温最高。可见,前3个播期棉花花铃期温光条件较好。棉株与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及氮磷钾累积量随播期推迟降低,且前3个播期的棉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进入较高速率累积期早于后2个播期的棉株。随着播期的推迟,直播棉成铃数与皮棉产量显著降低。与5月15日播期相比,其余4个播期直播棉的皮棉产量分别降低15.9%~16.9%、13.1%~16.9%、26.9%~33.5%、58.2~62.0%。100kg皮棉氮、磷和钾吸收量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降低。不同播期间,以6月4日和6月14日播期棉纤维综合品质较优。综上,本试验条件下,5月15日—6月4日是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获得较高产量的适宜播期,该播期内适当推迟播种有利于棉花优质纤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针对气力式油菜精量排种器排种性能漏播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排种频率的检测方法。通过测频装置对不同转速、不同数量型孔堵塞的气力式排种器出口的排种频率测量试验,获得了不同转速下界定漏播严重程度的频率划分区域,即正常区、弱漏播区与严重漏播区。设计了田间漏播检测方法,即对排种器转速测量值经平滑滤波后通过插值运算得到界定漏播严重程度的频率阈值,对排种频率测量值经中值滤波后与频率阈值比较实现漏播严重程度的检测。在试验台上测试表明:排种频率法能有效实现漏播程度的检测,无漏播时检测准确率为100%,当量型孔堵塞8孔以上时判定为漏播的准确率为100%,能够有效地屏蔽因偶尔的漏播引发的频繁报警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北方天然草地补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适宜品种、时间和方法及补播效果,本研究在呼伦贝尔天然草地进行了苜蓿补播处理试验,初步探索了补播苜蓿对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土壤中速效氮(N)、磷(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苜蓿补播当年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土壤中的速效N和速效P含量增加,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第1次补播(5月中旬)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的含量明显高于第2次补播(6月中旬),补播时间对群落生物量的影响显著(P<0.05)。撒播处理的群落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土壤中速效N和速效P的含量均高于条播处理的,补播方法对土壤中速效P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以4个短季棉品种(中棉所50、鲁棉研35、邯686、豫早棉9110)为材料,研究了早播(4月25日播种,密度设置为52 500株/hm2)与正常播期(5月15日播种,密度设置为75 000株/hm2)条件下的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早播对短季棉品种的生育期无显著影响,早播条件下,短季棉品种的子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均高于正常播期,生物量、每100 kg皮棉产量氮、磷、钾吸收量低于正常播期,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高于正常播期。本试验条件下,早播提高了短季棉品种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了子棉、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9.
以自主研制的防卡喷播器为播种器械,以耐低氧发芽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神9优28为材料,与机动喷播器喷播和人工撒播作对比研究,验证防卡喷播器喷播对水稻直播速度和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防卡喷播器喷播速度达0.56 hm2·h-1,比人工撒播快一倍,仅比机动喷播器喷播慢1/3;防卡喷播器的直播均匀度为72.8%,极显著高于人工...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对夏播糯玉米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夏播糯玉米的适宜播期,以苏玉糯5号和渝糯7号为材料,分析了播期对夏播糯玉米籽粒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度2个糯玉米品种的淀粉平均粒径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2013年度苏玉糯5号在早播处理下较高,渝糯7号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糯玉米淀粉的晶体衍射类型无影响,但使尖峰强度发生了变化。淀粉碘结合力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糊化范围在早播和迟播处理下均显著降低。淀粉最大吸收波长、糊化温度、胶凝温度(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值温度)受播期影响较小。淀粉膨胀势、黏度特征值、热焓值和回生值在不同播期处理下均发生了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较高的积温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谷值黏度升高;降雨量过多易导致淀粉膨胀势下降,热焓值降低;较长的日照时数增加了支链淀粉中长链比例,使淀粉膨胀势、谷值黏度和热焓值升高。因此,在夏播糯玉米生产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和生产目标确定适宜播期,提高黏度应提早播种,降低回生应推迟播种。本研究结果为夏播糯玉米淀粉品质调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晚播对紫云英生长、养分积累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田条件下,依据水稻收获时间设置3个晚播播期(10月30日、11月10日和11月20日)。对不同播期处理下紫云英生长状况、鲜草产量、养分积累量以及根际微生物等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的生长及物质养分积累。随着播期的推迟,紫云英的株高、密度、单株复叶数、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均呈下降趋势。鲜草产量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10月30日播种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9 006.35 kg/hm2。不同播期植株地上部C、N、P、K含量差异不显著,积累量则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播期显著影响紫云英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随播期的推迟而显著减少。本试验条件下,11月10日以后播种的紫云英鲜草产量、养分积累量等指标均显著低于10月30日播种的处理。晚播紫云英播期控制在11月之前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和养分积累,取得较好的还田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斜坡喷播绿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斜坡喷播绿化大量实践、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了喷播绿化技术的特点 ,并对喷播立地条件的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同时筛选了适合深圳地区的喷播草种 ,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为探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的增产机理,完善地膜覆盖玉米栽培技术,采用田间试验法,以露地平播为对照,比较了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半膜平铺、膜侧沟播等4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穗部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成本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全膜或半膜双垄沟播显著增加了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叶面积,半膜平铺和膜侧沟播作用不大;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及膜侧沟播显著提高了玉米的光合势,半膜平铺对生长前期光合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后期出现不利影响;全膜和半膜双垄沟播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但也增加了秃顶长。半膜平铺对穗长、穗粗和穗行数有一定促进作用,降低了秃顶长,但对行粒数作用并不明显。膜侧沟播对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穗粗和秃顶长作用并不明显;各种覆膜栽培方式均提高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但降低了单株成穗数。穗粒数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最大、百粒重次之、单株成穗数最低;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双垄沟播、膜侧沟播、半膜平铺栽培方式分别比对照增产67.23%、60.08%、38.81%和20.0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6.43%、59.54%、38.35%和19.63%,经济收益分别比对照增加85.51%、69.58%、36.37%和18.69%。说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具有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收益优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湖南春玉米优播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的春玉米适宜度模型,在1981-2010年日气象数据基础上,模拟得出1km格网的研究区春玉米优播期空间分布图。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优播期与初始播期一致,湘南在2月下旬,湘中和湘北大部分地区在3月上旬,比实际播期要早,全区优播期随高程增加而推迟的趋势明显。根据优播期与初播期的关系,研究区可分为三大区:(1)优播期比初播期晚7d左右的湘南盆地地区;(2)优播期比初播期晚2~3周的高海拔地区;(3)优播期与初播期一致的其它地区。优播期的选择需考虑避开成熟期高温和夏秋旱这两个影响因子,由于它们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应具体分析以获得最适宜的春玉米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播期对四川中、弱筋小麦储藏蛋白组分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指导该地区专用型中、弱筋小麦生产,本试验以4个中、弱筋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早播(B1)、中播(B2)和晚播(B3)3个处理开展两年两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中、弱筋小麦品种的谷蛋白、醇溶蛋白组分含量在崇州点增加,而仁寿点总体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储藏蛋白组分比例在不同品种间变化差异较大。两种筋型小麦的粗蛋白、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在早播和晚播时高于中播,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在晚播时高于早、中播,弱化度在崇州点随播期推迟显著降低,在仁寿点则先降后升。相关性分析表明,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总谷蛋白(Glu)含量与加工品质性状相关性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HMW-GS、ω-醇溶蛋白(ω)、总醇溶蛋白(Gli)含量和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比(H/L)、(α/β-醇溶蛋白)/Gli[(α/β)/Gli]可概括蛋白组分的主要变化信息;沉降值、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形成时间、湿面筋含量可概括加工品质性状的主要变化信息。综合来看,四川麦区中筋小麦适当推迟播期、弱筋小麦适当提前播期可使小...  相似文献   

16.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条播,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位面积分蘖数和穗数,平均提高产量16.68%;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吸氮量/供氮量)、稳定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吸氮量),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产量/供氮量)16.64%。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籽粒质量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和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的成熟期穗数下降比例显著低于条播,并与其单穗籽粒质量提高的比例相当,进而实现9.00 t/hm2水平的高产稳产;常规条播下晚播因穗数大幅下降导致减产,平均减产0.34 t/hm2。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相当,因此仍可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常规条播下晚播处理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平均降低1.01 kg/kg。相对于常规条播,小麦生产上采用宽幅播种,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实现较宽播期范围内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稻麦轮作区黏湿土壤条件下的小麦机械化播种,为避免传统接触式小麦播种技术存在的粘附堵塞严重和作业阻力、功耗大等问题,该文采用非接触式小麦气力射播技术理论,通过自制的小麦气力射播试验台,开展整洁种床土壤条件下入射角度对气力射播小麦种粒入土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相同加速气压下小麦种粒的射播速度垂直分量和射播深度不断增加,小麦种粒触土后产生水平滑移和弹跳的几率变小,且各入射角度下射播深度与射播速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入射角度下小麦种粒呈现出不同射播深度和土壤冲击效果,小麦种粒未产生损坏情况;当入射角度≥45°和射播速度垂直分量≥25 m/s时,小麦种粒可被完全射播入土壤中且出苗率大于86%,90°入射角度下的射播效果最好。同时,为实现田间作业时小麦种粒的垂直射播入土,应使射播速度水平分量与机具作业速度相等且射播速度垂直分量≥25m/s。试验结果可为非接触式小麦射播装备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天选55号为指示品种,在天水市雨养旱区研究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通过增加播种密度可以提高晚播小麦产量。早播和中播时,大密度和小密度均会降低小麦的产量。冬小麦早播时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中播时较小密度能提高粗蛋白含量;晚播时,大密度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团形成时间。综合分析表明,天选55号在9月18日播种时,密度为480万粒/hm2时折合产量最高,为3 146.0 kg/hm2,如晚播则需适当增加播量。  相似文献   

19.
探讨水地条件下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为夏玉米节水种植高产稳产栽培提供依据。以玉米品种"登海685"为试验材料,研究宽垄沟播和等行距平播模式下不同种植密度(6.00,6.75,7.50万株/hm~2)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养分吸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播种植模式较平播增加玉米植株株高,使茎粗和单株干物质重降低。沟播模式的穗性状比平播处理较优,单穗重增加,且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边行优势。沟播模式的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始终高于平播处理,生育期延长,为后期籽粒形成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时,沟播模式夏玉米产量最高。沟播模式下夏玉米灌水量较平播减少52.9%,灌水时间减少50.1%,日均蒸发量减少,且水分含量高于平播处理,使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139.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6.7%。可见,宽垄沟播是夏玉米增产增效的一种节水种植模式,明显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李磊  王晶  樊丽琴  吴霞  张永宏 《土壤通报》2020,(6):1473-1481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特性与油葵产量的影响,本文连续3年在宁夏银川北部引黄灌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平作侧播、平膜侧播、垄作沟播、垄膜沟播4种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产量及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垄膜沟播处理与平作侧播处理相比土壤含水率、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03%、83.76%、62.30%、106.82%、75.66%,全盐含量平均降低29.46%;同时,该处理产量比平作侧播、平膜侧播处理分别增加了22.55%、16.71%,差异达显著水平;基于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平膜侧播处理油葵苗期的Chao1与ACE指数最高,而垄膜沟播处理现蕾期与收获期的Chao1与Shannon指数升高,有助于增加物种数量,提高菌群丰富度;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这3类细菌约占细菌总量的56.26%~77.78%,为优势菌群;相关耦合分析表明脲酶与厚壁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绿弯菌门、疣微菌门、Patescibacteria菌门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垄膜沟播模式能改善土壤环境状况,提高土壤细菌群落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