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陇薯5号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元素配施对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营养元素组合处理陇薯5号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均具有生育阶段性差异。NPK与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条件下,陇薯5号整个生育期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处理间鲜薯块茎产量存在差异,单施N、单施P处理的块茎平均产量(19 104 kg/hm2)明显低于对照(NP处理,22 872 kg/hm2),而施NPK、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处理均较对照增产,其中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处理最高可增产11.18%。随着增施营养元素种类增多,陇薯5号块茎品质得到改善,NPK+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施陇薯5号块茎品质更符合马铃薯膳食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湖北襄阳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用量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180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4 030.7 kg/hm2,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显著下降;马铃薯产量与氮肥用量符合一元二次方程y=-0.083 5N2+45.88N+17 333.9(F=38.40**,R2=0.865**),马铃薯最佳施氮量为261.7 kg/hm2。施氮量为180~360 kg/hm2时可显著促进地上部生长,提高商品薯率;且其淀粉、Vc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处理,而施氮量为540 kg/hm2时显著下降,达最小值;N360处理时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块茎的硝酸盐含量与氮肥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9**)。N90与N180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高,但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N180处理的纯增收入最高,为13 143.8元/hm2。建议襄阳地区马铃薯较适宜的氮肥用量为180~261.7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陇薯6号为指示品种,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渭源县开展了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应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肥纯养分总量480 kg/hm2,其中N 270 kg/hm2、P2O5 210 kg/hm2,CK)纯养分总量的0~1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0.3块/穴,块茎重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84.0~101.8 g/穴,商品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提高4.0~6.5百分点,折合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产4785.0~6225.0 kg/hm2,干物质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17.8~23.1 g/kg,粗淀粉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9.8~17.2 g/kg,VC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50.4~57.0 mg/kg,粗蛋白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增加4.7~7.5 g/kg。而烂薯率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3.6~3.9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CK)降低0.5~0.6 g/kg。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低于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20%时,马铃薯的块茎数、块茎重、商品率、烂薯率、产量、干物质含量、粗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较对照常规施肥均无明显变化。从土壤养分变化来看,施用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可进一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肥力,尤其是当稳定性马铃薯专用肥纯养分总量高于对照常规施肥纯养分总量的0~10%时,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0.03~0.05 g/kg、速效氮含量12.2~23.3 mg/kg、速效磷含量2.6~3.2 mg/kg。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施用量对旱作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宁夏中部半干旱偏旱区土壤贫瘠,降水较少,土壤蒸发强烈、马铃薯低产等突出问题,采用以2种土壤保水剂为对象,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对旱作土壤性状及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穴施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耕层(0—30cm)土壤容重比不施保水剂处理显著降低5.2%。施用保水剂各处理耕层粒径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均较不施保水剂处理(对照)有所提高,而粒径0.1mm团聚体数量较对照明显降低;在马铃薯关键生育期(块茎形成至膨大期),与不施保水剂处理相比,施用保水剂各处理能明显提高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以穴施沃特保水剂处理的保水效果最佳。沃特保水剂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水分状况,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矿化,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供应,保蓄土壤的有效养分。施微生物保水剂能促进马铃薯初花期生长,进入块茎膨大期施用沃特保水剂效果显著。不同保水剂施用量植株养分含量和积累量显著提高,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且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其养分利用率越高。不同保水剂施用量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保水剂处理,其中穴施沃特保水剂90kg/hm2的增产效果最佳(44.1%),穴施沃特保水剂60kg/hm2的商品薯率最高(20.9%)。  相似文献   

7.
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开展控失尿素的最佳施用量研究,探索控失尿素在马铃薯种植上的肥效,为控失尿素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经济效益随着控失尿素施入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以控失尿素常量(225 kg/hm2)处理效果最好,马铃薯折合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均最高,分别为32 241.0 kg/hm2、25.3%、30 148.5元/hm2,与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相比,分别提高了16.6%、7.6百分点、20.9%,且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分枝数、块茎数、大中薯重、大中薯率。控失尿素与普通尿素质量比为7∶3处理的马铃薯折合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分别为30 205.5 kg/hm2、21.8%、27 792.0元/hm2,与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相比分别提高9.2%、4.1百分点、11.5%。控失尿素减量15%时,马铃薯产量、肥料产量贡献率、新增净产值比对照施常量普通尿素(CK1)分别提高2.7%、3.4百分点、3.1%。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适宜定西旱作区推广的富锌马铃薯品种,以陇薯7号为对照品种,在垄上微沟栽培模式下对不同富锌马铃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4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8 83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2%,陇薯12号、定薯3号、陇薯11号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减产1.5%、9.9%、10.0%。陇薯14号生育期田间长势强,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商品薯率等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好,薯块含锌量高,是定西旱作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富锌马铃薯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  相似文献   

10.
以当地品种新大坪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马铃薯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在安定区及同类地区均能成熟。其中陇薯10号、dx8、青薯9号、陇薯7号、冀张薯8号、dx9较对照品种新大坪增产幅度较大。以陇薯10号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31 481 kg/hm2,较对照增产121.5%。其次是dx8,为25 509 kg/hm2,较对照增产79.5%。陇薯9号居第3,为23 380 kg/hm2,较对照增产64.5%。陇薯7号居第4,产量为21 759 kg/hm2,较对照增产53.1%。冀张薯8号居第5,为20 000 kg/hm2,较对照增产40.7%。dx9居第6,为19 954 kg/hm2,较对照增产40.4%。以上6个品种(系)生育期适中、田间生长势强、平均单株结薯数5.2~6.1粒、芽眼浅或极浅、大薯率较高。综合分析,陇薯10号、青薯9号及冀张薯8号建议在安定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11.
补充灌溉对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补灌时期及补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补水、现蕾期补水和膨大期补水较对照均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补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不补水处理(对照);其中,现蕾期补水3kg/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幅最高,产量和WUE分别达19 178.57kg/hm2(较对照处理高21.77%)和52.75kg/(hm2.mm);与对照相比,各补水处理普遍优化了马铃薯各产量构成性状,有利于大薯率和中薯率的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产量也较高。因此,现蕾期为旱地马铃薯需水关键期,对水分的变化敏感;现蕾期补水3kg/穴,可以作为半旱区马铃薯适宜的抗干旱节水高产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毕节市马铃薯氮肥不同施用水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具有正效应作用,提高商品薯率,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2)施氮225kg/hm2的净收益和产投比最高,产量为19081.97元/hm2,产投比为2.13,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案,对"大西洋"马铃薯的水、氮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水方式下氮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其产量、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表现最好,分别为:46216 4kg/hm2、87 56%和17 71%;在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溉方式下,马铃薯在低氮水平就能达到高产优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结合土壤中无机氮在不同土层含量的变化,确定马铃薯产量和氮效率最优、环境风险最低的氮肥施用水平。  【方法】  试验于2018—2019年在南方典型红壤区旱地进行,供试品种荷兰15号为特早熟型马铃薯。设置N 0、60、120、150、180、210、240 kg/hm2,共7个氮肥水平。于成熟期,调查块茎产量和总干物质积累量测定氮素含量,同时取0—20、20—40、40—60 cm土层样品,分析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  【结果】  施氮量显著影响红壤旱地马铃薯产量、干物质积累与氮肥吸收利用。马铃薯块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达26250 kg/hm2 (2018年) 和27915 kg/hm2 (2019年);秸秆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块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施N 180 kg/hm2处理最高,为97.65 kg/hm2 (2018年) 和101.09 kg/hm2 (2019年)。氮素收获指数以N150 kg/hm2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回收率均以N180 kg/hm2处理最高,氮肥偏生产力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施氮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不同施氮量对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影响不同。施N 150 kg/hm2和N 18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且施N 180 kg/hm2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施N150 kg/hm2处理,施N 150 kg/hm2处理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而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增加的铵态氮主要分布在20—60 cm 土层,其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施N 0—180 kg/hm2范围内对土层中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小,施N 210 kg/hm2和N 240 kg/hm2处理显著增加了2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从无机氮总量看,施N 18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的无机氮总量,而施N 210 kg/hm2处理和N 240 kg/hm2处理则显著提高了20—60 cm土层的无机氮含量。  【结论】  极早熟型马铃薯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较窄,过低或者过高施氮都会显著降低其经济产量、氮素收获指数和农学效率。在红壤条件下,施N 180 kg/hm2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中的铵态氮和无机氮含量,而不会增加20 cm以下土层的无机氮含量,超过此用氮量,则会显著增加土壤无机氮的向下迁移。因此,红壤旱地极早熟型马铃薯品种的适宜施氮水平为N 180 kg/hm2。  相似文献   

15.
在盈江县开展冬马铃薯田间肥效试验,探讨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推荐化肥施用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或选用缓释氮肥等不同肥料配比对冬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化肥配方与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其他处理的产量有差异,但达不到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2 992.50 kg/667 m~2,最低的是推荐化肥配方,为2 499.92 kg/667 m~2;比较收益最高的是推荐化肥配方+微生物肥处理,达6 411.90元/667 m~2;综合来看,化肥投入量减少10%~20%,同时增施微生物肥料具有提高商品薯率、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增产增效的作用,可以作为本地马铃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加强推广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南山区马铃薯连作导致的土壤养分失衡、土壤微生物失调等土壤障碍问题,开展生物培肥及AMF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微生物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CK_1)相比,增施生物有机肥和菌剂能够改善马铃薯生长发育特征,分别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总天数10和3 d左右;增施生物菌剂及生物有机肥减少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数量,可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比传统施肥增加2~3倍;AMF接种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的菌根真菌侵染率,AMF接种的侵染率较不接种高出22.39%。与传统施肥处理相比,各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均有增加。其中,增施生物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达51 687.3 kg/hm~2,增产68.7%;其次为接种AMF处理,约增产40%左右。由此可知,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的调整和培养与作物产量的直接表现之间具有不同步性,但是从长远土壤培育角度来看,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的建立是保持土壤质量持续健康、矫治连坐障碍、实现马铃薯持续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近年来,在内蒙古阴山北麓的马铃薯产量,45000 kg/hm2以上已屡见不鲜,但由于高产马铃薯磷素吸收规律的研究缺乏,磷肥使用不合理导致高产不能持续,磷肥利用率偏低。因此深入研究高产马铃薯群体的磷素营养规律,配合滴灌可为马铃薯持续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滴灌试验,以克新1号原种为试材,设置当地农户栽培模式与高产创建田生产模式,对2年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滴灌条件下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特性。【结果】与农户模式相比,高产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8.2 No./plant)提高了9.3%,商品薯率(96.0%)提高了2.3%;从块茎形成期到块茎膨大期,高产马铃薯群体磷素日积累量达到0.67~0.78 kg/hm2,较农户模式提高了37%,整个生育期马铃薯群体磷素的积累量达到44.3~55.3 kg/hm2,较农户模式高10.0~12.1kg/hm2,磷素转运率达85%~87%,也显著高于农户模式。高产马铃薯1000 kg块茎需磷量为1.95~2.10 kg,磷肥利用率21.6%~23.6%。【结论】在磷肥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利用滴灌分6次施用,与农户模式相比,显著提高结薯数量及单薯重,在块茎形成至膨大的关键时期以较快速率持续吸收磷素保证了植株在减量供磷条件下吸收磷素的高效性,分期供磷使磷肥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氮肥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谷浏涟  孙磊  石瑛  刘向梅  刘元英 《土壤》2013,45(4):610-615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 150 kg/hm2用量条件下,与全部氮肥作基肥相比,将2/3氮肥作基肥施入,1/3氮肥在块茎形成末期施用,可使块茎产量提高9.5%,商品薯产量提高19.3%(P<0.05),收获指数提高13.2%(P<0.05);将2/3氮肥作基肥施人,1/3氮肥在块茎形成初期施用或将全部氮肥分别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末期施用则使块茎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商品薯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还表明,与全部氮肥作基肥相比,在苗期至块茎形成末期追施氮肥,都不会降低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和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适宜陇东旱塬复种的马铃薯优良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夏波蒂作为中早熟组对照品种、庄薯3号为晚熟组对照品种,对冬油菜茬复种的23个马铃薯新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红美、14w-5折合产量分别为30 487.5、27 115.3、26 448.4 kg/hm2,较对照品种夏波蒂分别增产36.3%、21.3%、18.2%,生育期85~89 d,可作为当地油菜茬复种马铃薯的中早熟品种;青薯9号、青薯10号、陇薯7号折合产量分别为27 782.4、27 615.6、26 462.2 kg/hm2,较对照品种庄薯3号分别增产39.2%、38.4%,32.6%,生育期99~104 d,可作为复种马铃薯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分析马铃薯产量、经济与农学效益随氮肥用量的变化趋势提出冬马铃薯生产上适宜的氮肥用量范围。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生育期随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延长,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单株结薯数、单株薯重和块茎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45 kg/hm2施氮量时最高,且株高和大薯重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在0~420 kg/hm2时对马铃薯出苗率影响不大,而施氮量达495 kg/hm2时出苗率和块茎产量显著降低;施氮效益、施氮纯收入、氮肥产投比和农学效率在施氮量195~345 kg/hm2时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345 kg/hm2施氮量时逐渐下降,施氮量为495 kg/hm2时显著降低。马铃薯产量对氮肥用量的反应通过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得出,马铃薯最高产量施氮量和经济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41.7、327.1 kg/hm2,而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产量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