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近年来,茶叶工作者一方面对茶树优质品种的选育和繁育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对无性系良种茶种植推广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在此背景下,主要从无性系良种茶种植的推广意义和推广技术与实践展开讨论,并对具体的推广效果和评价进行概括性总结。  相似文献   

2.
《农业信息探索》2014,(5):52-52
2014年5月20日,农业部召开"推动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布会,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中国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主要农作物年供种量1 000多万t,种子质量合格率达97%以上,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为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做出了突出贡献。余欣荣说,目前,我国每年推广使用农作物主要品种约5 000个,自育品种占主导地位。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几乎全部为我国自主选育品种;玉米和蔬菜85%以上种植的是自己的品种:自主选育和推广了农华101、登海605、隆平206等一大批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实现了新一轮的品种更新换代,良种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的比重稳定在43%以上。  相似文献   

3.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杉木良种推广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杉木造林工作的进展,但由于其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环节常常出现诸多问题。基于此,分析杉木良种推广造林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杉木造林的自然条件以及杉木造林技术,提出杉木良种造林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探究了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推广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林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4.
利用作物模拟模型辅助决策小麦新品种推广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田间试验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成熟的CERES-WHEAT模型为研究工具,以我国的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材料,探讨了作物模型在区域试验和良种评价方面的潜在应用。目的在于应用作物模型的动态性和预测性功能,通过利用品种已有生理和遗传参数以及各地的气象、土壤资料,对冬小麦不同品种同一地点和同一品种不同地点的生育期、物候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最后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在品种产量表现和生态适应性等方面为品种区域试验和良种推广提供决策的依据,试图尝试用一条新的途径,辅助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甘谷县花椒产业现状,分析了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推广、典型引领;政府推动、项目支撑;强化指导、科学种植;优化品种结构、推进良种培育;扶持产业、打造品牌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的推动下,林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杉木具有祛风止痛、散瘀止血等疗效,在我国各地均有广泛种植,为了有效发挥杉木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应重视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中资源的整合。基于此,对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对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处理过程进行探讨,为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回顾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列出1949—1995年水稻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数据表格。叙述了1976—1995年渝东北地区杂交水稻推广过程。建国以来至2015年的66年中,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过程总体可分为高秆良种、矮秆良种、杂交水稻(单一品种、多组合区域集团当家品种)3个重要的推广时期。从"单产逐年增加,面积趋于平稳;杂交水稻面积比重达历史新高;稻瘟病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实现高产稳产"几个方面阐述分析了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展望,认为渝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发展应坚持"稳定稻田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的发展路径,不断强化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扶持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做大做强稻米品牌,不断提升水稻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应用实践是提升杉木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结合广西河池市环江县的杉木种植情况,分析杉木良种推广造林的自然条件,并从选择杉木良种、造林技术应用、整合各类资源及良种造林推广应用等方面对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流程进行探究,以此推动杉木良种推广造林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必须发展现有已成规模的地理标志产品板栗。基于此,从品种栽培良种化、建立合理的栽培制度、改造扩大良种规模、推广间作、产品营销推广、龙头企业扶持、合作社建设等方面论述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2007年10月18日主办的全国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今后我国茶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一稳定三提高",也就是稳定面积、提高质量、提高单产和提高效益。广西2008年提出的《2008-2015年广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新种茶园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要达98%以上。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科学推进优良茶树品种选育和引种,对于推动山地等特殊地区适应"一稳定三提高"的茶树无性系良种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这一议题进行讨论,对广西现有茶树品种分布及产量进行分析,介绍了近年茶树优良品种的引种工作现状,找出了广西在良种引种工作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坚定不移推广无性系,将现有品种科学搭配,建立高标准繁育基地,同时挖掘本土优良品种,以期获得更高适应性的优良茶树品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香蕉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特点和广西蕉区越冬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当前香蕉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行区域化、集约化栽培;调整蕉区产业结构;改革香蕉栽培制度,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推广良种;推广采用组培苗;增加投入,科学管理;完善促销措施等一系列旨在提高香蕉生产经济效益的可行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探索》2008,(9):41-41
花生新品种闽花6号的良种繁育及良种丰产栽培示范与推广通过了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市农业局等单位分别组织的测产验收,干果单产达492.53kg/667m^2,创造了福建省花生大面积示范与推广的单产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3.
“梨橙选育与高效栽培示范推广”项目是我院在有关单位协作下共同完成。梨橙是大果优质单胚甜橙良种,也是甜橙中珍贵的杂交育种材料,丰产稳产,成熟期12月上中旬,果实商品性好,品质优良,平均单果重200g以上,市场竞争力强,是我院经20余年鉴定选育而成,2000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2003年被认定为重庆市柑橘产业化工程主导品种。该项目还从适地适栽、优化施肥、适时灌水、合理负载、适宜果袋筛选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梨橙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目前梨橙已在重庆渝北、永川、丰都及四川的内江、宜宾等地推广6800hm^2,新增产值3.05亿元,新增效益1.86亿元,深受种植户和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庆阳市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自然环境和品种资源优势及目前发展现状,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立健全信息服务平台、全力开展技术创新与推广、全方位多功能开展技术培训和不断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庆阳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玉海棠原产于北美,是一种优良的园林化树种。本种在原生地表现优异,观赏效果佳,是可以弥补我国北方地区绿化树种品种单一的良种。本次实验主要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红玉海棠的组培快繁最佳数据,为在我国推广红玉海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乌1号”白首乌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乌1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鉴定的白首乌新品种,为了搞好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好该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抗逆性能好和高产稳产的优势,采取推广"苏乌1号"新品种与水旱轮作、减量施肥无公害栽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相结合,对苏乌1号白首乌新品种进行良种与良法集成配套,重点抓好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和及时收获等关键技术,以保证高产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勐海县勐遮镇早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优良水稻品种的选择、科学催芽、最佳播种期、培育壮秧、科学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普及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良种、土肥、植保、农机等成果的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在粮食安全中发挥主导的综合作用。此文仅为勐海县勐遮镇早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影响杉木林培育的因素有很多,杉木良种推广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应该对其加强重视。广西桂林市是杉木种植大市,当地对杉木良种推广技术进行了创新和应用,推动了我国杉木造林工作的开展,但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对杉木良种造林技术推广及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推广甘蔗良种市场化可以在节约用地的同时,提升甘蔗产量,从而提高制糖行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阐述了甘蔗良种市场推广的必要性,详细分析了当前推进甘蔗良种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改善我国甘蔗制糖行业的现状,以促进甘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激青”是我院近年来选育、定型的水稻新品种,它具有米质优,适应性广,抗性强,(特别是抗寒性),丰产性好等优点。为使科研成果尽快在生产上应用,满足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良种的要求,我院农学系狠抓了该品种的推广工作,前两年已在平乐等县大面积试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农民的欢迎。为了加速“激青”在全区的推广,今年春召开了会议,得到了平乐、横县、上林等24个县(场)、农业局、种子公司的大力支持,成立了“激青”推广协作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