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淹水胁迫对乌桕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1年生浙江兰溪和福建漳浦种源乌桕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淹水胁迫对乌桕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浙江种源在各淹水处理下苗木未出现死亡,而福建种源在涝渍处理下苗木全部死亡,浙江种源的耐涝性较福建种源强;轻度淹水胁迫促进浙江种源苗木生长和光合作用,在涝渍胁迫下,高生长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下降;各淹水胁迫下,福建种源苗高和地径生长及总生物量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则随着胁迫时间的持续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给消落带的生态修复和优良池杉(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种质资源发掘提供参考,以广西凭祥(GXPX)、江西分宜(JXFY)和浙江安吉(ZJAJ)3个种源池杉幼苗为对象,通过不同深度浸没模拟淹水胁迫,测定各种源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评价各种源的耐淹性,探究不同种源池杉幼苗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及耐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淹水深度增加,3个种源池杉幼苗叶片中的各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JXFY和GXPX种源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上升趋势,ZJAJ种源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综合分析表明,3个种源池杉幼苗的耐淹性表现为GXPX(0.886)> JXFY(0.376)> ZJAJ(0.042)。3个种源池杉幼苗在轻度淹水胁迫下均表现出较好适应性,在重度淹水胁迫下受到抑制与损害,广西凭祥种源的耐淹性最强。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澳洲茶树(Melaleuca alternifolia)组培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套盆法进行盆栽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澳洲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淹水60 d内叶片不萎蔫,苗木成活率为100%,但苗木生长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为淹水胁迫的主要响应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前10 d波动升高,之后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16 d较高;硝酸还原酶(NR)活性18~30 d时较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前38 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呈连续M型变化后降为胁迫前的水平;脯氨酸含量在16 d时急剧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澳洲茶树具有较强的耐涝性,可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调节代谢逐渐适应淹水环境,但生长速度较慢,为保证其生长速度,在淹水时应及时排水。  相似文献   

4.
淹水胁迫对落羽杉等4个树种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控制模拟大田淹水,研究了淹水胁迫下乌桕、落羽杉、山核桃、水松4个树种在生长和形态特征上的响应。结果表明:(1)水松、落羽杉表现出较适应淹水的典型反应,在淹水茎部产生皮孔的膨大和不定根,试验结束时水松、落羽杉受淹的根系表现正常;乌桕、山核桃则表现出淹水胁迫下受到明显的伤害,叶片变小、叶片数量减少,叶片萎蔫、失绿、坏死、脱落;乌桕受淹根系部分腐烂,而山核桃受淹根系大部分腐烂,腐烂程度较乌桕严重。(2)涝处理不同程度地抑制了树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干质量的积累,涝害指数、叶面积指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树种的耐涝性。(3)4个供试树种耐涝性可分为3个等级,抗涝型为水松、落羽杉,中等抗涝型为乌桕,不抗涝型为山核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年生花楸树苗为研究对象,在正常管理的盆栽条件下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研究淹水条件下花楸树苗抗氧化生理指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年生花楸树苗叶片抗氧化生理指标和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淹水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淹水胁迫加深,花楸树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淹水胁迫加深,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叶片初始荧光(F_o)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F_m)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_Fm)和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_v/F_o)均呈下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安徽、湖南3个青冈栎种源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及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对不同程度水涝胁迫(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青冈栎幼苗对湿害胁迫和淹水胁迫响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种源之间应对不同处理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在湿害胁迫下3个不同种源青冈栎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在淹水胁迫下均呈现下降趋势;3个种源青冈栎在淹水胁迫下的MDA含量均要显著高于湿害胁迫和对照组;SOD、POD活性在湿害处理和淹水处理都呈上升趋势,淹水处理下3个种源SOD活性均要显著高于湿害处理;POD活性则与SOD相反,湿害处理下湖南和安徽种源的青冈栎POD活性要显著高于淹水处理,广西种源的青冈栎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明显。(2)不同种源青冈栎之间对水涝胁迫响应差异显著,综合4项指标其中湖南种源的青冈栎幼苗在抵抗水涝胁迫表现最佳,在湿害胁迫处理下具有最高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的POD活性,较高的SOD活性,以及在淹水胁迫处理下具有最低的MDA含量。(3)将淹水胁迫下发生变化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与MDA含量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与MDA含量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而SOD活性与POD活性在0.01水平上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6种园林树木对持续性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榔榆、榉树、朴树、女贞、枇杷、珊瑚树2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持续淹水对不同树种外部形态及主要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树种的抗涝性特性与差异.结果表明:1)淹水胁迫下,不同树种幼苗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形表现出明显的水渍斑点和黄化特征,但不同树种受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2)淹水胁迫下,不同树种2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榔榆叶片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反应最为敏感,表现为淹水初期SOD活性的显著上升和POD活性的剧烈增加,但后期两种保护酶活性趋于平缓变化;榉树、朴树在整个淹水期SOD活性呈现先期下降后期抬升的波动变化;而女贞、珊瑚树在整个淹水期SOD、POD活性的变化相对较小,不同处理期的测定值差异均不显著.3)榉树、朴树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现前期略有下降后期缓慢上升的变化;而女贞、枇杷两树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现先期下降,后期平缓变化的态势.4)淹水初期榔榆MDA含量明显上升,并于淹水第13天时含量最高,榉树和朴树的MDA含量变化呈现先期下降后期缓慢上升的变化,枇杷、女贞的MDA含量变化几乎呈一直线变化.5)6树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随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树种的耐涝性进行评估,其耐涝性强弱大致排序为:女贞、枇杷、珊瑚树、朴树、榉树、榔榆.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庆元、湖南永定和湖南靖县3个种源的赤皮青冈1年生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不同赤皮青冈种源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50 d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各供试种源的叶绿素a(Chla)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b(Chlb)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种源之间有差异,浙江庆元种源和湖南永定种源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湖南靖县种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浙江庆元种源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且胁迫时间小于30 d时,各项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推测各种源之间抗旱性存在较大差异,3个供试赤皮青冈种源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湖南永定>浙江庆元>湖南靖县。  相似文献   

9.
淹水胁迫对美洲黑杨无性系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洲黑杨无性系XL-75、XL-77、XL-90、I-69及耐涝性极强的苏柳J172为对象,开展了其过氧化产物MDA及保护酶活性对淹水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I-69杨MDA含量较对照明显上升,XL-75、XL-77、XL-90、J-172在淹水初期MDA含量较对照略有下降,在后期出现回升的趋势;淹水15d时,5个参试材料SOD活性与对照比较均明显下降,随着淹水胁迫程度加深,SOD活性表现为依次上升趋势,而POD变化则与SOD恰好相反,二者存在明显的补偿机制;各无性系CAT活性在淹水胁迫下总体上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淹水30d以内时,5个参试材料ADH活性均较对照显著提高;淹水45d时,I-69杨ADH活性较对照下降56.9%,而XL-75、XL-77、XL-90、J172分别较对照提高970.4%、279.1%、555.2%和461.5%;不同处理下SOD、CAT相对值与总生物量相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7743、0.7651,表明其受遗传控制程度较高,可作为不同无性系间耐涝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枫杨、水杉、中山杉601、苏柳172、腺柳5个树种扦插苗进行5 cm(浅淹水)、10 cm (深淹水)淹水胁迫处理,研究5个树种对不同淹水胁迫处理的生理响应,并对其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长江沿岸景观防护林的筛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苏柳172的总叶绿素(Chla+Chlb)、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均显著升高,其叶片变小、叶色深绿,对淹水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杉在淹水胁迫下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a+Chlb)/Car]比值和玉米素核苷/吲哚乙酸(ZR/IAA)比值均较高,其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也均较高。在淹水胁迫下,枫杨的Chla+Chlb含量、SOD活性显著下降,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升高,叶色明显变黄,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类胡萝卜素(Car)、Pro、ABA含量提高,说明其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相比于深淹水处理,浅淹水处理下腺柳的苗高增量、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色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  相似文献   

11.
淹水胁迫对朴树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朴树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朴树幼苗形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朴树幼苗的高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其地径的增长和不定根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净光合速率受气孔因素影响呈现出先快速下降随后有所上升最后逐渐下降的趋势;整个淹水处理过程中未出现死亡现象,叶形比CK组更圆润,在处理中后期,下部叶片变黄脱落,叶片相对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活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淹水时间的持续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因此初步认为朴树幼苗具有一定的抗淹水能力,为较耐水湿树种,可以在地下水位过高和轻度淹水胁迫地区培育,而长期的淹水也会使其受到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以桂北(GB)、桂西北(GXB)、桂中南(GZN)、桂东北(GDB)、福建(FJ)、贵州(GZ)、云南(YN)共7个地理种源的江南油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环境下江南油杉幼苗的抗旱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江南油杉各种源株高和地径生长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每个处理中种源间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对每个种源内的株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不显著;GB、GZN、GZ、YN种源江南油杉幼苗SOD活性逐渐增加,GXB、GDB、FJ种源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POD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绿素总量整体逐渐下降;MDA含量先小幅下降后逐渐增加,电导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总糖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减小。隶属函数分析表明7个江南油杉种源抗旱性强弱关系为:FJ GZ GB YN GDB GZN GXB。  相似文献   

13.
以3年生银杏苗木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淹水胁迫,研究淹水对银杏苗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年生银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淹水胁迫的影响较为显著,随淹水胁迫时间延长,银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初始荧光明显上升,而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该结果可为城市绿化中银杏耐涝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耐涝的Ⅰ-69杨和不耐涝的小叶杨为试材进行对比淹水试验,研究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伤害,显著抑制叶片的光合性能,且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和淹水时间的延长而严重:淹水8天时,Ⅰ-69杨与小叶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均略有下降,叶片超微结构出现淀粉粒大量减少、嗜锇体数量略有增加、类囊体略有膨胀,少部分片层出现轻微扭曲等现象,但2者间差异不明显.淹水15天时,2者间出现明显差异.Ⅰ-69杨仍然能够维持较完整的叶片超微结构,从而保持较高的Pn,Fv/Fm,叶绿素含量.小叶杨叶片的Pn,Fv/Fm,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叶片超微结构严重受损,出现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被膜消失,类囊体膨胀,基粒片层扭曲、解体,线粒体内嵴减少、内含物外渗等症状.叶绿体对淹水胁迫敏感,线粒体结构相对稳定.叶片超微结构,尤其光合机构的损伤程度与Pn,Fv/Fm,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是造成淹水胁迫下光合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不同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对淹水胁迫的抗性明显不同.淹水胁迫下,耐涝杨树叶片的超微结构明显比不耐涝杨树稳定,损伤症状轻,出现时间晚.叶片超微结构的稳定性与杨树的抗涝性呈正相关关系,可作为杨树抗涝性鉴定的细胞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3种观赏竹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凤尾竹、孝顺竹、四季竹等3种观赏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竹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叶片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根据4项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四季竹>凤尾竹>孝顺竹。  相似文献   

16.
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生理生化特性产生的影响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淹水时间延长而上升,根系活力随淹水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生理生化特性产生的影响大小各异,植株全淹(Y3)除了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产生的影响较小外,对其余各指标的影响增多为最大,植株半淹(Y2)对各指标的影响居中,植株根淹(Y1)除了对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产生的影响最大外,对其余各指标产生的影响均为最小。  相似文献   

17.
淹水胁迫对湖北海棠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淹水胁迫下湖北海棠幼苗生长、形态和叶片生理特性,以湖北海棠3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淹水处理下,湖北海棠幼苗存活率为100%,但叶色及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淹水前期叶色由绿色向紫红色转变;淹水后期,叶片颜色由紫红色向黄绿色转变,茎基部皮孔变得肥大且数量显著增加;在淹水49 d时,较多数量的不定根从茎基部皮孔伸出。(2)长期的淹水胁迫会抑制湖北海棠幼苗的苗高生长和地径增长;(3)淹水胁迫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合成,降低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下降,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升高。(4)叶片中的MDA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除淹水前期外,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1)。(5)叶片SOD酶活性总体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淹水前期(21 d),S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此后,SOD酶活性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P0.05)。(6)淹水促进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显著上升(P0.01)。这些说明湖北海棠在淹水下可以通过形成较多数量的肥大皮孔、不定根以及保持较高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和较高的SOD酶活性来缓解淹水逆境对其造成的伤害。因此,湖北海棠属于耐水涝的观赏树种,可在洪涝多发区(如沿江、沿海等)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淹水胁迫下5种竹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叶苦竹、凤尾竹、黄条金刚竹、鹅毛竹、菲白竹为试验材料,研究淹水胁迫下5种竹子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试验竹种在淹水胁迫处理期间,其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在处理结束后,长叶苦竹、菲白竹的相对电导率超出50%,已接近死亡,而凤尾竹、黄条金刚竹相对电导率上升幅度不大,说明凤尾竹、黄条金刚竹抗水淹胁迫能力较强.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竹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长叶苦竹、菲白竹在处理结束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接近0,其中长叶苦竹处理结束时叶片叶绿素含量仅为淹水初期的4.6%.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各竹种叶片内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POD、CAT)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活性对淹水胁迫的反应最敏感,在淹水处理6天后,就达到最大值,而各竹种POD、CAT活性峰值出现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中华蚊母在淹水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淹水胁迫对中华蚊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淹水胁迫下中华蚊母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均增加,在淹水胁迫30d,各淹水胁迫下两生理指标与对照(CK)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大小是Y3〉Y2〉Y1,可溶性糖含量则是Y3〈Y2〈Y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提高华北紫丁香耐涝性的途径和方法,筛选和培育耐涝性强的品系,以4 a生华北紫丁香成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水淹环境,经水淹0、1、4、7、10、16 d后,测定叶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分析其对水淹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华北紫丁香叶片相对含水量随水淹胁迫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7 d时出现较明显下降,而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表明伤害程度越来越重;F_o和F_m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F_v/F_m和Yield则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7 d时达到最高;脯氨酸含量则持续升高。总体来看,华北紫丁香在胁迫10 d时,伤害指标变化的加剧和抗性指标的明显降低说明已产生不可逆损伤。由此可见,4 a生丁香成苗表现出一定的耐涝性,可耐受近7 d的水淹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