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枝菌根和根瘤菌双接种对矿区土地复垦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山西省襄垣县矿区复垦土壤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接种丛枝菌根和根瘤菌能显著提高菌根侵染率和土壤中孢子密度,促进三叶草干物质的积累和对氮、磷元素的吸收,促进三叶草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加速矿区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山西省境内生产基地栽培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被测食用菌中重金属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分析居民潜在膳食暴露风险,本文采集山西省境内5种种植普遍的食用菌样品158份,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用菌样品中危害较大的两种重金属元素铅和镉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中污染物限量值进行比较;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食用菌中铅和镉的污染状况;采用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计算目标危害系数(THQ)的方法预测经食用菌摄入重金属铅和镉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所抽检的158份食用菌样品中,总体重金属含量水平都很低,仅有1个香菇样品超标,超标率为0.63%。5种食用菌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香菇0.74,平菇0.31,杏鲍菇0.12,金针菇0.051,双孢菇0.27。食用菌中铅污染、镉污染及铅、镉综合污染的THQ均值都1,表明山西省食用菌中铅、镉重金属对居民不会构成明显的健康危害。结果表明,山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中香菇、平菇、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菇等5种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中重金属铅和镉的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食用菌中铅、镉对居民健康暴露危害较小,可放心食用。同时,应加大对栽培基质、栽培环境等的监管,从源头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3.
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产量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入生物质对根瘤菌、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微生物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生物质设置秸秆、土豆皮、食用菌废弃料、大豆浸出液4个处理。分别在植株生长第4片复叶展开(V5)、结荚始期(R3)和鼓粒盛期(R6)取样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外施4种生物质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 且生物质对大豆菌根形成的促进作用较对根瘤形成的促进更显著, 持续时间更长。在4种生物质中, 秸秆处理表现效果最佳, 不仅对大豆双共生系统、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有增效作用, 同时对大豆产量有协同促进作用。在R6期大豆有效根瘤数量、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土壤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38.46%、26.28%、131.99%, 产量较对照增加69.78%, 且秸秆容易获得, 施用方便, 是有效提高大豆产量的生物质。大豆浸出液处理对大豆双共生系统促进显著, 在R6期有效根瘤数量较对照增加89.74%, 同时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较对照增加31.23%, 但由于此处理播种前采用浸种方式, 对大豆子叶造成较大损伤, 使保苗率严重降低从而导致产量相对较低。食用菌废弃料和土豆皮处理在3个生育时期对大豆双共生系统的作用不尽一致, 但R6期2个处理的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土壤中真菌数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丛枝菌根与土壤修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王发园  林先贵  周健民 《土壤》2004,36(3):251-257
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所建立的互惠共生体, 其中以丛枝菌根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近年来,随着菌根研究的发展,丛枝菌根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放射污染以及土壤退化修复中的作用,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兰科植物是一种非常具有经济和科研价值的植物资源,同样也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植物。目前,野生兰科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急剧减少,而在自然状态下,兰科植物需与菌根真菌建立共生关系才能够生存。19世纪中期起,人们对菌根的研究不断深化,研究表明,大多数植物都有菌根,菌根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兰科植物没有菌根很难存活,其种子没有菌根的感染和影响就不能正常萌发。因此,对菌根真菌的分析在对兰科植物的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在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了解研究植物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和作用,对兰科植物的保护和培养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此,简要介绍兰科植物菌根真菌,并为其对种子萌发及苗木生长的影响方面进行了总结说明,旨在为研究兰科植物菌根真菌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我国生物研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柑橘园中设低磷加炭接种菌根、低磷施肥区接种菌根、高磷施肥区接种菌根、高磷施肥区不接种菌根、低磷施肥区不接种菌根5个处理,以研究施磷量与是否接种菌根对柑橘菌根形成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高施磷区相比,低施磷肥区和接种菌根都显著提高了柑橘的菌根侵染率,同时也提高了果实品质,改善了果实着色度。  相似文献   

7.
广西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出菇点固定、生长密集、产量大、价格高,给当地林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鳞盖红菇的生物学特性并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对不同林相、不同山体朝向、不同山体部位的林地进行不同改造,调控鳞盖红菇野生生长环境,实现了红菇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鳞盖红菇的人工促繁。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菌根的解剖学,细胞学,受侵染的宿主树种,形成菌根的真菌,菌根形成的生态条件,菌根的作用和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很多地区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但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害虫会影响食用菌的品质和产量,不利于食用菌行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从食用菌的定义出发,阐述了食用菌栽培的意义和现状,分析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的害虫种类,并分析了各类害虫的防止措施,以期为食用菌栽培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丛枝菌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AM)与大多数陆地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丛枝菌根的形成过程是一系列信号交换和转导的结果,受到很多基因的程序化表达调控。植物激素作为重要的信号物质被证实能够参与调控植物与AM真菌的互作过程。本文简述了植物激素在调控丛枝菌根形成的作用机理,为激素调控丛枝菌根形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线索。主要进展外源施加低浓度的生长素和脱落酸能够促进丛枝菌根共生,而外源施加赤霉素能够显著抑制丛枝菌根中丛枝的形成;内源缺失赤霉素,脱落酸以及油菜素内酯会抑制丛枝菌根共生;茉莉酸合成突变体推迟丛枝菌根形成;独脚金内酯合成、转运以及受体突变体都会抑制丛枝菌根共生;生长素以及脱落酸受体表达量降低会抑制丛枝菌根共生。但是生长素信号受体的降低表达不仅能够显著抑制丛枝菌根的形成还能显著抑制丛枝细胞的正常发育,而植物脱落酸信号受体表达降低突变体中丛枝细胞发育正常。研究展望激素如何调控丛枝菌根共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基因敲除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通过菌根植物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和代谢组数据的挖掘,丛枝菌根共生中的众多科学问题以及与其他植物-微生物互作系统等问题都将一一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1.
广西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出菇点固定、生长密集、产量大、价格高,给当地林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根据鳞盖红菇的生物学特性并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对不同林相、不同山体朝向、不同山体部位的林地进行不同改造,调控鳞盖红菇野生生长环境,实现了红菇产量、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鳞盖红菇的人工促繁。  相似文献   

12.
广西林下菌根型食用菌红椎菌出菇点固定、生长密集、产量大、价格高,给当地林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其人工增产,通过在特定时间施用各种肥料对比,可以看出相比不施肥,施用有机肥能使红椎菌产量提高26.1%,菌品质及价格也有所提高,产值提高了44.1%,实现了红椎菌的施肥人工促繁。  相似文献   

13.
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枝菌根 (AM) 真菌能够和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建立共生体系,对于植物适应低磷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宿主植物和AM真菌协同适应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并已深入到分子和信号水平。本文归纳了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从磷胁迫信号感知、有机酸分泌、磷酸酶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转录因子与小分子物质miRNA等若干方面讨论了菌根共生体系响应和适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重点介绍了1) 环境磷浓度作为营养信号诱发菌根植物的生理响应过程及其在共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作用;2) AM真菌调节植物激素平衡进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根系构型的生理机制;3) 丛枝菌根涉及的植物、真菌以及菌根特异诱导植物产生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在磷酸盐摄取中的特殊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4) 转录因子作为感知磷胁迫信号和调控转录表达水平的枢纽,在增强植物适应磷胁迫能力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因素既单独作用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菌根植物适应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未来需要着重加强菌根共生界面的磷转运机制、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转录因子调节,以及各调控因子相互作用研究,从而全面揭示菌根植物适应低磷胁迫的分子调控网络,为发展和应用菌根技术调控植物磷营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几种土壤的VA菌根效应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测定土壤中土著VA菌根真菌自然侵染势的方法,研究了黄淮海地区几种类型的潮土和发育于不同母质的红壤中菌根菌的侵染速率和最高侵染率,对通过接种菌根菌产生效益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对影响菌根菌侵染的某些因素及植物对菌根的依赖性等也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侵染有迟后现象的土壤上选种对菌根依赖性高的植物,通过接种菌根菌可以提高对磷的利用率,增加生长量。  相似文献   

15.
VA菌根对植物耐旱、涝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林先贵  郝文英  施亚琴 《土壤》1992,24(3):142-145
以黄淮海壤质黄潮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VA菌根侵染白三叶草的影响以及菌根的抗旱能力。结果表明,在所有水分处理中,接种VA菌根后,可促进菌根的侵染和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增加植物的生长量,并显著地增强了白三叶草的抗旱能力。干旱条件下,VA菌根的侵染、菌丝的发育均良好,而过高的水分不利于菌根的侵染和菌丝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全球森林数据库,建立了包括全球森林的菌根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年平均降水量等指标的新数据库,分析了6种菌根类型森林的各组分NPP对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菌根类型的森林中,森林总NPP、地上NPP和树叶NPP都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地下NPP、树木主干NPP以及细根和粗根NPP则因菌根类型的不同,对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呈现出降低或升高的趋势。从全球森林总NPP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来看,年平均降水量对丛枝菌根+外生菌根类型森林总NPP变异的解释率最高,为31.79%;而对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类型森林的解释率则最低,仅为4.85%。可见,菌根影响着森林NPP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程度,表明菌根类型是预测降水变化对森林NPP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食用菌栽培户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加深对目前食用菌栽培户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认识并为今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本研究在对黄松甸镇一农村社区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导致食用菌栽培户劳动力短缺的原因,并对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为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 (AMF) 与植物共生在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抗病性和维护植物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在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检索了2019年前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的专利产出,对专利申请数量、主要申请人、技术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揭示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研发状况、技术发展趋势和产学研合作情况。近年来,中国丛枝菌根真菌领域专利数量急剧增加,AMF产品化不断加强,AMF应用领域从农业领域向污染修复领域拓展,结合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AMF检测技术和研究方法正在快速发展,新的研发充分考虑了AMF产品化和应用的结合;我国在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多隶属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参与度较低。AMF菌种扩繁和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已成为焦点,生物和信息新技术成果正引入AMF检测技术的开发;中国在丛枝菌根真菌领域的产学研合作研发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栽培产业的扩大及发展,一方面给社会提供了美味和高质量的食品,另一方面也广泛地利用了各种生物废弃物,但后者常常又会由于环境污染而引起食用菌污染(尤其重金属污染)问题,本文就国内外的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研究作一综述,并提出了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廖继佩  林先贵  曹志洪 《土壤》2003,35(5):370-377
本文从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和耐受机理,以及将菌根真菌作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指示剂和重金属生物修复等方面对菌根真菌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作了较全面的论述。重金属对生物圈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某些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具有耐受性。菌根真菌菌丝能与金属相结合而限制它们向菌根植物地上部迁移,从而可达到植物稳定和保护植物免遭重金属毒害的目的。内外生菌根真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因菌种、重金属种类和浓度、与宿主植物共生与否以及所生长的土壤条件等而异,同时种内菌株之间也有差异。菌根真菌通过离子交换,络合物的形成,沉淀或结晶化作用等方式获得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其子实体内重金属含量,繁殖体密度和侵染势可作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