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温麦8号为母本、9157-3-2-2-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1 — 2013年甘肃省冬小麦陇南片区域试验中,天选54号2 a平均折合产量为6 41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7号增产5.17%。2013 — 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小麦生产试验,天选54号平均折合产量6 120.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7.90%。天选54号属冬性早熟普通小麦,株高80.00 cm左右,穗长平均8.50 cm,千粒重41.25 g,容重756.20 g/L。籽粒含粗蛋白141.2 g/kg,湿面筋267.2 g/kg,沉降值26.5 mL。经接种鉴定,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度抗病,成株期对水4、贵22-14、贵22-9、条中32号、条中33号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于天水市、陇南地区河谷川道区及塬台机灌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8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天817为母本,天选40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的定向选择而成。在2013 — 2015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6 619.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7.20%。该品种株高100.00 cm,穗长平均8.50 cm,千粒重44.00 g,容重790.0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2.87%,湿面筋含量22.70%,沉降值45.00 mL, 赖氨酸含量0.36%,粗灰分1.7%。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供试菌系及混合菌表现中抗至高抗,总体表现抗病。适宜在天水市、陇南市河谷川道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7号以RAH122/94与天882杂交的F1为母本、绵89-41与89-181的F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天9931。在2014 — 2015 年度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7 102.6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9.2%。经分小种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条锈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条中34号、贵农22-14、贵农其它及混合菌表现免疫。主要适宜于陇南和天水的川水地、浅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9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自育高代品系912-1-2-2为母本,农家品种三属麦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定向选择而成。在2013 — 2015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6 68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8.10%。该品种株高84 cm左右,穗长平均8.10 cm,千粒重40.80 g,容重736.00 g/L。籽粒粗蛋白含量135.7 g/kg,湿面筋含量239.0 g/kg,沉降值38.00 mL,赖氨酸含量4.0 g/kg,粗灰分17.7 g/kg。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 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4号、贵农其它及混合菌表现中抗,对贵22-14、条中33号表现免疫。主要适应于天水市、陇南地区河谷川道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5号为以兰天25号为母本、周麦11为父本,采用系谱法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兰天05-9-4。在2014 — 2015年度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807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9.5%。经分小种接种鉴定,该品种对条锈混合菌及条中32号表现感染,但抗条锈菌主要小种及致病类型条中33号、贵22-9和贵22-44。主要适宜于陇南和天水的川水地、浅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60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周麦11为母本、9362-1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连续6 a定向选育而成。在2014 — 2016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6 531.0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30%。该品种株高81 cm左右,穗长平均9.20 cm,千粒重42.75 g,容重822.00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12.0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2.80%,沉降值40.00 mL。经接种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条中33号、G22-14、条中32号、条中34号(G22-9)、贵农其他菌系和混合菌表现中抗。主要适应于天水市及陇南市川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和推广“三抗一高一优”冬小麦新品种,提高宁夏冬麦产区冬小麦产量,实现冬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以自育品系00-301为母本、外引品种兰天2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出了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9号。在2017 — 2019年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宁冬19号2 a 8点(次)平均折合产量4 717.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7号增产7.4%。在2019 — 2020年度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冬小麦多点生产试验中,宁冬19号平均折合产量5 140.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冬16号增产10.2%。该品种平均株高74 cm,平均穗粒数42.7粒,平均千粒重41.7 g。籽粒容重770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32.4 g/kg,降落值314 s,湿面筋(14%水分基)含量336.0 g/kg。耐寒性强,抗旱能力强,高抗条锈病,抗白粉病。适宜宁夏南部山区旱地和周边相邻地区及生态条件类似冬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适宜甘肃陇南麦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种植的抗病、丰产且适应性广的冬小麦品种,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00127-2-2-3作母本、周麦22号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多年多点连续鉴定选择,培育成了抗条锈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天选79号。2019 — 2021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 437.9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6.87%。2021 — 2022年度参加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6 91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25%。该品种株高78.4 cm,穗长8.0 cm,每穗粒数40.96 粒,籽粒白色,硬质,千粒重46.31 g,有效穗数570 万穗/hm2。具有抗条锈、稳产、抗倒伏、籽粒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天水渭河川道区及陇南麦区低海拔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新品种兰天36号是以周麦17号为母本、兰天23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有11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产量6 56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25号增产13.0%。在2016 — 2017年度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折合产量7 285.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10.0%。该品种表现早熟、矮秆、分蘖力较强、落黄性好、抗倒伏。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秆锈病表现高抗,综合抗病性较好。适宜在甘肃省天水、陇南等地川水地、川旱地和浅山地及生态条件类似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冬小麦新品种天选5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中心以9589-8-1-2-1为母本、95-1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11 — 2013年甘肃省冬小麦陇中片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 a折合产量4 316.5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中1号增产5.41%。该品种株高93~102 cm、穗长8.8 cm、千粒重49 g、容重812 g/L。籽粒含粗蛋白147.2 g/kg、湿面筋264.6 g/kg,沉降值25.5 mL。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水4、贵22-14、贵22-9、条中33号、条中32号和混合菌均免疫,主要适宜于天水、陇南、平凉地区及定西东南部海拔1 800 m以下地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