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薛志成 《广西植保》2005,18(3):23-24
1.1 症状与发病条件 此病主要为害西葫芦的花和幼瓜,多从开败的花侵人,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霉层,以后由病花向幼瓜发展,使瓜尖褪绿,呈水浸状软腐、萎缩,病部产生灰色霉层。此病由半知菌灰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及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西葫芦在棚内温度20℃~25℃,  相似文献   

2.
灰霉病是保护地西葫芦的常见病害,主要为害西葫芦花、叶、茎和幼瓜。该病发生的轻重与生产者管理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管理好可以做到不发生,管理不好轻者减产10%,重者减产30%以上。灰霉病菌多从开后的花侵入,致使花腐烂,并产生灰色的霉。逐渐向幼瓜扩延造成瓜条顶端褪绿呈水渍状,软化萎缩,最后腐烂。有时在瓜上长出黑色的菌核。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4~22℃条件下均可发病,但适宜的温度是17~20℃,空气相对湿度在93%以上时发病严重。防治灰霉病主要采取以下…  相似文献   

3.
丰硕 《湖北植保》2002,(3):15-16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 ,容易发病 ,轻者减产 2 0 %~ 30 % ,重者损失 5 0 %以上。因此 ,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1 发病症状1 1 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 ,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扩散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 2 0~ 2 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瓜蔓折断 ,引起…  相似文献   

4.
丰硕 《植物医生》2002,15(1):19-19
蔬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棚栽黄瓜、番茄、茄子和韭菜等 ,容易发病 ,轻者减产20 %~30 % ,重者损失50 %以上。因此 ,棚室蔬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1发病症状1.1黄瓜灰霉病的识别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瓜条、叶片、茎蔓 ,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扩散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20~2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瓜蔓折断 ,引起…  相似文献   

5.
丰硕 《植物医生》2001,14(1):19
黄瓜灰霉病是保护地栽培土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 ,轻者减产20%~30% ,重者损失50%以上。因此 ,大棚和温室栽培黄瓜必须抓好灰霉病的防治。一、危害症状灰霉病主要危害黄瓜的花、瓜条、叶片、茎蔓。多从凋谢的雌花侵入 ,引起花腐烂 ,长出灰褐色霉层。病害向幼瓜上扩展 ,使小瓜条变软、腐烂和萎缩 ,病部先发黄 ,后长出白霉并逐渐变为淡灰色 ,病瓜生长停止 ,最后腐烂脱落。叶片上多形成直径为20mm~25mm的大型枯斑 ,边缘明显 ,有时病斑长出少量灰褐色霉。茎蔓发病后 ,茎部腐烂 ,瓜蔓折断 ,引起烂秧。二、发病规律病菌随病残体在土…  相似文献   

6.
于丽萍 《广西植保》1997,10(3):32-33
1 黄瓜病虫害1.1 霜霉病 百菌清烟剂(发病前使用),72%霜脲锰锌(克霜氰、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1000倍液,9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代森铵水剂800~1000倍液等。1.2 灰霉病 速克灵烟剂及百菌清烟剂(发病前使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1…  相似文献   

7.
48 %地乐胺乳油是瓜菜田常用的除草剂 ,如露地栽培的胡萝卜、芹菜、菜豆、大白菜、黄瓜、育苗韭菜等可作为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剂 ,在播种后出苗前 ,每 6 6 7m2 用 4 8%乳油 2 0 0~ 2 5 0ml对水地面喷雾即可。近几年 ,瓜菜覆膜栽培在我市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生产方式。覆膜方法主要有地面覆膜式、小控棚式、小控棚 地面覆膜式等。生产中 ,凡用地乐胺除草剂的多发生药害。究其原因 ,主要是覆膜栽培在早春进行 ,气温比较低 ,瓜菜幼苗期处在封闭的薄膜中 ;地乐胺有较强的挥发性 ,放出的气体在密封的薄膜中不能散失 ,对瓜菜幼苗产生药害 ,使之逐…  相似文献   

8.
2000年全州县南瓜疫病大发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桥德 《广西植保》2001,14(2):34-34
南瓜是主要的庭园蔬菜作物 ,近些年来 ,因其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 ,人们越来越爱食用 ,尤其是小形瓜更是倍受城镇居民青睐。因此 ,除在山坡、道旁、屋前、屋后的零星隙地种植外 ,成片的规格种植也迅速发展起来。2 0 0 0年全州县南瓜疫病大发生 ,发生面积 2 6 hm2 ,占成片规模种植面积48.2 hm2的 5 3.9% ,减产 3~ 5成 ,其中 ,咸水乡镰刀湾种植点 90 %的瓜因病坏烂在地里 ,每公顷仅收瓜 2 2 6 0 kg;才湾镇田心铺种植点 3.3hm2 共收瓜不到 30 0 0 0 kg。1 南瓜疫病的病原和症状1.1 病原 :经镜检 ,南瓜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Phytophthora真菌…  相似文献   

9.
敌敌畏烟剂防治大棚黄瓜瓜蚜的物理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娜  杨修  刘晓英  马春森 《植物保护》2006,32(4):109-111
针对大棚黄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虫害-蚜虫(瓜蚜)的烟剂防治技术,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温度、湿度和烟剂剂量3因子的不同水平与敌敌畏烟剂防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大棚温度和湿度能够达到减少敌敌畏烟剂用量、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其最优方案为:防治时大棚温度保持在28~32℃,湿度为55%~75%,施用有效成分70 g/667 m2的敌敌畏烟剂,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瓜蚜致死率可达到96.88%以上。  相似文献   

10.
百合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鸿文  潘晟 《植物医生》2001,14(2):30-30
百合病虫害种类不多 ,危害严重 ,常发年份损失率达30 %~60 % ,抓好百合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是保证百合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一、百合主要病虫害种类1.百合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 ,也侵染茎、花、芽及鳞茎。叶上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黄褐色或红褐色 ,病斑中心为浅黄色 ,边缘紫红色或淡红色。天气潮湿时 ,病部产生灰色霉层 ;干燥时 ,病斑变薄而脆 ,半透明状 ,浅灰色。病斑扩展后 ,使叶片枯死。茎和花受害 ,似开火烫状 ,变褐后腐烂。茎部腐烂 ,产生淡褐色溃疡斑 ,极易风折。幼株受侵染多使生长点死亡。有时也侵染鳞茎 ,可使鳞茎腐烂。灰霉病菌…  相似文献   

11.
赵品绩  周群 《植物医生》2002,15(5):36-36
大棚厚皮甜瓜 (洋香瓜 ) ,冬春季节不宜座瓜。主要原因为 :植株徒长或瘦弱 ;光照条件差 ;授粉发育不良 ;病虫害危害等。采取以下 5条措施一起抓 ,可保证其座瓜率。1.加强温度管理。座瓜期白天适宜温度为 2 8~ 30℃ ,低于 18℃或高于 32℃不利于授粉座瓜 ,且易产生畸形瓜。夜间温度应保持在 15~ 18℃。2 .整枝施肥管理。开花座瓜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期 ,施肥不可偏施氮肥 ,及时整枝打杈 ,控制瓜秧旺长。若出现徒长现象 ,要及时喷施 10 0 0× 10 - 6 ~ 15 0 0× 10 - 6 的缩节胺进行调节。若植株细弱 ,子房瘦小 ,可进行土壤追施速效…  相似文献   

12.
金瓜又名金丝瓜 ,是西葫芦的 1个变种 ,经过冷冻或蒸煮后剖开搅拌 ,瓜瓤如金丝状 ,质脆 ,味清淡 ,含有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 ,也是调节蔬菜淡季的品种之一。近几年 ,保护地也发展金瓜栽培 ,但由于保护地的特殊气候条件 ,造成了金瓜灰霉病的严重发生。通过调查试验 ,现总结出一套无公害防治技术。1 主要症状整个生育期都可以被害 ,但主要为害花、叶、幼果 ,严重时为害较大的果。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入侵 ,初为水渍状 ,逐渐向幼果扩展 ,使幼果变软 ,萎缩腐烂 ,产生灰绿色霉层。病花落到叶面上 ,易引起叶片发病 ,形成大圆斑 ,潮湿时生出灰霉。烂…  相似文献   

13.
80 %阔草清水分散粒剂是一种新型超高效磺 胺类除草剂 ,用于防除小麦田繁缕、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施药适期宽 ,冬、春两季均能使用 ,除草效果好。冬前用 1 .5~ 2 .5g/ 667m2 ,对繁缕株防效可达 1 0 0 % ;用 2g/ 667m2 ,对猪殃殃的株防效为 92 .3%。春季 3g/ 667m2 ,对猪殃殃的鲜重防效可达 85%以上 ,与使甲合剂( 2 0 %使它隆乳油 1 3%二甲四氯水剂 )的效果相当。在施药适期上 ,冬前掌握在猪殃殃、繁缕 2~ 3个轮叶时 ,用 2g/ 667m2 对 4 0L水喷药。春季掌握在杂草 5~ 6个轮叶期 ,用 3g/ 667m2 对水 50L喷药。从降低成本出发 …  相似文献   

14.
王迪轩  陈立辉 《新农药》2005,(2):47-48,55
灰霉病为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各种类型棚室都发病,持续时间长。主要为害第一穗果,一般损失10%-20%,冬春番茄发病严重,损失可达40%以上,还可为害花、叶片及茎。典型症状是在病部产生鼠灰色霉层。  相似文献   

15.
大棚韭菜灰霉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韭菜灰霉病 ,俗称白点病或腐烂病 ,是近年保护地韭菜的常发病和主要病害 ,常导致叶片大量腐烂 ,降低品质 ,减产 2 0 %~ 30 %。1 症状灰霉病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squamosaWalker。发病后在叶片上的症状表现可分为白点、干尖和湿腐 3种类型。白点和干尖型病初在叶片正反两面均产生灰白色或浅灰褐色的棱形或椭圆形小斑点并由叶尖向下扩展。许多个小斑点汇聚形成斑块 ,致叶片焦枯 ,高湿条件下枯叶表面长出稀疏的霉层。湿腐型发病后在高湿环境下 ,叶片上无白点 ,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  相似文献   

16.
宿州市地处皖北 ,下辖 4县 1区 ,西瓜种植历史悠久。 2 0 0 0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近 5万hm2 ,达历史最高年份。 2 0 0 0年因多种原因 ,造成西瓜病毒病暴发流行 ,经济损失严重。据市及各县 (区 )植保站 6月上、中旬普查 ,全市西瓜病毒病发生面积达 3 .85万hm2 ,占种植面积的 82 .4 %,发病株率 90 %以上 ,严重度 3级 (按5级划分 )。 6月 1 0、1 8日市植保站会同植保专家、教授先后调查 桥区 1 2个乡镇西瓜连片种植区 ,病毒病病田率 1 0 0 %,一般田块发病株率 3 2 .4 %~ 97.2 %,平均 91 .3 %,重病田块 85%以上植株难以坐瓜 ,或瓜呈畸形 ,…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成蚜对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的传毒特征,应用RT-PCR技术检测了瓜蚜传播获取WMV的效率及其在成蚜体内的存留时间;同时调查了2015年山东省日光温室西葫芦瓜蚜种群动态与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瓜蚜成蚜离开带毒西葫芦植株0 h后,带毒率为35.00%,3 h后成蚜带毒率随时间的延长开始呈下降趋势,24 h后仅为5.40%。26℃条件下,健康瓜蚜取食带毒植株5 min后即可获毒,0.5 h后获毒率达到62.50%;带毒瓜蚜取食健康植株0.5 h后植株即可带毒,24 h后植株带毒率达到94.44%。温度对瓜蚜成蚜的传毒率有一定影响,在21、26、31℃条件下,瓜蚜成蚜24 h传毒率分别为61.11%、94.44%和88.89%。调查发现,温室西瓜花叶病毒病的发生率与瓜蚜种群数量呈正相关,当温室瓜蚜成蚜种群数量为1.06~1.73头/叶时,西葫芦开始发病,当成蚜数量增至18.22头/叶时,全田发病率可达83.33%。表明瓜蚜成蚜具有较强的传播WMV的能力,有效控制瓜蚜发生对减少WMV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百·腐烟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20%百·腐烟剂防治番茄灰霉病效果好,用量200~250g/667m2为宜,在发病初期连续熏烟3~4次,间隔7d左右,操作简单方便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郊区春季蔬菜灰霉病发生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霉病,一般认为是一种寄生力较弱的病害。以往在北方春天较难找到标本。然而,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其为害性愈来愈大。据调查,目前在北京市海淀、朝阳、丰台三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某些温室黄瓜的被害瓜率可达46.15%,番茄被害果率达24%。1980年春季多阴天,气温低,灰霉病较以往发生重。 症状:黄瓜受灰霉病为害,多以开败的花上开始,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使脐部腐烂,并迅迷向上发展。幼瓜被害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再生白霉,然后霉层转变成淡灰色。被害瓜轻者生长停止,端部腐烂,重者全瓜腐烂。叶片被害一般是由掉落的烂花附着在叶  相似文献   

20.
以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及助剂类型的筛选,成功研制了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 T6水分散粒剂,并测定了其贮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长枝木霉T6水分散粒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羧甲基纤维素(紫外保护剂)0.5%,碳酸钙(稳定剂)4%,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黏结剂)5%,可溶性淀粉(崩解剂)5%,凹凸棒土(载体)5%及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5%。由此配方制备的水分散粒剂中孢子含量为5.6×108 cfu/g,悬浮率53%,pH值6.0,水分含量3.5%,湿润时间52 s,且在冷藏温度为(4±2)℃条件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在室温(25℃)下的。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