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谢鸿观  雷泞菲  彭书明  李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34-18135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测定吴茱萸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系统消解不同产地的吴茱萸药材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Pb、Cd、As、Hg和Cu的含量。[结果]测定的样品中5种有害元素含量均未超标,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2.0%~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0.65%~3.14%。[结论]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吴茱萸等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许蔼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78-14979
[目的]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中药三七中5种重金属(铜、砷、镉、汞、铅)含量的方法。[方法]三七样品微波消解后经ICP-MS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5种元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系数r0.999 5,加标回收率为92.5%~96.6%,6次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38%。[结论]该研究建立的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金银花中重金属的含量。[方法]将金银花样品经微波消解,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同时测定中药金银花中5种重金属(Cu、As、Cd、Hg、Pb)含量的方法。[结果]5种元素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系数R0.999 5,加标回收率在93.5%~98.6%,5次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82%。[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快速,检测准确、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卷烟烟气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方法]卷烟烟气样品经剑桥滤片捕集,并以浓度5%硝酸为吸收液吸收,吸收液中各重金属元素直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在最优工作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2-0.500μ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回收率为88%-102%。[结论]利用该方法分别测定了4个实际卷烟样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宁夏枸杞中矿物元素的含量。[方法]选择HNO3-H2O2作为枸杞样品消化的酸溶体系,利用微波密闭消解系统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宁夏枸杞中K、Ca、Na、Mg、Fe、Cu、Mn、Zn、Pb和Cr 10种无机元素进行同时检测;通过加样回收率试验,验证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结果]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5%;回收率在94.40%~107.00%之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分析数据可靠。[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精确,可满足枸杞样品中多元素同时分析检测的要求,为研究枸杞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及其产品品质提供了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铁皮石斛中Pb、Cd、Cu、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硝酸、双氧水混合体系进行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进行测定。同时为避免基体效应等影响,加入内标进行校正。[结果]5种重金属元素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9,检出限范围为0.008~0.750μg/L。加标回收率为90.4%~96.9%,相对标准偏差为1.6%~8.2%。用该法测定国家标准物质人参和黄芪,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满足铁皮石斛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7.
ICP-MS法测定党参中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  钟韶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741-1741,1772
[目的]建立ICP-MS法测定党参中砷、汞、铅、镉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采用ICP-MS法同时测定上述4种元素。[结果]对于所测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2,回收率为96.5%~105.2%,RSD小于10.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并为不同种类的中药材提供了重金属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维明  刘永智  王晓飞  韦进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50+5973-5950,5973
[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甘蔗汁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方法]选取甘蔗汁作为研究对象,经硝酸体系进行电热板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甘蔗汁中铜、铅、锌、镉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各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用于测定甘蔗汁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同时可为分析含有机质高、糖分高、黏稠的样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微波消解来进行土壤样品前处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以期提高土壤重金属检测效率。[方法]对三种标准土样进行检测,并对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三个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铜、锌、锰、镍、铬以及镉时,标准土样的回收率为94%-107.69%,农田土壤添加回收率为87.08%-104.34%。[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作土壤重金属检测。  相似文献   

10.
罗茜  黄燕  朱静平  陶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678-9679
[目的]测定彝药翻白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先用浓硝酸微波消解翻白草样品,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翻白草中Fe、Cu、Zn、Mn、Ca和Mg 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翻白草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5 7~0.998 2),平均回收率在96.4%~107%(n=8),RSD在1.9%~5.5%(n=8)。[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彝药翻白草中多种元素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对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和Pb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卿  高亚洁  李东梅  赵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76-17378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修复作用,为利用植物修复技术解决受污染河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过筛的底泥(以风干土计)混和均匀后装入长方形PVC箱(0.6m×0.5m×0.4m),底部设有渗流通气孔;将箱中底泥用去离子水调至30%~60%持水率(WHC)。2010年4月播入紫花苜蓿种子,生长7d后间苗,每隔30d采集植物根际土壤样品,监测底泥重金属含量、细菌及酶的活性。10月收获植物并测定植物根、茎、叶部分的重金属吸收情况。[结果]紫花苜蓿的同一部位对不同的重金属积累量不同,且同一重金属在植株的不同部位积累量也不同。紫花苜蓿对Zn的总积累量最大,且主要积累在根部;Ni、Cr、Cu和Pb也主要积累在根部;Mn在紫花苜蓿叶片中的积累最多,占植物中总积累量的42.47%;各种重金属在茎内的积累量均较低。紫花苜蓿对Ni、Cu、Pb和Cr的降解效果比较好,延长种植作物的种植时间或增加作物的播种次数有利于重金属的降解;紫花苜蓿对Mn的降解效果不明显。种植紫花苜蓿后,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脱氢酶活性也有所提高。[结论]紫花苜蓿对Zn、Ni、Cr、Cu、Pb和Mn均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可以用于解决受污染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迁移规律。[方法]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感潮河道生物膜(自然和人工培养)及其附近河道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重金属(Mn、Zn、Cu、Pb、Ni、Cd)含量,研究了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探究重金属在生物膜和河道底泥中的迁移规律。[结果]在感潮河道环境下,重金属在生物膜中和底泥中的含量水平基本相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物膜特性、重金属种类和存在形态、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河道水文条件及地质形态、生物膜的成膜时间等;重金属通过水体在生物膜和底泥间迁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利用生物膜法修复感潮河道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蚯蚓粪中重金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利  王舒婷  高伟  郭晋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29-16430
[目的]研究蚯蚓粪中重金属含量,探索一种新型的天然有效资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测定蚯蚓粪中铜、锌、铅和镍4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该方法精密度良好,铜、锌、铅、镍的RSD值分别为0.95%、2.26%、1.78%和1.02%,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线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经测定蚯蚓粪中含有铜、锌、铅、镍含量分别为68.70±0.40、578.00±7.58、45.10±0.70和22.10±0.66mg/kg。[结论]蚯蚓粪对铜、锌、铅和镍有较强的富集作用,为蚯蚓粪作为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和能源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与同步提取的重金属(SEM)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控制缺氧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毒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定方法,对包头市南海湖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的AVS、SEM、[SEM]/[AVS]进行了作图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河补水的污染、历史及现有生活污水排放、城市径流以及游船排放均提高了南海湖的重金属含量,并形成重金属含量高值区。水深的增加和现有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挺水植物的影响形成南海湖下游区域AVS明显高于上游。南海湖AVS垂向分布出现极大值下移和多个极大值的现象,不同于一般淡水湖泊。南海湖表层和垂向沉积物中AVS含量均远高于SEM含量,初步评价得出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凤县金矿周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方法]沿金矿周边地段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测定分析沉积物内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危害程度。[结果]金矿周边河道地段大部分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度危害,产生危害的重金属为Pb、Hg、Cu、Cd、As。个别采样点出现中度污染,产生中度污染危害的重金属是Hg、Cd、Cu。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河道沉积物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生态危害,3段河道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三台山金矿、庞家河金矿、小裕河金矿。[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周边河道重金属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刘莹  杨玉  肖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12-7913,7932
[目的]研究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方法]对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浓度进行了分析,采用发光细菌法进行了沉积物毒性研究,并对重金属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梅梁湾沉积物中Cr处于无污染状态,Zn、Cu、Pb和Ni属于轻度污染水平。DGT测定的有效态浓度和释放通量结果表明,Ni、Zn和Cu的生物可利用性高于Cd和Pb。发光细菌毒性测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也表明,梅梁湾沉积物不具有生物毒性,属于低生态风险。[结论]需对梅梁湾沉积物中的Ni污染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达里诺尔湖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及柱芯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形态及上覆水、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探讨了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了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的水体环境污染是以Cu、Pb和Zn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Pb有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显著趋势,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迁移的微弱趋势;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主导形态因其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而存在差异,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分别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总生物有效态的61.64%、60.72%、71.50%和53.59%;水平方向上,总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表现出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沉积柱芯中4种金属有效态之和波动变化,但在40 cm以下均随深度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沉积物中4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41.18~155.64,空间分布上表现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达里诺尔湖尚处于轻微生态危害,但南部湖区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