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伊豆的技术从何而来呢?在日本,并无一个确切的说明,而流行的说法是一个和尚开始传授技术的。这个著名的僧人,就是弘法大师即空海法师,他是佛教真言宗的开山祖,曾于大同年间(公元806——809年),居住于伊豆修善寺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他在  相似文献   

2.
~~《惊蕈录》考(连载)——论龙庆景菇民文化对中日香菇栽培史的影响@张寿橙~~  相似文献   

3.
六、菇民文化对《惊蕈录》成书及日本香菇发展的影响。日本的本草学强烈地受中国本草学影响,很多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全盘接受,这是日本史学界所承认的。中国的香菇技术是中国本草学的一个组成部份,而中国历史上香菇的砍花栽培是由龙庆景三县菇民所独创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汉文化在香菇这个范畴上影响及日本的,无不与这三县默默无闻  相似文献   

4.
蕈,是龙庆景菇民对菇的习惯称呼。诺大的中国,唯菇民称香菇为香蕈。惊蕈,是菇民用软木拍击菌丝发育已经成熟,而未出菇的菇木,促其出菇的一种技术,全中国唯龙庆景菇民为之。1796年,佐藤成裕所著《惊蕈录》,是日本早期的最优秀的香菇栽培专著。其参考1562牛黄佐的《广东通志》而作。现证实:《广东通志》对香菇的185个字论述引自陆容(1436——1494年)的《菽园杂志》,而《菽园杂志》又引自1209年何澹的《龙泉县志》。因此,《惊蕈录》实际上是参考《龙泉县志》,也即参考龙庆景的砍花法栽培而作。从龙庆景香菇历史演变图和中、日香菇发展史简记中亦证明,自龙岩村点燃的香菇栽培星火,元、明以来即燃遍中国南方,以后又飘洋过海,影响日本。日本自伊豆开始的(钅宅)目法,从发生渊源,发生经过,史料记载、技术运用、甚至方言术语上推论,其技术无疑来自中国的龙庆景。横跨龙泉——伊豆这条香菇技术的金桥是谁搭成的呢?看来两国僧人的频繁往来作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惊蕈录》对日本香菇的划时代意义日本在宽政八年,即1796年,产生了历史上第一部香菇栽培专著。原书称《温故齐五瑞篇》亦名《惊蕈录》,温故齐是该书作者佐藤成裕的别名,佐藤在写作此书时,封面上签上了“惊蕈录”三个流畅的汉字,故本文以“惊蕈录”称之。《惊蕈录》是作为一个技术指导材料而编著的。《惊蕈录》在当时只有手抄本,而未印刷出版。佐藤的亲笔手稿现存日本水户历史馆。在《惊蕈录》问世前,日本国内虽无香菇专著,但是作为一种产物,记载的材料却不少。最早对“菌”的记录出现在《日本书  相似文献   

6.
3.菇民专用俗语,作为汉文字的一个组成部份,流传至日本,“蕈樼”一词已列入《康熙字典》,而见于陆容的《菽园杂志》,说明其源自《龙泉县志》。这个“樼”字完全为菇民专用,其大意是生菇的树木。有些资料写成“樯”或“榆”。砍花术对菇木伐期的判断用词——“上水”“下水”“停水”这些名词亦在日本出现而流行了。历史上菇民称香菇孢子为“气”,认为有气必有菇;称菌丝为“云”,认为云发得好,菇才会出。使人惊奇的是日本最早亦称香菇的种  相似文献   

7.
四、《惊蕈录》的引文探究佐藤成裕在引用《广东通志》、《菌谱》、《阳春县志》时,特别注意“惊蕈”这一关键词。从汉文化中选用一个词作为书名,这在他的著作和众多日本本草著作中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详细论述香菇栽培《博物志》19字、《山蔬谱》18字、何澹《龙泉县志》185字产生的不同时期及当时香菇砍花法栽培的特征,辨析相关争议问题。并从何澹《龙泉县志》185字撰写时期的相关香菇栽培文献及诗词歌赋较多而得出南宋是香菇产业辉煌的历史时期,进而肯定龙、庆、景菇民在香菇砍花法栽培发展史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10.
《花木盆景》在2000年首期上登载了彭春生、明军二位先生的署名文章《根艺发展的困惑与出路》,明确提出了“枯木艺术”的新概念,对根艺的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抓农业内部产业调整促香菇生产基地建设─—对临淄万吨香菇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的调查与建议山东省淄博市农科所(255011)袁金荣临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大县,也是山东省重要的城郊型副食品生产基地,临淄对西瓜、蔬菜和食用菌生产有着良好的发展优势,群众中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12.
明陆容《菽园杂记》引用了一则关于香菇栽培技术的资料,注明出自《龙泉县志》。前贤对于究竟是那一时期的《龙泉县志》产生过两种不同的意见。本文首先对相关史料加以回顾,然后引述前贤的观点,同时补充必要的资料,认为张寿橙先生的观点扎实可靠,即陆容所引用的《龙泉县志》是南宋何澹于1209年修纂的嘉定《龙泉县志》。  相似文献   

13.
农村农业的建设发展不仅需要立足当下,顺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同时也需要从我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文化本源出发,挖掘并整理我国农业文化的丰富资源,力保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文化建设得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综合性研究基础上找到科学化、民族化和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由赵佩霞、唐志强共同主编的《中国农业文化精粹》一书是以我国...  相似文献   

14.
葛文秀 《中国蔬菜》2020,(3):114-115
<正>从历史发展角度审视中国建筑的演化,当代所谓"最美建筑"之美,更多的是体现在现代建筑空间营造及功能实现范畴,诸如建筑材料创新、建筑技术改进、建筑创意设计等。但建筑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空间载体和功能结构,它亦是文化载体和象征符号,如果仅以科学技术优势作为当代"最美建筑"的评判标准,无疑是狭隘且浅显的,更是割裂中国建筑文化脉络的无知行为。因此,当代"最美建筑"之美,既包括建筑实体之美,也包括建筑文化之美,因为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在文化视阈中一脉相承,由此  相似文献   

15.
由苹果栽培、育种专家陆秋农和贾定贤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和中国林业出版社共同出版的《中国果树志·苹果卷》是果树界的一件喜事 ,这是一部全新的总结苹果发展历史、浓缩最新科技成果、汇集资源品种、推动品种更新、促进苹果产业发展的权威性专著。它具有如下特点 :1 洞察历史 该书首先对苹果起源和演化 ,尤其对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的由来与发展有了确切的描述。我国苹果栽培历史悠久 ,对奈、沙果、海棠和新疆野苹果的沿革都作了详尽的介绍。我国对西洋苹果引种栽培与发展始于 1 871年 ,由美国引入 1 3个品种 ,1 895年由德国引入山东…  相似文献   

16.
17.
<花文化>是湖南农业大学新近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和全校公选课.文章介绍该课程设置的背景,分析课程的文化传播、素质教育和专业知识普及三大功能,阐述课程的整体构建,并对4年来教学实践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文化植根于民族和历史,经历漫长时间沉淀而形成,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农业文化渗透在生活、生产的各个层面,其文明基因并没有随着时代变革而变异,脉络并未因为社会变迁而割裂,适宜运用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而关于如何挖掘农业文化的教育价值、如何做到农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开展的重要瓶  相似文献   

19.
梁静 《中国食用菌》2019,(9):I0051-I0051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离不开农业思想的引导.纵观中国当代农业思想演变与实践,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理清中国当代农业思想演变和实践脉络需要追根溯源,探索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要不然就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何谈发展。研究中国当代农业思想原则应是实事求是,联系演变与实践的历史条件,用辨证的眼光审视中国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由许建文编写的《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一书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理论渊源,系统梳理了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深入分析了农业发展背后的农业思想演变,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当代农业思想的精进,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祝贺《烟台果树》公开发行,农业部、山东省、烟台市的领导,国内知名果树专家及业务同行,纷纷发来题词和贺词,这对本刊是极大的鞭策和鼓舞,在感奋之际,我们谨致以由衷的谢忱和崇高的敬意! 回首既往,瞩目未来,我们深感任重道远;对领导的关怀,前辈的指导,同行的勉励,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