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宏灏  南宁丽  邢敏  张蓉 《植物保护》2018,44(4):230-232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是人工甘草毁灭性害虫。通过有效积温法研究了甘草胭珠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甘草胭珠蚧若虫的化学防治技术。结果表明,甘草胭珠蚧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27±2.00)℃,有效积温(574.98±21.40)日·度。2%阿维菌素乳油对甘草胭珠蚧若虫的毒性最高,LC50为2.322 1mg/L。卵孵化初期,用5%阿维菌素缓释颗粒剂60kg/hm2撒施,耙地混土并打散若虫聚集再灌溉,对甘草胭珠蚧若虫的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研究结果为甘草胭珠蚧防治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甘草胭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胭蚧1a发生1代,以卵囊在土中越冬。3月下旬若虫孵化固定在甘草根部形成珠体危害植株,8月上旬珠体老熟,成虫羽化,出土交尾,并入土产卵于卵囊中越冬。被害甘草生长衰弱或根部腐烂死亡,造成大面积减产。野生甘草,花棒、白花苦豆上的胭蚧,是大面积人工栽培甘草的虫源。甘草田一经侵染,第3年即可成灾。早春挖掉表土晾晒根上部,若虫孵化及成虫羽化期是药剂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3.
甘草胭珠蚧在甘草上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草胭珠蚧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为害特点进行了系统观察,初步掌握了其在甘肃陇东人工栽培甘草上的发生规律.试验提出了优先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等措施,合理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平均防效85%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花生地下害虫花生新黑地珠蚧为研究对象, 对其田间危害及虫体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花生新黑地珠蚧在河南省一年发生一代, 多发生于沙壤土, 主要以珠体状的2龄若虫为害花生根部; 雌雄珠体数量及大小差异均较大, 单株花生上为害的雌珠体数17~78头, 雄珠体数59~146头, 雌雄珠体性比为1.00∶2.61, 雌雄珠体直径分别为4.72~7.26 mm和1.83~2.65 mm。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和传统形态学分类的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中所采集害虫为花生新黑地珠蚧, 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珠蚧科。  相似文献   

5.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成虫的重要内寄生蜂。为了明确补充营养对该蜂寿命及繁殖的影响,本研究观察了补充7种糖源物质时,在有寄主和无寄主条件下该蜂的寿命、卵子发育、产卵量、后代发育历期及出蜂数。结果表明:雌成蜂寿命在不提供寄主时,补充果糖的最长为16.6 d,其余依次为蔗糖、蜂蜜、葡萄糖、松三糖、海藻糖、寄主蜜露,在提供寄主时取食清水的最长,为10.0 d,补充寄主蜜露、松三糖、葡萄糖、蔗糖的成蜂寿命均在9.0 d以上;雄成蜂寿命在不提供寄主时,补充果糖的最长为16.0d,补充其余糖类与空白CK和清水相比均延长了雄蜂寿命。补充营养能明显促进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卵巢发育及卵子成熟,提供寄主且补充蜂蜜、蔗糖或不提供寄主补充果糖时,24 h后小蜂成熟卵量均显著高于补充清水个体的成熟卵量。补充20%蔗糖水小蜂的产卵量最高,为43.7粒/雌;其次是果糖(39.0粒/雌)、葡萄糖(37.0粒/雌)、清水(31.8粒/雌)、蜂蜜(31.0粒/雌),空白的产卵量则最少,仅为12.4粒/雌。补充营养对子代的发育、存活...  相似文献   

6.
采用叶片夹毒法、微量点滴法和玻片浸渍法等方法测定了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菜青虫、小菜蛾、豌豆蚜和截形叶螨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处理24h后,在触杀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试虫的毒力大小为菜青虫小菜蛾豌豆蚜截形叶螨;在内吸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截形叶螨和豌豆蚜的LC50分别为149.22mg/L和101.76mg/L,均小于触杀作用下的219.10mg/L和165.25mg/L,表明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豌豆蚜和截形叶螨内吸毒性明显优于触杀作用;在胃毒活性试验中,1.6%瑞香狼毒素水乳剂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LC50分别为342.82mg/L和407.34mg/L,而触杀作用下的LC50为58.61mg/L和75.30mg/L,表明该药剂对菜青虫和小菜蛾有较强的触杀作用和一定的胃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华北地区首次对花生的新黑地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探明了新黑地珠蚧在唐山市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明确了该虫发生与土质、雨量、耕作制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铁山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花生新珠蚧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 ℃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并得到了花生新珠蚧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9.
花生新黑地珠蚧发生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在沙区严重危害花生的害虫之一。经观察 ,该虫在豫东 1年发生 1代 ,以 2龄幼虫(球体 )在土壤 10~20cm的土层中越冬 ,5月中下旬越冬球形体脱壳羽化为成虫 ,交尾产卵。 6月下旬为 1龄幼虫孵化盛期 ,孵化后的 1龄幼虫钻入土内 ,吸取花生根部汁液 ,是防治的关键时机 ,7月上中旬为 2龄幼虫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10.
花生新珠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新珠蚧是近年在花生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地下害虫。在大荔县1a发生1代。以二龄幼虫在15~25cm深的土壤中越冬。6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7月份和8月初是该虫的为害盛期。防治应重点抓好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在成虫盛发和初孵幼虫在地表游走期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1.
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甘草重大害虫一甘草胭脂蚧,本文开展了甘草胭脂蚧药剂防治与农业防治协调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不同种植深度对甘草胭脂蚧的寄生和扩散影响较大,10 cm漾时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最多,为14.8头/株,扩散距离最远,为18.6 cm,其次为15 cm、20 cm深,25 cm深甘草胭脂蚧寄生数量、扩散距离均显著少于、短于10 cm、15 cm深的.分别为2.8头,株和10.4 cm.药剂防治结果表明,药后15 d,鱼藤酮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效最好,校正虫口减退率可达94.13%,其次为啶虫脒、烟碱,吡虫啉相对较低;药后30 d,鱼藤酮的防效为60.56%,持效期较长.可见,甘草深种植结合有效药剂防治,对甘草胭脂蚧起到很好地协调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and Huang是新发现的橡副珠蜡蚧成虫内寄生蜂,自然寄生率约为15.68%。实验室内对其形态、发育、繁殖、存活、行为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26±1℃,RH70%±5%条件下,每头寄主出蜂4.5头,雌性比例80.6%;雌蜂生殖系统解剖发现,未交配雌蜂卵巢内的卵经1d可发育成熟,但同一雌蜂卵巢内卵粒之间发育程度不一致;该蜂完成一个世代需15~19d,但幼虫蜕皮现象不明显;该蜂可营孤雌产雄生殖,孤雌羽化后24h内即可产卵,平均每头寄主可出雄蜂5.3头;雌蜂交配后24h内即可产卵,产卵期1~17d;1头已交配雌蜂可寄生1~10头寄主,一生产卵3~76粒,每日平均产卵量为8.2±4.0粒;雌、雄成蜂平均寿命均不超过3d,补充蜂蜜水可延长雌、雄成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河北省首次对花生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确定了珠蚧的种类。摸清了该虫的寄主范围、危害程度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邯郸市生活史和发展规律;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与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分别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内寄生与外寄生天敌,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寄生蜂比例、温度对两种蜂联合防治橡副珠蜡蚧效果的影响,作者...  相似文献   

15.
2002年至2011年田间调查和田间罩笼养虫观察发现,花生新黑地珠蚧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1代,且砂壤田发生重,壤土田发生轻,黏土田不发生。因此,防治应采取合理轮作倒茬、适时浇水、中耕、灭茬除草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措施。化学防治适期为1龄幼虫期,采取2次施药法,第1次采用喷雾加喷淋法,第2次灌根浇水,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盐池县宁夏胭蚧为害甘草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池县宁夏胭蚧为害甘草成灾李效禹(宁夏农林科学院植保所,750002)1994年9月初调查,盐池县种植三年的甘草,宁夏胭蚧发生猖獗,局部地区成灾,甘草枯干死亡达20%,直接影响生产和治沙固沙生态农业的发展。盐池县人工栽培甘草1330余hm2,现在受胭...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arasaissetiae Zhang & Huang对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寄生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干扰作用, 于室内观察了寄主不同成虫阶段(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量(3?10?20头和30头)?两种蜂接蜂间隔时间(2?4?6 d和8 d)等因素对两种寄生蜂寄生率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寄主发育阶段对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和寄生率均无显著影响?随着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增加, 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有所增加, 但增加不显著?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接蜂数为3~30头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均高于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两种寄生蜂接蜂间隔时间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率及产卵量影响明显, 间隔2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产卵量最高, 为21.3粒; 间隔4 d时, 蓝色长盾金小蜂寄生率最高, 为58.89%; 但间隔8 d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率下降至最低?研究结果表明, 接入副珠蜡蚧阔柄跳小蜂后再接蓝色长盾金小蜂时, 间隔时间在4 d内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没有影响, 间隔时间超过4 d时对蓝色长盾金小蜂有明显干扰, 试验结果可以为合理避免这两种寄生蜂种间竞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志 《植物检疫》1989,3(2):155-156
生活在植物地下部根际周围的一类介壳虫若虫分泌蜡质包被虫体形成一种结构致密,具有彩虹,金黄等色彩的孢囊,因形如珍珠,所以叫地珠(ground pearls)。在拉丁美洲巴哈马群岛、澳大利亚、南非等地,人们曾用它制成装饰品,视为珍宝。由于地珠是一个蜡质包被虫体的囊状  相似文献   

19.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旬施药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但可有效降低翌年春季田间的虫口密度;6月中旬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的防效可达80%以上。建议生产中可在6月中旬或之前采用灌溉后进行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300mL/株灌根的措施防治甘草胭珠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甘草胭脂蚧[ Prophyrophora sophrae (Arch.)]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取药剂施撒法、灌根法以及旋耕机旋耕土壤破坏卵囊越冬等措施分期进行防治.甘草胭脂蚧珠体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25%噻虫嗪WG 83.3 mg/L浓度下防效最高,为73.66%;其次为浓度500 mg/L的40%毒死蜱EC和浓度为62.5 mg/L的25%噻虫嗪WG,每株灌根800mL的防效分别为69.86%和65.75%,对甘草胭脂蚧珠体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甘草胭脂蚧成虫田间药效结果表明,以40%辛硫磷EC和40%毒死蜱EC防效较高,药后21 d,其防效分别为67.37%和64.53%,辛硫磷GR和毒死蜱GR相对较低.4月中旬和5月中旬分别调查发现,旋耕土壤处理区甘草胭脂蚧若虫(3.1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1.9头/株)显著少于对照区甘草胭脂蚧若虫(5.9头/株)和甘草胭脂蚧珠体(6.1头/株).可见,旋耕土壤对甘草胭脂蚧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