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能增加羊奶中有益脂肪酸(如c-9,t-11c18∶2和t-11C18∶1)降低有害脂肪酸(如t-10C18∶1)且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的日粮中葵花油的最适添加浓度。试验动物为80只泌乳山羊,均分为4个处理组:①对照组,不添加脂类;②SO1组,添加17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③SO2组,添加34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④SO3组,添加51g/kg(干物质基础)的葵花油。试验周期为28d。随葵花油添加量的增加,不会影响山羊乳产量及乳脂、乳蛋白和乳糖含量;但乳脂中脂肪酸的成分有所改变。SO3组乳脂中c-9,t-11C18∶2和t-11C18∶1的含量增加,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但会引起对健康不利的成分t-10C18∶1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绵羊乳中共轭亚油酸和C18∶1异构体向Pecorino Toscano乳酪中转化的情况,并监控其贮存过程中以上脂肪酸的稳定性。在乳加工处理过程中C18∶1脂肪酸总量无变化,但其异构体分布有所改变;尤其是反11 C18∶1的量随巴氏杀菌和添加培养物后明显下降。相反,反10 C18∶1和顺9-反11 C18∶2的量经过热处理后有所升高。除了C18∶1和CLA异构体,乳酪中脂肪酸分布反映了用作乳酪的羊乳中脂肪酸的分布情况。乳酪熟化影响了顺9-反11 C18∶2的百分含量,其含量比CLA总量提高了10%以上。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合成及其对乳脂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和乳脂中的天然活性成分.亚油酸和亚麻酸能通过瘤胃微生物的一系列异构和脱氢作用合成CLA,反式油酸在反刍动物肝脏微粒体、乳腺细胞和脂肪组织中被△9-脱氢酶脱氢也能生成c9,t11-CLA,并被确认为反刍动物CLA的主要来源.反刍动物体内CLA的合成受动物品种、环境、日粮等多种因素影响,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在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提高CLA含量的同时,对乳脂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反刍动物CLA合成及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对其乳脂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抑制剂(梧桐子油)和促进剂(罗格列酮)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选用18只平均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况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4.8%胡麻籽,梧桐子油组(W组)饲喂C组饲粮+15 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C组饲粮+8 mg/d罗格列酮。试验期50 d,其中过渡期10 d,预试期5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W组背最长肌中反-11油酸(trans-11 C18∶1)、反-9,12亚油酸(trans-9,12 C18∶2)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亚麻酸(C18∶3)(n-6)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花生烯酸(C20∶1)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与C组相比,L组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is-9,trans-11 CL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和PUFA/饱和脂肪酸(SFA)显著增加(P0.05),C18∶3(n-6)和SF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皮下脂肪中癸酸(C10∶0)、顺-9油酸(cis-9 C18∶1)和花生三烯酸(C20∶3)(n-3)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梧桐子油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20∶1的含量;饲粮中添加罗格列酮增加了绵羊背最长肌中trans-11 C18∶1、trans-9,12 C18∶2和cis-9,trans-11 CLA的含量,降低了C18∶3(n-6)的含量,增加了皮下脂肪中C10∶0、cis-9 C18∶1和C20∶3(n-3)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雪山鸡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 14(THRSP)α基因5′-侧翼区候选SNPs位点进行扫描,对SNPs的存在与否进行进一步验证,并对其与肌肉品质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雪山鸡THRSPα基因5′-侧翼区中存在G637A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67和0.433,适合性检验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pH值、肉色和嫩度等常规肉品质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但GA型个体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A个体腿肌的C16∶0含量、C18∶1n9c含量、C18∶2n6c含量均显著高于GG和AA型的个体(P0.05),GG和AA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初步可以认为THRSPα基因应是肌肉脂肪性状含量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对反刍动物甲烷产量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体重710±17.3 kg、泌乳日龄290±41.9d经产奶牛于拴系式牛舍中饲养。根据胎次和泌乳天数随机分为两个处理组:①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对照组),②饲喂泌乳奶牛全混合日粮,并额外添加5%肉豆蔻酸(以干物质计)。奶牛08:30和13:00饲喂2次/d、0:500和15:00挤奶2次/d。试验为完全随机设计模型,奶牛通过7 d预饲期饲喂对照日粮,获得处理测定的本底值;接着进入10 d的适应期,最后进入1d、8 h的试验测定期。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肉豆蔻酸甲烷产量降低了36%(608.2 vs 390.6±56.46 L/d),乳脂率降低2.4%(4.2 vs 4.1±0.006%)。日粮添加肉豆蔻酸使乳脂肪酸中C14∶0和cis-9 C14∶1分别降低了139%和195%;甲烷产量与乳脂中C14∶0含量呈负相关(r=-0.58),与cis-9 C14∶1也呈负相关(r=-0.47)。添加肉豆蔻酸对乳脂中CLA,trans-10C18∶1,trans-11C18∶1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通过本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肉豆蔻酸可以抑制反刍动物产甲烷菌的活性,降低甲烷产量;但并不影响乳脂中CLA和transC18∶1脂肪酸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共轭亚油酸 (CLA)是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的亚油酸的总称 ,包括几何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 ,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共轭亚油酸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牛、羊等的乳脂及其肉制品中 ,在一些植物中也发现了共轭亚油酸但含量非常少。一般来说动物产品中所含有的共轭亚油酸较植物油中多 ;反刍动物组织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较非反刍动物高。1 生物学功能1 1 促进脂肪分解与改善体脂组成 饲喂试验表明 ,CLA能显著降低动物脂肪含量 ,蛋白质含量增加。其机理可能与CLA对动物体内几种与脂质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 ,CLA可以提高脂肪组织及肌…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牛杂交后代(GBF1牛)和云岭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试验选择了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10个肉样冻存,以脂肪酸组成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测定了GBF1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GBF1牛西冷、尾龙扒、针扒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11个部位肉脂肪含量平均值也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GBF1牛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十五烷酸(C15∶0)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6),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低9.30%。GBF1牛肉脂肪棕榈油酸(C16∶1)含量极显著高于云岭牛(P0.01),油酸(C18∶1n9c)含量高于云岭牛,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高7.94%。GBF1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稍高(0.8%),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比云岭牛稍高,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BF1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云岭牛,杂交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成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植物油来源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用40头泌乳中期(169.8±8)DIM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亚油酸和亚麻酸水平对乳脂CLA合成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高亚油酸组(LA)、高亚麻酸组(LEA)、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组合组(HLALEA)和低亚油酸和亚麻酸组(LLALEA)。通过9周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干物质采食量、泌乳净能校正产奶量、乳蛋白及乳脂肪的含量和日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增加日粮中LA或LEA的含量,能够显著降低乳脂C12∶0、C14∶0和C16∶0的含量(P<0.05),显著增加乳中硬脂酸(C18∶0,P<0.05)和18碳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1),但对20碳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小(P>0.05)。随着日粮中亚油酸含量的增加,LLALEA、HLEA、HLALEA和HLA组乳脂TVA和c9t11CLA的含量呈线性增加。HLEA组、HLALEA和HLA组乳脂TVA的含量分别比LLALEA组增加1.56、3.05和4.71 g/100 g,而c9t11CLA分别比LLALEA组提高2.5、2.8和3.7倍。因此表明,日粮亚油酸对乳脂c9t11CLA合成的贡献效果高于亚麻酸,而亚油酸调控乳脂CLA合成机制主要以提供乳腺SCD合成c9t11CLA所需的底物(TVA)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MALDI-TOF-MS技术对雪山鸡UCP基因编码区候选SNPs位点进行扫描,对SNPs的存在与否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与脂肪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雪山鸡UCP基因在外显子2中存在C622T突变,得到3种基因型,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95和0.705。适合性检验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发现TT型个体胸肌C18∶1n9c含量、C18∶2n6c含量均显著高于TC和CC型的个体(P<0.05);腿肌中发现TT型个体C16∶0含量显著高于TC和CC型的个体(P<0.05),初步认为UCP基因应是肌肉脂肪酸性状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1.
共轭亚油酸(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乳制品中,本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检测CLA的方法,采集牛乳提取脂肪检测脂肪酸中CLA的含量,发现在试验条件下c9,t11-CLA占到总脂肪酸含量的1.25‰是CLA异构体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合成及营养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轭亚油酸 (CLA ,conjugatedlinoleicacids)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混合物 ,是专一存在于反刍动物脂肪中的具抗癌活性的天然活性成分。反刍动物脂肪中的CLA主要是cis - 9,trans - 11CLA ,它有两种来源。CLA是瘤胃生物加氢的中间体 ,其中的一部分从瘤胃中逃逸并合成乳脂和体脂。此外 ,动物自身也能从trans- 11C18∶1—另一瘤胃生物加氢的中间体合成。日粮因素能影响瘤胃生物加氢过程—提供不饱和脂肪酸基质或改变瘤胃内环境 ,故而能改变CLA的含量。因此 ,利用营养手段调控牛乳CLA的含量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3.
日粮中添加亚油酸或不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FA)对反刍动物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但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的合并使用对脂肪代谢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估测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橄榄油(OO)对产奶量和乳成分,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24只阿萨夫母羊分为对照组和添加6%OO组(每组2个,每个重复6只羊),为期4周。每周记录产奶量、乳成分和干物质采食量,尤其是脂肪酸模式的影响。乳中脂肪酸成分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共轭亚油酸比例用银离子HPLC测定。饲喂OO组的母羊产奶量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无差异。添加OO日粮组降低乳蛋白比例,但提高乳脂肪、乳蛋白和总固形物的产量。添加OO日粮组中链饱和脂肪酸(C10∶0至C16∶0)浓度降低,C18∶0和cis-9 C18∶1浓度提高。添加OO日粮组除trans-11 C18∶1外,多数transC18∶1异构体,主要是trans-10浓度提高。OO日粮组乳中主要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is-9,tran-s11 C18∶2)降低,但trans-7,cis-9和trans-9,ci-s11 C18∶2显著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母羊日粮中添加高水平OO对动物生产性能无影响,但对乳中脂肪酸模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月龄对舍饲滩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别选用体重接近、健康的4月龄、6月龄和9月龄滩羊各12只进行舍饲圈养,于6月龄、9月龄和12月龄屠宰并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尾部脂肪和皮下脂肪,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棕榈酸(C16∶0)、油酸(C18∶1n9c)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皮下脂肪的C16∶0和硬脂酸(C18∶0)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尾部和皮下脂肪中α-亚麻酸(C18∶3n3)、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9月龄(P<0.01)。6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亚油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而皮下脂肪中C18∶2n6c含量显著高于9月龄(P<0.05)。6月龄舍饲滩羊股二头肌中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显著高于12月龄(P<0.05),9月龄尾部脂肪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12月龄舍饲滩羊背最长肌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的含量极显著高于6、9月龄(P<0.01);6月龄股二头肌中n-6PUFA的含量显著低于12月龄(P<0.05),皮下脂肪中n-6PUFA的含量显著高于9、12月龄(P<0.05)。研究表明,不同月龄舍饲滩羊的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9月龄舍饲滩羊肉质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系列亚油酸(C18:2)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统称。双键位置有8,10;9,11;10,12和11,13(Eulitz等,1999)。每个共轭的双烯异构体有顺(Cis)、反(Tmns):T,C;C,C;或T,T几何异物。在反刍动物脂肪中占优势的是c9,T11CLA,它占奶产品CLA的80%,牛肉脂肪中CLA的75%。(Chin等,  相似文献   

16.
营养调控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LA)是一种主要从反刍动物脂肪及其奶产品中发现的天然活性物质.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在反刍动物瘤胃内通过异构化和生物脱氢反应形成CLA;另外,反式油酸在动物细胞内经△<'9>-脱氢酶的脱氢作用也能形成CLA.笔者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营养调控措施,以提高奶牛乳脂中CLA含量.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富含n-6PUFA(玉米青贮/牧草青贮、豆粕和豆油,对照组)和n-3PUFA(牧草青贮、菜籽饼和菜籽油,试验组)的基础日粮对法国西门塔尔牛中瘤胃和十二指肠食糜中反式-C18∶1和CLA的影响。屠宰牛后立即采集瘤胃和十二指肠食糜样进行分析。日粮能以不同途径影响瘤胃和十二指肠食糜中反式-C18∶1和CLA的含量。饲喂n-3PUFA日粮的牛比饲喂n-6PUFA日粮的牛瘤胃中富含较多的反-11,顺-13CLA异构体。饲喂两种日粮的牛瘤胃内未检测到反-7,顺-9CLA异构体的存在,但在十二指肠食糜中存在大量反-7,顺-9CLA异构体的存在。瘤胃内反-C18∶1的浓度及各异构体除反-16C18∶1均未受日粮的影响。饲喂n-3PUFA日粮的牛瘤胃内反-16C18∶1含量比饲喂n-6PUFA日粮牛瘤胃内含量显著低。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够估计奶牛甲烷产量,而本试验估测了甲烷产量与乳脂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预测其甲烷产量。本试验利用了包含10个日粮处理和50个试验观测动物的3个奶牛试验数据。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了延胡索酸钙、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籽粕、亚麻油和丝兰粉。甲烷产量通过开路间接呼吸测热仓测定并以g/kg干物质(DM)采食量表示。乳脂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并以各脂肪酸占总脂肪酸量比例的形式表示。采用含有一个随机试验效应的单变量混合模型回归技术确定乳脂脂肪酸组成和甲烷产量间的关系。多变量模型通过利用以施瓦茨贝叶斯信息数据为基础选择脂肪酸的逐步过程推导出来的。试验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为(17.7±1.83)kg/d,乳产量为(27.0±4.64)kg/d,甲烷产量为(21.5±1.69)g/kg干物质。乳脂中C8∶0、C10∶0、C11∶0、iso-C14∶0、iso-C15∶0、C16∶0和anteiso-C17∶0与甲烷产量(g/kg干物质采食量)呈正相关(P<0.05),而iso-C17∶0、cis-9C17∶1、cis-9C18∶1、trans-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母猪日粮中添加共轭亚油酸(CLA)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以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胎次相近、妊娠85 d的经产荣昌猪母猪30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含0,1%和2%CLA的饲粮。试验至母猪产后第28天结束。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CLA,能显著提高初乳与常乳中CLA-c9,t11和CLA-t10,c12的含量(P0.05)。对照组中出生第28天的仔猪血液中没有检测出CLA的2种异构体,而添加组中均检测出2种异构体,且2%CLA仔猪血液中CLA-t10,c12的含量显著高于1%CLA组(P0.05)。母猪日粮中添加CLA对哺乳仔猪的初生重、断奶重以及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1%CLA显著降低了肌内脂肪含量、背脂重和背脂率(P0.05)。以上结果提示,母猪日粮中添加CLA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母猪日粮中添加CLA能显著降低哺乳仔猪背脂和肌内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肌内脂肪与脂类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关系,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8头乌金猪和6头长白猪背最长肌脂肪酸合成酶(FAS)、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和硬脂酰CoA去饱和酶(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索氏提取法检测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金猪FAS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虽然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乌金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且差异显著(P0.05)。乌金猪和长白猪的FAS和SC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乌金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白猪SREBP-1c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在乌金猪和长白猪间存在品种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肌内脂肪含量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