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 适期收获 甘薯薯块在低于10℃的温度条件下会造成冷害,极不利于安全贮藏。因此,当地温降到15℃~12℃时为收获适期。 2 提高收获技术和挑选种薯质量 收获种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收获时一定要选择晴朗无风天气,上午收刨,经自然晾晒后,当天下午入窖。收刨时要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严格挑选种薯是提高种薯纯度和  相似文献   

2.
汪载 《农家参谋》2011,(11):24-24
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3.
汪载 《农家顾问》2009,(9):56-57
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著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4.
《福建农业科技》2010,(6):51-51
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1.贮藏前期管理:从薯块入窖到封窖。  相似文献   

5.
1甘薯留种的适时收获 甘薯收获时期的早晚,对留种贮藏有着密切关系.甘薯属无性繁殖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气候适宜,就能继续生长.所以,收获过早,薯块产量就会降低;收获过晚,又易受冷害.各地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收获期,一般甘薯收获期的地温应在16~18℃,地温在12℃以上最好收获完.我市大部分地区10月中、下旬为收获适期,一般先收留种甘薯,再收一般甘薯.凡入窖留种用的甘薯,一定要于霜降前收完.  相似文献   

6.
甘薯也称红薯、红苕、番薯、白薯、山芋、地瓜等,主要食用部分是地下肥大的块根。甘薯贮藏是甘薯生产中的重要环节,甘薯体积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7.
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开芳  左明玉  郑明强  邵代兴  陈敏 《农技服务》2011,28(3):273+277-273,277
从种薯收获时期、薯窖选择及消毒和薯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在贵州甘薯种薯安全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8.
小经验集萃     
《今日农村》2006,(4):35-35
甘薯与马铃薯不宜同窖贮藏一些农户对甘薯与马铃薯生性不甚了解,为图省事,常常把“两薯”堆放在同一窖内,结果不是马铃薯发芽变青,就是甘薯僵心坏死。在贮藏甘薯时,为了预防黑斑病、软腐病入侵薯块,一般入窖后先将窖温提高到37℃,相对湿度85%,并持续4天左右,以使薯块在挖掘时所  相似文献   

9.
甘薯栽培是用块根进行无性繁殖,因而造成留种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其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在收获运输过程中,易受机械损伤,而又不能经过干燥再进行贮藏,因此,其对贮藏条件要求更加严格。贮藏保管不当,不但会引起腐烂变质,疫病蔓延,还能加速种薯退化,降低种用价值。所以,在贮藏种薯时,除按一般种子贮藏保管方法严格执行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精细选种:由于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所谓适时收获,就是把种薯在不受低温霜冻  相似文献   

10.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1.
<正>甘薯黑斑病多发生于冬季甘薯贮藏或春季种薯育苗时期,本病为饲喂患黑斑病的甘薯所引起的一种中毒病,主要发生于牛,有时也见于猪。1预防注意事项预防牛黑斑病甘薯中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收获甘薯时,尽量勿擦伤表皮,贮藏时,地窖应干燥密封,温度控制在11℃~15℃。其次,染黑斑病的甘薯、甘薯苗、甘薯干及其副产品,严禁饲喂家畜。特别是病甘薯不能作种用,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防止甘薯黑斑病的传染。2因病施治家畜发生中毒时,高度呼吸困难和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2.
甘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鲜食甘薯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其作物价值、培育标准以及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鲜食甘薯的薯种培育、苗床与薯苗管理、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  相似文献   

13.
<正>马铃薯按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4种类型,其中以红皮种和黄皮种较耐贮藏。马铃薯收获后的块茎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在储存期间易遭到病菌的浸染而腐烂。马铃薯适宜贮藏温度为2℃~4℃,湿度为85%~90%。高温易伤热,低温易冻害。一、马铃薯贮藏前管理马铃薯在贮藏前要严格挑选,要求将烂薯、病薯、冻薯、伤薯挑出,留下薯块完整、薯皮干燥、无病斑、无腐烂、无冻害、无伤口、无泥土及其他杂质的薯块。由于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尚处于后熟阶段,呼吸十分旺盛,分  相似文献   

14.
甘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而鲜食甘薯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食品结构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其作物价值、培育标准以及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鲜食甘薯的薯种培育、苗床与薯苗管理、田间管理、收获和贮藏。  相似文献   

15.
胡建设 《福建农业》2005,(12):28-28
甘薯贮藏薯块体积大.含水量多.皮薄组织乘软。不易贮藏。特别是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碰伤后,一邑病菌侵染,就会腐烂。更由于它原产热带.喜温怕冷,如果贮藏期间温度低于临界点,也会受冷害。不同生育期的薯块及品种的耐贮性也有差异,所以甘薯比其它粮食作物较难贮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条件下鲜食型和淀粉型甘薯品种外观和品质性状变化差异,以鲜食型甘薯品种‘泰薯14’和淀粉型甘薯品种‘泰薯15’为试验材料,测定冷库贮藏[(12±0.5)℃,(85%±5%) RH]和室温贮藏[(18±1)℃,(30%±5%) RH]条件下不同贮藏期块根外观及品质性状变化。结果表明,室温贮藏90 d后,‘泰薯14’较‘泰薯15’薯肉色明显加深,冷库贮藏条件下薯皮色和薯肉色变化较小;室温贮藏30 d后,甘薯块根失重率迅速增大,干率显著增加,‘泰薯15’失重率小于‘泰薯14’,冷库贮藏失重率和干率变化较室温贮藏相对较小;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腐烂率明显增大,‘泰薯14’腐烂率明显大于‘泰薯15’,冷库贮藏腐烂率明显小于室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60 d达到峰值,冷库贮藏大于室温贮藏,淀粉含量在室温贮藏条件下微弱上升,冷库贮藏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综上所述,室温贮藏60 d后块根品质明显下降,且鲜食型甘薯较淀粉型甘薯块根品质下降更明显,冷库贮藏有利于甘薯块根的优质安全贮藏。  相似文献   

17.
徐玉红 《河南农业》2023,(19):25-25
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培育壮苗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环节。只有育足壮苗,才能做到早栽、苗全、苗壮,为甘薯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精心挑选薯块留种用的甘薯要在下霜前收获完毕,收获时气温不要低于10℃。甘薯过早收获、产量低;过晚收获,容易发生冻害,不宜留种。种薯要选用夏薯或者秋薯的薯块, 生长期短,水分多,发芽早且多。种薯要挑选180 g 左右、长形、营养充足、萌芽能力强、有优良性状的新薯块。不管是自己预留的薯种,还是购买的薯种,一定要选育适合当地生长、无病斑、无破伤、没有病虫害的薯种。  相似文献   

18.
土豆的科学贮藏方法   一、土豆的科学贮藏条件:土豆品种较多,按皮色可分为:白皮、红皮、黄皮和紫皮四种类型,其中以红皮种和黄皮种较耐贮藏。土豆适宜的贮藏温度为 3~ 5℃,相对湿度 90~ 95%, 4℃是大部分品种的最适贮藏温度,此时块茎不易发芽或发芽很少,也不易皱缩。另外,土豆收获后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为 2~ 3个月。土豆贮藏前要严格挑选,去除病、烂、受伤及有麻斑和受潮的不良薯块。收获前一周要停止浇水,以减少含水量,促使薯皮老化,以利于及早进入休眠和减少病害。采收后在较高的温湿条件下 (10~ 15℃,相对湿度 9…  相似文献   

19.
<正>一、收获1.适时收获。无明显成熟期,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2℃~15℃时为最佳收获期。2.注意事项(1)选择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收获。人工、机械起薯时要发力均匀,避免戳伤和损伤薯块。(2)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种薯、鲜食薯和加工薯)分别收获。(3)应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在粘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生长的甘薯,采后应及时除泥;在沙质土壤生长的甘薯,抹去甘薯表面附带的泥土即可,要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20.
<正>一、收获1.适时收获。无明显成熟期,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2℃~15℃时为最佳收获期。2.注意事项(1)选择晴天收获,避免雨天收获。人工、机械起薯时要发力均匀,避免戳伤和损伤薯块。(2)按照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种薯、鲜食薯和加工薯)分别收获。(3)应去除薯块表面泥土,在粘土地或地下水位较高地区生长的甘薯,采后应及时除泥;在沙质土壤生长的甘薯,抹去甘薯表面附带的泥土即可,要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