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株从发病鸭体内分离到的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A/Duck/NanJing/1/1999(H9N2),简称NJ01]进行了传代及繁殖规律的研究。将其在10日龄SPF鸡胚上传至15代,测定血凝价及平均死亡时间。取第3 (E3)、5(E5)、10(E10)、15(E15)代次的毒种稀释至不同浓度,接种10日龄、11日龄SPF鸡胚及非免疫鸡胚,对收获毒液量及血凝价(HA)、病毒含量(ELD_(50))进行比较。同时对接种10~(-4)稀释的第3代毒种死亡鸡胚各组织所含病毒的H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NJ01株经传代其平均死亡时间为53~64 h,HA为9~11 log_2;E3、E5、E10、E15毒种的ELD_(50)分别为10~(8.83)/0.1 ml、10~(9.0)/0.1 ml、10~(8.33)/0.1 ml、10~(8.32)/0.1 ml;将E3毒种稀释至10~3、10~4、10~5倍接种鸡胚,对病毒繁殖收获量有一定的影响,平均死亡时间延长,经10~(-4)稀释后接种11日龄SPF鸡胚的病毒繁殖效果最好;死亡鸡胚以尿囊液和尿囊膜所含病毒的HA最高,达9~10 log_2,肝、肺及其他组织HA较低,为1~5 log_2。  相似文献   

2.
鸡传性喉气管炎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只发生于鸡和野鸡。遇过呼吸道和结膜传染。严重的患鸡呼吸困难湿性罗音,咳嗽和咳出含血的渗出物,有喘鸣声,消瘦,鸡冠发紫;亚急性疾病流泪,气管炎,结膜炎和轻度罗音。病死率0%~20%,最高可达0%。防治。(1)发现病鸡防治。(1)发现病鸡立即隔离,加强饲管,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祛痰药治疗。(2)用弱毒苗点眼、滴鼻或毛囊接种;或用鸡鼻、口、喉头、气管炎1∶5~1∶10悬液,内加双抗,用牙刷棉签蘸取后涂擦泄殖腔黏膜有良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急性接触性吸道传染病。仅发生于鸡,6月龄以下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对蛋鸡的致病性,以及单甘油酯对蛋鸡O_(78)血清型大肠杆菌不同致病方式的保护效果,为绿色无抗养鸡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方法】对福建省某鸡场分离的血清型O_(78)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采用口服、颈部皮下和气管内壁接种不同日龄的试验鸡,评价菌株的致病性,建立攻毒模型,然后评估以丙酸单甘油酯、丁酸单甘油酯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性液态添加物FraC34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效果。【结果】(1)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可造成100%发病;但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分别口服接种细菌3.0×10~9CFU·羽~(-1)和6.0×10~9CFU·羽~(-1)时不发病。1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颈部皮下接种细菌0.4×10~9CFU·羽~(-1),可造成70%的试验鸡发病,22日龄海兰蛋鸡雄雏气管内壁接种细菌1.5×10~9CFU·羽~(-1),可造成25%鸡只发病;(2)在饮水中添加FraC34,早期可改善鸡肠道健康,降低肠道对APEC的易感性,在饮水中添加2~3 L·m~(-3)的FraC34,能够显著降低经由口服途径感染APEC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能够降低经气管内壁接种APEC所造成的死亡率,并且显著降低发病率;当饮水添加3 L·m~(-3)时,可以维持感染鸡的日增重。【结论】鸡O_(78)血清型的APEC对幼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中大雏对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养殖环节添加FraC34,对于鸡感染AP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维持鸡的生产性能,可替代部分抗生素的使用,达到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0年3月从江西余江县某种禽场以消化系统病变为特征的发病鹅群中,通过鸡胚分离到一株具有血凝活性的病毒(JXG1),经血清学鉴定为副粘病毒.该毒株F4代鸡胚尿囊液半数感染量EID50为10-7.4/mL.分离毒株人工感染40日龄丰城灰鹅(每羽胸部皮下注射0.1mLF4代鸡胚尿囊液),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相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鸡胚内对B_1株新城疫病毒(NDV—B_1)的干扰现象作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一种诊断方法。对其特异性、敏感性、操作方法以及对天然病例的诊断效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用IBV强毒人工发病的病鸡组织上清液接种鸡胚后10小时,再接入一定量的NDV—B_1,则5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20以下,而仅接NDV—B_1的对照组中,90%以上鸡胚的尿囊液的HA滴度在1:40或1:40以上,说明IBV在鸡胚内明显地干扰了NDV—B_1,在IBV被相应的抗血清中和之后,这种干扰作用也随之消失。 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鸡败血霉形体(MG)等鸡呼吸道病的病原在鸡胚内对NDV—B_1则没有这种干扰现象。 利用这种干扰现象对6个鸡场的呼吸道病的病例进行诊断试验,结果4个鸡场为IB阳性,2个鸡场为IB阴性,这一结果与用病料在鸡胚内进行盲传继代及小鸡人工发病的结果是相符的。 试验证明,IBV在鸡胚内对NDV—B_1的干扰试验可以作为IB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将60羽SPF鸡随机分为3组,选取马立克氏病毒标准毒株京-1株分别对10日龄组和21日龄组鸡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稀释液。结果显示:两组攻毒组试验鸡均于接种病毒后18d开始发病,并于20~25d出现死亡高峰,26d开始逐渐缓解。两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80%和60%,肿瘤发生率分别为80%和65%,肿瘤主要出现在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坐骨神经等组织,其中10日龄攻毒组2~3个器官发生肿瘤的个体占65%,4个及以上器官发生肿瘤的个体仅占5%,21日龄攻毒组2~3个器官发生肿瘤的个体仅占35%,4个及以上器官发生肿瘤的个体达到20%。由此说明,10日龄SPF鸡对京-1株MDV敏感,而21日龄该品系鸡对之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15日龄商品代 AA 内仔鸡作为试验对象,研究鸡在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其血浆中锌、铁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规律.在无球虫环境中将试验鸡饲养至15日龄,称重后选择体重相近的随机分为两组,即不感染空白对照组和感染试验组,感染组各鸡径口嗉囔内接种1×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后第3,5,7,9,12天,从各组随机抓取8只鸡,心脏采血,肝素抗凝后离心分离血浆,血浆经硝酸消化后,用 ICP/6500电感  相似文献   

8.
<正>鸡腺胃传染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20~80日龄,20~40日龄发病最高。人工感染该病的潜伏期为3~5d,病程10~30d。自然感染鸡的病程较长,有的长达40多天(可能与继发感染,混合感染有关),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从江苏某地患病鹅群的脑、脾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过试验鉴定,该毒株具有血凝性,且可被ND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和中和,而不能被AI(H5亚型与H9亚型)和EDS-76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与自然病例有相似的症状和病变.该野外分离病毒的鸡胚半数致死量为每0.1 mL含有10-9.16,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8.8 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41,电境观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粒径100~200 nm,有囊膜和纤突.综合上述结果得出,该野外分离病毒为鹅副黏病毒(GPMV)强毒力毒株.人工感染发病的鹅和鸡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均与自然发病鹅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日龄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2次新城疫免疫后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的含量和血清,泪液、气管液中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后,其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 IgM,IgG,IgA 含量及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HI 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感染鸡1次 ND 免疫;但仍低于 ND2次免疫对照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其全身如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1次免疫明显升高,呈现免疫增强,但仍低于2次免疫对照组。提示IBDV 感染所致的雏鸡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但不可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1.
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血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阐明鸭出血性卵巢炎病毒(DHOV-HB株)感染鸭后的病毒血症,为深入了解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24只250日龄北京鸭芯片标记后分别经口感染100倍稀释的DHOV-HB株(3×104ELD50),并设空白对照组15只,同等条件下分别在隔离器内饲养,逐日观察10日,各组每日经翅静脉采集10只鸭血液(尽可能采集同一只鸭血液),用于病毒分离和抗体测定。将攻毒后1-10 d的血清样本经卵黄囊途径接种6日龄SPF鸡胚,每份血清以0.1 mL/胚的剂量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后置于37℃条件下继续孵化,每日定时照胚2次,及时收获并统计24-168 h之内死亡的鸡胚,死亡鸡胚胚体经剪碎,研磨,离心后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病毒核酸,有1枚及1枚以上死亡鸡胚,且DHOV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即将该鸭判为病毒分离阳性。同时采用中和试验测定攻毒后4-10 d的血清抗体,每个血清稀释度接种5枚SPF鸡胚。鸡胚接种途径及特异性死亡的判定方法同上。判定标准如下:血清原液保护80%(4/5)以上的鸡胚判为抗体阳性,保护20%-60%(1/5-3/5)的鸡胚判为抗体可疑,不保护鸡胚(0/5)判为抗体阴性。【结果】试验鸭感染DHOV后的病毒血症和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感染后1-3 d,病毒血症出现并达到高峰,病毒分离均100%(10/10)阳性;4-6 d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分别为90%(9/10)、70%(7/10)和30%(3/10)阳性;7-10日血清中不再存在病毒,均为阴性(0/10)。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攻毒后4 d,血清中病毒分离率下降的同时血清中即可能存在较低滴度的抗体,鸡胚死亡时间延后,此时抗体100%(10/10)阴性;攻毒后6 d的血清抗体80%(8/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7 d 70%(7/10)阳性,10%(1/10)阴性,20%(2/10)可疑;攻毒后9 d 90%(9/10)阳性,10%(1/10)可疑;攻毒后10 d 100%(10/10)阳性。空白对照组血清病毒分离(1-10 d)和抗体检测(4-10 d)均为阴性。【结论】(1)DHOV口服感染成年鸭后,1-3 d日血清病毒分离率最高,感染后4 d 病毒分离率开始下降,感染后7 d血清病毒分离阴性。感染后7 d抗体70%(7/10)阳性,感染后10 d 100%(10/10)阳性;(2)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应用鸡毒霉原体(MG)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试剂盒对人工感染鸡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人工感染后第1—24天,所采集喉头及腭裂处粘液、喉气管组织、肺组织均可检出MG,阳性检出率要比传统分离鉴定方法高,试验结果表明了MG—PCR试剂盒对MG的检测不仅特异、敏感、快速,而且操作简便,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两周龄SPF鸡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攻击时,以0.3ml/羽(100EID50)滴鼻人工感染发病,试验鸡出现气管哆音等典型的IBV临床症状,以及气管、肺、肾脏等器官的组织学病变。经nested RT-PCR全程跟踪检测,掌握了IBV M41株经呼吸道感染后动物带毒、排毒的时间规律,从而为控制和降低IB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证实V_(-4)株对1日龄雏鸡安全,10日龄1次饮水或滴鼻免疫,半年之内,HI抗体效价平均滴度为2~5左右,100EID~(50)F系标准强毒(毒力为10~(8·5)EID_(50)/0.1ml)攻击,保护率100%。并且成功地培育了能在56℃水浴处理5小时而血凝效价稳定的耐高温毒株V_(4-92),可在4℃和25℃保存4周,血凝效价不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SPF鸡胚培养的方法对上海郊区疑似发生鸽副黏病毒I型感染的鸽场病料进行病毒分离,病料上清液在10~11日龄SPF鸡胚上盲传5代,鸡胚死亡时间趋于规律性,鸡胚在接种72h内死亡90%以上,死亡胚全身出血。通过对病毒液进行病原学鉴定(该病毒液具有HA,这种血凝性可被NDV参考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EDSV、AIV—H5、AIV—H9、AIV—H7阳性血清抑制)、致病指数(采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致病指数分别为MDT=64.8h、ICPI=1.3625、IVPI=0.75)及鸽体致病性等试验,初步鉴定为鸽副黏病毒I型中等毒力毒株,命名为鸽副黏病毒I型(S—1株)。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斑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易感性,测定斑鸠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流感病毒受体的类型和分布。【方法】以5×104EID50/只的剂量经滴鼻、点眼途径感染A/Chicken/Beijing/2/2009(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共感染8只斑鸠和8只SPF鸡,对试验斑鸠和SPF鸡进行临床症状、大体病变、组织学病变的观察及病毒抗原的定位、病毒分离和感染抗体的测定。【结果】攻毒后5d,斑鸠和SPF鸡未见异常临床表现和大体病变,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和下段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在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和下段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检测到了大量阳性流感病毒蛋白颗粒;斑鸠咽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为75%(6/8),SPF鸡咽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0%(8/8)。攻毒后14d,斑鸠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I抗体阳性率为80%(4/5),SPF鸡HI抗体阳性率为100%(5/5)。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受体检测结果表明,斑鸠的喉头、气管上段、中段、下段上皮细胞表面存在SAα2, 3Gal和SAα2, 6Gal两种连接键型的受体。【结论】斑鸠对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Chicken/Beijing/2/2009(H9N2)易感,且斑鸠的喉头和气管上、中、下段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存在能够与禽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 3Gal受体和与人流感病毒结合的SAα2, 6Gal受体。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经稀释10-1和10-3的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初提液,对甜菜夜蛾各龄幼虫不同实验种群进行饲毒,以研究不同龄期宿主幼虫对SeNPV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宿主幼虫虫龄与其对病毒的敏感性呈显著负相关,虫龄越小,对病毒的敏感性越高.低浓度病毒(8.24×104PIB/mL)感染1~3龄幼虫,患病率达89%以上,患病个体死亡率达94%以上.高浓度病毒(8.24×106PIB/mL)能导致89.6%以上高龄幼虫死亡.SeNPV导致宿主幼虫死亡的时间相对较短.Weibull模型可较好地拟合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是否是导致鸡腺胃炎的主要原因,对分离自腺胃炎病例的2个IBV毒株(CK/CH/HeB/2011/1和CK/CH/HeB/2011/2)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首先用SPF鸡胚对2株病毒进行扩增,收获的含毒鸡胚尿囊液经检测未发现其他外源病毒污染。经S1基因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2个毒株分别属于Mass和QX基因型。在致病性试验中,2株病毒按照106 EID50.mL-1的剂量分别滴鼻感染10只14日龄SPF鸡,攻毒后连续观察10d。2组试验鸡在攻毒后均出现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发病率为100%,致死率均为10%,剖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肾炎,但未观察到临床病例的腺胃炎病变。结果表明:分离自腺胃炎病例的IBV毒株存在多个基因型,这些毒株单独感染不一定诱发腺胃炎病变。  相似文献   

20.
用江西农大预防兽医学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鹅副粘病毒(JXG1)的F4代鸡胚尿囊液人工感染鹅、鸭、鸡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对鹅、鸡具有较强致病性,40日龄鹅感染后发病率100%,死亡率50%~80%;25日龄雏鸡感染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达100%;人工感染致死鹅、鸡的眼观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鹅的病变基本一致;鸭人工感染后仅表现一过性拉白色稀粪;鹅、鸡、鸭感染后均能产生相应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