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养笼蜂是我国引进的一项新技术。1982年中国养蜂研究所首先在新疆进行笼蜂饲养试验。1984年宁夏在中国养蜂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在宁夏中卫县进行全国第二次试验。1984年4月14日在四川温江装笼,16日空运到西安,当晚用汽车运输,17日上午9时30分到中卫,晚上过箱,一切安全。我们利用后进的9笼笼蜂分为三组和83年9月10日选定的3箱定地越冬蜂作对比实验(对照组),结果三组笼蜂共产蜜921斤,王浆1.4斤,花粉1.6斤,蜂蜡1.27斤,收入855.72元,每组平均收入285.24元,每笼平均收入95.08元,扣除购蜂、饲料、运输及人工工资42.00元,箱均收入93.88元,纯收入43.00元,笼蜂比越冬蜂节省开支8.88元。这样笼蜂就比越冬蜂多收入0.88元,占越冬蜂纯收入的23.4%,提高了养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疆国营尼勒克种蜂场养蜂专业户张西磊一家,今年饲养新疆黑蜂150群,收获蜂蜜9.5吨、花粉80公斤、出售种蜂35群,三项总收入达21,625元,净得利润14,850元,成为全场第一个养蜂万元户。张西磊从事养蜂已二十年,掌握了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鼓舞下,他自筹资金,添置养蜂器材,对种质优良的新疆黑蜂进行科学饲养管理,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蜂王浆价格一跌再跌 ,许多蜂友认为 :饲养“浆蜂”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我是长年定地饲养“浆蜂”的普通养蜂员 ,对于“浆蜂”的生产、管理、规模等都随市场变化进行了改革、发展 ,以求适应本地区蜜粉源特点 ,形成自己的养蜂法。但我认定 :饲养“浆蜂”仍有生存之路。第一 ,在当前浆价条件下 ,我的“浆蜂”场仍有较大盈余。以1999年收支情况为例 :1999年我地(合肥地区 )王浆最高价为82元/kg ,最低价为40元/kg,全年平均价为52元/kg。我全年群产浆5.5kg,每群产浆收入286元 ;全年每群喂糖40k…  相似文献   

4.
良平大队位于广东从化县北部的山区,共有444卢,1,700人口。整半劳动力723人。耕地面积2,120亩。1962年全大队总收入185,000元。其中养蜂出售蜂蜜收入为17,812元。1963年上半年全大队总收入为84,780.05元。其中出售蜂蜜9,931.29元。增殖蜜蜂300框。价值1,800元。良平大队由1956年开始改良饲养中蜂。到1957年把100余笼旧式饲养的竹笼蜂全部过了箱,用新法饲养。几年来都是由大队经营。1962年全大队只有一个养蜂场,8名养群员。年初有蜂207群(818框)。全年产蜜11,825.5斤,产蜡58斤。到1963年由于大队积极培养生产小队养蜂,有9个生产队办起了蜂场。夏季全大队发展到16个养蜂员,335群(1,182框)。到年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浏阳县属山区,有饲养中蜂的传统。可是,以前都用老法饲养,不便于及时清巢,发现病虫害无法治理,而且产量低。为了发挥浏阳的养蜂优势,从1981年起,中国养蜂研究所将浏阳定为中蜂新法饲养试点,拨给科研费10,000元。在中国养蜂研究所的具体指导下,浏阳成立了养蜂研究会,对全县的蜜源与蜂源进行了调查,编印了养蜂小报,划定了中华蜜蜂保护区,开展中蜂新法饲养宣传,培训了38名技术骨干,举办了六期养蜂技术训练班,还开辟了养蜂试验场,为专业户养蜂传授技术,提供蜂种。中蜂新法饲养将老式的方格桶改用活框箱,将固定饲养改为小转地饲养,可提高蜂蜜产量4—10倍。在试验过程中,普及了技术,加快了蜂群繁殖,使蜂群由80年的7,000群发展到今年  相似文献   

6.
程春生 《蜜蜂杂志》2000,(10):17-17
我市养蜂历史悠久 ,目前全市拥有蜜蜂11.5万群 ,从事养蜂人员达2800多人 ,蜂产品经营人员达1000多人 ,初步形成了以江苏、上海、安徽、本地4省、市定地饲养 ,和东北线、中线、西北线大转地饲养 ,江浙一带小转地饲养格局 ,经营网点遍及全国各地。1999年我市养蜂产值达4059.5万元(平均每群产值353元 ,除去杂费开支150元) ,纯收入约2334.5万元 ,人均收入可达8337.5元 ,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较大贡献。1998年 ,我国长江、嫩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侵袭 ,气候条件恶劣 ,蜂农…  相似文献   

7.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是在蜜蜂饲养过程中,利用其自然分蜂的特性,根据外界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有计划地将l群蜜蜂分成2群或多群的蜂群繁殖方法。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养蜂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养蜂效益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的一个蜂友,是具有20多年养蜂经历的专业养蜂户,到1989年夏季,蜂群已发展到60群。他饲养的本地意蜂×黑蜂很适宜定地饲养,繁殖力强,采蜜量高,越冬性好,既省蜜又抗病。近几年来,我地出现了互相移虫育王的风气。1980  相似文献   

9.
湖北当阳出现养蜂热当阳出现养蜂热。不少农民看到养蜂收入超过一般农业收入,纷纷购买蜂群饲养。1995年春,一脾蜂售价70元,芝麻花期出售生产群14脾蜂(不带蜂箱),一群售价为400元。湖北当阳出现养蜂热...  相似文献   

10.
我 70年代末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 ,现在定西县城关兽医站工作。 1 993年 ,我受一位朋友启示迷上养蜂后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越养越爱养 ,越养越会养。到去年底 ,我养蜂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养蜂 ,主要利用业余时间 ,并且是“幕后”指挥 ,具体管理全靠我的二儿子。原先 ,我采取转地饲养 ,每年随着四季变换 ,我的放养地点也不断变动 ,前几年多去榆中县 ,近几年则在县内移动。转地饲养 ,多有不便。去年 ,我改转地饲养为定点饲养 ,即多在家中放养 ,只在县内小转地。我饲养的 2 1群蜂 ,支付饲料糖、蜂药、蜂箱等费用 1 60 0余元 ,全年产蜜 1 1 0 0…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德庆县马圩区荣村乡青年养蜂专业户戴卫浜,1974年初中毕业后,立志学习饲养蜜蜂,并不断钻研和提高科学养蜂技术,到一九八四年发展到四十五群。在人工育王、人工分蜂、改革蜂箱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去年共采蜜三千二百多斤,单产七十多斤,最高的达一百五十多斤,共收入人民币三千四百多元。戴卫浜自己发了财,不忘帮助别人致富,先后帮助30余人提高养蜂技能,无偿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新的养蜂户,使这些蜂农也走上了养蜂发  相似文献   

12.
越冬蜂的繁殖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养蜂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我县一年中定地饲养的蜂群,主要有刺槐和荆条两大蜜源,越冬蜂繁殖不好就直接影响到刺槐花期蜜浆收入,所以在养蜂生产中,特别是定地饲养的蜂群越冬蜂的繁殖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几年实践中总结出了4条繁殖越冬蜂的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一、改进治螨办法我地饲养的蜂群,一般是越冬前治螨,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因为大小蜂螨7、8、  相似文献   

13.
三、中国养蜂业的巨大变化旧中国养蜂业衰落。十九世纪末,苏联远东黑蜂进入我国东北。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约30万群意大利蜜蜂,在北京、天津、上海、保定、太原等地繁殖饲养,出售蜂种。由于蜂病流行,养蜂技术跟不上,多数蜂场饲养失败,蜂场破产,只存下少数蜂场。从此,各地养蜂生产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歙县漳潭公社漳潭大队张玉水,刻苦钻研,大胆实践,采用先进的饲养技术,改大转地为小转地,节约了开支,他家饲养意蜂75群,收蜜9000斤,取王浆八十多斤,养蜂纯收入一万二千多元。全家人均收入一千四百余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安徽省宁国县宁圩乡宁圩村养蜂专业户毛达才,有多年的养蜂经验,养意蜂一百多群。他采用强群取蜜,小群繁殖的方法,使蜂群采蜜繁殖两不误。年产蜜一万多斤,全家人均收入二千二百余元。  相似文献   

15.
本国蜂经过用活框蜂箱改良饲养以后,产蜜量可以较用旧法饲养在土窝、木桶、竹笼里的提高好几倍,这说明本国蜂还有着无限的生产潜力。尽快地把士窝、木桶、竹笼里的本国蜂解放出来,是符合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养蜂生产的精神的,这也是养蜂者的光荣的政治任务。为了更好地饲养本国蜂,兹将笔者对本国蜂一些习性特点的了解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蒙济川先生是广西桂林市人。1933年开始养蜂,是广西倡导饲养蜜蜂最早的首位人士。他的蜂种是由湖南的邵阳购买来的。和他同时养蜂的还有"三管养蜂合作社",其蜂种与他在同一个地区购买。但是广西的蜂种主要来源于广东,而不是湖南。那时因为刚开始养蜂,蜂种极为匮乏,蒙先生便专门从事分蜂售种,购买蜂种的人要提前预约或  相似文献   

17.
新疆黑蜂(以下简称黑蜂)在新疆伊犁地区已有50年的饲养历史,据我场维吾尔族养蜂工人阿比克介绍,该蜂种是1925~1926年间俄罗斯人斯迪凡、堪德诺尔特等人由中亚细亚经哈萨克斯坦带入新疆的,起初只有几群,并只局限在伊宁,后发展到特克斯、昭苏、霍城、新源和尼勒克等地。我场饲养的黑蜂是1959年新疆农业厅张爱萍等人从俄罗斯人手中购买的,当时只有36群,现为2500余群。整个伊犁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省养蜂历史悠久,早在1921年绍兴郦兴隆从日本引进意大利蜂种,采用活框箱饲养,到1933年全省已有意大利蜂11300群,解放前由江苏、浙江两省养蜂工作者联合组织了江浙养蜂协会,协会设有正、副主席等人,办事机构设在嘉兴市。1949年全省有意蜂为8000群,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办养蜂场。1958年各地先后建了公社养蜂场,同年3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养蜂生  相似文献   

19.
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鄂西自治州时指出:“你们要发展养蜂,一可增加收入;二对农业生产有好处,可以增产。”深刻地阐明了发展养蜂是一举多得的事业。本文试从一个养蜂专业户的启示,浅谈怎样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我州养蜂事业。一、一个养蜂专业户的启示恩施市七里区养蜂专业户杨荣海,利用本地丰富的蜜源和中蜂资源,实行中蜂科学饲养,连续三年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1982年越冬蜂10群,收入1788元,大灾之年的1983年有越冬蜂24群,收入1067元;84年有蜂46群,收蜜3000斤,全年可收入4000多  相似文献   

20.
正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镇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位青年养蜂大户,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谢祝清。谢祝清蜂友现有蜂群200余群,中意蜂都养。其中,中蜂150多群,小转地饲养。养蜂纯收入近十万元。我通过蜂场实地调查发现,谢祝清蜂友饲养的中蜂,竟然没有保温板,令我耳目一新。我仔细询问,谢祝清告诉我在赣南的温暖季节(3月10日至11月10日),他的中蜂群,无论群势大小,一律不放保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