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厦门城市“干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厦门市2个气象观测台站的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通过温度及水汽压观测资料计算绝对湿度,对厦门市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进行城市"干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厦门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市区城区和郊区城区的空气湿度有着不一样的变化规律,20世纪市区城区并没有明显的"干岛效应";②20世纪90年代以前年平均空气湿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从90年代初起,厦门的郊区城区空气湿度开始明显减小,两站分别在1993年和2004年出现变干的突变,21世纪初开始,厦门市区城区和郊区城区都明显变干;③从季节变化来看,季平均相对湿度,同安站各季节都呈减小趋势,厦门站没有明显变化;而季平均绝对湿度,同安站主要是春夏季呈明显减小趋势,秋冬季变化不明显,厦门站主要是夏季呈明显减小趋势,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④从各时次的空气湿度气候变化来看,同安站在4个时次都呈明显变小趋势,相对湿度以20:00和08:00变小趋势最明显,绝对湿度以14:00变小趋势最明显;厦门站只在14:00相对湿度明显变小,绝对湿度在02:00和20:00变小明显。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北碚区大气汞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俄罗斯Lumex公司RA-915+汞自动分析仪,在重庆市北碚城区和东阳镇对大气汞进行了连续1 a的监测.北碚城区各月份大气汞浓度为3.5~10.7 ng/m3,平均值8.5 ng/m3;东阳镇为23.3~173 ng/m3,平均值87.5 ng/m3.城区的大气汞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6%~175.5%,东阳镇大气汞的变异系数较大,范围为108.3%~275.8%.除降水量较大的七八月外,城区各月份大气汞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东阳镇各月份大气汞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受降水及温度的共同影响.城区和东阳镇大气汞最大值分别在春季、冬季,最低值在夏季.大气汞含量为东阳镇>城区,城区大气汞含量变异较小,高值中心分布在街道两旁,而东阳镇大气汞含量变异较大,高值分布具有明显的西南-东北格局,低谷带多分布在西北角和东南角,空间分布受汞污染源、下垫面类型和风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成国  石慧兰  王桂兰  邵志勇  周圣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222-20224,20235
通过对德州市8个国家一般气象站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2年的资料分析表明,自动站资料能很好地替代人工站,但二者存在一定的误差,全市人工观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比自动站偏高;人工观测降水量、平均风速比自动站偏小;夏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偏高,受积雪覆盖影响,冬季人工观测地温比自动站明显偏低。自动站仪器检修校准时,要注意对比人工站与自动站在检修校准前后的观测误差值,避免因仪器检修校准调整出新的观测误差,影响资料的连续性和气候变化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部署区域气象自动站工作,根据南宁市城区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法规和工作实践对区域气象自动站风杆选型进行探讨,总结南宁市在区域气象自动站选型方面的工作经验,可为其它地区区域自动站风杆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北碚区大气汞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俄罗斯Lumex公司RA-915^+汞自动分析仪,在重庆市北碚城区和东阳镇对大气汞进行了连续1a的监测.北碚城区各月份大气汞浓度为3.5~10.7ng/m^3,平均值8.5ng/m^3;东阳镇为23.3~173ng/m^3,平均值87.5ng/m^3.城区的大气汞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6%~175.5%,东阳镇大气汞的变异系数较大,范围为108.3%~275.8%.除降水量较大的七八月外,城区各月份大气汞与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东阳镇各月份大气汞变化与温度变化趋势不明显,受降水及温度的共同影响.城区和东阳镇大气汞最大值分别在春季、冬季,最低值在夏季.大气汞含量为东阳镇〉城区,城区大气汞含量变异较小,高值中心分布在街道两旁,而东阳镇大气汞含量变异较大,高值分布具有明显的西南东北格局,低谷带多分布在西北角和东南角,空间分布受汞污染源、下垫面类型和风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欧洲中心数值模式资料、Micaps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09年5月19日影响葫芦岛沿海地区高温的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风向对葫芦岛沿海地区夏季温度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直接关系着夏季高温能否出现;多云的天气现象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自动站数据对气象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盖小波  樊新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6-12357,12426
[目的]研究自动站数据对气象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的影响。[方法]利用2001年1~12月自动气象站测量的温度资料与对应时刻的人工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差和差值标准差的方法对平行观测期间自动站的月平均温度及最高、最低温度与对应的人工观测温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自动站与人工数据的差异和变化特征,同时通过1990~2009年数据资料序列进行年平均值的显著性检验及分析,探讨了自动站替换人工观测对温度历史资料序列连续性影响。[结果]平行观测期间的气温资料两者虽有一定差异,但就平均而言,差异都在自动站差值允许范围内,个别月份差异超出自动站差值允许范围;显著性检验表明,自动站观测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与历史资料存在差异,对年气温序列有一定影响,但总体差异不显著;当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合并使用时,序列需要做均一检验与订正。[结论]该研究对保证自动站的单轨运行、优化气象地面观测系统、提高气象要素气候序列连续性以及气候统计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格尔木国家基准气候站2013—2017年人工器测与自动观测5年地面A文件温度资料,依据中国气候中心下发的《对比观测期间监测资料评估技术方法》的规定,分析了温度数据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致率非常高,符合80%的参考标准值;粗差率整体表现为数据的异常值较少;气温月、季和年差值大部分符合参考标准值范围(±0.2℃),但最低气温的差值略超出标准参考值,差值为-0.6~-0.3℃。表明最低气温数据自动站略大于人工站。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月、季和年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月际变化中,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际变化中,最高值出现在2016年,最低值出现在2014年。人工站与自动站气温数据线性拟合结果非常好,未出现大的离散状况,表明人工站和自动站逐日、月、四季和年气温数据相差不大,未出现系统性偏差。最低气温在年数据拟合及月数据拟合(7月和9月)中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逐日、四季及其他月份均通过了0.001的极显著性检验。表明格尔木国家基准站完全可用自动站气温观测值对人工站气温值进行订正和推算。造成自动站与人工站温度差异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不同的采集方式、观测时间、仪器原理以及对仪器维护是否规范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8月11~16日义县县本级自动气象站与乡镇气象加密自动站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两者最高温度差异较大。11日,县本站最高气温34.8℃,所有乡镇自动站最高气温均高于35℃,大榆树堡站(38.5℃)比县本站高3.7℃;12日有3个自动站最高温度低于县本站,但差异不大,比县本站高的也小于2.0℃;13—15日乡镇自动站最高温度均高于县本站,13、14日高的幅度达到或超过11日;16日基本与12日相似。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物理差异、下垫面是否干旱及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贵州省1650个区域自动站和84个国家站2009年~2018年夏季(6~8月)逐日降水资料对贵州省夏季降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降水量大值区和降水日数高值出现在6月份。贵州省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降水量和暴雨日数高值区多出现在山脉迎风坡及平原和山脉的过渡地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匮乏,"无人办事"的问题突出;二是资金缺乏,"无钱办事"的问题突出;三是村庄规划不到位,规划不全面和缺乏地域特色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强化"两个建设",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二是增加"三个收入",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坚持"五大理念",解决村庄规划不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6007-6008
分析了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成都龙泉山区居民点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10年龙泉山区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在成都龙泉山区建立乡镇、乡村居民点用地调查样区12个,使用Google Earth开源的2007年和2017年高分辨率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基于GIS技术分析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结果]基于乡镇、乡村区域分析居民点的空间变化结果显示,2017年样区内居民点用地面积总体较2007年增长了12.71%;乡镇、乡村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同,乡镇区域居民点增加23.40%,乡村地区减少9.35%。基于交通道路沿线的居民点空间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乡镇区域道路沿线的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29.96%,乡镇以外道路沿线居民点用地整体减少,30、60和100 m缓冲区范围内居民用地分别减少了4.42%、8.10%和12.84%。居民点在近10年主要向城镇区域或乡村主要县道、乡道沿线聚集,居民迁移至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城镇附近定居。[结论]该研究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5~2009年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种植面积自建国以来整体上呈现减少趋势,2001年以后粮食面积逐年小幅增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中原经济区粮食种植面积的建议,即减少工业用地、挖掘耕地治力和提高粮食单产。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总量控制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只能获得区域总量,无法有效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信息。针对以上不足,开展区域总量控制下的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优化研究,从而提高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的空间分布精度。【方法】将整个遥感影像像元划分为3部分:"纯净冬小麦像元"、"混合冬小麦像元"和"典型非冬小麦像元"。综合软、硬分类方法各自的优势,在区域冬小麦总量面积一定的前提下,设定阈值确定混合冬小麦像元的空间分布范围。【结果】传统遥感与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出的冬小麦结果RMSE为0.13,优于硬分类方法(RMSE为0.16)和软分类方法(RMSE为0.20)。【结论】区域总量控制下的软、硬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冬小麦种植面积空间分布进行优化,既保证了区域测量精度,又提高了空间分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大环境,而居住小区作为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地点,其绿化在整个复杂的大环境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居住小区绿化作用及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兴电灌区油葵不同间作模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油葵不同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即均有间作优势。其中油葵+马铃薯、油葵+豌豆、油葵+胡麻、油葵+蚕豆模式的生产优势度较高,稳定性较好,有较高的纯收益和产投比,是兴电灌区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覃永晖  吴晓  姜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8-4510
在当前新农村规划的形势下,环洞庭湖区的新农村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新"探索,即探索"二十一字"目标的"新理解"、探索"门槛分析法"运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新思维"、探索由"台湾模式"启示的"新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树林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额尔齐斯河流域河岸两侧天然分布的4种杨树: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苦杨(P.laurifolia)、额河杂交杨(P.×jrtyschensis)、银白杨(P.alba)的叶面积指数和比叶面积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径阶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的关系,以及各树种叶面积指数与其叶片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本试验区内各种杨树的叶面积指数变动范围为0.243~4.463;2.各树种的单株叶面积与其叶生物量均呈正相关直线,模拟方程为y=ax-b,呈线性递增趋势(r2=0.917 8~0.972 5);3.各径阶植株的平均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在植物种之间差异显著,各树种的比叶面积和叶片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0.
介绍朝阳市区水源地河水渗入补给量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思路、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边界条件的概化、补排条件的概化、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地下水流数学模型的识别,以期为准确估算朝阳市区水源地河水渗入补给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