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亲贝促熟、饵料培养、幼虫和稚贝培育等过程。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卵径约60μm,在水温25.3℃、盐度26.5及p H8.2条件下受精卵经过16h左右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经14~21 d培育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培育过程投喂饵料为金藻、小球藻、角毛藻和骨条藻,稚贝加投扁藻;采用聚丙烯塑料片作为幼虫变态附着的附苗器。同时筛选出葡萄牙牡蛎受精卵孵化及幼虫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并进行了不同饵料投喂效果及不同附苗器的附苗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Lischke)资源并进行增殖放流,开展了毛蚶苗种繁育试验。主要技术包括:亲贝暂养、人工催产、孵化、幼虫培育等,幼虫培育前期密度为10~15粒/mL,后期为5~10粒/mL,眼点幼虫密度为5粒/mL。主要饵料为:金藻、扁藻、小球藻、角毛藻和海洋酵母。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1,10(1):9-12
1990年6月,利用对虾育苗室,在45立方米水体中培育出太平洋牡蛎苗种1400万个,平均单位水体出苗33万个。卵孵化和幼虫培育所用海水均经次氯酸钠处理后使用。亲贝和幼虫培育均以等鞭金藻,叉鞭金藻,扁藻为饵料。幼虫培养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1/3。每隔3天倒池1次。水温在21~25℃条件下培育14天,当幼虫壳长达280~300微米时出现眼点并开始附着。  相似文献   

4.
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成功率达95%;平均孵化率为88.6%;室内育苗中,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11 ̄16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105.6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培育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北方塘沽盐场产的卤虫(Artemia salina)休眠卵作为孵化培养的试验材料,对卤虫的形态进行解剖观察并作详细叙述。卤虫以单细胞藻及有机碎屑为饵。一生中经过无节幼虫期、后无节幼虫期、拟成虫期和成虫期的变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每蜕皮一次,身体就长大一次。雌雄虫的形态区别主要在于第二触角和生殖器官。雄虫一般极为少见。雌虫产两种类型卵子:休眠卵和非休眠卵。后者为孤雌生殖。卤虫的生长和性成熟与其水温等有关系。水温高,生长成熟都比较快。水温还和休眠卵的孵化速度有关。平均水温20.8℃时,经46小时开始孵化;25℃经24小时开始孵化;29.5℃经12小时开始孵化。孵化水的波美氏度(卤度)以4—5度最为合适。在缺乏光照时,孵化率大为下降。卤虫无节幼虫是世界海产鱼、虾幼体的著名活饵料。因此,对其孵化、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将海湾扇贝受精卵暴露于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中,观察其对胚胎孵化各阶段的影响,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800 mL-1;2000 mL-1的ATHK延缓或破坏了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内部出现大量溶酶体,原肠胚腔不能形成,且部分细胞出现胞质肿胀、线粒体自溶的现象,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性分化;观察发现实验组中有些担轮幼虫的外形畸变,鞭毛发育迟缓;至24 h(D型幼虫)时,ATHK组中的D型幼虫数量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还发现ATHK藻细胞和胚胎碰撞接触的现象,这种碰撞接触可能对有害物质的释放和转移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7,(5):42-43
扁藻是一种具有四根鞭毛的单细胞绿藻。我场于1965年用作马氏珍珠贝幼虫人工饵料。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马氏珍珠贝浮游幼虫期的良好饵料之一。随着我国海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扁藻已被用于翡翠贻贝、紫贻贝及海参幼虫的饵料。因此,如何培养好(尤其大面积培养)扁藻,为人工育苗提供足够的饵料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珠母贝人工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志坚  李孔开 《水产学报》1980,4(3):295-302
本文介绍了利用天然生长的大珠母贝进行人工培育苗种的试验。试验表明,从性成熟较好的亲贝体内取出精、卵,在0.07%的氨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受精卵在水温28℃,比重1.0227条件下,经过五个半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24小时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20天发育成幼苗,开始附着进入底栖生活。试验表明用扁藻和酵母作为幼虫的饲料,基本上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9.
于2015年7月在天津大港地区开展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性试验,以探索青蛤最适的孵化密度和培育密度;并通过设置10个盐度阶梯(5‰~50‰),研究了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青蛤受精卵孵化密度为8~12个/mL,其孵化率能达较高水平,幼虫培育密度为8~12个/mL时幼虫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可达较高水平;浮游期幼虫、变态期幼虫及稚贝的最适盐度范围均是20‰~25‰,最利于青蛤浮游幼虫的生长,其变态率高,畸形率低,D形幼虫游动迅速,摄食积极。此盐度也最利于稚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扁藻是一种具有四根鞭毛的单细胞绿藻。我场于1965年用作马氏珍珠贝幼虫人工饵料。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马氏珍珠贝浮游幼虫期的良好饵料之一。随着我国海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扁藻已被用于翡翠贻贝、紫贻贝及海参幼虫的饵料。因此,如何培养好(尤其大面积培养)扁藻,为人工育苗提供足够的饵料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  相似文献   

11.
陈爱华 《水产养殖》2002,(1):28-29,32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是泥蚶人工育苗的基础,单胞藻饵料培养的品种、质量以及投喂数量,直接影响着泥蚶亲贝性腺发育、幼虫、稚贝的成活与生长。根据泥蚶幼虫发育的不同阶段,需培养和投喂不同品种的饵料,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1 材料方法1.1 单胞藻品种有硅藻:三角褐指藻、小硅藻。金藻:湛江叉鞭藻、3011、大溪地等。扁藻:亚心形扁藻、青岛大扁藻。1.2 泥蚶亲贝购自浙江温州自然海区,性腺尚未发育。亲贝经促熟培养后催产,获得所需的幼虫及稚贝。试验用池为5m× 6m ×1.1m的水泥池。1.3 饵料培养 藻种培养:5 …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6种单细胞藻类培育西施舌面盘幼虫生长和成苗率的影响。观察结果:体长82μm的西施舌D形幼虫,2h后开始摄食湛江叉鞭金藻,体长136μm的壳顶幼虫才开始摄食扁藻。幼虫昼夜摄食率以上午6h—12h为最高,摄食小球藻、异胶藻、湛江叉鞭金藻的消化速率(H)为8—6h。用湛江叉鞭金藻为单一食料,投放密度以4—5×10~4ceⅡs/ml育苗效果较好。西施舌幼虫培育密度以2—5个/ml为适。  相似文献   

13.
<正>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Spengler)]俗称海蚌,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名贵贝类。福建是最早开展西施舌人工育苗的省份,在育苗过程中常出现幼苗大批死亡导致生产失败。笔者根据近几年人工育苗经验,浅谈西施舌育苗过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供大家参考。1.敌害生物敌害种类主要为枝角类、桡足类、甲藻类、藤壶、海蟑螂等。主要危害浮游幼虫,与幼虫争食微藻,影响幼虫生长。防治方法:育苗期间用水经砂滤后,再用海绵袋过滤,防止敌害  相似文献   

14.
扁藻是一种具有四根鞭毛的单细胞绿藻。我场于1965年用作马氏珍珠贝幼虫人工饵料。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它是马氏珍珠贝浮游幼虫期的良好饵料之一。随着我国海产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扁藻已被用于翡翠贻贝、紫贻贝及海参幼虫的饵料。因此,如何培养好(尤其大面积培养)扁藻,为人工育苗提供足够的饵料已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遵照毛主席关于“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  相似文献   

15.
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常见敌害生物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柽  杨彬  谢恩义 《水产养殖》2012,33(7):35-39
本文调查了硇洲马尾藻人工育苗期间的主要敌害生物,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对其敌害生物的清除效果,旨在为人工育苗栽培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发现硅藻、刚毛藻、石莼、浒苔等附生藻类对硇洲马尾藻生长影响较大,蓝子鱼、麦秆虫和藻钩虾的摄食是硇洲马尾藻幼苗海区培育的主要危害。苗帘用5%硫酸铵药浴5min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以2%柠檬酸药浴5min、0.3%醋酸药浴3min、3%硝酸铵药浴5min等均可药杀石莼、浒苔等附生绿藻,用640mg/L敌百虫浸泡10min可杀灭藻钩虾。  相似文献   

16.
1998年进行了虾夷扇贝控温育苗高产试验。亲贝室内人工暂养促熟,16℃产卵孵化,16.5℃幼虫培育,投喂金藻3011,8701和扁藻,14天投放附着基,稚贝培育18天,中间保苗70天,出苗量达到42.19万粒/m^3。  相似文献   

17.
南麂列岛铜藻增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藻藻株高大,枝叶繁茂,是中国暖温带浅海区珍贵植被。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南麂列岛进行铜藻增殖试验。结果表明:1、向目标增殖区投放种藻和喷洒幼孢子体水都可以达到幼苗附着、生长、繁殖、形成野生种群的增殖效果;2、在大干潮线以下浅海区礁石上生长的铜藻幼苗是形成具有自繁能力,向周边拓展的野生种群主体。笔者认为:大型海藻人工增殖是妙用生物技术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并形成自然生长种群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的人工增殖对于恢复受破坏的海藻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硬壳蛤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硬壳蛤 (Mercenariamercenaria)亲贝于 2 0 0 0年由美国引入大连 ,采用阴干和温度变化刺激对其进行人工催产 ,亲贝诱导排放比例可达 80 %。水温 18~ 2 6℃ ,2 0 .5~ 2 4 0h胚胎发育到面盘幼虫 ,孵化率达 94 %。浮游幼虫前期饵料以湛江等鞭金藻 (Iscochrysiszhanjiangensis)为主 ,逐渐添加新月菱形藻 (Nizschiaclosterium) ,后期以新月菱形藻为主。硬壳蛤幼虫温度、盐度的适宜范围分别为 19~ 2 7℃、2 5 .0~ 3 3 .6。饵料以混合投喂效果最佳 ,湛江等鞭金藻次之。浮游幼虫培养 12~ 17d ,幼虫壳长达 2 0 0~ 2 10 μm ,采用在培养池底铺砂做附着基 ,幼虫变态率达 2 1% ,稚贝培养 3 0d后可达 1mm左右  相似文献   

19.
宽壳全海笋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进行了宽壳全海笋繁殖的初步观察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观察,揭示了宽壳全海笋繁殖和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筛选出了受精卵孵化、幼虫生长和采苗的适宜环境条件.在浙南沿海,宽壳全海笋的自然繁殖时间是每年的4-6月份,水温为18~22 ℃.壳长6 cm以上的雌性成熟个体1次产卵可超过2 000万颗,成熟卵的卵径约50 μm.受精卵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2~26 ℃,盐度21~26,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8 h左右发育至D形幼虫.幼虫生长发育的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6 ℃,而盐度范围为16~26;幼虫前期培育的最适宜饵料为球等鞭金藻;经26~50 d培育幼虫进入变态附着期.幼虫变态附着最适宜的基质为泥底质.2005年度,在面积120 m2水池中,培育出宽壳全海笋稚贝数量6 100万颗,单位面积出苗量5.08×105 grain/m2,平均壳长1.43 mm.  相似文献   

20.
大珠母贝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各种催产方法和不同的幼虫附着基进行了大珠母贝的人工育苗试验,以探寻效果最佳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和附着效果最好的附着基。结果表明:采用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精液诱导相结合的人工催产诱导方法效果最佳;用遮光网和聚乙烯网片作附着基,幼虫的附着效果最好。试验共获得平均壳长1.15 cm的大珠母贝苗123.12万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