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天气实况2010年12月4日,石河子垦区出现了入冬以来首场寒潮暴雪天气,垦区大部分地方出现中到大雪,其中安集海和下野地片区的部分地方出现大到暴雪,普遍形成7~25 cm的积雪,并伴随3~4级的偏西风,此次天气造成垦区大部分地方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2~16℃。此次寒潮暴雪天气,给石河子垦区的农林牧业生产、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很大危害,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1年7月27~28日哈密垦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双体型、高低空环流形势的配合、对流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强烈辐散以及垂直上升运动的存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垦区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暴雪天气的成因和机理,为暴雪预报提炼技术指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15年11月5—7日出现在山西北中部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暴雪产生在高低纬冷暖气流相互作用的有利背景下,地面倒槽与回流共同作用的形势中,冷空气从高压中分裂南下在东北平原堆积是回流形成的机制;(2)低空、超低空急流的维持和叠置,为暴雪的出现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水汽通量大值区与低空急流的位置很吻合,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区与暴雪区很吻合,对暴雪落区预报有明显指示意义;(3)回流降雪的开始与辐合上升关系密切,当回流干冷东北风到达山西北部,与低空偏南暖湿急流汇合形成切变线和干线时,降雪开始,此后随着切变线和干线的南下,降雪也逐渐向南扩展。切变线和干线是此次暴雪的抬升触发系统,切变线和干线北侧的东北气流起着冷垫作用,使暖湿气流沿冷垫爬升,促使上升运动加强,促使暴雪产生。  相似文献   

4.
受北方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从2015年12月10日白天至11日夜间,石河子垦区普遍出现小到中量的雨夹雪转雪,安集海片区大量,乌兰乌苏和石河子市达暴量(过程降水量乌兰乌苏17.0 mm,石河子市17.2 mm),13日最低气温较11日下降12.6~14.8℃,日平均气温下降11.8~13.1℃。本文从影响系统、水气、动力条件等分析了此次寒潮暴雪天气的主要成因为:500hPa形势南北2个低涡东移过程中打通使锋区加强;地面冷高虽是西路路径,东移过程中不断加强,和蒙古高压汇合后增强;700hPa 90%~100%高湿区长时间维持;较长时间的整层上升运动为暴雪提供强动力;200hPa高空急流长时间存在维持中低空的持续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对2016年12月7—12日湖南中东部地区出现的一次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得到本过程的空气污染物来源及造成本次污染过程的原因。[方法]本文利用环保部门国控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MODIS卫星遥感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同时使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对污染来源进行了聚类分析模拟。[结果]结果表明,连续晴好天气背景下长江中游区域生物质燃烧所造成的烟尘颗粒物排放,以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清除的气象条件是本次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另外,湖南特殊的地形条件也是造成本次持续性污染天气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该诊断分析结果得出了湖南此次复杂的大气污染过程的成因,并分析出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相似文献   

6.
一次鲁西北强降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强降雪天气的成因,以期为此类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指示,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5 年11 月23—24 日一次强降雪天气的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高压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降雪符合回流降雪特征;水汽条件上边界层以上的暖湿空气沿着冷空气层爬升产生降雪,为此次过程的主要特点,边界层比湿南大北小是此次降雪量级聊城北部中雪南部大雪的主要原因;降雪时925 hPa 以上强上升气流、暖平流,近地面边界层内弱下沉气流、冷平流。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了解强冷空气影响下海南岛的天气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对强冷空气影响过程预报准确率,利用海南省区域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2.5°×2.5°一日四次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2—26日影响海南岛一次强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强冷天气过程是由于极地涡旋分裂南下,同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使冷空气在横槽聚集,横槽前部等高线阶梯形势明显,并伴有明显负变高和冷平流,从而有利横槽转竖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强冷平流是造成海南岛出现强烈降温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低纬地区短波槽活跃,短波槽前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降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011年7月27~28日哈密垦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双体型、高低空环流形势的配合、对流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强烈辐散以及垂直上升运动的存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垦区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引言2011年3月16日到17日,受西西伯利亚东移南下的较强冷空气影响,托克逊县出现10级西北风,阵风12级,并伴随出现了扬沙天气;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最大风力13级(瞬间最大风速39.8m/s),此次大风天气过程起风突然、风力强、持续时间长,受灾严重。1.1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天气学角度分析了哈密地区春季一次大风天气的形成机制.以为今后提高此类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4年春季内蒙古2次大风降雪寒潮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于环流特征相似的寒潮过程,其爆发的方式、产生的天气和影响的区域基本相似,但个别寒潮过程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预报上的误判。针对此类特例,基于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EP逐6 h 1°×1°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对2014年4月24日(过程1)和5月1日(过程2)2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系统和爆发的动力、热力学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过程北半球中高纬500 hPa环流形势均具有两脊一槽的环流特征。寒潮区域升温明显,前期平均温度分别比历史同期偏高1.0~7.3℃和0.1~10.7℃,500 hPa冷槽和强锋区均在新疆北部堆积、爆发南侵;2次过程在爆发方式和成因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过程1中促使寒潮爆发流场为横槽转竖,槽前疏散结构和正涡度平流使低槽切断出低涡并东南移,冷平流中心移至槽前,横槽转竖寒潮爆发。过程2为低槽东移,冷槽移过阿尔泰山和蒙古高原加深东移,冷空气入侵内蒙古,寒潮爆发。虽然2次过程均造成了全区范围的强降温,但由于上述影响方式和成因的不同,使得大风、沙尘暴和降水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特点。寒潮过程中大风和沙尘暴的分布除与冷平流有关外,还与高空动量下传的地点和时间密切相关,对于寒潮过程中的降水而言,低层的温度层结及其水汽输送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相态变化和降水的量级。通过关注环流相似寒潮过程中的爆发方式和动力过程,对于正确预报寒潮天气造成的不同地区的降温、大风、沙尘和降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为揭示寒潮天气的变化及其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应用1964—2017年寒潮、气温、降水、大风、扬沙、地温等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数理统计、天气气候分析等方法对廊坊市寒潮天气的变化与极端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廊坊市寒潮天气主要出现在10—12月及1—4月,10月最多。随年代变化,寒潮日数总体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3、10月寒潮日数没有明显减少;寒潮初终日期有提前现象,最晚结束日期提前相对明显;(2)寒潮以48 h最低气温标准下为最多、24 h平均气温标准为最少;强寒潮、特强寒潮总数随年代变化有明显减少趋势,但48 h平均气温及最低气温统计标准的强寒潮次数没有减少,降温强度没有减弱;(3)80%以上的寒潮过程伴高影响天气,寒潮天气有5种类型:干型(大风降温)、湿型(雨雪降温)、先湿后干(先雨雪后大风降温)、混合型(大风伴雨雪降温)及先干后湿型(先大风后雨雪降温),前两种占比69.1%。大风出现在寒潮日当天及前一天概率较高,平均比例达63%;降水出现在寒潮前两天及前一天概率较高,平均比例为45%;(4)90%的寒潮天气过程有地面霜冻。随年代变化,3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寒潮日数呈弱增加趋势,由于年代分布不均,寒潮频发年代霜冻概率增加。[结论]上述寒潮的变化与极端分布,将可能对小麦返青以及生长初期和成熟收获期的农作物带来不利影响,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寒潮;变化;极端分布特征;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站、区域雨量站、卫星、雷达、再分析等资料,对2015年8月发生的一次锋前暖区暴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西风槽东移和副高东退南压的环流背景下,以热力条件为主导引发的锋前暖区强对流性降水是此次暴雨产生的主要贡献者;暴雨发生在高空急流右后侧的显著辐散区,700hPa暖式切变线、850hPa冷式切变线、地面干线以及SI<-2℃相重叠的区域;850hPa切变线上的中尺度气旋性涡旋、自动站极大风速风场切变线以及中尺度涡旋是本次暴雨的直接触发系统;由于数值模式850hPa切变线位置预报的偏差,使得中低层流型配置由前倾误导为后倾结构,直接影响了模式热力条件预报的准确性,其结果是增强了西部动力条件而弱化了东部热力条件,最终导致暴雨落区预报偏差;锋前暖区暴雨预报的关键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条件,对于此类暴雨应多关注边界层风场的变化,加强新型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温条件下超级稻对灌水处理的响应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湖南省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 湖南 长沙 410125; 2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125; 3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湖南 长沙 410007)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受冻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南柑橘产业,在对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灾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年柑橘越冬期冻害形成的气候背景;结合柑橘越冬期冻害指标及低温过程中的有害积寒,分析并验证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等级指标,提出了用低温过程中有害积寒划分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等级的相关指标;通过对安康、汉中2市12个柑橘种植县(区)2010年冬季及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过程有害积寒的分析,探讨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西部重于东部的原因,其分析结果与调查实情基本相符;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柑橘越冬期冻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河西走廊特强沙尘暴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美国NECP/NCAR提供的1°×1° 6 h 1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4月23—24日发生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强沙尘暴天气从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强沙尘暴过程近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活动是沙尘暴天气发生的重要原因,沙尘暴天气的发生伴随着地面剧烈降温、气压涌升、风速急增。沙尘暴发生时从低层到高层出现一致的上升运动,垂直上升速度有强到弱的变化与本次沙尘暴从爆发到衰亡的发展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空急流中心向低层有明显传播,高空急流核下降是动量下传的重要标志,垂直螺旋度存在着明显的上负下正的特征。沙尘暴发生前,近地层存在逆温层,有利于干对流产生。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一次沙尘天气对新疆绿洲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机理及其危害过程,在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民常规栽培模式田内以‘新陆中21号’为供试品种,对比观测受纱网保护(网内)和自然状况下生长(CK),及未受保护被水洗(水洗)3种处理下棉花在遭受一次风沙天气后,单位面积叶片上附沙量变化对棉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风沙处理的棉花在遭受沙尘天气后,净光合速率有明显下降,在受害后第18天左右降至最低,然后趋于平稳,且3种处理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整个沙尘过程单叶的净光合速率为网内水洗CK,且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叶片上的附沙量也呈随时间而减少的趋势,前期较快,后期趋于稳定,但各组分的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影响安吉白茶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分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年际间气候条件特别是早春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安吉白茶的开采和产量波动较大。利用安吉2006-2017年白茶生长期调查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气候资料,对影响安吉白茶生长、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研究,归纳出三种高影响天气类型,分别为冷空气影响型,强对流大风影响型,温度先低后高型,并分别选取一个典型天气过程个例,重点从天气形势、气候条件、灾情调查等方面,分析对白茶生产、品质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的冷空气强度、影响时间以及影响方式等对安吉白茶的生长、产量及品质有重要的作用;选取上游安徽的阜阳站作为冷空气指标站,对本地冷空气强度预报有12h的提前量,依据该指标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损失;针对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该结果可为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和适时采摘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农业气象科技人员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