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奶牛酮病时引起非酯化脂肪酸(NEFA)增加,造成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引发氧化应激反应.L-肉碱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是否对NEFA导致的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仍然未知.为探讨L-肉碱对NEFA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效果,通过建立NEFA诱导小鼠肝细胞AML12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运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和线粒体分布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EFA极显著升高AML12细胞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P<0.01),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导致线粒体异常分布(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但在NEFA中添加L-肉碱处理后,与NEFA组相比,极显著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水平(P<0.01),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1),极显著降低线粒体异常分布率(P<0.01),升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试验结果表明,L-肉碱可减轻NEFA引起的小鼠肝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为奶牛酮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分析NEFA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EFA刺激不同时间后的细胞活性,以筛选出合适的NEFA刺激浓度和时间,再采用qRT-PCR法检测NEFA刺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后细胞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Bcl-2、...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测定短期生长激素(bST)对奶牛产奶量与肾上腺素变化导致的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相关性。选择26头(58±5.4)日龄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每日皮下注射盐溶液7d:然后皮下注射bST 20mg·d^-1 14d。分别在盐溶液处理的第7天及bST处理的第14天给奶牛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4μg·kg^-1体重。并在肾上腺素注射之前与之后分别采集血样。注射盐溶液的奶牛与注射bST2周的奶牛产奶量差异(MYR)显著(-0.4—+8.0kg·d^-1)。MYR不仅与经盐溶液处理和bST处理2周的非酯化脂肪酸基础浓度密切相关,而且也与肾上腺素导致的非酯化脂肪酸高于其原有值有关。负能量可反应出奶牛脂肪组织生理特性有着本质的不同,而MYR大的奶牛肾上腺素导致的非酯化脂肪酸的解脂作用是否能反应奶牛的更大负能量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AAPH诱导的槲皮素氧化产物对Hep G2细胞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可见波长扫描、HPLC-MS方法分析AAPH和槲皮素在37℃下反应12 h生成的产物结构;以槲皮素-AAPH反应产物处理Hep G2细胞24 h,测定其对细胞存活率、ROS水平及细胞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GSH/GSSG比值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Nrf2、Keap1、NQO1、Prdx1相关抗氧化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AAPH与槲皮素体系在反应12 h后于294 nm波长处有特征吸收,LC-MS解析结果表明该体系反应生成了含4种主要氧化产物的混合物。与空白组相比,槲皮素与AAPH氧化产物孵育显著降低了细胞存活率,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细胞内T-AOC水平、GSH-Px及SOD活性显著降低,并显著下调Nrf2、NQO1、Prdx1 mRNA表达,上调Keap1 mRNA表达。[结论]槲皮素氧化产物可造成Hep G2细胞出现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5.
6.
研究日粮添加不同脂肪酸混合物对泌乳奶牛血液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36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平均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长链脂肪酸组(LCFA)和中短链脂肪酸组(SMCFA),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泌乳奶牛日粮添加中短链脂肪酸可以显著降低血浆中碳链长度大于16的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85.1%和87.94%;P〈0.05),显著提高血浆中碳链长度小于等于16的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的含量(14.86%和12.13%;P〈0.05)。同时,日粮添加中短链脂肪酸显著提高血浆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0.41%和0.36%;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5)。而日粮添加长链脂肪酸对血浆中各类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还发现,日粮中添加中短链脂肪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日粮中添加长链脂肪酸也趋向于提高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但只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同时日粮添加长链脂肪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0.05)。结果显示,中短链脂肪酸较长链脂肪酸提高了血液的抗氧化性能,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产物的产生,但是会提高血液脂肪酸的总饱和度。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特殊功能,是制作乳腺生物反应器的靶细胞。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试验模型,能够真实反应乳腺生长、发育及泌乳的细胞或分子生物学机制,验证乳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研究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乳蛋白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培养方法、培养体系的建立、形态结构与细胞增殖分化方面阐述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产后高产奶牛添加不同浓度的过瘤胃脂肪,研究过瘤胃脂肪对奶牛产后MUN、NEFA、BHBA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 g和400 g过瘤胃脂肪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后泌乳高峰期MUN、NEFA、BHBA的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后者略好于前者;另外添加400 g过瘤胃脂肪组奶牛产后平均配种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5 VS 2.1±0.28),奶牛空怀间隔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02±22.5 VS 126±23.6),产后情期受胎率和100 d受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添加一定量的过瘤胃脂肪在一定程度能够降低高产奶牛产后MUN、NEFA、BHBA的浓度,提高了产后奶牛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手术制备离体真胃平滑肌,利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平滑肌肌肉条收缩强度,研究不同浓度挥发性脂肪酸(VFA)对奶牛真胃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10~40 mmol/L的乙酸能显著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1),43~55 mmol/L的乙酸能增强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5),60~75 mmol/L的乙酸对其收缩无显著影响(P >0.05);9.5 ~30.0 mmol/L的丙酸和11~18 mmol/L的丁酸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0~8.5 mmol/L的丙酸以及0~11 mmol/L的丁酸对其收缩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VFA浓度对奶牛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初步探究并比较安琪与乐斯福两种不同来源酵母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的作用,预测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可能的影响,从而为研究酵母在反刍家畜生产中营养生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单因子区组试验设计,两种活性酵母均设置4个添加水平(0、0.025%、0.050%、0.075%),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底物,采集奶牛瘤胃液进行48h的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酵母对两种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产气参数、中性洗涤纤维消失率(NDFD)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提高了玉米秸秆(P0.05)和水稻秸秆(P0.01)的DMD;添加两种酵母对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液pH值及NH3-N浓度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水稻秸秆体外发酵液pH值及NH3-N浓度(P0.05);乐斯福酵母对两种底物DMD的提高作用均显著高于安琪酵母(P0.05)。通过整体比较可以推断,乐斯福酵母的添加效果要明显优于安琪酵母,且以0.075%为最佳添加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施氏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对鲜菠萝渣进行微生物发酵,将发酵处理后的菠萝渣代替部分精料配制成奶牛配合饲料,对饲喂奶牛的血液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菠萝渣发酵培养物对奶牛的饲用价值。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菠萝渣代替部分精料对试验1组和试验2组奶牛血液中T3、T4、COR、PRL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脂水平、尿素氮、胆固醇及血清中ALT、AST、ALP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菠萝渣发酵培养物在奶牛饲养中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药复方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取1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乳汁,采用北京亚临床乳房炎快速诊断液(BMT试剂),对泌乳黑白花奶牛的乳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病原菌。将蒲公英、王不留行等中药水煎、去渣、浓缩制成相当于2g/mL的生药液,然后稀释为1.5,1.0,0.5g/mL3种质量浓度,用优质定性滤纸制成相应浓度的药敏片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中药对以上3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二肽:蛋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赖氨酸-蛋氨酸二肽,用CASY细胞活力分析仪检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活力,用荧光定量PCR、HPLC检测β-酪蛋白的基因表达情况,确定培养24 h时四种二肽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80、100、50、80μg.mL-1。以最佳二肽浓度添加时细胞的增殖分别为1.28×105、1.66×105、1.79×105、.85×105cells.mL-1,活力分别为93.72%、95.59%、94.35%、95.65%,培养液中β-酪蛋白含量分别为1.34、1.38、1.44、1.63 mg.10-5cells。为进一步利用小肽提高乳蛋白产量、调控乳蛋白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阴外动脉灌注脂多糖(LPS)对泌乳奶牛动脉血液中脂肪酸组成、摄取及血液脂质指标的影响.选用6头经产的荷斯坦奶牛(BW=(576.33±36.67)kg,DIM=(185.67±30.11)d),随机分成2组.采用交叉试验设计,每期试验7d,间隔期14d;试验组阴外动脉灌注LPS(Escherichia coli 0...  相似文献   

15.
用棉酚含量4.0 g/kg 的棉籽饼以每头0.5 kg/d 饲喂怀孕奶牛35 d,研究棉酚对奶牛胎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始饲喂后14~46 d 的流产率为9.1% (17/186);中毒的妊娠奶牛平均怀孕期为(275.75±5.21) d (n= 140),其所产的犊牛平均初生质量为(35.27±5.23) kg (n= 140),与1991 和1993 年同期相比较,平均怀孕期缩短2~3 d,初生犊牛平均质量降低3.70 kg;活产母犊到6 月龄和24 月龄时,淘汰率分别为39.7% (27/68)和85. 3% (58/68),6 月龄时平均质量为(146.6±33.8) kg (n= 45),平均日增质量为(0.62±0.20) kg (n= 45),分别比1991 和1993 年的平均值降低34.5 和0.17 kg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个体识别在奶牛生产中记录产奶量、监控采食活动、监测卧床行为、追踪活动轨迹以及其他生产项目中的研究现状,以"奶牛"、"个体识别"、"识别方法"和"生产应用"为关键词,对2008—2018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根据识别过程的不同特点对三类识别方法,即人工机械识别、接触式电子识别和图像生物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识别方法、现代化生产应用以及国内进展等3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1)生物识别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对奶牛个体的伤害较小,可以在很多方面克服环境的干扰。2)目前智能识别技术与奶牛行为活动监测相关联,可以全面掌握个体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3)国内在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个体的智能化识别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后个体识别技术研究应该着重于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系统的兼容性,为建立完整的自动化奶牛监测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州奶牛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虫种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郑州市郊8个奶牛场奶牛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发现7个场为球虫阳性;是性率最高的场为58.33%,平均感染率29.6%;成年牛感染9.82%,OPG值163.64,青年牛感染率40%,OPG值369.23,犊牛感染率63.04%,OPG值1862.07,发现13种艾美耳属球虫和2种等孢属球虫,分别是椭圆艾美耳球虫(检出率33.72%),奥博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2.27%),阿拉巴艾美耳球虫(检  相似文献   

18.
选用1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按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中补充0、8、12和16 g.d-1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以及血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过瘤胃蛋氨酸能够提高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酪蛋白水平。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较高(>22 kg.d-1)的奶牛有增加产奶量的趋势,对产奶量低的奶牛没有积极作用,能提高高产奶牛乳蛋白和乳脂肪量。选用9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在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和普通蛋氨酸前后连续采血44 h,探索蛋氨酸的吸收变化曲线,发现奶牛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后12~16 h达到吸收高峰,过瘤胃蛋氨酸能显著提高奶牛血清蛋氨酸水平,而补饲普通蛋氨酸则无明显影响。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和普通蛋氨酸对血清总氨基酸水平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范围内仍未解决的顽疾之一.目前,发生乳房炎后一般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不仅引起产奶量下降甚至停奶,而且会导致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危害人类健康.在此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治疗及其预防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择48头健康‘荷斯坦’奶牛,按照泌乳天数、胎次、泌乳量相同或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4组(CSH0、CSH3、CSH15、CSH30),每组12头,分别添加半胱胺盐酸盐0、3g/kg、15g/kg、30g/kg(精料干物质基础),研究半胱胺酸盐对泌乳牛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第30天的SOD活性及整个试验期平均值随添加量的升高呈线性显著升高(P0.05);随饲喂时间的延长CSH3组GSH-Px活性在4个组中提高幅度最大,但四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期第30天,随添加剂量升高,MDA含量呈显著2次变化(P0.05),随着饲喂时间延长,各组内MDA含量均比试验前降低,以CSH15组降低幅度最大;第30天、60天的T-AOC及2次平均值CSH3组均显著高于CSH0组(P0.05,P0.01,P0.01),而CSH15和CSH30组T-AOC低于CSH0组,并在第60天达到显著水平(P0.01),第60天,随添加剂量的提高T-AOC呈显著性二次变化(P0.05),各组的T-AOC随试验时间延长均比试验前提高,但CSH3组提高幅度最大;正式期第14、28、42、56天各组间SCC没有显著差异,随试验时间延长各组内SCC均比试验前提高,以CSH3组提高幅度最小.试验表明,半胱胺盐酸盐可有效提高泌乳奶牛抗氧化能力,缓解乳体细胞数的增加,但具有剂量依赖性,以3g/kg精料的添加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