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开发建设活动的迅猛开展形成了大量的岩质边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边坡的生态修复已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南方热带亚热带区域、北方暖温带区域、高寒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分析总结了适合各区域岩质边坡生态修复的植被选择和配置方式,并提出了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是一个综合多学科的复杂过程,本文以下角山边坡修复项目为例,针对高陡岩质边坡的特点,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了V型槽、挂网+生态棒+团粒基质喷播、土工格室、团粒基质喷播等边坡复绿措施,并在工艺、景观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可供行业类似的边坡修复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3.
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华南裸露边坡修复植物生态位进行研究,为华南地区边坡修复的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深圳市4处典型边坡修复工程的植被进行了生态学调查,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分析。[结果]华南地区边坡植物分别隶属于53个科。其中以大戟科、菊科、豆科植物居多。银合欢、山毛豆、簕仔树等植物重要值较大;乔灌层的生态位宽度值排序与重要值基本一致,银合欢、幌伞枫、山毛豆等具有较大宽度值;草本层中华南毛蕨、半边旗等蕨类宽度值较大。对生态位重叠值的分析表明,银合欢、幌伞枫和海南蒲桃间竞争激烈,山黄麻、车轮梅、鸭脚木与其他物种间竞争相对较小。在进行边坡修复时,先锋物种可选择生态位宽度大,初期长势强的阳性物种,如银合欢、马占相思,还应合理选配与建群种生态位重叠值较小的物种,如车轮梅、山黄麻和藤本等。[结论]构建稳定结构的群落不仅需要考虑到植物对于边坡立地条件的适应性,更需要考虑物种间的竞争、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使喷混植生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并取得良好的生态和景观效果,以深圳市梧桐山道立交边坡为例,提出新的修复理念。根据当地边坡特点,采用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的科学结合,动态设计、动态施工,不断试验改进,按近自然、可持久的生态恢复新理念,设计了边坡排水系统、平台种植槽、生态复绿措施、滴灌措施,创新应用了V形槽+挂双层网喷混植生技术、滴灌系统、平台排水沟在种植槽外侧布设、先锋乔灌草种优化组合模式等技术。据竣工后7年的跟踪调查,高陡岩质边坡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改善,生态修复效果良好。梧桐山道立交边坡生态修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华南地区高陡岩质边坡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鉴于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较为困难,而现有生态恢复措施难以有效完成高陡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实际,将边坡治理中的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工程视为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把握工程防护与生态恢复的时空特点,揭示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契合工程防护的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及治理思想,提出主动防护网与植生袋植被恢复技术相结合、主动防护网与客土喷附技术相结合、锚固生态孔技术和生态型截排水技术等新技术和技术组合构成的方法体系,并应用于浙江某拆船厂高陡岩质边坡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验证了工程防护措施与生态恢复方法契合使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浅谈边坡生态修复中的土壤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土壤条件是边坡生态修复的基础。本文从土壤环境作用和生物学作用的角度简述了土壤在边坡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生态功能,以及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如何通过人工措施营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期提高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对土壤生态性的关注和维护。  相似文献   

7.
边坡生态防护与治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水利枢纽、公路、铁路、矿山等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空前增长,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大量次生边坡,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参考国内外对边坡分类的标准,根据边坡治理的特点,将边坡分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水体边坡三类。介绍了传统的生态护坡技术以及三峡大学针对各类边坡的力学稳定性和生态稳定性特点研发的生态护坡技术。  相似文献   

8.
以华东地区水利工程为例,分单一措施和结合其他绿化方式2种类型介绍了植生袋在岩质边坡绿化中的应用,阐明了植生袋在绿化工程应用中的优势,为植生袋在其他工程边坡绿化中的灵活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插田泡观赏价值高,生性强健,自我更新能力强,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极强,适宜在采石场、荒山、矿区边坡和迹地等困难立地条件下种植,是水土保持新秀植物,同时可作为一种优美的野生观赏植物应用在园林造景中。  相似文献   

10.
恢复生态学理论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岩质边坡生态恢复工程的特点,结合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探讨了岩质边坡绿化工程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等问题,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岩质边坡绿化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当前生态护坡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恢复中具有多种优势。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边坡生态恢复用藤本植物,并提出了藤本植物边坡生态恢复中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当前生态护坡植物选择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认为藤本植物在边坡生态恢复中具有多种优势。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边坡生态恢复用藤本植物,并提出了藤本植物边坡生态恢复中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陈影  张利  董加强  赵文廷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54-157,162
废弃矿山边坡生态修复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这就要求根据不同的生态修复方式、方法和不同植物的生物生态特性和群落演替规律,对修复目标植物群落进行合理的配置设计。在对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基质、水文、气候等生态要素充分调查基础上,对矿山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太行山北段白云岩矿山边坡生态退化的成因为矿山开采导致的边坡植被的消退,而目前的修复方式以草本植物修复为主。(2)在对目标植物群落类型进行归纳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修复的设计原则,即乔灌草结合的立体生态系统,这样解决了植物在恢复生长时期受基质流失和水分不足的问题,生物多样性将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南方岩质坡地生态恢复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介绍和运用生态恢复有关理论,对南方岩质坡地的生态恢复一般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适用的土壤固定方法和水土保持技术,并以植被混凝土绿化技术为例,建立了岩质坡地生态恢复过程模型。最后分析了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客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讨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中的客土稳定性计算方法,为该类工程的稳定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模拟计算抗剪型和摩擦型根系产生的作用力,转换为抗剪强度后作为客土稳定性的附加值,进而推导出稳定性计算公式,并通过济南—莱芜高速公路的客土喷播工程案例进行实测和验证。[结果](1)客土稳定性系数取决于无根土抗剪强度(Fs)、客土容重(γ)、客土厚度(d)、根系抗剪强度增量(τR);(2)根系产生的抗剪强度可细分抗剪型根系抗剪应力(τRg)和摩擦型根系抗剪应力(τRf)二者之和;(3)稳定性计算值始终小于实测值,分布规律及偏差值较稳定,植被恢复初期的3~5a内客土稳定性系数与植被恢复期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客土稳定性系数计算可以作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工程的参数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岩石边坡,严重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从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高、陡、破坏严重岩石边坡的人工修复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但人工边坡又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异质性的特点,通常造成边坡生态恢复效果不佳。边坡的抗侵蚀效果是衡量边坡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外在表现,阐述了边坡坡面地质特征、边坡表面形态、坡面平整程度、坡长、坡度等内在因素和降雨、坡面植被、人工土壤、生态防护工程形式等外在因素对人工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抗侵蚀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研究简介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介绍了国外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目前研究的3种新型生态材料,护坡施工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护坡效果,以便为国内岩石边坡生态护坡材料的研究提供借鉴,并为国内的岩石边坡生态护坡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郑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为该市和市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景观连通性评价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最终构建生态网络安全格局。 [结果] 郑州市生态源地共37个,面积共计983.29 km2,呈现西多东少,南北呈带状聚拢分布;提取郑州市85条生态廊道,廊道长度为0.11~47.92 km,共计689.50 km,其中关键生态廊道19条、重要生态廊道29条、一般生态廊道37条;识别生态夹点55处,总面积2.78 km2,多集于郑州市西南部,夹点所处位置阻力较小,土地类型主要以林地、草地、水体为主;将累计电流值划分3种等级障碍点,总面积为1 054.31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14.16%,主要位置在登封市与新密市主要交通道路周围的城镇区域;综合考虑研究区自然与社会现状,提出“一带,一环,两区,四团,多点”的生态网络安全格局。 [结论] 对识别的生态夹点与障碍点分别提出修复策略:生态夹点区域生态环境较好,因此以自然生态维护为主;生态障碍点区域主要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较大,受人类干扰程度较多,因此以人工和自然修复并重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济莱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植被恢复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中部半干旱地区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部分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试验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样方调查法对试验研究区内的路堑岩石边坡原生和次生生态恢复植被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表明,客土喷播和植生带绿化等是实现开挖山体坡面的快速植被恢复的边坡生态防护措施,次生植被恢复演替进程比自然植被恢复明显加快.从植被种群的物种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计测结果发现,在次生植被恢复过程中逐渐形成以紫花苜蓿、高羊茅、紫穗槐、多年生黑麦草、马棘等为主的重要值较高的草灌型植被,演替趋势为豆科草向豆禾草演替,多草型向草灌型演替,种间资源竞争不强证明边坡植被恢复1.5a时期的植被仍处于演替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