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1):34-35
<正> 一年一度的东海绿鳍马面鲀(以下简称马面鲀)渔汛又开始了。1984年度全国东、黄海的国营机轮都普遍获得高产,产量约为21万吨。我们上海公司也取得了6.1万吨的好成绩。渔汛前上海市水产学会资源专业组曾组织了上海的部分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座谈讨论了1985年马面鲀的生产预测。会上有三种不同看法:1.根据世代分析方法计算1985年我国在对马至钓鱼岛各渔场的可捕资源量为40~46万吨,如1985年的捕捞水平与  相似文献   

2.
十二月渔事     
海洋捕捞:对马~钓鱼岛绿鳍马面鲀汛,汛期12月~翌年5月,对马海域为越冬场,钓鱼岛海域为产卵场,投产渔轮200对,产量25万吨右右。石东渔场黄海鲱鱼汛,汛期12月~翌年4月,资源已衰退,年产只有1,000多吨。海水养殖:开始鲻鱼育苗(12月~翌年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自1974年开发利用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近几年作业渔场又扩展到东海外海及对马海峡海域,年产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成为海洋捕捞仅次于带鱼的第二大鱼种,亦是我国机轮拖网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现全国主要的国营企业已将马面鲀生产的丰歉,直接作为考核全年渔捞产量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重要标志。现将青渔公司历年马面纯产量在全年渔获量中所占比重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马面鲀产量不断增长,其产量仅次于带鱼,居全国鱼产量第二位。上海年产马面鲀5~6万吨。马面鲀可食部分占50%以下。其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有时不得不提前中止马面鲀的捕  相似文献   

5.
李雪渡 《海洋渔业》1986,8(2):66-67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钓鱼岛近海的涡旋及其与马面鲀渔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生  郑元甲 《水产学报》1986,10(2):161-176
本文根据1981—1984年各年春季(4月),绿鳍马面鲀产卵场的调查资料及产量统计资料,通过水温、盐度、密度σ_t比容偏差10~((?)δ)和地转流等海况要素,对钓鱼岛近海的涡旋特征、强度、位置变化及结合渔况进行分析研究。初步认为钓鱼岛东北海区即黑潮及其分支处附近,存在一气旋型涡旋,涡旋边缘的北侧和西侧流速较小,是马面鲀的过路渔场和产卵场。春季马面鲀的产卵场基本集中在钓鱼岛近海(26°N断面)的涡旋区及其西侧边缘的近底层,水温为17—18℃,盐度为34.6—34.8‰,比容偏差10~((?)δ)为270一290。若以涡旋底部的比容偏差10~((?)δ)作为衡量外洋水强弱的指标,则它与上海、舟山渔业公司4—5月份的马面鲀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3;与马面鲀年总产量的相关为0.812。故认为该水文要素可提供渔获量预报的一项指标。马面鲀仔鱼基本沿涡旋周围的海流逐步向东北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7.
<正> 1997年度马面鲀渔汛生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自1996年12月7日开始探捕,至1997年4月24日结束。全汛渔获总量为2.52万t,是1996年度的1.8倍,获产值6577.2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累计产量最高对船为1702t,为近年马面鲀生产所罕见。为了进一步探索鱼发规律,掌握中心渔场,以利再生产。现将1997年度舟山海洋渔业公司马面鲀渔汛生产情况予以分析,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我国自1074年和1979年相继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来,年产量从开始时的4.5万吨逐年增长到20多万  相似文献   

9.
马定甫 《海洋渔业》1985,7(1):38-38
<正> 东海区渔业指挥部于1984年6月19~22日在大连召开了外海渔场安全管理总结会。根据会议统计,1984年东海马面鲀获得丰收。全国12个主要国营海洋渔业公司1984年1~5月的产量为201,540吨,比1983年同期产量增长1.86倍,其中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名列首位,其产量为61,011吨,比1983年增产4万9千吨。舟山、烟台、青岛、大连、江苏也分别  相似文献   

10.
<正> 鉴于东海中部的上层鱼类和浙江中南部外海以及钓鱼岛渔场的绿鳍马面鲀等鱼类资源尚有生产潜力。因此,1983年浙江省科委、省水产局经研究决定将《群众渔业向外海发展渔船、渔具和渔法的研究》列入省重大科研项目。技术要求:新建两艘外海对钓机帆渔船,春汛进行外海探捕马面鲀,产量250吨;秋汛钓多种经济鱼类和起钓机研制,产量34吨;冬汛参加带鱼生产,产量125吨。在省科委、省水产局领导下,由台州地区水产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温岭县水产局、温  相似文献   

11.
<正>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纯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纯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一、分析方法及资料  相似文献   

12.
马面鲀 Navodon modestus(Günther)是近几年渔业产量剧增的新鱼种。有着广宽的发展前途。目前马面鲀资源丰富,同其生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一、问题发现1978年4月上旬在钓鱼岛西北渔场进行拖网作业,捕产卵马面鲀,对捕获的产卵马面鲀进行逐网连续观察和五次生物学测定,发现拖网作业生产高潮,也是鱼类产卵高潮。此时产卵雌个体占雌总个体一半左右,在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 19193年春汛马面鲀生产由于十多年的醋渔滥捕,至使资源衰竭,已不成渔汛。全国沿海近20个国有海洋捕捞企业今年第一季度马面鲀仅有几千吨产量。因马面鲀减产而造成经济效益下降,亏损企业面达60%,渔捞生产的不利困境迫使部分企业渔轮停产、转  相似文献   

14.
绿鳍马面鲀隶属于辐鳍鱼纲、鲀形目、单角鲀科、马面鲀属,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因营养价值高,味道鲜而不腻,常用炖、烤、煎、火锅等方法加工后食用,是市场上的高档水产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绿鳍马面鲀的捕捞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最高年产量达33万吨,由于过度捕捞导致了绿鳍马面鲀种质资源遭到破坏,现年产量仅几千吨。  相似文献   

15.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
沈惠民  倪勇 《海洋渔业》1983,5(5):195-199
东海外海的底鱼资源调查始于1973年初,当时在“东海区鱼类资源调查组”领导下,由东海水产研究所与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协作,组织了3对底拖网渔轮进行为期2年的冬春季调查,目的为寻找新渔场及新资源。调查开始后的第2年即开发利用了东海南部绿鳍马面鲀资源,当年产量即达4.5万吨,从而为底拖网渔业打开了一条出路,渔轮由此跨出了80米等深线进行作业。以后,随着捕捞强度的逐年增加,马面鲀产量也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省广大渔民积极响应中央关于渔业生产要打出去的号召,开发了马面鲀新资源、新渔场,产量连年成倍增长,已成为我县一个主要的渔汛,居我县海洋捕捞品种的第一位。它的开发,对发展渔业生产,壮大渔区集体经济,供应城乡人民生活,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现根据我县生产中的一些体会结合兄弟地区介绍的先进经验,省资源调查组、省水产研究所的资料,谈谈马面鲀生产的初步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黄鳍马面鲀的资源评估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1977—2001年黄鳍马面鲀产量及粤、闽、浙、桂四省区捕捞努力量等统计资料,运用剩余产量模型分析,结果如下:(1)Schaefer模型:Y=8.06028f-1.0394E-5f^2,MSY=15.63万吨;(2)Fox模型:Y/f=9.4387e^-2.60B-7f,MSY=13.37万吨。我国目前对黄鳍马面鲀的捕捞产量偏高,其产量应控制在16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9.
李祥秀 《海洋渔业》1988,10(1):20-22
<正> 南海马面鲀自70年代起已成为两广渔捞产量主要的捕捞对象。据南海水产研究所报道:从1972~1982年期间,马面鲀的年收购量为4128~218865吨(两广收购量)、占两广海洋渔业总产的0.78~28.14%,丰产年的产量约占两广海洋渔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十几年来,在马面鲀旺发时,渔轮高度集中,无论仔龟还是成鱼都在捕捞之中,这种捕捞办法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能有效地避开仔鱼  相似文献   

20.
对马渔场冬季浮游植物的分布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顾新根 《海洋渔业》1994,16(2):55-58
<正> 前 言 对马渔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是多种经济鱼类繁殖生长的良好场所。该渔场冬季的马面鲀渔汛,我国于80年代起逐步投入生产。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海北部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组自1985~1987年间,每年冬、春季在此渔场进行了资源和环境调查,其中作为渔场环境条件之一的浮游物植项目因,限于人力不足,仅于1985年12月17~28日调查期间,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