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总结了东方百合山地种球繁育技术,包括土壤肥料选择、籽球处理、田间管理、生长期管理、种球的收获与处理等方面内容,以为百合繁育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播种时间、不同种植深度以及保护地栽培、摘蕾、培土等技术措施对东方百合种球繁育质量和繁殖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百合种球繁育基地以海拔高度800m左右为佳,繁育出的种球质量明显优于海拔400 m和1 200 m,种球Ⅲ级以上商品率达95%;在海拔800 m的山地繁育种球,适宜播种期为1月中下旬至3月初;50%遮阳、盖膜、肥水滴灌等保护地栽培措施以及培土、摘蕾等技术对东方百合繁育种球的商品质量有显著提高.通过试验分析,初步探明了海拔高度、播种时间、种植深度、摘蕾、保护地栽培等种球繁育的技术参数,并以此技术参数为指导建立了规模化的种球繁育基地,取得较好的繁育效益.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试验以福建省不同高山地区自繁的东方百合‘索邦’与进口商品球为试材,比较不同种球的质量及生产上切花品质,结果表明:在福建高山地区,东方百合可以利用籽球来繁育优质的商品球,这有利于解决东方百合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种性退化、进口种球成本高的问题,加速百合国产化。  相似文献   

4.
对东方百合种球在迪庆州不同海拔种植效果进行研究,以筛选出最佳种球种植基地。结果表明,维西县川达村吉海小组和川达村此以比小组,种植的百合大规格种球产量高于香格里拉高原坝区,是适合生产繁殖东方百合种球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5.
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年种球复壮栽培基础上,从品种选择、生产条件、子球处理、培育技术、田间管理、种球采收分级及贮藏处理等方面,总结荷兰鸢尾商品球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6.
低温处理对观赏百合种球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和亚洲百合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冷藏处理(2~5℃)打破种球休眠以及冻藏处理(-1℃)抑制种球发芽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27d的种球冷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之后在151d的冻藏处理中,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出现降低-增加-降低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出现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73~84d,冻藏78~99d,亚洲百合种球冷藏58~68d,冻藏78~99d,碳水化合物变化最为活跃.冷藏处理期同一品种小球径种球淀粉含量最低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值出现时间均早于大球径种球.随着种球冷藏时间的延长,东方百合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变化规律,亚洲百合种球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升高的变化规律.东方百合种球冷藏58~68d后,亚洲百合种球冷藏94~103d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但在冻藏处理期不同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比较复杂,呈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7.
东方百合鳞茎打破休眠和低温冷藏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品种西伯利亚(Siberia)在催芽室繁殖的鳞片子球、露地培育的公斤球和开花球为试验材料,对其打破休眠及种球冷冻贮存技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和4 a的批量贮藏生产实践证明:扑海因+多菌灵消毒处理对东方百合种球的消毒最有效;贮藏介质含水量为60%有利于保持东方百合鳞茎的新鲜饱满状态;5℃的温度处理更适合东方百合种球的冷藏;新生芽距离鳞茎顶2/3处进入冷冻的模式优于新生芽与鳞茎顶高度一致进入冷冻的模式。此模式突破了鳞茎贮藏时间为8~10个月的国际标准,将贮藏时间延长到了12个月。  相似文献   

8.
东方百合鳞片催芽无土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方百合索蚌的鳞片为试验材料,从鳞片的预处理、催芽基质的筛选、营养液选配等方面,对东方百合鳞片无土繁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打破休眠的种球,并通过破球、灭菌、晾晒等处理,能有效地预防鳞片腐烂,提高种球繁殖系数;用营养液浸润M1,M2基质和待扦插的鳞片,在20~22℃环境下催芽,小子球分化数高,出芽整齐;用珍珠岩或海绵作固定基质,3种营养液(Y1,Y2,Y3)无土培养催芽后鳞片、子球表现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省农科院陶承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东方百合种球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在种球繁殖国产化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上取得了多项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获2010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对东方百合"索蚌"、"西伯利亚"2个品种的鳞片扦插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扦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同时对种球培育技术和种球采后冷藏处理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 百合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植株挺秀,花大色艳,寓意高雅,吉祥如意,是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切花品种之一,栽培类型主要有亚洲百合杂种系,东方百合杂种系与麝香百合杂种系三类。其栽培技术要点为: 1 种球选择及处理。百合切花生产种球应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通过小鳞茎复壮的1—2年生新球。适宜的种球大小为:亚洲百合周径12~14cm。东方百合周径14~16cm,麝香百合周径12~16cm。收获的种球,先进行种球消毒,然后用7~13℃低温冷藏,44~45天打破休眠,即可种植。此外种球的选择亦应考虑品种的适应性、花色、生长周期等因素。如红色花百合品种市场价格常优于黄色花与白色花。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百合种球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东方百合为试材,研究不同土壤消毒配方、栽培深度、栽培密度对百合种球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消毒药剂为五氯硝基苯6g/m2+毒·辛颗粒6 g/m2种球感病虫率最低,质量最好。栽培深度为种球顶端覆土10 cm最有利于东方百合种球的生长。种球周径为<6 cm、6~10 cm、10~14 cm时,最佳栽培密度分别为200粒/m2、150粒/m2、100粒/m2。  相似文献   

13.
唐菖蒲是世界著名切花之一,种球是进行切花生产的唯一繁殖材料,但种球繁殖率低限制了切花的商品生产。为了在不降低切花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唐菖蒲购买种球的种植系数,降低切花生产成本,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对唐菖蒲切花品种‘Advanced Red’的开花种球进行了切割,通过比较整球及半球种植在种球生长、开花以及新球质量上的差异,发现二者在种球的出芽和出叶时间、叶宽、切花采收期、新球大小及鲜重,以及新球淀粉和蔗糖含量上均无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下出芽和出叶时间与切花采收期间的相关性均达0.60以上;新球鲜重和直径间均达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和0.85,且2种种植方式获得的根据新球鲜重预测新球直径的方程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半球种植不影响唐菖蒲的切花生产,且球茎出芽和出叶越早,切花采收越早,因此唐菖蒲切花生产中可采用切割开花种球来提高种植系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采取措施促进球茎早萌发、早出叶,进而提早切花采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单体棚、单体棚覆盖遮阳网和连体棚在11月至翌年2月不同切花时间对二代种球出花率影响的试验,探索百合种球的多次利用技术。结果表明,二代百合种球的出花率依不同设施条件依次为单体棚覆盖遮阳网>单体棚>连体棚,且随着切花时间的推移,出花率逐渐下降。11月切花后的种球,翌年6月二代种球出花率高达761%。通过百合种球的多次利用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15.
辽西花农在花卉生产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摸索出了百合大种球一次种球投入,多次切花技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此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花美冠兰,呈“之”型生长的一种野生兰,依据黄花美冠兰的每一个块茎上均有顶芽和隐芽进行种球扩繁实验。通过对黄花美冠兰不同覆土方式;野外生长条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的种球和根的营养成分及生物量进行比较;3因子3水平随机处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美冠兰种植时应覆土3 ̄5cm为好。一年生种球中N、P、K的含量较高,其次是二年生球;但二年生种球所萌发的当年生新球纵径和横径大于一年生种球和三年生种球,在种球扩繁时适宜选择二年生种球进行。野外生长条件下的种球及根营养成分含量低于人工栽培条件下的营养成分含量。单个球、两个连着球和三个连着球由于所萌发的当年生新球在纵径和横径方面无明显差异,栽植时为了尽快获得大批量的新球,宜单个球种植。  相似文献   

17.
百合是我国主要花卉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经济价值高,但我国百合种球尤其东方百合种球却一直依赖进口。百合种球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种球质量受种植地温度、空气湿度、土壤类型、土壤肥力、降雨量、光照等多种立地因子影响。在我国要想实现百合种球自主供应,首先需研究明确百合种球繁育所需的最佳立地条件,根据"适地适栽"原则建立种球繁育基地。以切花百合主栽品种西伯利亚、索邦、木门籽球为试验材料,以不同立地条件为单因素,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辽宁庄河、沈阳、抚顺、阜新、凌源5种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种球繁育试验,秋季调查比较种球大小、产量、病虫害、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庄河单位面积种球数量最多(西伯利亚192.0粒·m-2,索邦283.4粒·m-2,木门286.4粒·m-2)、鲜重最大(西伯利亚924.6g·m-2,索邦1480.0g·m-2,木门2247.0g·m-2)、平均单球鲜重最大(西伯利亚4.82g,索邦5.22g,木门7.8g)、周径≥6.1cm种球数量占比高(西伯利亚78.46%,索邦26.76%,木门31.84%)、感虫率最低(0.00%)、感病率最低(0.00%);不同立地条件种球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种球淀粉含量与种球规格成正比,种球越大淀粉含量越高;百合种球可溶性糖含量中层鳞片高于外层鳞片。在本试验条件下,庄河的立地条件比其他四地更适宜百合种球繁育。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山地繁育东方百合种球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浙江优越的山地气候资源,摸索和探讨东方百合种球的自繁技术。经过6年,在浙江省各山地建立了规模化的繁球基地,优化了各项种植参数,规范了栽培管理技术。自繁种球规格和品质均达到了同类进口产品水平,而生产成本则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为利用昂贵的种球,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百合二代种球露地栽培试验及园林应用方面的研究,尝试为今后热带地区百合的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比较了1个东方系列百合阿克迪瓦、5个OT系列百合卡迪娜、西安、木门、多纳托、白色表达等6个品种的二代球在热带地区生产切花的栽培性状,筛选适宜热带地区重复利用的百合品种。结果表明:6个百合品种的二代种球种植后,生物学特征表现较大的差异,卡迪娜和西安具有花大色艳、植株高且整齐、花头数多和花期长等优点,其观赏价值和品种适应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种。一代球周径越大,进行切花生产后收获的二代球越好,生产切花的品质越高。因此,OT系列的2个品种,卡迪娜和西安二代球切花品质优良,适合热带地区重复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唐菖蒲产量和品质,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本研究通过对唐菖蒲的开花种球(直径≥4 cm)分别进行2、4、6、8份切割处理,比较整球与不同方式切球种植对唐菖蒲增殖效率、发芽时间、株高、花枝长度及新球质量上的差异,探索提高唐菖蒲种球增殖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种球切割为4、6、8份可显著提高唐菖蒲增殖效率,其中切割6份种植后,增殖效率达3.25;切割为2、4、6份后种植,初叶长至10 cm所需时间与整球种植无显著差异,但切割8份后出芽时间显著延长,为35.5 d。整球种植与切球种植在种球的株高、花枝径、小花数量、新球大小及鲜重上均无显著差异,切球种植不影响切花生产,因此唐菖蒲种球繁殖过程中可采用切球种植来提高唐菖蒲繁殖效率,增加切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