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48年新疆乌-昌地区气候变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新疆乌-昌地区15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近4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8年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少(小)趋势,受其影响,潜在蒸散量明显减小而地表湿润指数有所增大,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但受自然环境和城市化效应的影响,各地气候"暖湿化"的速率有明显差异;②突变检测表明,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分别在1972年、1986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升高,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于1972年、1979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减小;③各气候要素分别存在4~24年的周期性变化;④各要素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其中年平均气温、风速和地表湿润指数空间分布的同向性强于其他要素;⑤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与地理坐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多项式回归关系,这为各气候要素的栅格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Mann-Kendall法对入冬期、开春期、冬季持续日数、冬季负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检测分析,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 m×100 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① 乌-昌地区入冬期由山区向平原推迟,开春期自平原向山区推迟,受其影响,冬季持续日数为“平原少,山区多;西部少,东部多”的分布格局。受冬季逆温的影响,负积温、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等热量条件,从平原至中山带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多,在海拔2 100 m左右达最多后,随着海拔高度的继续上升,热量条件又逐渐减少。② 近49 a,乌-昌地区冬季热量资源呈较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入冬期于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推迟,冬季持续日数于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缩短,冬季负积温于198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73年和200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突变前后各热量要素增加量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城市密集区多于周边地区的分布格局。冬季热量资源增加,对乌-昌地区农牧业生产既有利,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趋利避害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以促进农牧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新疆乌-昌地区太阳能资源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新疆乌昌地区16个气象站1961年至2009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和乌鲁木齐站逐日太阳辐射资料,在使用气候学方法估算出各站逐年太阳总辐射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对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混合插值法建立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及其突变前后变化量的100m×100m格点的精细化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乌昌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总体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格局。近49a,乌昌地区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并分别于1986年和1984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但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地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减少幅度总体表现为平原多于山区,东部多于西部。  相似文献   

5.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数理统计学方法,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粒度频率曲线等粒度特征的分析,探讨湖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中,细粉沙质(4~16μm)组分为优势粒级,含量为19.2%~62.1%,平均值为40.1%。粒度组成空间特征总体表现为:以湖泊西北角为中心的环状分布,表明受清水河、黄水沟等的影响以及顺反时针环流的影响,由西北部向西南部和东南部延伸,细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增加,粗颗粒组分含量逐渐减少,南岸堆积大量黏土组分。沉积物样品可分为两类,指示不同湖区的沉积环境:(1)开阔湖区: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虽以多峰为主,但是形状大体一致,存在显著的众数粒径为6~20μm的主峰,在500μm和1μm左右各有一个低峰,为负偏态,表明沉积物处于悬移搬运作用为主的静水低能沉积环境;(2)河口区: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为多峰型,表现为众数粒径为70~100μm的主峰,部分还存在2~10μm的次峰,以及在500μm和1μm左右各有一个低峰,表明此区处于滨岸湖浪和河流混合作用的高能沉积环境。通过分析粒度特征的空间分布,揭示不同湖区的现代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湖泊污染物输入、扩散等反映现代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及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地处寒旱区的内蒙占乌梁素海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统计方法对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梁素海表层底泥中总氮和总磷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随水流总体方向由北到南递减的变化趋势,且在湖泊出口处形成局部高值区;表层底泥中有机碳含量与水生植物和藻类生长空间分布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塔吉克斯坦是与我国东部接壤的内陆高山国家,其化学元素背景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同气候类型区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9-10月采集了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塔吉克斯坦不同区域的表层土壤和沉积物,通过对不同土壤/沉积物元素组成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沉积物的元素含量为:Ca > Al > Fe > Mg > Na > Ti > P > Mn > Sr > Zn > V > Cr > Ni > Cu > Pb > Co > Cd。主成分分析表明,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壤和沉积物的元素分布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总体所占比例约为60.0%和12.6%。城区和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Cd、Cu、Pb、Zn)含量高于人类活动弱的基岩和山区,人口密度相对高的西部地区重金属含量高于东部地区,受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杜尚别地区河道泥沙中Cd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塔吉克斯坦地表不同类型土壤人为污染弱,但局部区域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影响,其中,Cu污染相对较重,Pb、Zn较轻,而Cd主要与工业点源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乡镇(街道)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西城市群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两极化,"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城乡差异所致的"核心-外围"结构明显,呈"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兰西城市群人口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形成兰州、西宁和临夏3个人口极核,其中,兰州市市区所在街道人口集聚度高,"虹吸效应"明显。人口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非线性耦合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人口分布的稳定影响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空间分异的方向和程度产生扰动,社会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各驱动因子之间具有协同增强的作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兰西城市群人口均衡分布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沉积物的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组成以63~250μm粒径为主,粒度特征表现出一定的风成特点;化学组成以Si、Al为主,与上陆壳平均化学组成相比,除Si O_2、Co、As Ni、Ba、Ce等元素外,均处于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同河段沉积物粒度参数、化学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相似性,且化学元素含量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均表明其具有相似的的物源;不同河段A-CN-K图解及CIA(化学蚀变指数)揭示了西拉木伦河不同河段地表物质化学风化程度均较低,处于较弱的去Na、Ca阶段。不同河段化学风化程度差异与其局地气候及地貌格局息息相关;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粒度组成、地球化学过程的递变规律与距河道远近、地貌、植被等因素有关;西拉木伦河平均粒径与一些元素的相关性,说明粒度和化学元素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总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西拉木伦河地表沉积物理化特征的分异实质上反映了风动力和水动力的差异性分选。该研究对于构建风水两相沉积物综合判别指标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区域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集聚、扩散和创新的作用。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利用城市首位度、相似系数、区位熵等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发展在乌昌石城市群产业整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乌昌石城市群各县市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间的分工与合作现状以及产业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乌昌石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未来乌鲁木齐产业发展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将其打造成城市群内高端制造业中心、创新研发中心以及综合服务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乌昌石城市群的产业整合,加强群内各县市间的产业协作,提高城市群产业整体发展层次。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自然要素 ,在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绿地系统着手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作了综合评价 .结果显明乌鲁木齐绿地景观多样性低 ,绿地布局不合理、不均匀 ,绿地廊道密度低 ,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小。据此提出乌鲁木齐绿地景观生态建设对策 ,以提高绿地系统景观的异质性 ,更有效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对海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危害城市园林的白蚁有2科3种,危害优势种为黑翅土白蚁。香樟为易受害树种,城市园林总体蚁害率为40.01%。针对不同园林特点,应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可以达到有效防治白蚁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锡林浩特市城市风景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林浩特市位于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浩特市城市风景林带是锡林浩特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屏障。作为城市风景林带,其所具有的防风功能的大小,是建设城市风景林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测定证明,不同风景林带对不同高度层的风速降低作用差异很大。灌木林带(大白柠条和山杏)主要以降低近地层风速(100cm以下)为主,对高层风速影响相对较小;而乔木林带(银中杨和沙地榆)则以降低高层风速为主(100cm以上)。不同林带类型降低沙粒沉积数量的作用效果明显,当风速为7.0m/s时,裸地1分钟内沙粒沉积重量为9.89g,而银中杨林带相同时间沉积的沙粒重量仅为1.40g,沙地榆林带1分钟内沙粒沉积的重量为4.47g,大白柠条林带相同时间沙粒沉积的重量为1.07g,是四种林带中沉积沙粒重量最少的类型,山杏1分钟内沙粒沉积的重量为1.25g。  相似文献   

15.
选取南昌市主城区54条主干道进行植物景观调查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不同道路的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大,59个样段的平均植物种类为9.78种,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分别为0.62、0.24和0.53。(2)对主干道植物景观进行AHP评价,得分等级最高的5个路段由高到低依次为:前湖大道(12.72)、红谷北大道(12.53)、凤凰中大道(12.38)、凤凰南大道(12.26)和红谷中大道(12.24),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国内外对半荒漠划分指标、概念的歧义,分析了半荒漠的内涵、外延、自然环境特征及在我国的具体分布;探讨了半荒漠及干旱地区的关系、区别;明确了半荒漠的划分指标及其概念,从并防沙治沙角度出发,提出了把半荒漠人为特定的新生事物气候带,并列于草原与荒漠之间。  相似文献   

17.
科尔沁沙地景观梯度带上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 997— 1 998年对科尔沁沙地沙丘植被的实地调查 ,本文依据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的方法 ,对不同景观梯度带上沙丘植被的植物组成及其重要值等进行了分析 ,从而研究出该地区现阶段在风力水力侵蚀胁迫下的退化草原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 ,同时也说明植被的分布与大气降水所制约的水分梯度和风力侵蚀发展的沙漠化梯度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