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甘肃省白银市近50年来气温、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白银市气温总体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现波动变化。白银市气温1987年后增长迅速,作物生长期内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年均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但其对年平均气温增加贡献不大。白银市降水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略有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并不明显,作物生长期内降水量与年降水量变化极为相似,这与白银市降水量偏少且相对集中有关。白银市气温变化存在2~5年,9~11年和约20年的周期变化;降水变化存在2~6年,9~10年和2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其中气温和降水变化周期中均以2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2.
应用气象观测资料和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地点、面积、发展趋势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气候要素变化特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显著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相对湿度略增、平均风速略减、日照时数减少。研究区域马铃薯晚疫病历年发病面积比例呈显著上升趋势,发病面积比例以每年3.55%的速度增加。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比例与5~10月马铃薯生长季相对湿度、降水量、气温等呈正相关,而与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负相关。降水减少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不利因素,气温增高、相对湿度增加、平均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均是有利的因素。当可控条件一定时,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气候变化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且对半干旱区农民的生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中在此背景下,分析气候变化对案例区农民生计资本的影响,通过一个最优化模型求证受影响区农民生计策略的改变,同时给出了该区具有操作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0-2009年采暖期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城镇供暖资料,以平罗县为例,应用气候统计方法,对宁夏平原采暖期平均气温、与能耗相关的采暖初日、终日、采暖度日等要素的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经济与环境效益。结果表明:1)采暖期气温存在明显升高趋势。2)20世纪90年代采暖期的平均气温发生了突变。3)20世纪90年代起春季回暖有明显的提前趋势,采暖初日逐年推后,采暖期缩短,采暖度日明显减少。4)结合供暖指标分析表明,宁夏平原采暖期节能减排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5)根据气候变化情况,建议改变传统的采暖规定,加强集中供暖。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鄯善县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风速等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和距平及累积距平等方法对鄯善县绿洲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近40 a鄯善县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49℃·10a-1,各季变暖趋势相同,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5、0.33、0.4℃·10a-1及0.43℃·10a-1。年平均最高气温缓慢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明显。(2) 近40 a降水量总体为波动减少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55 mm·10a-1,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明显。(3) 近40 a平均风速总体呈缓慢减小趋势,线性拟合气候倾向率为-0.05 m·s-1·10a-1。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状况,鄯善县绿洲气候呈暖干化发展趋势,气温与降水存在突变情况,年代分布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收集近5年甘肃省14个地市的国际旅游客流量及收入数据,利用集中率(CRn)、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等模型,同时,运用SWOT分析法深度分析甘肃省生态旅游实情,对甘肃省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从地市层次上看,甘肃入境旅游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性,且这种空间集中性的态势趋于稳定;新型的、有特...  相似文献   

7.
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甘肃省社会经济稳步发展,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该研究采用较为翔实的资料,对甘肃省1997~2004年建设用地扩张的基本态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系统的考察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关系,并在多因素分析中,引入灰色关联度定量研究了5个驱动力因子对建设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是甘肃省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有利于用地优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09年石羊河流域西营河径流量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9年来径流量变化趋势、年内分配特征及与气象因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近49年来西营河径流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季减幅大于秋、春季;90年代四季径流量衰减明显,特别是年、春、夏季径流出现明显突变;年径流量补给主要以汛期雨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比例在逐渐增加,冬季积雪融水对径流量的补给比例在减少;流域内降水量呈较小的增加趋势,但是夏季降水增幅不明显.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特别是冬季气温趋势系数最大,受其影响蒸发量均呈增大趋势;径流量与6-9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7、8月气温、蒸发呈显著负相关.分析了未来气温、降水变化在不同情形下对径流量的可能影响,表明气温对径流量的负效应占据着主导作用,汛期气温的升高且伴随着蒸发的增大使年总径流量减少,气候变暖总体不利于流域径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应用和田地区六个代表气象站1960-2008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累计距平、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了49a来和田地区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三要素年及四季的时空变化、突变及周期特性,结果表明:(1)自西向东呈现出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湿度减小的分布规律;(2)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呈线性增暖、增多、增大的变化趋势,尤以冬季气温增暖、相对湿度增大,夏季降水增多较为明显;(3)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和年际周期变化,年际周期尺度较年代际振荡复杂且时期性明显;(4)49a来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均有突变发生,各要素年、季突变点及突变性有差异;(5)三要素之间,气温与降水、气温与相对湿度成反相关关系,降水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揭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植被恢复对沙土的影响,调查研究了4种不同植被恢复程度沙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与土壤理化性质动态的关系密切。随着植被恢复程度增加,沙土细粒成分增加,中砂成分减少,土壤平均粒径减小,但沙地土壤粒径峰度、偏度和分维值差异不大;不同土层深度沙土粒径组成的变化表现出与沙漠化逆转过程相一致的特点;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表现为中、下层土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增加,但沙地土壤全氮的差异不显著。以植被恢复为前提的沙漠化逆转是土壤细粒化和营养富集的过程,但其演变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客观地掌握庆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运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等五个指标,对庆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12.
生态脆弱区多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1974~2004年榆林市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对近30年来区域气候的年际、季节及各年代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在20世纪70年代属偏冷湿时期,80年代为逐渐转暖的偏暖干时期,90年代为异常暖干时期,21世纪前四年气候较为暖湿。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可以为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发展的优化与调控、榆林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主要气象灾害综合损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气候类型复杂,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随着以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灾害风险特征的认识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亟待解决。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甘肃省1961以来主要气象站灾情实况资料,构建灾害风险指数-综合损失率,系统分析了甘肃省干旱、暴雨洪涝、风雹和低温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就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做了探讨。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各种灾害风险发展具有面积增大和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干旱是风险最大和最严重的灾害类型,其次是风雹和暴雨洪涝,低温冷害风险相对最小,其中干旱受灾、成灾和绝收率(25.2%、14.1%和2.2%)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0%、8.1%和1.7%),增加速率(0.16%/10a、0.15%/10a和0.05%/10a)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风雹、暴雨洪涝灾害和低温冷害增加速率分别为0.29%/10a、0.45%/10和0.72%/10a。各年代际灾害风险变化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气候变化后,甘肃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均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以策勒研究区 1 990年的 LANDSAT TM图像和 1 998年的SPOT- HRV图像为基础底料编制规一化植被指数图 (NDVI) ,并根据极端干旱区绿洲特有的生态特征和已有的研究成就 ,找出植被指数灰度级与盖度级的对应关系并把规一化植被指数 (NDVI)转换成植被盖度图 ,最终利用植被盖度数字图像所提供的各盖度级的数量和空间分配状况来评价 90年至 98年期间植被环境质量的变化 ,并指出该区域环境开发和综合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系统反馈原理与方法,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物质能量转换关系出发,以甘肃省定西地区为例,论述了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分析了土地生态设计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最后建立了土地分区最佳土地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从而为区域国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构思——以甘肃省武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人文旅游景观富集,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开展。基于甘肃省武山县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对该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聚落是乡村人口居住和生产生活的场所,是乡村地域空间的人口聚居点,其形成和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本文基于历史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对历史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秦安县域乡村聚落的数量增长与发展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乡村聚落的分裂演变进行了理论假设与分析;运用GIS方法,对乡村聚落的区位演变和空间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扩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地物光谱特征是遥感机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遥感应用研究的重要依据;既是传感器波段选择和设计的依据,又是对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及各种定量分析的基础。本研究以深处内陆盆地、典型的干旱区于田绿洲作为研究区,利用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对研究区内主要植被地物进行了地面调查及反射光谱曲线测量;分析了植被的反射光谱曲线,并对植被光谱进行了导数、"红边"效应等研究,对比了健康植被和非健康植被光谱特征的差别,对研究区内的其他典型地物光谱特征也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于干旱区地物光谱特征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县域棉花物候期影响——以陕西大荔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主要棉区大荔县1960—2009年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资料和陕西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2001—2009年棉花物候期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分析大荔县气候变化和棉花物候变化趋势,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陕西大荔平均气温以0.16℃/10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年平均降水量略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年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趋势不同步,年极高气温呈下降趋势,而年极低气温略呈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趋势有利于大荔县开展棉花种植。气温和日照时数是影响棉花物候期的主要气候因子,近10年气候向暖干化、日照时数增加的方向发展,使得棉花物候期从出苗期到收获期均有所提前,但各发育期提前程度不同,出苗期和收获期提前最为显著,同时生长期延长,利于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三江源区7个典型湿地样地植被生物量和指示种生物量进行年度连续监测,发现2006年度植被生物量、指示种生物量均比2005年有所减少;分析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2006年较2005年年平均气温升高0.2-1.0℃、年蒸发量增加54-334mm、年降水量减少60.7-164.5mm;基于以上事实分析,提出关于三江源区湿地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