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 问题的提出作物生长与土壤物理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当今对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日趋一致。不少研究资料指出:“改善结构是耕作的核心问题。”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是在人类社会由渔猎向农业转变的时期开始种稻。大约在西周时期,当时是轮荒阶段——采用的是火耕水耨的轮荒阶段。到汉代圩田便应运而生,开始沤田制,直至唐宋时期采用稻麦两熟。明清强调干耕晒白,清末到解放前夕“客帮人”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前言黑河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属高纬寒地,年平均气温-2.0~1.0℃,无霜期仅80~130天,生育期降水350~4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能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农作物以小麦和大豆为主;小麦、大豆面积分别占播种面积65%、25%左右,是我国重要的麦、豆商品粮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玉米深松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深松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发育,使其根系长度增加,叶片数增多,叶片持绿时间延长,促进玉米百粒重增加,玉米增产效果明显。深松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有助于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理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保护性耕作下西南黄壤坡地的土壤结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置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通过6年连续试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壤土结构性状的影响,为西南黄壤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垄播沟覆轮耕与免耕秸秆覆盖两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可降低黄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且此作用是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垄播沟覆措施的土壤容重优化作用要优于免耕覆盖,而免耕覆盖对较深层次土壤孔隙状况优化效果更显著。(2)保护性耕作可提高0~20 cm土壤0.25 mm干筛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0~20 cm层含量略大于20~40 cm层。(3)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降低团聚体破坏率,免耕覆盖措施对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该试验证明了保护性耕作对黄壤土容重、孔隙、团聚体等结构性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这种改善作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为西南黄壤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旱地土壤耕作方法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塔城地区旱地实施土壤免耕切地增产稳产效果最佳,旱地秋翻和免耕耙地稳产效果次之,旱地春翻产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针对免耕作业方式所出现的问题,研制开发了翻转双向超深耕犁和弯曲式深松犁。配合免耕保护性耕作方式,充分发挥2种犁优良的深松性能,达到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作物生长环境,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旱地聚土耕作法,是针对鄂西自治州旱地土壤普遍存在的“薄、蚀、瘦、陡”等低产因子,结合四川聚土免耕的经验而提出的一项旱地改土培肥新技术。其主要技术特点是:通过聚土形成垄沟分化、相间排列的立体生态环境,大大增加活土层厚度,为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立地条件。聚土的同时,深挖沟内底土,结合秸秆直接埋压还田,强化培肥地力。垄沟互换,达到全层改土、立体种植,增产增收的目的。据我州在巴东点的试验、示范,初步证明,聚土耕作对改善土壤环境状况,提高耕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田间模拟降雨试验场,分析测试降雨强度的分布情况以及安装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结果表明降雨系统的降雨分布均匀,重复性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旱土的可持续耕作,确保旱土作物可持续高产,在旱土常年耕作过程中,应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进行改良和培肥,使旱土保持地力充裕,常种常新。下面介绍旱土改良和培肥的目标与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深松耕作是用深松铲或凿形犁等松土农具疏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的一种深耕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耕作的土地,具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维持土壤微生物群体、蓄雨贮墒的优点。选用郑单958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深松耕作试验组(ST)、传统耕作试验组(CT)、免耕对照组(NT)3个组别,记录玉米各个时间节点在田间表现的各项数据,探究深松耕作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耕作方式对于夏玉米根系生长造成的影响逐渐明显;相对于免耕来说,耕作能够有效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1.
土壤结构会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从而影响土壤肥力,而耕作方式会通过影响土壤团聚体状况来影响土壤结构,因此,为研究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及土壤质量、结构的定量化描述,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于1990年设立的长期免耕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微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来探讨冬水田平作(DP)、水旱轮作(SH)、垄作免耕(LM)、厢作免耕(XM)和垄作翻耕(LF)等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M、XM、LF和SH耕作方式下各土层的微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而降低,而DP处理下各土层的微团聚体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2~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等土壤养分含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0.05~0.01 mm和0.01~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都与这几种土壤养分呈显著或者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养分主要富含在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其各粒级含量极显著相关,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以及(< 0.005 mm)/(> 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含量比值都可以定量地表征紫色水稻土的结构性状;在0~70 cm土壤深度,LM、XM和LF处理下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均极显著低于DP处理,表明垄作或免耕均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2.
13.
测土配方施肥的意义、方法与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施肥作为粮食增产的主要手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高达40%~50%。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在重庆市武隆县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后,烟株的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比对照有所增加;同时,降低了烟株病害的发生。翻压黑麦草后,降低了中部烟叶总氮和烟碱的含量;增加了总糖、还原糖、苯丙氨酸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类物质、棕色化产物类物质、类西柏烷类物质、新植二烯的含量和中性香气成分总量,使化学成分更加协调。翻压黑麦草后增加了烟叶的产量、产值、均价、上等烟比例和中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松嫩平原不同纬度耕作草甸土的环境差异及其对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影响。2009年5、8、10月在松嫩平原黑龙江部选取5个代表性耕作草甸土进行土壤动物群落区系组成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33类、2088只;中小型土壤动物获22类、8372只,隶属于4门、7纲、19目、33科。研究结果表明:5个样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水平生态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呼兰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占有绝对优势,纬度最高的嫩江最少;耕作草甸土中的土壤动物垂直分布表聚性不明显,与森林土壤动物相比形成鲜明对比。分析显示:不同地区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不同,大型土壤动物:呼兰>海伦>绥化>依安>嫩江;中小型土壤动物:呼兰>海伦>绥化>嫩江>依安。  相似文献   

16.
坡地黄壤施用保水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年试验研究,在坡度22的幼黄砂泥土上种植玉米,用6种没保水剂拌种,结果是L6种保水剂均有一定的保水保 作用,增地产为10.6 ̄43.3kg/667^2m增幅为5.0 ̄20.6%,保水剂SAP-1,JP-IS的增产方面甚至超过农业部推广的旱地龙,其中SAP-1的增产与增幅位居榜首,稳定性较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水稻施肥效益,定制合理的肥料施用配方,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能够提高肥料农学效率,单位施肥量对于产量的贡献明显提高。其中尿素、重过磷酸钙、氯化钾、NPK的肥料农学效率值分别提高28.1%,82.4%,44.7%,48.8%;肥料偏生产力值提高37.0%;测土配方完全施肥区较常规施肥区产量增加785kg/hm2,提高9.9%。  相似文献   

18.
耕作方式对根土关系的影响及CT技术在其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的土壤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为高产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土壤耕作调控土壤结构创造良好耕层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是良好土壤结构形成和根系健康生长的“桥梁”,将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关系结合起来,起着非常重要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及土壤结构与作物根系之间的互作关系,分析了CT技术在土壤结构和根系结构上的应用,展望了东北农田黑土区土壤结构和作物根系互作关系的研究重点及发展方向:一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原状土体和团聚体结构特征,解析新型耕作技术对土壤结构的调控作用机制,阐明土壤结构决定土壤功能的内在机理;二是要明确保护性耕作玉米根系的结构特征,解析玉米根系生理代谢及衰老机制,揭示玉米根系生长对土壤结构应答的响应机制。其研究将为保育东北黑土,塑造理想根型,提升作物产量和助推全程机械化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侧重整理耕作方法与土壤养分关系的测实结果。一、耕作方法与土壤速效养分在插秧前和返青期,按处理取样测定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表1),旱少耕和免耕,比普耕在插秧前和返青期耕层表土速效氮磷含量略高。返青期稻株养分含量亦反映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适宜山地甘蔗栽培的抗旱优良品种,解决山地甘蔗发展因干旱胁迫而面临着单产和糖分不高等问题,在云南省峨山县旱坡地实际栽培条件下,开展6个抗旱甘蔗品种(系)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并采用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2个主要指标对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的抗旱性能较好(高产和高糖),3个品种的蔗茎产量依次为97.80、83.05、72.40 t/hm2,分别为对照种产量(‘新台糖22号’,88.16 t/hm2)的110.93%、94.20%、82.11%,蔗糖产量分别为11.01、11.30、10.58 t/hm2,比对照种的蔗糖产量(9.95 t/hm2)分别增产10.65%、13.57%、6.33%。因此,‘德蔗03/83’、‘高海拔一号’和‘云蔗03/103’可初步作为山地甘蔗的抗旱优良品种,其宿根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