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入世后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茶业生产现状,我国茶业与世界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胡国强 《贵州茶叶》2002,30(3):28-30
探讨了我国在新世纪茶业的发展之路,从我国茶业发展现状看,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是: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入世带来的机遇,是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起点,对我国扩大出口创汇是有利的,同时,我国的茶业企业必须加强联合,走集约化大生产之路。并且要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主动出击,直接进入进口国或尚未开发茶叶市场的国家进行销售,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这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多元化开发茶饮料及深加工产品,急需整合,组建茶业“航母”,使我国的茶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巢湖地区茶业深层改革刍议汪攀(巢湖地区农业局经作科238000)巢湖地区产茶历史悠久,兰花茶曾香飘万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经过80年代后期的调整、提高,近几年在发展“一优两高一创”茶业中,加大现代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科技,开展勇创名牌茶叶...  相似文献   

4.
机械化制茶和种茶使用化肥 ,是茶业进入近代以后的事情。如所周知 ,中国是茶业和茶文化的肇创国 ,中国有悠久的茶业历史 ,但近代茶业 ,则不是中国 ,而是从中国引进茶种、学习种茶、制茶刚刚开始 ,建立和发展茶园的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 ,边建边发展起来的。世界近代的历史 ,一般是以 1 6 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始的 ;中国的近代 ,则是以1 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但是 ,茶业的近代发展 ,不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都是与历史分期 ,不相匹配的。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历史稍有接触的人都知道 ,中国饮茶、业茶的历史虽早 ,但传输国外的历史甚迟 ,与…  相似文献   

5.
利用茶业资源 开展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萍 《茶业通报》2005,27(4):188-190
资源的重新整合需要观念的创新,我国有着丰富的茶业旅游资源,茶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业在蓬勃发展。各种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将茶业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资源相结合,即茶业界和旅游业强强联手,和谐发展,不仅能为我国茶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发扬光大,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一个新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6.
徐永成 《茶业通报》1998,20(4):23-25
1997年是茶业经济经过几年低迷后出现转机的一年,茶业经济形势好转同茶叶出口密切相关。这年,我国茶叶出LI202900t,出口金额3.33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9.63%和18.08%,几家大的公司茶叶出口增幅在20%以上。茶叶出口在茶业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叶对外贸易是确保茶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力军。1茶叶出回所起的M个作用基本不变,但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其原有地位已发生变化。茶叶出口历来有二个作用,一是创汇,二是带动生产发展。茶叶是传统商品,出口历史悠久,一直承担出口创汇任务。在农副…  相似文献   

7.
一、种子处理技术的发展回顾公元一世纪,古罗马自然学家普里内(Pling)首先提出了种子的处理技术,即把酒和柏树叶相混合,用以防止贮藏中的种子害虫.如今,我们已知道这两种物质的混合可以产生一种有效的杀虫剂——氢  相似文献   

8.
切忌重现万历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自振 《茶业通报》2002,24(3):46-48
我们这里所说的“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其时间由公元1573年至1620年,共四十八年。《茶业通报》是茶业科技杂志,在国内,是办得较好、水平较高的不多几家茶业学术性刊物之一。所以,毋庸费思,我们所说的“万历风”,自然是一种与茶有关,反映中国古代传统茶学、茶业文化之风。那末,中国茶业主要是中国古代茶学和茶叶科技的万历之风具体又怎样呢?简单来说,也就是“撰写茶书成风,相互抄袭成风。”但不管怎样,从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如同现在一样,是我国茶业科学技术、文化(其时,当然是古代茶业科技…  相似文献   

9.
1984年7月。国务院以84(75)号文件的形式批转了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提出“除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和出口茶彻底放开”。揭开了我国茶叶购销体制改革的序幕,我国茶叶产销从此进入了主要由市场调控为主的发展时期,我国茶叶产销从此进人了主要由市场调控为主的发展时期。十二年过去了,全国茶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央提出我国经济要完成两个根本性转变,确定下一步奋斗目标的今天,纪念这一对我国茶业经济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光辉文献,重新体会文件发表的重大意义,对加快我省茶业…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这是中国茶业出版史上的一件大喜事。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茶业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积累了可贵的种茶、制茶、饮茶、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茶类之多,茶树品种资源之丰富,均为世界产茶之首,古人还留下了大量茶叶文化的记述,专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以来,在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在茶叶科学技术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术界编撰出版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茶叶论著和教材。《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就是集中了中国古今茶业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这部巨若是在浩瀚的茶业科技海洋里,博采茶业词  相似文献   

11.
本刊发行后,有些读者作者来问《茶业通报》的方向问题,是何性质?是普及茶业科学技术,抑是提高茶业科学技术?我们回答,既是普及又是提高,两者兼顾。在第一期已提出纲要性的征文启事,是《茶业通报》编辑的总纲,在此加以详细说明。我国广大茶区,茶叶技术干部数以千计,迫切需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当前茶叶生产服务,为茶叶现代化服务。这是需要普及方面。我国有十一所高等院校设置茶业专业、十多所茶叶研究单位,教师和科研人员数以百计,有些教师和科学研究人员也不同程度地需要提高科学水平,促前茶叶科学现代化作出贡献。这是需要提高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步瑶 《茶业通报》1994,16(1):9-12
发挥密植优势开创高效茶业刘步瑶(安徽省敬亭山茶场)敬亭山茶场地处宣州市西郊,敬亭山北麓。八十年代后期,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和本场在1981年种植的三亩密植示范茶园所取得的经验后,开始大面积发展三条和二条播9密植茶园。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4000丛(三条播)...  相似文献   

13.
为了总结安徽省50年来茶业和茶叶科技的发展,推进茶叶实现名牌战略,使安徽茶业在面向21世纪为开端的科技飞速发展,有更快更多的创新,安徽省茶业学会于1999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安徽茶业与名牌战略。”广大会员踊跃参加研讨,希望更多地为安徽茶业的发展做贡献。出席大会的代表共有120人,收到论文28篇,其中11篇在全体大会上宣读,共他作为书面发言或小型讨论会进行交流。研讨会期间邀请了省农业厅杨庆同志,就安徽省1999年茶叶生产形势和可持续发展;省茶叶公司…  相似文献   

14.
《作物育种信息》2005,(8):26-26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水稻,稻米是世界上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目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对稻米需求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其水稻的生产能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指出:全球水稻生产需要增加,但土地、水资源却在减少,生产成本在增加,因此许多稻米生产国和地区希望通过引进中国杂交稻技术以保障粮食安全。这一世界性的消费需求为我国水稻育种技术和良种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为我国稻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许乃新 《茶业通报》2002,24(3):14-16
茶业是黄山市财政收入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全市现有茶园56667hm2,年产干茶1.62万t,年创产值2.5亿元。其中名优茶4200t,占茶叶总产量的26%,产值1.5亿元,占总产值的60%。黄山市有上百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其中直接得益于茶业的茶农就有70多万人。由此可见,茶业对黄山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持续地发展黄山茶业,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中,解决茶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是个关键。1黄山茶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黄山茶业在发展进程中,多年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东大别山区茶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找出区内茶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指出区内实现茶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并提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遵义茶业在自然资源、茶业科技、群众基础、市场及文化,尤其是在茶叶内在品质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遵义市的茶业发展必须以实施百万亩茶叶工程建设为起点,立足于全省全国茶业发展的高度,而且只有在转变观念,加大茶园基础建设步伐的同时,才能做大做强黔北茶产业。对如何把遵义市的这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开始的时候,《茶业通报》复刊了。这是我省茶业科学技术工作者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这是我们茶业界的一件大喜事。《茶业通报》创刊于一九五七年,由于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广大茶业工作者的支持,六年中,它在反映当时我国茶业生产的新成就,介绍与总结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19.
李荣芳 《茶业通报》2001,23(2):10-12
对如何建设鹤峰茶叶大县 ,笔者利用广义投入的概念 ,对照茶叶产业发展不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些投入问题进行研究 ,试图提出一些理性思维方式 ,供决策者们参考。1 广义茶业投入概念和具体结构及功能 1 .1 对广义茶业投入概念的理解 按照人们通常理解 ,茶业投入是为发展茶叶而进行的诸多生产要素投入。其实这种投入含义只不过是一种狭义的茶业投入。它仅指在一定条件下的茶叶生产直观要素在量上的构成 ,在片面追求效益的前提下质量问题往往被忽视。狭义的茶业投入主要体现为资金投入、物质投入、劳动投入的数量总和。显然 ,这是一种外延、粗…  相似文献   

20.
全国著名茶业专家、茶业教育家、世界农业科技名人、安徽农业大学教授陈椽,于1999年11月23日与世长辞,终年92岁。他的仙逝,是我国茶业界的巨大损失。他从事高等茶业教学和研究60余载,是我国制茶学学科奠基人,为我国茶业科学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人才;撰写近40部著作,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约1000多万字,是茶界空前的;几十年来坚持深入茶区,帮助茶农恢复历史名茶9种,创制10多种新名茶。《陈椽论文选》一书,可以看出他一生的突出贡献和光辉业绩。他于1908年3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崇武镇的一个小商家庭,1934年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先后在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