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适宜加工应用的高淀粉甘薯品种,2008年以‘金山57’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榕薯819’。该品种于2011-2013年参加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薯干产量高于对照‘金山57’;淀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干物率29.95%,比对照高19.85%;出粉率19.70%,比对照高28.09%;食味品质优;中抗蔓割病;萌芽性好,贮藏性好。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4005)。  相似文献   

3.
不同鲜食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鲜食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并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性状、鲜薯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薯9号、龙薯601、泉薯10号、福宁薯12号、福薯604、济薯26、龙薯515、龙薯13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龙岩7-3,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满足市场对甘薯品种多样性的需求,促进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新品种龙薯31号是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龙薯9号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兼用型品种。在国家南方甘薯区试和福建省甘薯区试中,表现为鲜薯产量高,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种广薯87和金山57,且食味品质好,薯形美观,耐贮藏,抗病性较好。2016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5.
福宁薯12号(原名宁薯12号)是以宁薯3号为母本、金山7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型甘薯新品种,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福宁薯12号平均鲜薯产量较对照金山57增产极显著,薯干产量与对照相当.福宁薯12号薯块干物率23.66%,出粉率14.23%.结果表明,福宁薯1...  相似文献   

6.
以'广薯87'为对照,通过对'龙薯601'、'龙薯34'、'龙薯35'、'福宁薯20'、'福宁薯22'、'福宁薯23'、'莆薯12'、'福薯604'8个食用甘薯新品种的产量和性状等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为这些品种在福建的生产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龙薯601'产量为4 367.6 kg/666.7 m2,比对照增产30.5%,居第一位;'福宁薯20'、'福宁薯22'也表现了突出的丰产性能,产量达到4 104.8,3 725.5 kg/666.7 m2,比对照增产22.5%、11.3%,位列各参试品种的第二、三位;其余5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种显著减产,减产幅度在7.2%~50.8%。由此,可因地制宜选择'龙薯601'、'福宁薯20'、'福宁薯22'3个参试品种推广种植。其余5个参试品种不推荐在本试验点种植。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山57”为母本、“榕薯20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榕薯756.2006~2008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鲜薯、薯干产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晒干率、出粉率和食昧品质均与对照“金山57”相当;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  相似文献   

8.
为了及时鉴定福建省近年来选育的甘薯新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加快品种更新更换。2006、2007连续两年组织了泉薯76、福薯8号、金山679、龙薯13号等7个甘薯新品种,在福州等9个点进行三重复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与地点互作也存在极显著差异。泉薯76、福薯8号、龙薯14号3个品种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且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以上。金山679、金山763、龙薯13号3个品种鲜薯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其他性状与对照相当。这6个品种可在全省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福薯9号食味评分、晒干率、出粉率均高于对照,薯肉带紫色。但仅在莆田、浦城、龙岩、南安、泉州5个试点表现丰产性较好,可在这些区域进一步加大试验力度。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福菜薯22’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11年以‘泉薯830’为母本,台农71、福菜薯18号、福薯7-6和紫叶薯为父本,采用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株型紧凑,短蔓直立,分枝性好,茎尖平均产量37 846.8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2.97%,食味鉴定综合评分73.55分,高于对照,高抗茎线虫病,抗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适合机械采收的叶菜型甘薯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高产、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3’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特性。‘闽甜683’系根据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及市场需求,以‘闽甜系688’为母本、‘闽甜系J-3’为父本配制的新组合。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5 330.9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5.67%;2016年参加福建省甜糯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5 692.7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65%;田间表现抗倒性强,抗或高抗玉米主要病害;品质总评分与对照‘粤甜16号’相当,水溶性糖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粤甜16号’。该品种于2017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玉2017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