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8 毫秒
1.
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又称北虫草和蛹草,是虫草属的模式种。据检测,蛹虫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效果与野生冬虫夏草基本一致,而其最主要的活性物质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均超过冬虫夏草,因此蛹虫草的开发应用受到了医药界和美食界的重视,蛹虫草的栽培热也在国内迅速掀起。但在栽培实践中往往出现只长菌丝不出草,或即使出草而质量低劣,子实体短、细,构不成产量,致使栽培失败或达不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视了菌种的选育,或经继代培养后引起种性衰  相似文献   

2.
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会平  肖波 《食用菌》2004,26(2):19-19
当前,蛹虫草栽培中普遍存在出草(子实体)难或出草不整齐的问题,我们用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①供试菌株:我所自育的渝草1号。②液体  相似文献   

3.
刘晓红  陈帅  牟雪  刘春雨  韩雪  李兴  李娇 《食用菌》2011,33(1):39-40
柞蚕蛹草栽培试验研究表明:将蛹虫草菌液直接注射柞蚕蛹体内有利于菌丝发育,污染少,蛹体僵化快;在进行菌丝培养时以“营养土”覆盖蛹体可加速菌丝生长,蛹体发菌均匀一致,蛹体僵化快;蛹体僵化后,用刀在蛹体的一端进行刻伤,蛹虫草出草快,出草一致,缩短生长周期,出草率离,草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5.
王莉  冉翠香 《食用菌》2002,24(2):34-34
蛹虫草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 ,有多种医疗和滋补功能 ,是冬虫夏草的代用品。近年来还用于保健食品开发 ,有多种产品问世 ,现在我国河南、辽宁、湖南、山西等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但蛹虫草在栽培过程中 ,若技术要领掌握不好 ,常导致产量低 ,畸形草多 ,甚至不出草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栽培经验 ,将其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优质菌种 菌种要从正规科研部门购买 ,我系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菌种 ,为子囊类的麦角菌目 ,麦角菌科的蛹虫草 ,该菌种具有抗性强 ,生长旺盛 ,容易出草 ,出草均匀 ,转化率高 ,出…  相似文献   

6.
人工栽培蛹虫草时,往往遇到出草率下降的情况。着重阐述野生蛹虫草菌株的分离和高产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以温室大棚为栽培场地,研究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及不同栽培主料栽培蛹虫草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比固体菌种栽培蛹虫草的产量高10%,且产量较稳定;以大米为栽培主料时蛹虫草子实体产量和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蛹虫草D1为试验菌种,分别对蛹虫草生长各主要阶段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制作、发菌及菌丝体生长、转色、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等主要生长阶段进行单因子对照试验,通过比较各试验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色泽、生长趋势、产量、质量等主要性能特征,以实际栽培产量及商品性能为主要指标,探索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适宜光照强度及规律。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分别为0~50、0~10、300~500、200~300lx时,蛹虫草各生长阶段生长及发育性能良好,出草产量较高。说明对蛹虫草不同生长阶段实行不同光照强度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蛹虫草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应用干蚕蛹栽培蛹虫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社会 《食用菌》2005,27(6):42-43
蛹虫草Cordyeps militaris(L.ex Fr.)Link的人工栽培,按其培养基一般分为米饭和蚕蛹两种栽培方式。蚕蛹栽培中又有活蛹、毛脚蛹和干蛹之分。基于干蛹来源丰富、耐贮藏、运输方便,栽培也易于成功。同时,蚕蛹又是一味中药,接种虫草菌经培养后,所含虫草素比米饭等培养基高,因此它是栽培蛹虫草的理想原料。现将桑蚕(Bombyr mori Linaeus)干蛹的栽培技术作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对蛹虫草人工栽培的影响不同。对蚕蛹虫草菌种、培养基配方、接种方法三因素进行优化,以接种后蚕蛹感菌率、出草整齐程度、转色情况等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通过菌株活性检测,筛选出性状稳定的蚕蛹虫草菌种;通过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发菌快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分别采用喷洒、浸泡、注射的方式接种蚕蛹虫草液体菌种,筛选出最优接种方法为注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8株蛹虫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平均直径、液体发酵菌丝体干重、培养周期以及子实体形态、重量、粗多糖含量的对比研究,筛选出优良的蛹虫草菌株。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CC-8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子实体出草整齐均匀,出草率高,形态好,产量高,颜色为橘黄,子实体粗多糖含量高于其他菌株,表明菌株CC-8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栽培菌种进行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我国蛹虫草人工栽培培养基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国内7个较大型栽培蛹虫草的产业化基地,深入直观地调查了蛹虫草常用培养基的种类、配方成分、制作技术、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内容,并重点收集了不同产业化栽培培养基上蛹虫草子实体生长特征,以期在保证蛹虫草品质的前提下,得到最优的产业化栽培蛹虫草的培养基,为进一步扩大蛹虫草产业化栽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蛹虫草的代料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栩  刘守华 《食用菌》2003,25(1):23-23
通过对以小米,玉米渣代替大米进行蛹虫草栽培试验,同时进行大米加猪血培养基配方的改良试验,结果证明,小米,玉米渣完全可以代替大米栽培蛹虫草;大米加猪血培养基的改良更适宜蛹虫草菌丝的生长,使其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朱亮 《蔬菜》2017,(10):54-56
为避免蛹虫草生产过程中遇到不出草、出草稀疏、子实体早熟、感染病害等问题,重点介绍了蛹虫草原基诱导技术以及原基期、幼草期、成草期不同阶段管理的技术要点,并针对出草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可以指导生产管理,有效保障生产收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不同栽培菌株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人工蛹虫草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1个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样品中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结果:所测定的不同栽培菌株人工蛹虫草的腺苷含量为0.1%-0.17%,虫草素含量为0.06%-0.39%,表明蛹虫草不同栽培菌株的虫草素含量变化较大,腺苷含量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组培蛹草与虫草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顺志  管代义 《食用菌》1993,15(6):15-16
蛹草(Cerdyceps militaris),亦称蛹虫草、北虫草、东北虫草,是生长在蛹体上的一种真菌,与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同属,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目前人工培养蛹草已获得成功.本文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对蛹草和虫草成分进行比较,为食用和药用这类真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工厂化栽培北虫草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北虫草栽培中最常用的两种培养基主料、蛹粉含量和营养液添加量进行了对比试验。根据出草时间、北虫草产量、质量以及生长周期各项指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得出以下结论:最适宜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培养基为:每盘300g麦粒培养基,蛹粉15%和料液比为1:1.7。营养液配方: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用自来水配制。  相似文献   

18.
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蛹虫草具有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已经被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并将蛹虫草作为药用菌开发利用,但蛹虫草作为一种食用菌品种在我国却鲜为人知,消费量极少。栽培者对蛹虫草的生理特性未深入了解,产业化栽培尚未具备成熟可行的操作技术,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笔者依据近年来的有关研究成果,在总结蛹虫草药用机理基础上重点以产业化研究进展状况展开论述,提出解决蛹虫草产业化栽培瓶颈的几项对策,为蛹虫草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蚕蛹栽培蛹虫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又称蛹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由于野生虫草资源不断减少,价格看涨。近年以大米为原料人工栽培的北虫草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价格不太稳定,而以蚕蛹为原料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市场前景较好,有较大发展空间。生产实践中,以蚕蛹为原料栽培虫草较大米培养基在栽培技术上有所不同。现将桑蚕干蛹为原料栽培蛹虫草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疲劳、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探究蛹虫草的栽培关键技术,对蛹虫草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盆栽法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栽培方式,每盆装料量相当于10-15个栽培瓶的装料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