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又名酸桶、酢桶、盐麸树、肤木、木盐、天盐、盐肤子木、盐霜柏、枯盐萁、夫烟树、滨盐肤木、五倍子树、泡木树、山杜仲、飞天蜈蚣、破凉伞、报木树、铺林盐、猴盐柴、盐白木、盐桶甏、盐子树、莲蓬柴、盐树苗、乌烟桃、麸杨树、芙莲树、盐酸树、女木、五倍柴,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我国除青海、新疆外均有分布,为杂木林或杂木灌丛中习见树种,亦为杉松林常见林下木之一,垂直分布于海拔1400m以下。野生盐肤木的蕴藏量大,用途广泛,开发前景广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盐肤木基础研究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强 《中国林业》2008,(23):53-53
盐肤木又名五倍子树、山梧桐、黄瓤树、酸桶、肤木等,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盐肤木为五倍子的寄主植物,而五倍子的生产直接关系到国家建设、对外贸易和人民生活,所以对盐肤木林的研究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野生盐  相似文献   

3.
无花果用途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花果用途多肖亦武无花果始载于《救荒本草》,原产地中海南岸。我国南方各地均可栽培,它有着粗犷结实的树态、敦厚奇特的掌状裂缺叶子和色彩艳丽的果实,多用做庭院绿化。是观赏、药食品味俱佳的生活之友。顾名思义,古人以为它不开花而结果,就取名无花果,并相沿至今...  相似文献   

4.
盐肤木是五倍子蚜虫的最佳寄主植物,它在幼枝和叶上形成的虫瘿即为五倍子。五倍子含单宁百分之五十五至七十,大大超过目前我省单宁含量最高的黑荆树、厚皮香、圣诞树和滇橄榄等,居诸多栲胶植物之冠,是著名的单宁高产植物。盐肤木的栽培利用,在我国有较悠久的历史。《开宝本草》和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以药用记载著名。盐肤木主要用于放养五倍子蚜虫,生产五倍子。五倍子是我我国特产,其产量和质量为世界首位。国际上五倍子主要产于印度、中南半岛以及印尼、朝鲜和日本等国。我国五倍子产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及南方不少省区也有分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树繁殖技术问答刘相举(陕西省平利县供销社)1五倍子树是什么?五倍子树是属于漆树科,盐肤本属。分盐肤木、青杨、红杨3个种。秦巴山区主产五倍子的是青杨,历年来,占全省总产80%以上;其次是盐肤木。2青教杨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如何?青杨为落叶乔木,一...  相似文献   

6.
食花可美容     
古人认为,花为“天地精灵所聚”,故食花可以使人似花。食花可美容,已为现代人所认知。 桃花 《神农本草》将桃花列为入药上品,说它“令人好颜色”。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从桃花中提取的生物疳和植物激素有抑制血凝、促进末梢循环的特殊作  相似文献   

7.
竹子是我国重要的森林植物资源,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 竹笋。竹笋是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它作为药膳资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本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如《本草纲目》:笋味甘、无毒、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 竹叶。《本草纲目》:“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药用竹叶以夏秋两季采摘嫩叶、晒干、煎水饮:用量2钱-4钱。竹叶还常用作药粥。据清代曹庭栋名医所编的《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栀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卷四》:“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 竹沥。竹沥是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本草纲目》:“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  相似文献   

8.
<正>榛子是世界四大坚果(扁桃、核桃、榛子、腰果)之一。榛子树是优良的木本粮油理想的生态型树种,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利用榛子历史悠久,古书记载"榛子味甘,子小如栗,军行食之当粮",《开宝本草》论述"榛仁性味甘、平、无毒,在调中、开胃、明目功用"。榛仁含油量57.1%~69.8%,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0%,具有扩张血管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唐代以来的多数本草著作,均认定《神农本草经》中的彼子和《名医别录》中的榧实,与《唐本草》中的榧子为同物。现代中药学论著考订其原植物为今红豆杉科榧树(榧子)Torreya grandis Fort.ex Lindl.。殊误。经全面考证后确认,彼子是今三尖杉科三尖杉属Cephalotaxus Sieb.et Zucc.植物,榧实是红豆杉科红豆杉属Taxus L.植物,后世本草中的榧子与它们并非同物。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以法护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公元前645年管仲治理齐国的时候,他的施政方针就十分强调对森林的保护,认为“为人君而不能谋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他还说:“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为此,管仲曾主持颁布了简明而严厉的禁令:“苟有动封山林者,绝不赦,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而对黎民百姓中“能树百果,使繁衮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这,大概是我国最早的森林保护法。由出土的竹简所刻秦朝《田律》得知:秦朝时,  相似文献   

11.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的花冠入药,是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中国栽培红花和入药历史悠久,在我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始载于《开宝本草》.当前我国红花主产于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和额敏县)、新疆吉木萨尔县、河南新乡县、四川简阳县、云南巍山县等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其中新疆栽培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12.
银杏银杏别名公孙树、鸭掌树、白果,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明代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引用元代吴瑞《日用本草》中对银杏的介绍:"原生江南,叶似鸭掌,故名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  相似文献   

13.
前言我国菌类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能利用野生菌类资源作为食用。公元100~200年《神农本草经》便记载了茯芩、雷凡、灵芝、银耳、木耳等的药性及功能,以后唐代的《本草拾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文献中均有药用真菌的记载。特别解放后,我国真菌学的研究受到重视,菌类研究得到了发展,人们已从5000—8000种野生菌中发掘出近360余种可食种类以及近150余种可药用的种类。但由于野生菌种类繁多,其  相似文献   

14.
大有可为的食用花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食花的历史及现状 食花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就是关于食用菊花的最早记载。唐朝以前,花食还只散见于本草学、食学和文学作品中。到了宋代,专类列谱的一些书籍已开始出现,如林洪的《山家清供》收录了梅粥、雪露羹等1O多种花馔;明代高廉的《遵生八笺》记载有黄香萱、芙蓉花等10多种可食用花卉,戴羲的《养余月令》载有食花18种,清代曹慈生的《养生随笔》记有梅花粥、菊花弼等;《养小录》中收录了牡丹、兰花、玉兰等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这些食花谱在推出食花的同时,还记载了可食之花的栽培、采撷、加工、烹饪等方法,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食花制作的成果。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食花之俗仍很盛行。  相似文献   

15.
彭小兰  董永廉 《林业科技》1989,(2):16-18,57
五味子(Schizanalra Chinensis Baill)为多年生、落叶、右旋的木质藤本植物,果肉甘酸、核中辛苦、具有咸味,据《本草纲目》记载: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人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神农木草经》、《药性本草》将其作为益气补肾上品。近年来,五味子野生资源用途广大,用量剧增,但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出现供需矛盾。因此,扩大药源,进行人工栽培已成为  相似文献   

16.
龙胆草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可单用或配伍用,最早见于东汉末年《神农百草经》,书中记载:"根状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胆命名。宋代《开宝本草》一书中说:"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而得名"。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全草用作保健药和兽药。龙胆草的根茎具有泄肝胆实火,除下焦湿和健胃等功效。治湿热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植物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情结,不断赋:予其各种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文化的载体。无论是在远古时期的图腾文化中,还是后来的诗词小说中都可以频繁见到这样的记载。如: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对“世界生命”树的崇拜;《源氏物语》中对或幽雅、或感伤、或恐怖的充满人物情感的各种植物的描写;在我国则有“建木”的传说;《镜花缘》中对百花仙子的浪漫幻想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是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个种,我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青海、宁夏和新疆没有记载外,其他省、区均有分布。以漆树科盐肤木属的一些植物为夏寄主,经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一些倍蚜虫在其复叶的羽叶等部位营瘿而形成的五倍子,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极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9.
苏铁植物名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铁植物名实考林鸿荣(四川省林业学校)本文考察了西晋至清代有关文献对于苏铁植物的记述、认为:苏铁植物在我国初名木或莎(莎)树。属于茎杆高大供人采食淀粉之木本粮食树种。这类苏铁植物分布于狭窄的热带地区,后因资源匮乏、久食有害,转而作为药用本草.为医家所...  相似文献   

20.
《云南林业》第三期刊登了《黑龙江林业》关于“蕃茄树”的询问,我对蕃茄树略知一二,现我也来介绍一点有关知识:蕃茄树,我们这里叫它树酸茄,又叫洋酸茄。其蕃茄味道鲜美,可口,既可当水果吃、也是很好的下饭菜,只需烧或煮熟,剥去皮,加点盐和辣椒以及其它佐料就可吃了。在此地凡是吃豌豆粉、凉粉、米线等都少不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