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点调查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探讨了主要害虫和天敌在棉田的活动与棉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关系 ,根据阿瓦提棉区主要害虫的发生及消长规律,提出了棉田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刘晓  耿军  邢茂德  刘萍  刘超 《农学学报》2022,12(10):21-24
受转基因棉大面积种植的影响,棉田害虫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引起的棉田防治策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棉田种植诱集或驱避植物可有效减轻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研究发现,目前可应用于棉田的诱集或趋避植物有30余种,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传统诱集植物、保育天敌诱集植物和害虫忌避植物。本研究综述了通过种植诱集或忌避植物来控制棉田害虫和增加天敌数量的方法,为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浅谈棉田主要害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勇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10-111,114
介绍了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提出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并举,强化化学防治的必要性,用综合、有效、实用的防治技术,努力把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为抑制棉田害虫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朝阳县是我省的主要产棉县之一,历年因棉田虫害,造成减产。本文拟从生态平衡角度,结合防治棉田害虫的实践,探讨综合防治方法。破坏生态平衡的教训棉蚜、棉铃虫等历来是我县棉花的重要农业害虫。但有关资料说明,自1937年至合作化前,我县棉田基本未遭受严重危害,即使在棉田害虫严重发生年,棉农通过采用烟草水、棉油皂水、羊粪水、硫磺水等措施进行防治,也  相似文献   

6.
由于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棉铃虫的发生得到了明显控制,用药次数大幅度减少,改变了棉田的生态环境,棉田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防治新的突发性害虫和防治对象,棉农大都强化了农药的使用,从而对已形成的综合防治体系和结构产生了冲击。针对这种抗虫棉田新的生态环境和害虫发生形势,提出了新的害虫综合治理策略,以达到防治害虫、节约农药用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人畜中毒事故的良好效果,提高植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滴灌技术的大面积应用,棉田灌溉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棉田害虫所处的生态环境及其发生规律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此,摸清膜下滴灌条件下棉田害虫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以确保棉花持续均衡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阿拉尔地区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随着农一师阿拉尔地区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生产的快速发展,棉田虫害的发生呈现种类多、变化快、世代重叠严重、次要害虫不断上升的特点,加之抗虫棉田防治棉铃虫用药次数减少,改变了棉田的生态环境,害虫的种类和危害特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鉴于此.笔者开展了针对阿拉尔地区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地区棉花产业的发展和棉田害虫的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鲁西北地区转基因棉田害虫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棉盲蝽是近年来滨州市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棉田重要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棉盲蝽在棉田的发生规律、为害特点,分析了影响其发生的4个关键因素,并制订了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统防统治为主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害虫发生数量多、为害严重且防治难度大的一种作物,一旦放松了防治,就会引起棉花大幅减产,但长期依靠单一农药防治又不可避免地损害了棉田的生态平衡,与当前提倡的宏观农业——生态农业相悖。本文仅就棉花害虫发生与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烟粉虱是棉田次生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江苏省棉田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去年该省棉田烟粉虱发生加重,已超过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今年棉田烟粉虱会不会加重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江苏省植保站杨荣明研究员就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唐山市丰南区棉区普遍推广了抗虫棉,从目前看,除鲁研棉15杂交棉抗棉铃虫稍差一些外,其它品种的抗虫性都比较稳定,因此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非抗虫棉时代的主要害虫(鳞翅目害虫)下降为棉田次要害虫;而其它害虫则上升为主要害虫,其中棉盲蝽表现的相当突出。尤其是2005年,棉盲蝽在我区棉田的危害更加猖撅,棉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据我们普遍查看,我区有将近50%的棉田发生盲蝽象,一般造成10%左右的蕾铃脱落;受害严重地块蕾铃脱落率在50%左右,此害虫目前已经成为我区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5.
从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对转Bt基因抗虫棉的为害损失及其防治指标、适合本农区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种植比例对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天敌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及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等7个方面,探讨了转Bt基因抗虫棉在江苏沿海地区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农业科学》1994,(1):35-37
江苏省棉田玉米螟大发生原因及其防治策略江苏省棉田玉米螟防治协作组80年代以来江苏主要棉区作物布局变化较大,地面植被覆盖度大,导致棉田害虫群落发生了变化。全省棉花受玉米螟危害面积达600多万亩,而且大发生频次增多,尤其近几年连年暴发。产量损失一般为5~...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因各地大力推广抗虫棉品种.棉田的用药量减少.使棉田害虫种群结构发生变化.以往是次要害虫的盲蝽象上升成为棉田的重要害虫。该虫寄主多,食性杂,在棉田危害初期往往不易发觉,在棉蛛被害症状明显时防治又失之过晚,因此,必须了解其生活习性,适时有效地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抗虫棉的推广,使防治棉田害虫的次数减少,降低了棉花生产成本,受到了棉农的欢迎.但抗虫棉不是无虫棉,有些农民误认为抗虫棉为免药棉,致使对棉田放松管理,造成害虫的严重发生,给其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现将抗虫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邱县棉农全部种植邯333、邯4849、国欣棉3号、冀棉298等抗虫棉种,这些品种的抗虫性比较稳定,棉田用药防治棉铃虫次数很少,这样棉田害虫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绿盲椿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据我们调查,目前我县棉田的绿盲蝽百株虫量已达7头,有  相似文献   

20.
邓州市常年植棉3.3万hm2,是河南省重点产棉市.20世纪80-90年代,邓州市棉田虫害以棉铃虫、红铃虫为主.1997年和2003年先后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后,棉田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变化,棉铃虫、红铃虫逐年减轻,已退居为次要害虫,甜菜夜蛾、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经过定田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等,探明邓州棉田主要虫害发生变化规律,旨在为棉田害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