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 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 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种 《农家致富》2013,(9):24-25
一、南粳5055审定编号:苏审稻201114。来源与类型:原名"宁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于2005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  相似文献   

3.
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05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55(原名宁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于2005年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1~2天。株高10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公斤左  相似文献   

4.
南粳2728是以武粳15为母本、南粳5055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良食味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本文介绍了南粳2728的特征特性,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育壮秧、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适宜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南粳2728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粳13杂交,经数代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与半糯性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对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培育而成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对照武运粳7号早熟2~4 d;株高96~100 cm,株型紧凑,叶色较深;穗型中等,偏直立型穗,着粒较密。分蘖力较强,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一般亩产600 kg左右,每亩有效穗20万左右,每穗总粒130~14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4~25 g;抗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其突出优点是品质优良,直链淀粉含量低,属半糯性品种,米饭晶莹剔透,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适于开发高档优质大米。2011年3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太湖地区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以当地主栽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为对照,从产量、生育特性、茎蘖动态、品质等方面对5个优良食味粳稻品种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松香粳1018和武香粳968具有较高的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营养、蒸煮品质、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值较好。综合比较认为,松香粳1018、武香粳968产量相对稳定,稻米品质较好,适宜在太湖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南粳46(原名宁5047)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并结合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1月1日农业部《  相似文献   

8.
南粳39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明天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南粳5055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综合丰产性好、食味品质优的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性中等偏上,生长势旺,成穗率高,穗型大,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好,抗倒性强。该品种在中高肥力水平下9 750 kg/hm~2以上的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300万/hm~2以上,每穗总粒数130~140粒,结实率90%~95%,千粒质量28.0 g左右。南粳3908不仅保留了南粳5055的优良食味特性,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米饭晶莹剔透,冷而不硬,口感柔软滑韧,富有弹性,而且穗颈瘟抗性明显优于南粳5055,穗型大、千粒质量高,此外,该品种叶色较淡,同样产量水平下比南粳5055省肥,适合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作优质稻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新引进的16个水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宜泰州及江苏苏中地区老百姓口味的优质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武5245、农粳1402等品种产量较高,南粳5055、南粳4924、宁5718、农粳1402等品种米质较优、口感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5055蒸煮食味品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米香基因badh2成功导入南粳5055中。在分子标记对目标基因进行前景选择的同时,利用《NY/T 1433-2014》推荐的48个以及作者实验室筛选的31个SSR标记进行背景检测;在BC3F2世代,筛选出遗传背景与轮回亲本一致的单株,结合农艺性状筛选及品质分析,获得所考察性状与南粳5055一致且携带米香基因的南粳5055新品系;并就背景选择中不同来源分子标记对江苏粳稻品种的鉴别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苏种 《农家致富》2014,(6):22-23
一、南粳50 审定编号:苏审稻201314。来源与类型:原名“宁9103”。由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关东194杂交.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晚粳稻品种。适宜江苏省太湖东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如皋市优质食味粳稻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如皋市的主要粮食作物,针对如皋市农民对水稻品种优质高产的需求,如皋市如城街道农业服务中心2016年自拟水稻品比试验,以筛选适宜在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结果表明:武粳31产量最高,但植株较高,分蘖能力一般;南粳5055植株矮,抗倒伏,分蘖能力最强,成穗大,产量较高,适合在如皋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苏南地区粳稻生产水平,选取8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系)和4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秸秆还田、稻绿轮作、种子包衣一体化等技术对比搭配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粳稻以武运粳23号、武运粳31号为主,搭配武运粳30号;优质食味粳稻以南粳5055为主,搭配种植宁粳8号、南粳46,发展武香粳968、皖垦粳11036是适宜的品种搭配。种子包衣能够一定程度提升种传病害的防效,秸秆全量还田和稻绿轮作要适当降低肥料施用总量,适当提高基肥中速效氮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氮肥水平对优质粳稻蒸煮食味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质粳稻生产中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055、武运粳27为材料,设置7个氮肥水平(0kg/hm2、75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2),研究其对优质粳稻主要品质特性与米饭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稻米加工和营养品质提高,外观品质呈先降后升趋势,蒸煮食味品质呈下降趋势,质构特性变差,口感偏硬。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南粳5055较武运粳27米饭的质构特性更稳定,品质更优。生产上南粳5055与武运粳27的氮肥水平宜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针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敏感性差异相应调整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稻米口感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筛选出泰州及江苏苏中地区适宜老百姓喜欢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对新引进的16个水稻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收获的稻米进行品尝,试验结果表明,南粳5055、宁粳8号、武5245、农粳1402等品种产量较高,南粳5055、南粳4924、宁5718、农粳1402等品种米质较优、口感佳。  相似文献   

16.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粳稻品种南粳9108和籼稻品种扬两优013为材料,于孕穗期进行不同低温(13、15和17℃)和不同时间(0、3、5、7和9 d)的处理,测定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相关指标,研究水稻孕穗期间叶片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对低温冷害的响应。结果表明:两品种冷处理后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4.67%~37.44%。孕穗期低温导致水稻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冷处理时间越长且处理温度越低,光合特性下降幅度越大。与对照相比,低温处理后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下降4.98%~93.94%;孕穗期低温使得水稻剑叶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 MDA)的含量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9.
优质粳稻“南粳505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优质粳稻"南粳5055",阐述了优质粳稻新品种"南粳5055"的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料运筹、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南粳46”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培育而成的粳稻新品系,2008年通过品种审定,太仓市作栽站于2009年引进,在璜泾镇水稻万亩丰产方示范试种。现将其特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