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早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胁迫下对江西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48份早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58.33%,大部分品种具有相对较强的芽期耐冷性;而人工低温条件下参试品种死苗率变幅为0~100%,70%品种的死苗率在增加,芽期耐冷性在不同程度地减弱,不论是在自然低温还是在人工低温条件下,杂交水稻组合的芽期耐冷性均要强于常规水稻品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组合间在自然低温下、人工低温下芽期耐冷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杂交水稻组合间耐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常规水稻品种在自然低温下耐冷性无明显差异,而在人工低温下耐冷性差异却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温度降低常规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较敏感。研究认为,"三系"杂交稻中其恢复系的芽期耐冷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合的芽期耐冷性表现;杂交稻组合株两优1号、两优287和荣优9号,对低温的反应比较迟钝,耐冷性强,可作为耐低温水稻品种在水稻生产和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索评价贵州地方耐冷水稻品种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指标,对贵州10个特耐冷水稻地方品种和生产上的较抗冷恢复系贵农筒恢R211和K17B进行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和幼苗耐冷性试验,对各耐冷性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试验,鉴定出了芽期和苗期特耐冷的4个品种。研究发现,低温发芽率和幼苗耐冷性呈显著的正相关(r=0.6095^*);4℃低温下处理3d水稻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与幼苗活苗率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0.5526^*),与发芽率也呈显著的负相关(r=-0.5529。);幼苗经4℃低温下处理3d后叶绿素含量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鉴定水稻品种芽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10d后的发芽率为指标比较合适,鉴定苗期耐冷性以4℃低温下处理3d后的活苗率为指标,并参考低温下幼苗根系细胞膜透性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辣椒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田间自然低温鉴定和种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8个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0.29~15.1℃,低温下室内耐冷性鉴定温度指标为18℃。辣椒耐冷性鉴定指标可采用18℃下发芽指数、田间耐冷性总指数和耐冷性隶属函数值。辣椒耐冷性可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  相似文献   

4.
辣椒种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低温下发芽鉴定、田间自然低温鉴定和种子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8个辣椒品种种子萌发期耐冷性反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发芽临界低温范围为10.29-15.1℃,低温下室内耐冷性鉴定温度指标为18℃。辣椒耐冷性鉴定指标可采用18℃下发芽指数、田间耐冷性总指数和耐冷性隶属函数值。辣椒耐冷性可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花粉萌发率与苦瓜植株耐冷性的关系,为筛选强耐冷性苦瓜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9、12、15、18和25℃温度条件下,将10个苦瓜材料的花粉在培养基中培养,调查花粉萌发率,筛选可区别苦瓜材料的适宜温度.利用筛选的温度对不同苦瓜材料花粉萌发进行测定,同时苗期进行10℃冷害指数测定,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5℃可作为区别不同材料花粉萌发率的适宜温度.根据不同苦瓜材料在15℃下花粉萌发率和10℃低温处理的冷害指数差异显著性,均可将参试苦瓜材料分为3个耐冷类型,两者反映的苦瓜耐低温性能基本一致.15℃苦瓜花粉低温萌发率与植株冷害指数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6.[结论]花粉低温萌发率可作为苦瓜品种耐冷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冷敏感早稻品种华矮21为材料,利用CaCl2、 无机盐混合试剂、 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分别与γ-PGA组合引发水稻种子36 h,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生长7 d的水稻幼苗在6 ℃低温处理2 d和常温恢复生长3 d的生长表现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复合引发剂引发处理水稻种子可以提高幼苗的耐冷性,可溶性糖增加,MDA含量降低,APX和SOD酶活性明显增强。综合生长与生理指标的表现可以看出,无机盐混合试剂与γ-PGA复合引发处理的效果最好。利用RT-PCR方法检测6个低温响应基因经此复合引发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在受低温处理后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OsICE1基因转录水平无变化,其他5个低温响应基因的转录明显增强,其中OsDREB1B和OsCDPK7基因受无机盐混合试剂与γ-PGA复合引发处理的诱导表达, OsMYBS3 和OsFAE2基因表达不受种子引发处理的影响,OsLIP19基因的表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揭示无机盐混合试剂与γ-PGA复合引发处理可能通过增强水稻低温信号传导转录途径ICE1-DREB1B的表达而提高水稻的耐冷性。这些结果为复合型γ-PGA种子引发处理在提高早稻耐冷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地棉种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耐冷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棉花种子吸胀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多指标鉴定和综合评价萌发期供试品种(系)耐冷性,分析耐冷材料和冷敏感材料萌发期的生理生化特性,为进一步解析棉花耐冷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53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种子吸胀阶段的低温吸胀速率和低温相对吸胀速率,以及低温胁迫下萌发期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平均发芽速度、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鲜重、芽干重、胚鲜重、胚干重、物质效率和物质增长率等指标。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吸胀萌发期的15项形态指标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同时测定低温胁迫下不同耐冷性材料的抗氧化物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浓度的变化以及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低温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期的相对吸水量和吸水速率呈下降趋势,53份材料萌发期的各个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吸胀阶段的两项指标相关性较强,它们与萌发阶段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或负相关;芽鲜重、芽干重、活力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和平均发芽时间能较好地反映各个材料萌发期的耐冷性强弱。主成分分析表明,15项耐冷指标通过简化可得到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5.17%、18.27%和8.79%。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3份材料根据萌发期耐冷综合评价指标可划分为4类:强耐冷(5份)、耐冷(13份)、不耐冷(26份)和冷敏感(9份),其中新陆中4号为耐冷性最强的材料。耐冷材料种胚内的SOD、POD和CAT酶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至接近对照水平或超过对照,可溶性蛋白浓度始终显著高于冷敏感材料。抗氧化物酶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POD酶基因和SOD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酶活力测定值变化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陆地棉萌发期鉴定指标呈多元化,胚芽鲜/干重、活力指数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正向指标,而平均发芽时间和平均发芽速度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负向指标。POD、SOD和CAT酶活力及可溶性蛋白浓度可作为棉花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新疆北疆主栽棉花种子低温萌发能力差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对棉花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筛选耐冷种质资源,探讨模糊隶属函数法在棉花种子低温耐冷性鉴定的应用。【方法】以近10年新疆北疆主栽的棉花品种(系)为试材,测试种子发芽指标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变化,基于发芽指标和相对发芽指标(耐冷系数)的模糊隶属函数值法,对试材的低温萌发能力差异进行评价。【结果】随着胁迫增强,棉花种子的萌发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种子平均发芽速度随温度上升呈下降趋势,而其它发芽指标均随温度上升呈显著增高。棉花种子的耐冷萌发力均与其萌发指标显著正相关。同一低温下两种隶属函数法对种子低温萌发能力的鉴定结果高度一致,但不同低温下参试棉花种子的萌发力有所差异。15℃种子萌发强的为中棉所36号和新陆早46号,20℃为新陆早25号、新陆早42号、新陆早36号、新陆中26号、中棉所36号、新陆早41号和新陆早35号。低温下,除了平均发芽速度,其它棉花种子的发芽指标间及其与种子萌发力两两极显著相关。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不同低温下棉花种子萌发耐冷性的鉴定模型,其中15℃为Y=0.01+0.022*发芽指数,20℃为Y=-0.046+0.002*发芽率+0.005*种子萌发指数。【结论】萌芽期种子耐冷性强的材料为中棉所36号和新陆早46号。基于发芽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可以有效用于棉花种子萌芽的耐冷性鉴定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水稻苗期耐冷性QTL定位克隆研究提供实验素材,以213个IR24/Asominori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并以141个SSR标记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结合苗期低温处理后亲本和213个RILs的苗期死苗率,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6、第11和第12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苗期耐冷性QTL,分别命名为qCTS-6、qCTS-11和qCTS-12。这3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194 3、4.688 2和3.797,对应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662 7%、8.549 6%和12.787 7%,且抗性等位基因均来自苗期耐冷亲本Asominori。  相似文献   

10.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苗期耐冷性基因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98个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家系(BILs)组成的群体为材料,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基因座的检测和遗传效应分析。25℃正常条件下培养水稻幼苗至二叶一心期,6-10℃低温处理7d,之后缓慢升温至25℃,缓苗4d,调查死苗率,并以死苗率作为苗期耐冷性强弱的表型值,分析亲本和98个BILs的苗期耐冷性表现。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1.13a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个苗期耐冷性QTLs,分别位于第2和第3染色体上,命名为qSCT-2和qSCT-3。2个QTL的LOD值分别为3.81和2.86,可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13.69%和9.31%。对苗期冷害具有抗性的2个数量性状基因座均来自苗期耐冷亲本Nipponbare。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综合评价棉花品种(系)出苗期耐冷性,建立可靠评价模型,筛选鉴定指标,为耐冷品种选育鉴定提供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以200份陆地棉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设恒定低温、昼夜变温和适宜温度3个处理,测定其出苗率、下胚轴长、根长、百粒重等指标,采用耐冷系数差异分析、频次分析、降幅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群体进行耐冷型划分,并建立耐冷性评价模型和确定鉴定指标。【结果】 各指标在适宜温度下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为3.12%—18.89%,各品种(系)出苗率在85.00%以上,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可用于后续耐冷性分析。在低温胁迫下群体内各指标变异幅度增大,为7.14%—108.33%,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下,变幅最大的指标依次为根长和萌发指数。主成分分析将14个低温相关指标和百粒重转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代表了全部数据74.98%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耐冷评价值(D),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耐冷性强弱将200份陆地棉品种(系)划分为5类,第Ⅰ类群属于强耐冷型共2份,第Ⅱ类群属于耐冷型共42份,第Ⅲ类群属于中耐冷型共69份,第Ⅳ类群属于较敏感型共83份,第Ⅴ类群属于敏感型共4份,其中,新陆中16号为耐冷性最强的品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棉花出苗期耐冷性预测模型为Y=-4.10+0.58X4+0.40X14+0.32X1+0.22X5(R2=0.92),筛选出4个耐冷性鉴定指标,分别为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田间早播试验中各品种(系)的出苗率,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采用恒定低温和昼夜变温处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棉花出苗期耐冷性评价是可行的,恒定低温下的棉苗总长、出苗率、干物重和昼夜变温下的萌发率,可作为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提高水稻耐冷性.[方法]利用低剂量电子射线播前辐射处理水稻种子,在三叶期进行日温13℃、夜温10℃持续10 d的人工低温胁迫,然后在生长适宜温度缓冲5d进行耐冷等级评价;同时,测试分析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SOD、POD、MDA含量等生化指标.[结果]低剂量电子辐射提高水稻1级耐冷植株所占比例,其中15 Gy辐射处理组1级耐冷植株所占比例比对照提高10%以上;由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MDA等生化指标分析,辐射处理组的逆境适应能力更佳.[结论]适宜剂量的辐射可以提高水稻耐冷性.该项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育耐冷品种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早春连续阴雨的自然低温条件,对36份亲本材料及68个杂交组合的423份材料进行苗期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亲本材料有10份1级强耐冷材料,其中3份是普通野生稻,4份是粳稻资源,2份是籼稻资源,1份是籼粳杂交后代。含普通野生稻血缘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有33份1级强耐冷材料;含IRBB5组合衍生后代中,有15份1级强耐冷材料;BPHR96组合衍生后代有3份1级强耐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稻种资源中具有较丰富耐冷性资源,利用强耐冷的普通野生稻资源和耐冷的籼粳稻品种杂交,是选育耐冷水稻品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早春低温和连续阴雨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加快水稻耐冷性状的改良、选育耐冷品种对促进水稻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早春连续阴雨的自然低温条件,对36份亲本材料及68个杂交组合的423份材料进行苗期耐冷性初步鉴定与评价。结果显示,亲本材料有10份1级强耐冷材料,其中3份是普通野生稻,4份是粳稻资源,2份是籼稻资源,1份是籼粳杂交后代。含普通野生稻血缘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有33份1级强耐冷材料;含IRBB5组合衍生后代中,有15份1级强耐冷材料;BPHR96组合衍生后代有3份1级强耐冷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稻种资源中具有较丰富耐冷性资源,利用强耐冷的普通野生稻资源和耐冷的籼粳稻品种杂交,是选育耐冷水稻品种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苗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不同类型的21个水稻品种,采用人工低温胁迫和自然低温胁迫的方法,测定了叶龄、苗高、叶面积等8项与耐冷性相关的形态指标;选取了5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测定了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7项与耐冷性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显著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苗期叶龄和叶片丙二醛含量与水稻耐冷性有显著关系,可作为水稻苗期的耐冷性鉴定指标.利用所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进行了预测,结果与他们的存活率表现基本一致,表明用这两个指标在苗期对水稻耐冷性进行鉴定是可行的,用该方法对水稻耐冷性进行综合评价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 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鉴定和筛选水稻苗期耐冷种质资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形态学和光合生理指标,对52份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耐冷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据相关分析显示6个光合生理指标与形态学指标黄叶率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3.991%;根据耐冷性综合评价值(D),将...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人工培养箱模拟低温的方法筛选出寒地水稻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低温,并通过5种指标对黑龙江省76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萌发期耐冷性鉴定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寒地水稻发芽期耐冷以10℃发芽势、10℃发芽率、10℃发芽指数值和10℃发芽系数为主要指标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直播早稻易遭受低温危害,造成烂秧死苗。为降低低温冷害对直播早稻生产的威胁,以18个江西推广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进行苗期低温(5.0℃)处理,筛选适合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早籼稻耐冷性品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处理后,不同生长指标较正常温度(CK)均有所下降,其中存活率、地上部干重、根数、根系体积、叶面积的变异系数较大,变异系数依次为根系体积存活率≥倒三叶叶面积根数倒一叶叶面积≥倒二叶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因子分析表明,存活率及地上部干重最能代表早稻幼苗对低温的响应状况,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获得耐冷性较强的早稻品种6个,中等耐冷性品种6个,耐冷性较弱品种6个。  相似文献   

20.
以在江西地区大面积种植的45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设置5℃、8℃、11℃、25℃(对照)4个温度处理,对幼苗的生物量、最长根长、茎基宽、根数、苗高、叶长、根系体积等指标进行观察,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探讨了直播早籼稻品种苗期耐冷性的鉴定方法,并筛选出了耐冷性品种。结果表明;水稻苗期在遭遇低温后各项生长指标较正常温度(CK)明显下降,其中5℃处理下各指标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其他低温处理的,因此5℃适合作为耐低温性鉴定的温度;苗高和生物量最能代表早稻幼苗对低温的响应状况,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初步将供试早稻品种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五丰优623、湘早籼6号、淦鑫203等15个品种,为耐冷性品种;第Ⅱ类包括陵两优661、陵两优7717、陵两优0516等17个品种,为中等耐冷性品种;第Ⅲ类包括两优287、中嘉早17及株两优819等13个品种,为冷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