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修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1,38(4):699-708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表征。广东省特色高效农业走在全国前列,以广东省为例量化评估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可为各地诊断农业发展问题、监测农业高质量进展、支撑完善支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从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方面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双变量空间关联性分析法分析了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广东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平原区>丘陵区>山地区”的特征,在空间上形成“平原区显著高高集聚、山地丘陵区显著低低集聚”的格局,高效化、绿色化和稳产化3个维度均呈现显著的正向集聚性,且空间集聚格局相似。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主要受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程等因素的影响,凸显农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地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特色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的创意性传承性保护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道路。识别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于河南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和体制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以河南省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利用核密度估计、热点探测揭示河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总体上呈分散分布,小范围内呈集聚分布,且形成了“两核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豫西、豫北为主要核心区,豫南为次核心区,豫西和豫北之间呈带状分布。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选取了鄂西74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示范点的空间分布均衡程度、分布密度等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鄂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示范点在整体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分布特征;②密度分布表现为鄂西北、鄂西南和江汉平原三大空间分布热点区域;③地形、水文等自然因素和政策、景区等人文因素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促进鄂西旅游扶贫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选取了17项指标构建一个可以充分反映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异指数评价法与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对浙江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综合发展水平在数值上呈强者偏强,弱者偏弱,中低水平和低水平相对集中的"金字塔型"分布特征;空间分异较大,全局空间分异ID指数为0.223 4,空间分异特征表现为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于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水平低的县域集中分布于浙西南地区。据此提出了平衡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扶贫重点村是我国开展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集中体现.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扶贫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及相关性分析探讨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异质性,并从自然及人文层面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格局呈现集聚分布类型,地理空间集中性较强,区域间单元分布呈现出"北多南少、西密东稀"等特征,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旅游扶贫重点村空间密度差异较大,分布密度呈现"桂西集中连片,桂东桂北多中心"的格局;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冷热分布不均衡,呈现出"北热南冷""大部分冷、局部热"的格局态势,空间分异主要是以冷点区和次冷点区偏多;旅游扶贫重点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受到地形、水文状况、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客源市场、政策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助推旅游扶贫重点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以河南省省域范围内18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各地2017—2018年区域城镇化数据和旅游目的地系统指标数据,并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系统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发展上尚处于拮抗时期;从空间分布来看,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除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处于协调等级范围,其他城市还处于轻度或中度失调水平,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上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的现象。最后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每个协调度等级提出一些具体改进措施,以期对河南省旅游目的地系统与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和系列乡村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乡村多功能成为指导乡村振兴的热点课题.以重庆市为例,从农产品生产、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态保育4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借助乡村地域多功能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关系厘定出重点提升区、潜在升级区、适度优化区、优势发展区4个功能分区...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基于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测算了湖北省潜江市1995—2015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行了空间表达与制图。结果表明,1995—2015年,潜江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急速增加-锐减-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主要归结于林地、水体及湿地面积的波动;空间分布格局产生明显变化,高值区趋向集聚分布于市域中部偏西南方向,低值区明显增多,逐渐呈条状分布于中心城区;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呈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呈增强的趋势;敏感性分析表明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于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松嫩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域,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克里金差值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异规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进行了影响因素研究:在R软件的支持下对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远近等因素与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砷含量的变化量进行相关分析,并用Kruskal-Wallis test方法对土壤砷含量变化量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秩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砷与深层土壤砷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表层土壤砷的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继承性。土壤砷水平迁移活动明显,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砷的水平迁移,表层土壤主要表现为砷流失,土壤砷含量水平下降,但人类干扰强度的差异也造成了部分区域土壤砷的富集,从而使得表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弱于深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江苏省65个县市为研究实证单元,基于区域城乡一体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对县域尺度上江苏省乡村性进行定量评价,以ArcGis 9.3、GeoDa 095、SPSS 16等软件平台为支撑,采用Jenks最佳断点分类、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的空间分异进行定量地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尺度江苏省乡村性差异性不显著,但乡村性较强区域所占比重略大;从苏南到苏北呈现乡村性梯度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全局上呈乡村性集聚分布态势,局部上在江阴、昆山等7县市和苏北灌云、阜宁等7县形成县域尺度的乡村性"冷点区"与"热点区"。 相似文献
14.
我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eoDa软件的四分位图、Moran’s I及局域Moran指数散点图来综合描述我国能源碳排放、人均能源碳排放和单位GDP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异与局部集聚的典型事实。研究发现,各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宏观的东中西差异上,同时也存在局部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基于这种区域差异,设定3种能源碳排放约束情景,分析它们可能引起的区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区域碳补偿机制和碳排放权储备机构,并充分运用财税手段、价格机制等途径来实现我国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丹霞地区水土流失遥感评价及空间分异——以贵州省赤水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查清丹霞地区赤水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及10年来的动态变化,也为该区快速准确地评价水土流失和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基于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土地利用类型和沟谷密度等主要因子,在遥感定量监测技术的支撑下对贵州省赤水市水土流失进行了分析,划分出流失强度等级,并得出其空间分异规律,最后与2000年数据对比,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区域面积占赤水市面积比例比较低,水土流失状况不甚严重,水土流失强度等级较低,无极强烈和剧烈流失区域。与2000年相比,赤水市2010年水土流失比例下降了2.09个百分点,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34 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13.12 km2,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2.28 km2。 相似文献
17.
18.
刘天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6,(3):1-5
宅基地退出应尊重农户意愿。以陕西省旬阳县13个村200户农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及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对陕西省将推出的宅基地退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退出宅基地意愿影响较明显,在给予农民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退出宅基地。基于该结论提出建立退出激励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宅基地约束及有偿使用等措施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以长三角经济区内部的溧阳市为例,通过项目组的实地调研及深入访谈,分析了我国经济发达区域乡村旅游业发展成功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最后,从国内外乡村旅游市场动向和乡村旅游企业相关诉求两个方面着手,提出未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及趋势,以期为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及其空间分异--以黄河包头段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包头段干、支流的6个站位0~20cm柱状沉积物为例,计算了分层位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并对其进行地统计学分析和K riging插值重建,以此揭示研究尺度上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层位都发生了轻微和轻微以上生态风险,排污支流站位F的风险达到中等乃至强;各站位间重金属垂向潜在生态风险在空间上有较大的变异;其中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变异占主导地位,表明各站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整体的垂向空间分布结构性相对较强;空间变异比与相关尺度的对应揭示出随机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越高,则空间自相关尺度越小;阐明了潜在风险空间分异现实存在性和进行分层计算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