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可提高植物种植效果,但降解不充分的地膜停留在土壤中则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反向作用,基于此,开展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植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对比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通过研究地膜韧性、残膜特征、覆膜方式、灌水量与地膜降解速率间的因果关系,分析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别对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塑料薄膜和无覆盖地膜进行试验,研究不同地膜以及无地膜覆盖对棉花产量、土壤含水量以及土壤含盐量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条件下,全生物降解地膜产量高于普通塑料地膜13%;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含水量比普通塑料薄膜高4%,含盐量则是普通塑料薄膜>无覆盖地膜>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2.
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土壤养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设置平地全覆盖(M1)、垄沟半覆盖(M2)、连垄全覆盖(M3)与传统平地种植(CK)4种种植方式,通过2013—2014年2年夏玉米大田试验,分析降解膜覆盖下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养分变化、土壤硝态氮分布以及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3种覆盖种植方式均提高了表层0~50 cm土壤养分,其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增加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土壤0~200 cm平均硝态氮含量均在播种后20~60 d明显减少,且在不同时期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播种后天数的增加逐渐向下运移;M1、M2和M3处理的植株体内氮素累积量与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播种后20~40 d累积量最多。3种覆盖处理2年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其中,M3氮素利用效率最高,比M1、M2处理分别提高了49.30%、33.10%。综合而言,覆盖降解膜有利于改善作物生长的水肥环境,促进作物对氮素的有效吸收,其中连垄全降解膜覆盖种植方式(M3)在保护土壤环境、提高耕作层土壤养分以及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液膜覆盖对烟田土壤水热状况和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烤烟大田三种不同覆盖方式的覆盖效应比较表明:液体地膜在改善烟田土壤水热状况和促进烤烟生长方面有积极作用,液体地膜具一定的增温保湿效应,0~20 cm耕层较对照土壤温度平均增幅为0.9℃,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2%。液体地膜覆盖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克服普通塑料地膜覆盖的负面效应,而且省工省时,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用水紧缺,实现农田科学用水,发挥节水灌溉技术优势,提高玉米种植现代化水平,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产量、品质及其土壤性质的响应规律,对膜下滴灌技术进行评价。将膜下滴灌技术与传统灌溉、浅埋滴灌、不覆膜滴灌和其他灌溉方式进行比较,系统论述膜下滴灌的特点优势、增产节水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总结不同条件下合适的灌溉方式。在深入探究膜下滴灌施肥制度、灌水制度和水肥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玉米生长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讨论灌水和施肥的协同效应,旨在精炼出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玉米膜下滴灌的水肥阈值,实现节水、省肥、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由于膜下滴灌可将水溶性化肥、非常规水源等灌溉用水作用于土壤环境,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酶、土壤生物会受到影响,分析土壤生态系统做出的响应将对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养分流失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地膜污染、地下水补给降低和覆膜与滴灌的缺点等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以优化膜下滴灌技术的材料配置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发挥膜下滴灌技术的优势,从区域地下水埋深、不同灌溉方式相结合、构建作物生长模型、作物品质和生态问题、膜下滴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膜上灌对玉米苗期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河西内陆灌区膜上灌玉米,进行了不同覆膜宽度条件下苗期不同时刻的各土层土壤温度测定,结果表明:在0~25 cm土层内,1.25 m宽膜膜上灌处理的地温比0.75 m窄膜膜上灌处理要高,但二者的日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以中午14:00时刻土壤温度为峰值的单峰曲线。在5、10、15、20和2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沿1.25 m宽膜0、.75 m窄膜膜上灌处理至常规灌溉处理的顺序依次递减。同时膜上灌处理的各土层之间地温呈现平缓的变化趋势,并且始终保持较高地温,利于苗期玉米根系生长,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环保负面效应的问题,进行了3种降解母粒含量和普通地膜玉米栽培对比试验,重点观察探讨降解地膜的可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温度和玉米生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华3号(含7%降解母粒)在玉米全生育期降解性能可达到3级水平,而达华1号和达华2号降解性能仅分别达到1级和2级水平。可降解膜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与普通地膜区别不大,但在生育后期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膜下滴灌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膜下滴灌试验,动态观测3种不同灌溉定额玉米全生育期的土壤温度变化,研究分析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阶段,各层土壤温度都随灌溉定额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土壤浅层温度变化急剧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趋于平缓;土壤温度变幅与土层深度成指数关系,且灌溉定额对土壤温度变幅与土层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水、肥保持能力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季节性冻融期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季节性冻融期3种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土壤冻融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期不同地表条件下耕作层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较裸地高1.6~2.6℃,玉米秸秆覆盖下较裸地高1.0~2.8℃;裸地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二者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表示。土壤自然冻结条件下地表负积温较大,最大冻结速率达2.8 cm/d;地膜覆盖地块土壤初始冻结滞后裸地约30天,土壤冻结快消融过程短,最大冻结速率4.0 cm/d,土壤完全解冻提前裸地14天;玉米秸秆覆盖地块整个冻融过程缓慢且滞后裸地和覆膜地,土壤完全解冻滞后裸地7天。研究成果对冬春作物播种及预防冻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以玉米(东单60)为材料进行秸秆覆盖试验,探讨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耕作层水、肥保持能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水、肥保持能力均优于传统耕作,免耕覆盖对耕层土壤含水率影响显著,而浅耕覆盖对土壤耕层养分和作物产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郊区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LI-8150土壤CO2通量连续测定系统研究玉米灌浆—成熟期的土壤呼吸速率。研究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晴天呈变化幅度较大的单峰型曲线,最大值4.43μmol m2/s;阴天呈变化幅度较平缓的单峰型曲线,最大值2.90μmol m2/s;雨天土壤呼吸速率为震荡曲线,最大值2.48μmol m2/s,最小值0.41μmol m2/s。土壤呼吸速率的日际变化规律为连续的"单峰型"曲线。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率呈幂函数关系,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综合因素与土壤呼吸速率函数为指数形式,相关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玉米滴灌水肥试验研究揭膜时间和施肥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及玉米吸氮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3个揭膜时间处理和1个未覆膜处理,每个处理考虑施肥和不施肥情况,共8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揭膜、抽穗期揭膜和全生育期覆膜均会提高土壤NH+4-N含量和含水率,显著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各揭膜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揭膜时间并不会显著影响土壤天门冬酰胺酶的活性;各揭膜处理可显著提高苗期玉米的吸氮量,但在施肥条件下全生育期覆膜处理却降低玉米吸氮;土壤水热和无机氮的含量与土壤脲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覆膜下土壤脲酶活性的降低与土壤NH+4-N和含水率升高有关;土壤天门冬酰胺酶活性与土壤水热和无机氮含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由试验可得东北地区玉米苗期或抽穗期揭膜可使土壤酶活性保持在适宜的活性水平,为玉米生长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3.
除草地膜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陇东旱塬区正常土壤墒情背景下,以白色地膜为对照,测定了化学除草地膜、黑色地膜2种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的除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地膜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80%以上和70%以上,黑色地膜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在66%以上和93%以上;化学除草地膜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影响甚微或无影响,黑色地膜对玉米出苗率、出苗力影响微弱,对玉米叶色、长势等有一定影响,但随生育时期推后能较快恢复,玉米生育期延后8 d;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对玉米成熟期株高、穗粗、穗有效长度和穗粒数均无明显的影响,且均可明显提高玉米株高整齐度和籽粒百粒质量;与白色地膜比较,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提高玉米产量9.63%和4.19%,分别增加纯收益2 071.20元/hm~2和850.50元/hm~2。可见,2种除草地膜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干旱条件下,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农田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的影响,比较了冬小麦生理及产量状况。试验设4个处理,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CK)、0.3(F0.3)、0.6(F0.6)和0.9(F0.9)kg/m2。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全生育期内秸秆覆盖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在小麦返青后F0.6保持了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于小麦的拔节;实际产量F0.6最高,单方水产量以F0.6最高,F0.9次之,认为在此试验条件下适宜的秸秆覆盖量为0.6 kg/m2。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还田及其腐解率对土壤温湿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在大庆市肇州县进行了秸秆覆盖全量还田(试验组)和留茬10cm左右还田处理(对照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秸秆腐解率4月仅为4.3%和4.5%,5月为17.8%和16.8%,6月为22.3%和27.8%,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7、8月。土壤温湿度受地表残余秸秆影响较为明显,5月试验组土壤含水率比对照组分别低1.2、1.1个百分点,但随着秸秆腐解率增大,试验组土壤含水率在6—9月平均高出对照组约3个百分点。试验组0cm处土壤温度在5—8月日间大气升温阶段受到抑制,相同时段温度与对照组最大差值为4.8、3.8℃,10、20cm处土壤温度在5、6月受地表秸秆覆盖影响较为明显,7—9月影响不显著,30cm处土壤温度除6月影响明显外,其他月份相比对照组变化较小。在每天大气降温时段,试验组不同深度处的土壤温度降温较对照组平缓,保温保墒作用较明显。地表秸秆覆盖影响作物出苗,试验组比对照组出苗分别晚4、3d,在拔节期对照组比试验组的作物株高分别高7.3、7.4cm,茎粗大0.2、0.1cm,但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试验组的株高和茎粗均大于对照组;2019年试验组的玉米产量为10716.0kg/hm2,比对照组增产193.5kg/hm2。综合分析,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温湿度具有双向阻碍作用,秸秆腐解程度对双向阻碍作用有一定影响,秸秆覆盖全量还田的保温保墒作用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不同保墒措施对枣园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山地枣林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保墒措施的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和剖面分布,相对于对照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地下25 cm处铺玉米秸秆+地表铺玉米秸秆和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好,但是二者土壤含水量相差0.72%。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效应,覆盖玉米秸秆对温度的影响则表现出"双重"效应:高温时具有降温效应,低温时具有保温特点。不同的保墒处理对枣树生长有不同影响,但各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干周净增量、百叶鲜物质量、平均单果重比对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水肥热状况以及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不同覆盖方式对调节土壤水肥热状况以及增加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地膜覆盖、玉米秸秆覆盖和不覆盖3种方式,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对土壤含水率、土壤养分、土壤温度与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在玉米的生长前、中期,秸秆覆盖与地膜覆盖处理的保墒效果均优于不覆盖处理,其中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差异明显;玉米进入成熟期后,秸秆覆盖处理0~60 cm土层含水率显著高于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处理,平均高8.23%和22.41%。秸秆覆盖能够促进浅层土壤养分量的提高,相较于不覆盖,秸秆覆盖的速效钾与有效磷量分别增加了15.11%、85.13%;相比地膜覆盖和不覆盖,生长前期秸秆覆盖温度更高,生长期和成熟期秸秆覆盖温度更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的玉米产量分别比不覆盖高24.02%、24.90%,差异显著(P<0.05)。【结论】玉米秸秆覆盖能够提高土壤养分与水分,调节土壤温度,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残膜污染严重制约了西松辽地区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寒旱区不同秸秆覆盖量对滴灌玉米土壤热环境、生长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西松辽平原滴灌玉米适宜的秸秆覆盖量。试验以无覆盖为对照,设置M1.20(秸秆覆盖量12 000 kg/hm~2)、M0.85(秸秆覆盖量8 500 kg/hm~2)、M0.50(秸秆覆盖量5 000 kg/hm~2)和地膜覆盖4个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滴灌玉米秸秆覆盖量达到8 500 kg/hm~2在播期可以达到与地膜覆盖相近的播层热环境,有利于种子的萌发,且其经济产量较地膜覆盖差异不显著(p0.05)。各秸秆覆盖处理对株高的影响在苗期最为显著,表现为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较高的秸秆覆盖量处理可提前玉米出苗时间。秸秆覆盖量达到8 500 kg/hm~2处理在生殖生长阶段LAI不会显著低于地膜覆盖,且在生长后期处理M0.85保持了较大的LAI,而且LAI下降速率较处理PM、M1.20显著(p0.05)减缓了23.6%、21.3%,冠层叶片衰退的时间滞后于处理PM、M1.20,在生长后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面积,延长了光合作用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后效性。研究表明,西松辽平原滴灌玉米8 500 kg/hm~2秸秆覆盖量可作为替换地膜覆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土壤紧实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与钙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玉米对不同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程度与机理,以钙素为依据,设置土壤容重分别为1.1、1.2、1.3、1.4和1.5 g/cm3等5个水平玉米盆栽试验,以探讨土壤紧实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及对钙素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从播种到生长15d期间,其生长对土壤紧实并不敏感,而15d之后,地上部分生长速度随土壤容重增加而受到抑制;而根系生长也由于土壤的紧实胁迫而受阻,根系干物质质量下降,根系活力减小,影响钙素养分的吸收;玉米苗中全钙含量最高值(1.67%)出现在容重1.2 g/cm3处理中,土壤紧实的增加会导致根系活性减小,从而使作物根系对钙素的吸收减少、作物抗性下降,导致作物提前衰老.因此,土壤容重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土壤过松或过紧均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玉米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持续扩大,研究污水灌溉带来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土壤铅污染浓度的升高,单株叶面积、株高、总干物重等形态指标呈降低的趋势,平均单株穗长、穗粗、穗重、总粒数、百粒重下降,秃尖长度增加,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当土壤铅浓度为300 mg/kg时,玉米亩产下降21%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