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长白山4种温带森林土壤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林型上层土壤(0~10 cm)和下层土壤(10~20 cm)的3种土壤氮转化酶在室内模拟冻融循环(-10~10℃)中的动态变化,并研究冻融作用对森林土壤氮转化酶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室内模拟冻融试验中,4种林型土壤脲酶均于第1次冻和第9次融显著降低,而于第2次融显著升高并出现...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的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生活资料最根本的来源,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农业生产活动改变了地表大气、土壤和生物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着重阐述农业生产活动对大气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贡献,并通过对稻田生态系统、旱田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废弃物以及饲养业对温室气体CO2、CH4、N2O的产生、传输影响因子的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农业生产与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起的作用,从而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从施肥角度出发,对不同肥料类型、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对农田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2排放通量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森林土壤是温室效应气体CO2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用碱吸收法在北京西山3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中CO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年排放平均值为286mg.m^-2.h^-1,变动范围为-341.03-1193.59mg.m^-2.h^-1.3种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在一年中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甚至有吸收值出现。但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垢CO2排放通量却有明显不同,在干旱的春季和初夏,成林地<幼林地<造林地。而在水分较充足的雨季和秋季。成林地则相对较高,此外,林地土壤的CO2排放通量也有一定的昼夜变化趋势。土壤CO2排放量的变化受多种环境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大气压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估算贵州省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其2005—2014年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参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方法,对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89 495.78万t,其中,能源部门排放量为75 083.60万t,占总排放量83.90%,是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贡献源;其次为森林碳汇(20 859.40万t),占总排放量的23.31%;农业生产排放量最小,仅占0.43%。2005—2014年六盘水市人均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呈持续增加,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8.1%,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7.1%,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降低9.6%。[结论]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较大,需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分对侧柏林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侧柏林地原状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TPG-1260-TH)培养,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最大田间持水量的20%、40%、60%、80%)对侧柏林地土壤CO2、N2O、CH4 3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为60%时,侧柏林地土壤CO2排放通量最大,平均排放通量为96.351 mg/m2h;...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温带弃耕地落叶松人工林(未间伐为对照、轻度间伐强度为25%、重度间伐强度为50%,林龄50年及间伐已20年)及相应立地上农田的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年通量与相关环境因子(土壤温度、湿度及养分含量等),揭示造林与间伐对弃耕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规律,以便为定量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CO2年均排放通量(149.44~204.82 mg/(m2·h))呈现未间伐>农田>轻度间伐>重度间伐的变化趋势,未间伐较农田提高11.6%,轻、重度间伐较农田降低11.4%~18.6%,较未间伐显著降低20.6%~27.0%;2)土壤CH4吸收通量(-0.027~-0.033 mg/(m2·h))呈现重度间伐>未间伐=农田>轻度间伐变化趋势,未间伐与农田相同,轻度间伐较农田降低12.9%,重度间伐较农田提高6.5%;3)土壤N2O排放通量(0.025~0.037 mg/(m2·h))呈现农田>重度间伐>轻度间伐>未间伐的变化趋势,未间伐较农田降低32.4%,轻、重度间伐较农田降低24.3%~29.7%;4)温带弃耕地造林与间伐经营并未改变土壤CO2、CH4、N2O排放通量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但改变了3种温室气体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5)土壤增温潜势(13.89~18.64 t/(hm2·a))呈现未间伐>农田>轻度间伐>重度间伐的变化趋势,未间伐较农田提高9.1%,轻、重度间伐较农田降低12.1%~18.7%,两者也较未间伐降低19.4%~25.5%。因此,东北温带弃耕地营造落叶松林提高了土壤增温潜势,间伐经营较大幅度降低了土壤增温潜势,故从控制气候变暖考虑对其采取强度间伐(50%)方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国内外研究温室气体的献资料,综合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对3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土壤理化性质主要是土壤有机质、质地、温度、湿度或Eh、pH。因此,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土壤CO2、CH4、N2O排放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尤其是与土壤基础物质之间的关系,估计土壤CO2、CH4、N2O的排放总量,初步提出区域性的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是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 IPCC Guidelines(1995)提供的方法,对1990年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温空气体排放进行了统计计算。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甲烷,江浙沪地区农业生产中 CH_4排放量为2203Gg,而 CH_4的排放主要来自水稻田,占总农业部门 CH_4排放的80.3%。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室内培养结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含水量60%、温度恒定26℃下的菜地土壤氧化亚氮(N_2O)、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菜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西菜地土壤N_2O、CH4与CO_2的平均排放通量变幅分别为0.000 333~0.993μg/(m~2·h)、-0.005 34~0.005 86 mg/(m~2·h)和2.525 2~39.922 1 mg/(m~2·h);单施氮肥(N)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NB)均促进了土壤N_2O与CO_2排放;与不施生物炭和氮肥处理(CK)相比,N处理的N_2O与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CK的22.3、1.07倍,NB处理的N_2O与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N处理的1.34、1.24倍;各组处理中CH4排放规律不明显,其中,NB处理对CH4的排放表现为吸收,N、NB与CK间CH4排放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N和NB处理都增强了GWP,较CK分别增加了22.13、29.8倍。综上所述,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菜地温室气体无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施肥类型和种植年限对冻融期稻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春季解冻期延边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施肥条件下稻田土壤CO2、CH4和N2O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春季解冻期不同种植年限和施肥类型稻田土壤的CO2释放量均表现出随解冻进程而逐渐增强特征。单施有机肥稻田CO2的排放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提高17.87%和35.39%,排放潜力大。在单施化肥情况下,种植60年的稻田比80年和120年稻田具有更强的CO2排放潜力。春季解冻期间CO2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湿度呈显著对数关系。稻田单施化肥显著促进了稻田土壤CH4的净排放,且种植60年的稻田比80年和120年稻田具有更强的CH4释放能力。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且单施化肥条件下,种植80年稻田解冻期N2O总排放量分别比60年和...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炭可降低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目前有关生物质炭对土壤温室气体减排的机制研究较少,文章从对土壤元素的吸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影响土壤功能微生物种群结构与活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生物质炭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的动态规律和排放水平,该文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和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推荐的方法对山西省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排放等级评估。结果表明,丛1995年到2012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呈快速上升态势,17 a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32952.74×104t上升为130 640.61×104t,年均增高8.44%。增幅最高的部门是特殊工业(年均增高11.06%)、能源(8.50%)、废弃物(2.68%),农业年均降低3.43%,林业固碳年均增加0.59%。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占92.29%~96.31%,特殊工业占2.52%~5.47%,其余占0.24%~2.35%。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林业固碳能力有待提高。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有所降低,说明山西省碳减排方面的科技在不断进步。人均、地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指数增速很快,年均增幅分别达7.42%、8.42%和7.67%。山西省温室气体排放等级持续增高,17年间从中等(Ⅱb)升高至极高等级(Ⅲc),目前距应对气候变暖目标(Ⅰb)已高出了7个亚级,温室气体排放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水稻品种对三江平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三江平原3个主栽水稻品种(空育131、龙粳18、垦鉴稻6)对生长季节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规律、源/汇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水稻品种的CO2、CH4和N2O平均通量范围分别为405.5 ~ 647.2、9.6 ~20.5 mg·m-2·h-1、4.1 ~6.3 μg...  相似文献   

15.
罗天相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0):148-150
简述了土壤食微线虫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食微线虫在养分释放、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根系激素效应等方面均起了显著作用,特别食微线虫的选择取食、主动迁移和代谢分泌行为,不仅对土壤整体及根部产生影响,也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产生差异。不考虑根际微型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和根系的相互作用,就不可能对土壤微量气体代谢和调控机制有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及基于IPCC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废弃物处理五个部门进行CO2、CH4、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并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等级进行评估。1995-2011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高11.15%,其中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14.83%,从温室气体构成看,能源活动所占比例最大为94.23%,林业碳汇所占比例较小仅为2.32%(负值),可见能源消费的增加是导致本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林业固碳能力有待提高。温室气体排放指数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0.05%,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由1995年的较低等级(Ⅰc)上升到2011年的很高等级(Ⅲb),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高的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为比较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玉米产量、全球增温潜势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正确认识氮肥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为化肥减量增效,玉米增产稳产,降低综合温室效应,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当地传统施肥(CF100)、氮肥减量30%(CF70),氮肥减量50%(CF50)和不施肥(CK)4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贵州典型黄壤玉米生长季,分析不同施氮梯度下作物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氮处理均提高了CO2, CH4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但是施氮处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球增温潜势(GWP)在CF50,CF70,CF100处理下分别显著增加了36.78%,52.14%和50.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施用氮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CF100与CF70产量无显著差异,与CF50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16.33%和13.53%(p<0.05).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在CF50,CF70,CF100处理下分别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公认的事实。大学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在有限的校园面积里人口高度密集,能源和物质消耗巨大,是一个"高消费、高密集型的小社会"。因此,开展高校节能减排,创建低碳校园的意义重大。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是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广州某高校为例,分析高校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究减排措施,旨在为大学创建低碳校园提供实践经验和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花生壳生物炭用于农田土壤改良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结合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0、0.5%、1%、2%、4%)花生壳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的理化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对潮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较大,且两种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排放特征。总体上,潮土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红壤,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潮土N_2O累积排放量显著降低,降幅达6.5%~26.6%;红壤N_2O累积排放量则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红壤N_2O累积排放量增幅为14.7%~54.3%。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潮土CO_2排放,其累积排放量增幅最大为25.9%;而对红壤CO_2累积排放量则没有显著影响。此外,在施用不同剂量生物炭处理下,两种土壤CH_4排放无规律性变化,CH_4排放累积量总体在0左右。与空白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相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两种土壤的固碳量显著增加,潮土增加了57.1%~78.7%,红壤增加了11.2%~59.9%;同时随生物炭的施用,潮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提高68.0%~76.8%,而生物炭添加量对红壤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无显著影响。分析认为,对潮土施用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容重、有机碳、无机氮等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抑制供试作物生长,增强其净综合温室效应;而对红壤添加生物炭则可促进作物生长,其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无显著增加,提升土壤固碳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