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休耕规模测算和布局优化、轮作休耕模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客观评价已有研究的成效、问题、重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深度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应关注休耕后的潜在风险问题,亟需开展风险识别与风险规避机制研究;更加关注农户对耕地轮作休耕的认知问题,应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为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化、规范化,应加快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研究;应探索轮作休耕地后期审核制度研究;为提高耕地轮作休耕绩效,开展轮作休耕后耕地的监督管护体系研究。未来要更加关注耕地轮作休耕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层面产生的局地效应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耕地休耕是保护性耕作的重点工作内容,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总结国外耕地休耕制度和政策经验,探讨中国休耕实践区的模式与特点。结果发现,国外利用科学评价指标识别休耕地、审慎确定休耕规模、以市场机制为手段确定补偿标准及精准差异化的休耕与补贴的做法对中国的耕地休耕可提供有益的政策参考和经验借鉴。结论表明,中国应积极借鉴国外休耕经验结合本国实践,探索符合国情的休耕制度。制定严密详细的耕地休耕审核评价体系;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视角下审慎确定休耕规模;引入市场机制来协调主体利益,调动农民休耕积极性;充分考虑中国资源禀赋差异,因地制宜实施耕地休耕模式;建立以经济激励为核心的精准化和差异化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耕地休耕模式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黄明镜  赵聪  黄学芳 《农学学报》2020,10(10):46-49
休耕制度是保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体实现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笔者详细归纳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休耕制度的提出背景以及休耕制度实施的具体方式和休耕补偿办法,并且分析了中国在资源匮乏地区、耕地破坏地区、生态薄弱区等区域耕地存在的独特性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科学改良措施和当前施行的休耕补贴政策。通过对比国外模式和分析国内现行休耕制度,笔者认为国内当前土地休耕应当大力发展预测模型,科学规划休耕区域,并且加强政府监督,改变当前的休耕补贴方式,刺激更多科研单位和商业公司加入到土地休耕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耕地休耕的研究进展与现实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休耕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土地利用制度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从休耕制度目标、休耕申请程序与机制、休耕规模和空间布局、休耕影响与效益评价和我国休耕的区域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学术回顾并总结了各国休耕经验和制度特征.结果发现:1这些经验和制度均对我国即将实施的休耕制度提供了逻辑起点和制度借鉴,但我国在申请程序、技术、补偿和监督等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2目前我国应在积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国情的耕地休耕制度;尤其是在推行休耕制度过程中需审慎评估实行耕地休耕对粮食安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结合我国耕地细碎化和小农经济特征设计休耕制度体系,休耕模式的设计需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差异化.  相似文献   

7.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大豆产区,自2018年起承担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以来,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总结经验做法及取得成效,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全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推行休耕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目前我国耕地大面积抛荒和掠夺性开发等耕地无序利用并存的现象,分析我国实施休耕制度必要性、难点及实施途径,从而在宏观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经济分析、文献总结、实证研究等得出耕地的无序利用是农民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休耕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农民利益的最优化。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实施休耕制度可能遇到的难点,设计了3种休耕实施模式供参考:季节性休耕、"流转+休耕"及休耕计划。  相似文献   

9.
国内耕地休耕试点主要做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布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对地下水漏斗区(河北)、重金属污染区(湖南)、西南石漠化区(贵州、云南)、西北生态严重退化区(甘肃)等4大典型试点区域的调研,从休耕参与主体、实施技术路径、休耕补偿机制等方面比较归纳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耕治理方法。同时,研究发现各休耕试点区域实践中普遍存在经营主体参与不足、参与主体与补偿对象错位、补偿方式单一及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为保障休耕试点的有序推进,进一步实现休耕试点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议提升农户休耕参与意识,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规模优势共同参与;拓宽以政府财政补贴、市场调节融资和社会资本注入的多渠道资金筹措方式,联合当地农村银行和第三方基金组织建立休耕专项基金;从补偿标准制定和比例分配出发制定差别化动态补偿机制;最后应加强各休耕利益相关者的监管,借助卫星遥感技术等监测手段,建立休耕审批、责任可追溯和效果评估的一体化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农业发展转型与粮食安全挑战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自2016年起,仪征市成为了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区域,2018年被列为耕地轮作休耕部级试点县。为保障仪征市轮作休耕工作的持续推进,特对其实施成效和主要做法进行总结,并针对耕地轮作休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到位、核查工作标准难以量化等,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指导、提升综合效益、完善补贴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周边地区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晓玲 《农学学报》2022,12(6):85-89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运行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轮作休耕补助的问题。中国的轮作休耕机制起步较晚,目前发展还不完善。在轮作休耕补助方面存在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补助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补助对象不明确、补助标准不易确定、对补助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等问题。为保障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的进一步推进,本研究建议完善轮作休耕补助的法律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补助资金来源渠道,明确补助对象、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加强对补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为解决我国粮食结构性产能过剩及土地污染等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对试点区域、休耕方式、目标面积、农户补助等政策规定的述评,了解其来龙去脉,并探讨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及地方可据此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期对完善我国轮作休耕制度有所帮助,切实贯彻执行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六合区耕地实施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阐述了南京市六合区实施轮作休耕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六合区及其他条件相近地区实施轮作休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我国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第三年。今后这项试点工作将加力推进落实、加快形成制度,为常态化实施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这是笔者从农业农村部日前在河北省正定县召开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上了解到的。今年全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将增加到3000万亩。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议上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以来已初步形成一套有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今年要  相似文献   

16.
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对吴中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并针对绿肥种植面积占比不高、绿肥种植效果不够理想、补贴标准不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推广建议,具体建议为大力倡导耕地轮作休耕模式、提高绿肥种植...  相似文献   

17.
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这一制度既可以产出高质量农产品,保障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能让耕地休养生息,增加肥力,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耕地轮作休耕势在必行。指出我国农民采用轮作休耕的必要性,提出当前耕地轮作休耕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促进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本报讯近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交流各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部署今年试点工作。会议指出,今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扩大,轮作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休耕面积扩大到200万亩,任务更加繁重。各试点地区要主动适应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转变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2月28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进落实会,交流各地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做法和经验,部署安排今年试点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要以担当的气魄、创新的思路、有力的措施,着力构建"一平台、五创新"的格局,力争试点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水土流失、土壤变薄、肥力下降、地下漏斗等一系列问题,使得耕地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威胁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从客观上迫切要求我国实行耕地休耕。考虑到发达国家悠久的休耕历史、相对完备的休耕体系以及较好的休耕效果,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休耕制度的基本情况与各自的特色进行阐述,并将休耕的背景、制度执行方式和效果进行综合对比,进而总结国外耕地休耕的经验,为我国耕地休耕制度的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