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永珍  王芳  王舰 《农学学报》2020,10(6):15-21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马铃薯组培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光周期处理的响应,以‘国外2号’、‘闽薯1号’以及‘青薯9号’马铃薯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置8 h/d、12 h/d和16 h/d三种光周期处理,培养35天时测定并分析生长和生理指标数据。结果表明:(1)通过对叶片数、鲜重、茎粗、茎节数、根数、干重、根长、株高8项生长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国外2号’、‘闽薯1号’、和‘青薯9号’都随着光周期的延长综合生长性能有所增加,在16 h/d光照处理下,3个品种的综合生长性能均达到最优。(2)16 h/d光照处理下可以显著促进‘国外2号’马铃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在8 h/d光照处理下可以显著促进‘闽薯1号’和‘青薯9号’马铃薯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由于‘国外2号’和‘青薯9号’马铃薯两种氧化酶类对光周期不太敏感,SOD与CAT活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闽薯1号’马铃薯在12 h/d光照处理下SOD活性最高,MDA含量积累最少。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10个玉米自交系光周期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周期敏感性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引入温带的主要障碍,鉴定自交系光周期敏感性对于温热杂交种的组配及西南玉米制种基地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试验以西南地区10个常用自交系为材料,在三亚、贵阳和张掖三地种植,调查抽雄吐丝期、株高与穗位高等性状,鉴定分析其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自交系T32、QB446、S909对光周期反应最为敏感,自交系PH6WC、QB1018自交系对光周期反应最为钝感。  相似文献   

3.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光周期敏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由于大面积利用来自四平头、旅大红骨、瑞得和兰卡斯特四大系统的种质材料,导致玉米遗传种质基础的相对狭窄与脆弱。外来种质特别是来自玉米多样性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种质,具有我国乃至美国玉米带种质不同的遗传变异:如抗病性强、广适性和特殊适应  相似文献   

4.
以3个品种马铃薯(青薯9号、宁波1号和国外2号)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16 h—8 h、12 h—12 h、8 h—16 h)对马铃薯产量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6 h—8 h的长日照抑制马铃薯结薯,青薯9号和宁波1号在12 h—12 h马铃薯平均单株产量最大,国外2号在8 h—16 h平均单株产量最大,青...  相似文献   

5.
谢婷婷  柳俊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2):4657-4664
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不仅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的重要保障。早期研究发现,光周期是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一个关键环境因子,短日照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近10多年来,光周期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有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形成与拟南芥等植物的开花过程有较多相似之处。大量参与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如光敏色素、CONSTANS (CO)、FLOWERING LOCUS T (FT)、LOV蓝光受体蛋白家族及CDF转录因子等在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马铃薯中发现的同源异型框基因POTH1及其相互作用基因StBEL5也在光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主要从马铃薯光信号感知及与光周期信号传递有关的基因调控等领域综述了光周期诱导的马铃薯块茎形成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光周期处理对小豆花器官关键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构成影响,以晚熟品种唐山红小豆为试材,根据小豆不同花芽分化时期,设置1个自然光处理和3个12 h光周期处理。CK:自然光处理;SD1:生长锥肥大期至花序节苞叶及枝梗分化期遮光;SD2:小花分化期遮光;SD3:雌雄蕊分化期至花器官完成期遮光。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至盛荚期,遮光处理不利于含量增加;在始粒期则相反。在始荚期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间差异显著,与对照相比,结荚期光周期处理有利于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而抑制可溶性淀粉含量。遮光处理对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3处理显著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光周期处理抑制花器官生理生化指标含量增加,但影响不明显,其中SD3处理有利于氮代谢,抑制碳代谢。光周期处理对单株分枝数、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影响比对株高、平均茎粗更明显;对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荚粒重影响比对百粒重更明显。SD3处理促进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东农303(CK)、大西洋、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9903和夏坡地为试材,进行湖南省春马铃薯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休眠期短,中熟,抗病性较好,商品薯率最高,为91.5%,是一个优良的油炸加工用品种。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和9903属于早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中薯5号产量最高;各品种抗病性良好,中薯3号抗病性最好,干物质含量也最高;各品种商品薯率显著优于对照;夏坡地在长沙市气候环境条件下栽培的表现最差,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研究还表明,早熟品种块茎生长速度较快,干物质积累早,而晚熟品种则相反;不同品种的块茎淀粉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差异不大,相关性不明显;品种间的CAT、POD、SOD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东农303(CK)、大西洋、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9903和夏坡地为试材,进行湖南省春马铃薯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体眠期短,中熟,抗病性较好,商品薯率最高,为91.5%,是一个优良的油炸加工用品种.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和9903属于早熟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中薯5号产量最高:各品种抗病性良好,中薯3号抗病性最好,干物质含量也最高;各品种商品薯率显著优于对照;夏坡地在长沙市气候环境条件下栽培的表现最差,不适宜在当地推广.研究还表明,早熟品种块茎生长速度较快,干物质积累早,而晚熟品种则相反:不同品种的块茎淀粉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品种的叶绿索含量和光合速率差异不大,相关性不明显;品种间的CAT、POD、SOD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糜子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筛选适用于糜子光周期敏感性评价的性状指标,为开展糜子资源光周期敏感性鉴定及相关基因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遮光处理和2个不同光周期生态区大田种植,调查100份糜子试验材料抽穗期、株高、主穗长、地上鲜重、叶片数、节数、旗叶叶面积和千粒重8个主要性状的光周期反应特性,以8个性状数据值建立糜子各个性状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和光周期敏感性综合评价指标D值,并利用2种方法综合评价糜子光周期敏感性。【结果】不同光周期处理糜子8个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盆栽各个性状在长日照处理下的表现值显著高于短日照,大田定襄地区各个性状的表现值显著高于三亚地区。盆栽和大田种植模式下,地上鲜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均最高,千粒重的光周期相对敏感度最低。相关性分析发现,盆栽株高、主穗长、地上鲜重、旗叶叶面积、节数和叶片数与D值都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抽穗期达不显著负相关;大田除千粒重与D值达不显著正相关外,其余性状都与D值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大田各个农艺性状与光周期敏感综合指标D的简单相关系数排名前三依次是株高(0.867)、地上鲜重(0.811)和主穗长(0.784);盆栽依次是株高(0.78...  相似文献   

10.
对37个不同的玉米基因型进行长短2个光照处理,得到9个性状的光周期敏感指数,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对光周期敏感程度的顺序分别为株高〉茎粗〉叶面积〉抽雄期〉总叶片数〉散粉期〉吐丝期〉穗位高〉雄穗分枝数,根据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筛选出光周期对生育期影响较小、而对营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玉米基因型CML177和CML183。  相似文献   

11.
以费乌瑞它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在氮肥施用量(纯N 160 kg/hm2)相同的基础上,设氮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性施用(T1)、55%作基肥+45%作齐苗肥施用(T2)及55%作基肥+30%作齐苗肥+15%作现蕾肥施用(T3)共3种处理,研究氮肥施用方式对冬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若干生理生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施氮方式均可明显提高马铃薯中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并显著提高采收期马铃薯块茎产量.其中,T1对提高马铃薯生长中期生理活性的效应较明显,且产量高于其他处理;T3对提高马铃薯生长后期生理活性的综合效应较明显;但3种施肥方式间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简化施肥作业考虑,本试验条件下冬种马铃薯以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为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种不同的保水剂施用方法对马铃薯“合作88”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效果具有时效性,不同的施用方式发挥作用的时间不同;保水剂蘸种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苗率,保证出齐苗;所有保水剂施用方式均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其中穴施保水剂效果最好;保水剂沟施以及保水剂苗期穴施在抗旱性生理指标上表现较好;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来综合评定不同保水剂施用的效果,得出除保水剂蘸种处理与自然对照无差异外,其余所有保水剂施用方式的抗旱效果均优于自然对照,其中保水剂苗期穴施的抗旱保水效果最好,评价指数比自然对照高出71.43%;苗期穴施保水剂对提高马铃薯的单产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提高了大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微肥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CIMMYT玉米种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光周期敏感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7个CIMMYT玉米种质群体在四川生态环境下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划和光周期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CIMMYTR玉米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在群体内存在极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墨白961、墨白962和墨白963属光敏感型种质。  相似文献   

15.
以丽薯6号、青薯9号2个品种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盐胁迫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别以0 mmol·L-1、300 mmol·L-1、600 mmol·L-1、900 mmol·L-1的NaCl溶液浇灌盆栽苗,分析不同盐浓度、不同胁迫时间对其生理指标的反应.试验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丙二醛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NaCl溶...  相似文献   

16.
\t\t\t\t\t目的\t\t\t\t\t探明干旱胁迫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t\t\t\t\t\t\t\t\t\t\t\t\t方法\t\t\t\t\t以云南省主栽的4个马铃薯品种(合作88、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为试验材料,在干旱胁迫及对照条件下分别测定分析马铃薯各品种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进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t\t\t\t\t\t\t\t\t\t\t\t\t结果\t\t\t\t\t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4个马铃薯品种的总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处理(CK)不同差异显著性降低,各马铃薯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值均较CK不同差异显著性增加;结合各生理生化指标变幅及指标变幅的模糊隶属函数结果分析认为:现蕾期干旱胁迫对合作88的影响最大,苗期干旱胁迫对丽薯6号、宣薯2号及会-2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大,盛花期干旱胁迫对4个马铃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t\t\t\t\t\t\t\t\t\t\t\t\t结论\t\t\t\t\t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因品种和干旱时期不同而异。\t\t\t\t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176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24个表型性状和16个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2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区间为10.20%~72.75%,平均为35.50%;多样性指数区间为0.18~ 0.77,平均为0.50;根据24个表型性状,对176份马铃薯品种(系)以非加权组平均法(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analysis,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系)可被分为7组,大部分品种(系)聚集在A组和C组。16个SSR引物在176份材料中共扩增出9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4.8%。SSR聚类结果表明,176份马铃薯材料被聚为8类。表型性状聚类与SSR聚类结果均表明,从同一地区引进的马铃薯材料亲缘关系相近,遗传差异较小。结合本试验结果与前人研究,进一步确定引物S25、S151、S174和S189可高效区分不同马铃薯种质资源,在今后借助分子育种手段以区分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过程中可优先选择使用。研究表明,部分马铃薯材料的表型性状与SSR标记聚类结果在类群划分具有一致性,表型性状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基因水平的差异,但表型性状不能从本质上反映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差异,因此在评价马铃薯遗传多样性时应当以SSR分子标记为主,表型性状分析为辅,二者结合用于评价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为马铃薯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高温对不同耐热性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耐热马铃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耐热品种‘中薯3号’和热敏感品种‘费乌瑞它’为参试材料,分别测定高温胁迫和常温下两品种的农艺性状、部分生理指标和保护酶含量,研究持续高温对不同耐热性马铃薯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增强了马铃薯植株的纵向生长、减弱了横向生长,导致植株出现徒长倒伏。持续高温导致不同耐热性马铃薯的根系活性、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POD)活性低于常温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常温对照组,且热敏感品种变化幅度高于耐热品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多。高温导致马铃薯减产,对热敏感品种影响更大,减产率达94.23%。[结论]持续的高温胁迫影响马铃薯生长,且对热敏感品种的影响程度高于耐热品种。  相似文献   

19.
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 6个世代平均值分析方法 ,对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穗位高等光周期敏感的相关性状进行了遗传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钝感×钝感组合 5个性状加性基因效应的贡献占总遗传变异的 11.3%~ 5 3.6 % ,显性效应贡献占 36 .0 %~ 78.6 % ,上位性效应占 5 .5 %~ 2 7.0 % ,说明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普遍存在 ;而钝感×敏感组合 5个性状的加性基因效应的贡献为 6 6 .9%~ 84 .5 % ,显性贡献为 11.6 %~ 30 .7% ,上位性贡献为 1.4 %~ 5 .2 % ,说明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显性和上位性效应作用显著降低 ,但不同钝感×敏感的敏感组合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温带遗传成分在钝感×敏感杂种后代中所占的比重 ,对减弱光周期敏感反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含有 2 5 %热带成分的BC1敏感性状最弱 ,利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在黑龙江省科学合理地使用甲霜灵这类苯基酰胺类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对当地晚疫病的防治药剂轮换,防治策略的制定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