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材料供试黑籽瓜品种为林籽1号、改良林籽1号、林籽2号、民籽1号、黑皮大板5个品种,对照为新籽瓜1号;供试红籽瓜品种为红秀1号、红秀2号,对照为红中片。  相似文献   

2.
以耐旱型苦荞(迪庆苦荞)和旱敏感型苦荞(黑丰一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苦荞品种的生理及形态指标的影响,为苦荞的抗旱稳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苦荞生长,表现为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花期复水后影响得到缓解,表现为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其中,茎叶干重恢复最佳,干旱胁迫下的迪庆苦荞与黑丰一号相比,茎叶干重增加了54.81%,复水处理与干旱处理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分别显著增加了83.78%、47.28%。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迪庆苦荞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干旱胁迫下苦荞叶片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显著降低,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显著升高,复水处理与干旱胁迫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的IA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5.50%、21.19%,ABA含量分别降低了20.15%、18.18%,表明复水有效地缓解了干旱对内源激素的影响。干旱抑制了苦荞的生长,但复水使两个品种的苦荞均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和部分补偿效应,且耐旱品种(迪庆苦荞)的恢复程度比旱敏感品种(黑丰一号)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的染色体核型特征,为西瓜属作物品种亲缘关系鉴定及新品种培育等提供细胞学参考。【方法】以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饲用西瓜(PI296341)、普通西瓜(黑崩筋)、黑籽瓜(内蒙黑中片)、红籽瓜(江西信丰)、黏籽西瓜(PI254723)、药西瓜(PI386015)的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制片法制片,对其染色体数目、核型和进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6个变种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的染色体类型均为二倍体(2n=2x=22),含有不同数量的m和M染色体;根据相对长度系数可知各变种包括L、M_2、M_1和s等4种类型,其中L型染色体在饲用西瓜(PI296341)、普通西瓜(黑蹦筋)、黑籽瓜(内蒙黑中片)、红籽瓜(江西信丰)、药西瓜(PI386015)中均有出现,只有黏籽西瓜(PI254723)中未见;s型染色体在红籽瓜和黏籽西瓜中未出现,在其他4个变种中均有出现。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染色体的平均臂比值为1.09~1.36,核型类型属1A型和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2.20%~57.42%。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的染色体核型进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黑籽瓜(内蒙黑中片)、黏籽西瓜(PI254723)、饲用西瓜(PI296341)、药西瓜(PI386015)、普通西瓜(黑蹦筋)和红籽瓜(江西信丰)。【结论】西瓜属6个主要变种的核型特征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核型进化趋势总体由对称向不对称发展;在核型特征上,饲用西瓜与药西瓜、药西瓜与普通西瓜亲缘关系较近,而红籽瓜(江西信丰)与其他5个变种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新疆籽用西瓜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对籽用西瓜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为杂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60份籽用西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ISSR引物UBC801~UBC900进行筛选。【结果】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ISSR引物10条。利用10条ISSR引物扩增60份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共获得44个等位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的变幅为3~7个,平均等位变异数4.4个。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4条,10条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042 3~0.674 0,平均为0.358 2,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异范围为0.318~0.992,平均为0.779。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新疆籽用西瓜分为6大组,第一组为材料47(40036),第二组为材料8(新籽瓜8号),第三组为材料10(红秀2号)、11(普通红大片)、12(新籽瓜4号)、13(紫荆红)、14(40002)、15(40004)、16(40008),第四组为材料7(新籽瓜1号),第五组为材料52(40045),其余的都归类为第六组。【结论】ISSR对籽用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确定相比其他分子标记更有优势,更为全面的基因组DNA信息,品种间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利用ISSR标记分析60份籽用西瓜遗传多样性,参试材料来源、籽色、大小不同,亲缘关系差异较大,新疆籽用西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03种苹果属植物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抗旱苹果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3种苹果属植物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调查自然干旱12 d后植株的萎蔫程度,并测定干旱处理前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最后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以上4个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03种植物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干旱胁迫12 d后,各苹果属植物的萎蔫程度、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均有明显变化。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在103种苹果属植物中,强抗旱(Ⅰ级)材料有15种,抗旱(Ⅱ级)材料有32种,中等抗旱(Ⅲ级)材料有46种,弱抗旱(Ⅳ级)材料有10种,其中15种强抗旱苹果属植物分别为早红霞、红勋1号、富红早嘎、陆奥、早红1号、皇家嘎啦、太平洋玫瑰、阿莱特、N7、北海道9号、Goldgeld55544、Ce1、K296、福拉瑞娜、T22。【结论】筛选出15个适宜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强抗旱苹果属植物。  相似文献   

6.
刘娟 《农村科技》2009,(8):78-79
一、产量构成 667米^2理论保苗3500—4000株,收获保苗株数3200-3500株,单瓜籽粒140~180粒,667米^2产量130-150千克。 二、品种选择 黑大片(新籽瓜1号)、黑小片、红大片、红小片。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青稞在旱胁迫下基因发生可变剪切的规律,本研究以抗旱的"喜拉16号"和旱敏感的"迪庆黑元桂"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对照和21%PEG浓度下处理的样本进行多时间点的全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利用Leaf Cutter软件在所有的样品中共检测到了22 181个可变剪切事件;通过PCA分析发现,可变剪切具有明显的品种间特异性;另外,通过与抗旱基因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在干旱胁迫处理下2个类型品种间有多个抗旱相关的基因发生了显著的差异可变剪切,分别是HVUL1H16429 (AtrbohF)、HVUL1H12808 (HAB1)、HVUL4H58649 (ABF4)、HVUL4H35985 (AtrbohD)、HVUL7H07799 (LOS5)、HVUL3H43774 (CLCc)、HVUL3H23631(ABCG40)、HVUL1H16840(MYB60)和HVUL6H08236(AREB1);对2个品种各自在对照与旱胁迫条件下的差异可变剪切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发现了抗旱品种的差异可变剪切基因参与了更多的pathway,并且鉴别出Fatty acid degradation、Inositol phosphate metabolism、alpha-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和Fatty acid metabolism这4条通路显著富集。为解析青稞抗旱分子机理与培育青稞抗旱新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对62份来源于籽用西瓜、国外引进的粘耔西瓜及普通西瓜杂交后代的自交纯系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以此来探明籽用西瓜种质资源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差异.[方法]通过室内人工接种法.[结果]筛选出了ES84、ES90等22份中抗材料;ES30、ES94等22份中感材料;ES46、ES50等18份高感材料,没有高抗和免疫材料.[结论]目前新疆主栽品种民籽1号、民勤大片表现中感,内蒙古黑中片、黑丰、安徽黑小片表现为感病.筛选出的中抗材料ES84、ES90、ES30等均含有粘籽西瓜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9.
26个葡萄砧木品种耐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6份1年生葡萄砧木为试验材料,设计干旱(土壤最大含水量的30%~35%)和对照(土壤最大含水量的70%~80%)2个处理,调查干旱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旱害指数和旱死率,测定干旱28d后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势及根系活力等5项生理指标,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6份砧木的抗旱性。结果表明,抗旱性极强的砧木包括110R、1103P、420A、香槟尼;抗旱性强的砧木包括山河2号、Dog Ridge、抗砧3号、SO4、140Ru、8B、Gloire;抗旱性中等的砧木包括5A、5BB、3309C、Salt creek、188-08、Freedom、龙紫宝;抗旱性弱的砧木包括山河3号、Eldorado、Valliant、Fercal、Grand Feuille、Beaumont、Beta、101-14M。通过对26份砧木的亲本来源分析,认为在砧木抗旱育种时,采用冬葡萄和沙地葡萄作为亲本后代的抗旱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缅甸引进稻种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以‘旱优3号’、‘旱优8号’为抗旱对照材料,‘珍汕97B’为敏旱对照材料,对160份缅甸引进稻种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通过苗期反复干旱处理,测定反复干旱存活率(SPRDC)、苗高(PH)、心叶下倒一叶叶长(LFC)、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5个抗旱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性状。以5个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FSV)平均值作为抗旱综合鉴定指数D值。以对照材料D值为分级点,将缅甸引进资源抗旱性分为抗、中抗、中感、感4个级别,将所有指标鉴定结果都为抗的定为抗旱材料,得到18份抗旱材料。结果表明:这18份抗旱资源可作为栽培稻抗旱改良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花榈木(Ormosia henryi)、木荚红豆(Ormosia xylocarpa)和鄂西红豆(Ormosia hosiei)等4种红豆属植物在干旱胁迫与复水处理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机制和种间耐旱性差异,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法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K)、轻度干旱组(LD)、中度干旱组(MD)和重度干旱组(SD)4个处理组,干旱胁迫28 d后进行复水处理,分别于第0、7、14、21、28、42天(复水后第14天)测定植物形态、生理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的变化,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4种植物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组4种红豆属植物均出现明显的旱害症状,木荚红豆旱害症状出现最早也最严重,鄂西红豆则表现最轻。4种植物生理指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呈降低趋势,电导率(REC)和丙二醛(MDA)含量则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蛋白(SP)和叶绿素含量(CHL)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  相似文献   

12.
以"黑丰一号"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40、80和120mg/kg)烯效唑浸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抗旱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苗高,提高了苦荞的茎粗、叶面积、最大根长和根冠比;同时还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从而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采用80 mg/kg烯效唑浸种,在正常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及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荞株穗数、株粒数、百粒重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80 mg/kg的烯效唑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法]在露天盆栽的条件下,以亚有限抗旱品种合丰50号(H50)、无限抗旱品种嫩丰18号(N18)、亚有限抗旱品种黑农48号(H48)和无限抗旱品种合丰55号(H5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品种根冠比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不同大豆品种(除H50外)根冠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V6期为最高点,最大值合丰55号与最小值嫩丰18号分别为0.252、0.173;最低点出现在R5期,此时最大值为黑农48号(0.159),最小值为嫩丰18号(0.114)。根冠比与单株荚数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负相关,V6期根冠比与单株荚数负相关值最小(r=-0.814);根冠比与荚粒数在R6期呈正相关(r=0.647),而在R7期负相关值最小(r=-0.367);根冠比与百粒重在R5期正相关值最大(r=0.919);根冠比与单株粒重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均呈现负相关,并在V6期达到最大值(r=-0.922)。[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红籽鸢尾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籽鸢尾的土壤临界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8个抗旱指标进行测定,将红籽鸢尾与鸢尾属其他6种植物的土壤临界含水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红籽鸢尾的抗旱性仅次于德国鸢尾和鸢尾,抗旱能力强于马蔺。对红籽鸢尾的SOD活性、相对电导率、PRO含量、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7个与抗旱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具有较好相关性,并可以通过2个主成分把红籽鸢尾抗旱性98.48%的信息反映出来。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籽鸢尾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红籽鸢尾的抗旱性比马蔺弱,与通过土壤临界含水量的结果有差异,说明植物抗旱性是通过多种指标协同(包括植物形态学等特性)综合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山西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旱地主栽品种(系)为试材,通过旱棚和大田不同水分处理,利用抗旱指数(DI)、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束缚水、光合速率五项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方法对测定的指标进行抗旱性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小麦的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抗旱性可划分为4个类型:运旱805、运旱115和运旱719是强抗旱品种,运旱116、运旱20410、运旱js01和运旱102为抗旱品种;运旱618、晋麦47号和晋麦79号为中等抗旱品种;勇南2号和舜麦306为弱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红秀王、长香1号、干椒2号、干鲜3号、干椒5号、湘妹籽007、天祥114、S-322尖椒、艳红、长虹362、长虹366、红圣008、艳红1、艳红2、艳红3、剑圣1、剑圣2、剑圣3、07-F1、红秀、红艳、博辣5号、08-H31、08-H27、08-H11、红丰、148×141、H802等28个鲜食型辣椒品种(组合)进行露地栽培试验,对其农艺学性状进行比较并筛选适合江苏沿海地区推广的新品种.结果表明,艳红比对照增产112%,比长香1号增产4.4%且有极显著差异,可与长香1号一起作为中晚熟品种在江苏沿海地区重点推广,08-H31可作为青椒早熟品种推广,S-322尖椒适合作为晚熟品种在劳动力较多区域推广,博辣5号、干椒2号适合作为早熟品种密植栽培推广,红秀适合作为优质剁椒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用PEG-6000(-0.50 MPa)分别处理6个抗旱小麦品种2叶1心的幼苗,模拟干旱胁迫环境,分别在干旱胁迫处理后第3天、第9天测定小麦幼苗的株高、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CAT活性等生理指标,统计分析不同抗旱小麦品种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小麦品种的各生理指标有显著的影响,其各表型值与对照(不加PEG的处理)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随着PEG干旱胁迫的时间延长,所有供试抗旱小麦品种幼苗株高的抗旱系数、叶绿素a浓度、叶绿素b浓度和总叶绿素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P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上升。通过各小麦品种间各生理指标的比较可以看出,定西39号、宁春18号、西旱1号和定西41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定西38号和外源11抗旱性较差。  相似文献   

18.
12个苋菜品种在宁夏引黄灌区的主要性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引黄灌区试种的12个苋菜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观测,并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苋K472在供试品种中表现最好,其次为千穗谷2#,再次为红苋M7、大田绿苋黑籽ZL02、自繁绿苋ZL01、红苋K112和D88-1,这7个品种的加权关联度都大于0.60.表现较差的依次是大田绿苋白籽ZL03、大田红苋白籽ZH01、大田红苋黑籽ZH02、籽粒苋R104和绿穗苋3#.  相似文献   

19.
以4个5年生杜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研究杜鹃植株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的形态与生理响应。旱害指数结果表明:‘国旗红’抗旱性最强,‘玉蝴蝶’次之,胭脂蜜抗旱性最弱。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深,杜鹃的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则因品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国旗红’、‘大青莲’、‘胭脂蜜’的CAT活性在重度胁迫后下降,这时可能已经达到植株耐受干旱的极限,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降低。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CAT活性、可溶性糖、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与杜鹃抗旱性密切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杜鹃品种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个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国旗红’>‘玉蝴蝶’>‘大青莲’>‘胭脂蜜’,与旱害指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稗草生长明显降低了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及氮素向其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显著提高了大豆茎、叶、籽含氮量及氮素向其茎、叶中的分配比例。这种影响在座荚期渍涝和鼓粒期干旱条件下最为突出;稗草对大豆粒蛋白质生产的危害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渍涝条件下显著减轻,而在任一时期的干旱条件下均明显加重,且在座荚期的渍涝处理中比在幼苗期一开花期的溃涝处理中大。不同时期、不同旱涝胁迫处理对大豆籽粒蛋白质产量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旱害远大于涝害,后期旱害大于前期旱害,先涝后旱的危害大于先旱后涝的危害;开花期大豆最不耐涝,鼓粒期最不耐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