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PCR扩增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并将其插入到温控表达载体pBV220中,构建重组温控表达质粒pBV220-E。将重组质粒pBV220-E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升温到42℃诱导E基因的表达。将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与大肠杆菌菌影孵育后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荧光显微镜观察pEGFP-N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扩增的E基因全长为276bp,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一致。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菌表面出现跨膜孔道,细菌内容物经孔道排出形成空壳。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菌影介导的pEGFP-N1在小鼠巨噬细胞中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以细菌菌影为基础的新型灭活疫苗和载体疫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噬菌体裂解基因E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大肠杆菌菌影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已知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经克隆、鉴定及序列测定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了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裂解基因E的载体pGEX-E,并采用CaCl2法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后成功获得了大肠杆菌菌影,为进一步研究菌影这一新型的疫苗制备方法和新的疫苗佐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Genbank已知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Phi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经克隆、鉴定及序列测定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构建了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裂解基因E的载体pGEX-E,并采用CaCl2法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诱导后成功获得了大肠杆菌菌影,为进一步研究菌影这一新型的疫苗制备方法和新的疫苗佐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7.
细菌菌蜕是革兰氏阴性菌被噬菌体PhiX174的裂解基因E裂解后形成的完整细菌空壳。由于它具有完整的细菌表面抗原结构,其内在的佐剂功能可以加强免疫反应,包括T细胞的活化和粘膜免疫,所以它能直接作为疫苗使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可以非常便利地将外源抗原蛋白插入菌蜕的内膜、外膜或周质等多个部位,构建重组菌蜕多价疫苗。因为细菌菌蜕本身的和外源的抗原可以在细菌裂解之前就表达于膜复合物的表面,所以不同来源的抗原可以同时通过细菌菌蜕呈递给免疫系统。目前,菌蜕作为新颖的药物递送体系也开始受到关注。利用菌蜕可以递送DNA和蛋白质疫苗以及其他药物,能较好地产生免疫反应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鱼源嗜水气单胞菌菌蜕系统的可行性和应用性。【方法】以PhiX174基因组DNA为模板,对LysisE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纯化的PCR产物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双酶切后连接,构建溶菌质粒pBV220-LysisE。将pBV220-LysisE转入嗜水气单胞菌LN0925株中,构建LN0925(pBV220-LysisE)菌蜕疫苗(AHGs),进而通过溶菌动力学过程检测、电镜下细菌形态观察和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等评价所制备的菌蜕疫苗。【结果】PCR扩增成功获得长度为276bp的噬菌体LysisE基因;成功构建pBV220-LysisE重组质粒及AHGs。在42℃诱导60min后,LN0925(pBV220-LysisE)菌株开始出现溶菌现象,至3h后溶菌基本结束;溶菌至210min时,其裂解效率达到99.99%。菌液浓度对菌蜕裂解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浓度质粒pBV220-LysisE均可以高效诱导嗜水气单胞菌LN0925株裂解。电镜观察发现,AHGs形成明显的溶菌孔道,整体细胞形态完好,且内容物流失。动物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HGs疫苗能明显提高鲤鱼的血清抗体水平,在免疫后5-6周血清抗体凝集效价达到1∶256,从第7周开始呈下降趋势;AHGs和甲醛灭活疫苗(FKC)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77.78%和55.56%。【结论】AHGs能够有效激活鱼体的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保护,且较FKC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拮抗菌X23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及机理,将拮抗菌X23发酵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后,运用琼脂平板倾注法检测菌体克隆数,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透射电镜观察菌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拮抗菌X23发酵液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60、90、120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隆数极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与拮抗菌X23发酵液作用60 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表面出现囊状小突起,细胞膜皱褶并最终破裂,菌体内出现大块透电子区,胞浆内容物稀疏,胞质不均匀,胞内空泡变性加重,分裂相减少,菌体溶解。推测拮抗菌X23发酵液可以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而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1.
试验以pHH43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含噬菌体Phi X174裂解基因E和CI857-PL-PR温控系统的温敏裂解盒CI857-PL-PR-E,再将该裂解盒插入到pPBA1100穿梭载体中,构建裂解质粒pPBA1100-E。利用细菌接合转化法将其转入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通过溶菌动力学试验检测裂解质粒pPBA1100-E对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裂解效果并计算裂解效率。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裂解质粒pPBA1100-E,并将其成功地转入到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溶菌动力学试验说明裂解质粒pPBA1100-E在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中具有很高的溶菌效率,裂解效率为99.997%。因此,试验成功地制备了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为进一步成功研制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致病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通用引物和特异性探针,并对下游引物进行荧光标记,通过PCR扩增、基因芯片杂交和信号扫读,实现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同时检测并区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肠杆菌的β葡糖醛酸酶基因(uid)、沙门氏菌侵袭性抗原保守基因(inv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分别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管多重PCR扩增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3对引物分别能扩增出147bp、570bp和280bp的特异性条带,反应条件优化后,3种目的菌在104 CFU/mL时均可同时扩增出较清晰条带(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3 CFU/ml浓度下仍然可见到条带),仅沙门氏菌的检测比单基因PCR低一个稀释度,人工模拟果汁污染试验结果稳定.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实现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的快速诊断检测和生产过程监控. 相似文献
14.
15.
不同中草药抑菌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板扩散法对4种中草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鱼腥草、野菊花、五倍子和板蓝根对两种试验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的抑菌作用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均为3.125%,其原液对两种试验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5.5mm和16.0mm。而板蓝根的抑菌作用相对较弱,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值分别为12.5%和50%,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0mm和13.5mm。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研究球磨生物炭的微生物毒性效应,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傅立叶红外(FTIR)表征等手段研究了500℃裂解小麦秸秆生物炭(BC)和球磨生物炭(BM)的性质,采用毒性暴露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0、10、20、50、100、200 mg·L~(-1))下两种生物炭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BC的比表面积为98 m~2·g~(-1),而BM的比表面积提升到309 m~2·g~(-1),球磨可以增加生物炭中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在0.9%NaCl溶液中,添加10 mg·L~(-1)的BM时,S.aureus存活率为90.1%,E.coli存活率为98.2%。当浓度增大到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降低为23.5%,E.coli的存活率仍可达91.8%;而在LB培养基中,BM浓度为200 mg·L~(-1)时,S.aureus的存活率增加到58.1%;相同条件下,BM对微生物的毒性显著强于BC,这可能与粒子大小差异相关。而BM对革兰氏阳性菌S.aureus的毒性显著强于革兰氏阴性菌E.coli,这可能与E.coli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有关;添加活性氧自由基(ROS)消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发现,氧化损伤是造成S.aureus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但是纳米颗粒对细胞的机械碰撞等其他因素也有可能是BM产生毒性的原因。研究表明BM对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毒性效应,因此在B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可能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毫米波辐射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对细菌的影响的研究文献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其结果往往不同且有争议,同时这些报道大部分是定性研究。本文是以量效研究其对细菌的直接作用。1材料和方法1.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菌株(购自北京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别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接种的平板数,根据实验的需要而定。单次实验时,将接种菌株的两个平板进行毫米波辐射,另一个作对照;双次照射将菌种接种在12个平板上,其中8个平板作辐射实验,另4个作对照用。多次辐射将细菌接种在15个平板上,…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一种高效抑菌剂,以壳聚糖(chitosan,CS)为原料,采用漆酶/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2,2,6,6-tetramethylpiperidine-1-oxyl,TEMPO)体系制备6-羧基壳聚糖(6-carboxyl chitosan,C-COS),然后与硝酸银反应制备载银氧化壳聚糖(silver-carried oxidized chitosan,C-COS-Ag),对其抑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CS相比,C-COS-Ag的抑菌效果明显提高,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75±1.50)和(13.75±2.50) mm,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6.10μg·mL-1。细菌生长曲线试验证实,C-COS-Ag能明显降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速率;细胞内容物渗透试验表明,C-COS-Ag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态,导致核酸、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渗出,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升,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半乳糖合成途径受阻,细菌正常代谢受到影响。以上研究结果为C-COS-Ag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