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采用稻草基质旱育秧方式,探究了芸苔素内酯浸种、喷施和基施3种方式和不同浓度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芸苔素内酯能延缓种谷胚乳消耗速度而推迟秧苗断乳时间,提高了胚乳利用率;促进出叶、出根、提高秧苗干物质量和壮秧指数。芸苔素内酯苗前浸种处理和基施处理比对照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2%~3%。芸苔素内酯浸种处理,苗前期促进根系生长的效果显然优于促进地上部效果,浸种浓度0.15~0.20 mg/L为宜。芸苔素内酯喷施处理,播种8 d之后表现了明显的促进秧苗茎叶和根系生长的效果,喷施浓度0.10 mg/L和0.15 mg/L效果较好。芸苔素内酯基施浓度0.40 mg/L,在播种8d内有明显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较高浓度的基施对地上部组织的细胞伸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播种前和出苗后进行两次适量的芸苔素内酯处理,有利促进秧苗根冠生长,播前芸苔素内酯浓度0.15 mg/L溶液浸种、出苗后浓度0.10 mg/L进行喷施为好。  相似文献   

2.
进行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和喷施秧苗试验,研究烯效唑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烯效唑20 mg/kg、30 mg/kg、40 mg/kg、50 mg/kg浸种与对照药剂对比,发芽率提高0.4%~8.1%、出苗率提高2.7%~5.7%;烯效唑浸种和秧苗喷施处理后,水稻植株矮化,基茎宽、叶片宽、单株白根数增加,分蘖提早2~4 d,多蘖,田间有效穗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生产上推荐使用浓度以30~40 mg/kg为宜。  相似文献   

3.
以烯效唑不同浓度50mg/L、100 mg/L、200 mg/L浸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对防治苗期青枯病和立枯病效果显著,并使水稻顶端优势受到抑制,植株变矮,有利于分蘖的形成,其中100 mg/L的浓度对增加产量效果最明显。在分蘖期施用烯效唑,对于辽优1052,40~120mg/L浓度增产效果较好,但达到160mg/L时,起到抑制作用,产量下降。对于辽优5218,80~120mg/L浓度产量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株两优81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比较烯效唑、CPPU、6-BA和GA_3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能延缓秧苗生长,增加白根数和茎基宽,以100 mg/L的处理表现最优,叶龄、绿叶数、白根数和茎基宽分别比对照提高66.7%、50%、398.2%、200%;而0.05~2.00 mg/L CPPU和0.05~5.00 mg/L 6-BA浸种的秧苗素质均优于对照;GA_3浸种能增加株高、鲜重、干重及总根数,但降低了茎基宽,造成秧苗徒长,不利于机插。  相似文献   

5.
羟基羟甲基吡喃酮(Microthecin)是以糖原和淀粉作为前体的某些菌类和红藻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icrothecin浸种、土壤施用及叶面喷施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Microthecin处理明显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浓度为100 mg/L的Microthecin浸种或叶面喷施和1000 mg/L土壤施用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水稻机插育秧是水稻生产的核心环节,但目前小苗移栽和机械栽插植伤较重,影响水稻生根立苗,减缓栽后缓苗返青,进而影响水稻的生产。褪黑素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抗氧化效应分子,对多种非生物胁迫存在响应。本文以宁粳8号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浓度(1、50、100 mg/L)褪黑素浸种处理机插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0 mg/L的中浓度褪黑素处理效果最好,可以降低秧苗株高,提高秧苗发根力,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加快缓苗返青,且不减少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化学调控对水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杂交水稻湿润育秧的不同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烯效唑和多效唑喷施叶片 ,结果表明 ,化学调控各处理均可降低秧苗株高、增加茎基宽和干物质积累、促根、增蘖、增强植株的生理代谢 ,生育后期有效穗增加 ,产量提高。以秧苗 1叶 1心期喷施 10 0mg/L烯效唑和 2 0 0mg/L多效唑的处理增产显著 ,增产率分别为 16 8%和 13 5%。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浸种对谷子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谷子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0 mg/L烯效唑溶液处理后,谷子幼苗苗高明显受到抑制;地上、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增加;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同时POD和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下降.说明烯效唑浸种有助于谷子壮苗和增强抗逆性,5 mg/L烯效唑浸种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马铃薯初花期时,对其叶面进行喷施10、20、40、80 mg/L烯效唑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了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可以促进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淀粉含量和Vc含量与对照分别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说明,叶面喷施烯效唑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烯效唑对水稻发芽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烯效唑浸种有延缓水稻种子发芽与稻苗生长的作用,但不影响正常出苗。其生物学效应具体表现为控制秧苗高度,促进根系生长,增加干物质积累,施用浓度与施用方法不同,烯效唑的作用效果不同,浓度增加,活性增加,浸种处理增加其活性而喷施处理活性降低。从本试验综合比较:以50ppm烯效唑浸种,秧苗素质较好,宜于秧田使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半夏为试材,叶面喷施5、10、15、20 mg/L烯效唑后进行干旱胁迫,然后测定半夏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探讨烯效唑对干旱胁迫下半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叶面喷施清水的对照,叶面喷施烯效唑能增加半夏的叶绿素含量和根冠比,有效减缓干旱胁迫下半夏中丙二醛和过氧化物酶的积累,其中烯效唑浓度为15 mg/L时半夏的叶绿素含量增加8.32%、根冠比增大2.53%、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上调6.54%和18.41%;并且叶面喷施烯效唑能显著提高半夏的平均单株鲜重以及亚乙基二羧酸、尿嘧啶核苷、鸟嘌呤核苷、9-β-D-呋喃核糖基腺嘌呤含量,其中烯效唑浓度为15 mg/L时分别提高8.10%、10.02%、11.93%、13.21%和5.90%。说明叶面喷施15 mg/L烯效唑能明显增强半夏对干旱的抵抗力,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烯效唑浸种对高粱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1~2mg/L烯效唑浸种后,高粱幼苗叶片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降低.说明烯效唑有助于培育壮苗,并增强高粱幼苗的抗逆性.5mg/L烯效唑浸种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表明,麦茬免耕直播水稻在拔节前10d,以100mg/kg 烯效唑每667m2用50kg溶液喷施,具有防倒伏作用,不影响产量;直播水稻在拔节期一般不施用烯效唑.抛栽水稻以100mg/kg烯效唑每667m2用50kg溶液,在抛栽前3d喷施,有增穗增产和抗倒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S3307)浸种对绵麦31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绵麦31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烯效唑(0(ck)、5 mg/L、10 mg/L、20mg/L)浸种处理小麦种子后对成苗的影响。对不同烯效唑浓度处理后的发芽种子呼吸强度、幼苗根系活力、形态指标,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S3307抑制小麦发芽种子呼吸强度,随烯效唑浸种浓度提高而呈递减趋势,20 mg/L烯效唑处理的呼吸强度最弱,对照组最强;经10 mg/L处理的幼苗根冠比最大;随着烯效唑浸种浓度提高根的生长呈递增趋势,苗高呈递减趋势;幼苗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多,幼苗的MDA含量逐渐减少。结论:烯效唑可以提高小麦生长势及抗性,烯效唑浓度以20 mg/L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烯效唑浸种和多效唑喷施的方法,控制秧苗高度,提高秧苗素质,解决双晚软盘育秧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以150mg/kg左右为宜。多效唑喷施浓度以400mg/kg左右为宜,用水量750kg/hm2。烯效唑浸种效果优于多效唑喷施,使用方便,更适合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铁、硼、钼肥不同施用方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丰花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Fe、B、Mo肥基施、浸种、叶面喷施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e、B、Mo肥的增产作用为基施〉浸种〉叶面喷施,施B〉施Mo〉施Fe,Fe、B、Mo单独施用的增产效果好于配合施用;Fe、B、Mo肥叶面喷施有利于提高花生籽仁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基施可以提高O/L值。  相似文献   

17.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智能温室内用不同浓度烯效唑药液对甜瓜穴盘育苗进行浸种处理和播种后浸润基质处理.结果表明,烯效唑能有效降低甜瓜秧苗株高,提高秧苗根冠比、壮苗指数,有利于培育壮苗.试验采用基质穴盘育苗,平均日温20~25℃,夜温15~18℃,最佳浸种浓度为0.1 mg/L 和0.2 mg/L,最佳浸基质浓度为0.2 mg/L.  相似文献   

18.
苗期喷施烯效唑对油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烯效唑在油菜机械化种植中的应用,2~4叶期用50 mg/L、75 mg/L、100 mg/L和150 mg/L的烯效唑喷施油菜幼苗(1或2次),研究烯效唑对幼苗生长调控、光合生理特性、植株抗倒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苗株高、最大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均随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当处理浓度≤100mg/L,根干质量和根颈粗随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幼苗高、最大叶面积和根干质量随烯效唑处理时苗龄的增大而增加。叶片净光合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成熟期的株高和分枝点高度均随烯效唑处理浓度和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而根颈粗、根干质量和单位长度茎秆干质量增加,植株抗倒能力增强。烯效唑浓度≤100 mg/L,处理1次,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和种子产量增加。2~4叶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烯效唑,种子含油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2叶或3叶期用≤100 mg/L烯效唑处理幼苗,可有效降低成熟期株高,增强植株抗倒性,有利于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浸种处理试验,筛选促进甘蔗分蘖提早发生、分蘖成茎率高的烯效唑适宜浓度,提高甘蔗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及产量。【方法】试验采用桂糖42号的常规蔗种,设0(CK)、20、40、60 mg/L 烯效唑4个浓度处理,浸种处理2 h。【结果】20、40、6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新植蔗SPAD值分别比CK增加20.5%、21.1%、27.2%,差异极显著,分蘖率分别比CK增加48.96%、119.74%和169.90%,差异极显著;4个处理中,以20 mg/L烯效唑浸种处理的有效茎数和产量最高,其中新植蔗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59 640条/hm~2和102.22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8.32%和8.48%,宿根蔗的有效茎和产量分别为72 894条/hm~2和105.56 t/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45%和16.05 %。新植和宿根蔗的蔗糖分并不随着烯效唑浓度的增加而变化。【结论】用20 mg/L烯效唑浸种,可有效提高新植蔗苗期+1叶的SPAD值,可提高新植蔗的分蘖率、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和产量,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产量,说明烯效唑浸种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烯效唑浸种对晚稻培育壮秧和增产的作用,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晚稻生产中用烯效唑浸种,可使秧苗矮壮,叶色浓绿,分蘖提早、多蘖,根系发达,田间有效穗数增加,产量增加,效果优于目前常用的多效唑;使用浓度以30mg/kg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