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玮琳  夏英 《世界农业》2021,(3):108-119
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村公共支出对减贫的空间溢出特征,为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国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支出减贫效应的结构性差异明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农村公共支出减贫效应显著,而农村人居环境支出的减贫效应不显著。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具有空间外溢特征,农村公共支出不仅对本地区的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空间特征相似地区产生了一定的溢出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中,各项农村公共支出的减贫效应表现不一致,空间差异性明显。基于此,决策者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村公共服务减贫的结构性差异;充分发挥空间合理分布的溢出效应,解决区域贫困问题;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大局出发,加强区域间特别是经济地理相似地区的合作与联系,以期发挥各项农村公共支出的最大减贫效应。  相似文献   

2.
伍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08-212
2001-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贫困发生率下降1.58%;分区域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较高的贫困减少速度,但是各区域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和减少速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最高,贫困群体的脆弱性明显,但其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效应比中部地区强.实证检验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2008—2017年中国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邻接矩阵和反地理距离矩阵,在进行空间相关检验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对农村减贫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省级层面上,农村贫困水平表现出显著(P<0.0...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贫困理论的视角,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贫困发生之间的关系,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并运用2006—2012年新疆17个边境重点贫困县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贫困发生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地理条件对农民收入和农村贫困率有显著影响,政府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可以缓解自然地理环境对贫困效应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贫困率的减低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业发展在政策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培育农业等支柱性产业从而形成持续内生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减贫的重要途径。农业发展在公共政策与减贫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农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中介效应,公共政策通过农业发展这一中介变量有效推动了减贫进程。按照公共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推动贫困减缓这一逻辑脉络,构建了公共政策、农业发展与减贫效应三大系统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分阶段探究了2000-2015年公共政策减贫过程中农业发展在各时期的减贫作用强度及其动态演变趋势,并对农业发展在政策扶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农业发展对政策扶贫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公共政策的减贫效应中约有45.25%的贡献来自于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中介效应;单纯的公共政策对于贫困减缓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呈现下降趋势,而农业发展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则逐年增强。研究表明,我国多元化的减贫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内生式减贫机制逐渐健全并已经发挥作用,公共政策对农业发展和减贫的促进作用呈边际递减态势。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农业尤其是特色农业的扶持,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减贫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其次促进当前我国扶贫攻坚战略应尽快转向换挡,千方百计推动已经形成的内生减贫系统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国除了港澳台及西藏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引入空间计量方法,先通过莫纳指数测度空间效应大小,然后利用LM和WALD检验确立具体用哪种空间计量模型,而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度量数字乡村建设对邻近地区贫困状况的效应,并将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溢出效应)。主要实证结果包括:互联网虽然对于本地区的减贫有正向影响,但是对周边地区的减贫存在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健康人力资本的减贫增收效应对于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为厘清农村环境治理、健康人力资本与居民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基于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农村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村环境治理对居民减贫增收及不同来源收入的影响,探究其影响的阶段性差异和区域性差异,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健康人力资本在农村环境治理影响居民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环境治理对居民减贫增收存在倒“U”形影响,在2004—2008年及2019—2020年这2个阶段均显著。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村环境治理对农业收入存在促进作用,在2009—2018年这一阶段更明显;对非农业收入存在倒“U”形影响,在2004—2008年及2019—2020年这2个阶段均有所体现。从区域层面来看,农村环境治理对东、西部地区居民减贫增收起到倒“U”形影响,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农村环境治理与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均显著正相关;与非农业收入在东部地区呈倒“U”形关系,中部地区呈正相关关系,西...  相似文献   

8.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需要从激发内力入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而人力资本是激发内力、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因素。基于人力资本视角,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减贫的影响,探讨了非农就业水平在人力资本作用于贫困过程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在相对贫困的标准下,贫困农村家庭的教育、健康、技能培训和迁移水平均比非贫困农村家庭的水平低;教育、健康、技能培训和迁移人力资本均对农村家庭减贫具有显著影响,且健康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作用大于技能培训大于迁移大于教育;人力资本会通过非农就业水平对农村家庭减贫产生作用。给出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的对策和促进非农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即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较高的正向溢出影响,而东部地区的空间负外部性更明显;从时间维度上来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的基础上,运用稳定性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与减贫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随着年份变化由大变小,贫困发生率先增大后减小;长江经济带贫困...  相似文献   

11.
普惠金融是消除贫困的有效方式,为区域性减贫提供了解决路径,但普惠金融发展对提高贫困人群的收入及区域减贫的效果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安徽省2011—2017 年16个地级市有关经济指标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减贫存在收入效应与区域异质性,即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减缓贫困,但各区域在减贫效果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中皖南地区的减贫效果显著,皖中地区反而会抑制贫困的减缓,而皖北地区的减贫效果则不显著。因此,应推行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化政策,以提升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2.
应用传统统计研究手段和探索性空间数据研究方法,对贵州省88个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贫困发生率整体情况进行研究,从全局空间和局部空间相结合的视角,揭示县域经济发展和贫困的耦合交互关系,从空间耦合效应角度寻求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的协同发展,为精准扶贫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黔中、黔北与黔西北地区,贫困发生率分布整体呈现中北部低、西南部高的"U"型态势,黔北和黔西南部分地区减贫速率较快。经济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内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低耦合协调地区主要位于贵阳市所属区以及周边县(区),经济发展基础好,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与经济涓滴效应。高度耦合协调地区主要位于黔东南地区,为空间贫困陷阱区域。据此,提出贵州省应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等政策,弥补因区域经济发展不足而陷入贫困的县(区),同时为其他区域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小农户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对农户减贫增收效应问题,以西部12省(区、市)为例,根据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发育度与农户减贫增收之间的关联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发育度与农户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效应;在构建的农产品供应链发育度评价指标体系中,第一产业产值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人均农业GDP、平均农膜用量、平均柴油用量、灌溉面积比对欠发达地区农户减贫增收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1995~2005年问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影响的地方财政支出主要是生产性事业费支出、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和政府机构支出,地方财政农业支出虽然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他几项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缓减贫困一直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政府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2003~2011年中国26个省市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定量研究农村小额信贷缓解农村贫困的效应。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其降低农村绝对贫困的程度效应要大于降低农村贫困人口相对收入短缺和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效应。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效应,应进一步放开小额信贷发展的约束成分,改进贫困农户贷款评级授信的方式,提高小额信贷缓减贫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既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贫困农户减贫增收的现实路径。在农业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通过培育农产品供应链以此带动农户减贫增收致富,是当前市场化减贫的重要方向。基于滇、桂、苏、闽四省(区)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关联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具有正向作用,加入农产品供应链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且对欠发达地区的作用发挥优于发达地区。有无加工销售、农产品出售渠道、对供应链管理认可程度等供应链融入状况关键因素对农户减贫增收影响明显。因此,重视采取整合区域农业资源与要素,培育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协调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关系,构建小农户稳定融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深入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等优化措施,方能充分发挥农产品供应链对农户减贫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贫困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减贫增收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及对贫困社员的增收作用机制,构建了能力视角下的贫困农户参与合作社减贫的内在机理与理论框架,并根据实地调查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等方法,以信息获取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需求表达能力3个社员能力维度,检验其在合作社中贫困农户的参与行为和减贫增收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贫困社员收益的提高程度不仅取决于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资本参与和农业生产经营等业务参与行为,更取决于社员个人能力的提高程度;2)在贫困社员三个维度的能力中,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对其收益提高的影响程度最大;3)为了促进社员稳定可持续减贫与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鼓励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更应注重提升社员的各维度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省县域单元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2011年江苏省县域农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域差异,并利用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等区域差异统计方法分析10年间江苏省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的动态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江苏省农田经济密度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截至2011年形成苏锡常高值连绵区和苏北个别县域高值区;(2)2001—2011年县域间农田经济密度动态差异呈现大幅度波动态势,但苏南、苏中、苏北3个区域间的区间差异始终处于波动性增大趋势,另外3个区域所辖县区的内部差异大小顺序为苏北苏中苏南;(3)2001—2011各县区农田经济密度相对发展速率变化幅度较大,整体顺序为苏南苏北苏中,10年间各县区发展速度是2011年现状形成的基础。研究县域农田经济密度空间演变及区域差异有利于苏南、苏中、苏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恰当的农业发展策略,为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31省农村居民消费的8个维度,运用ELES方法测算出基本需求支出份额,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进而计算出各地区不同维度的相对贫困指数和各地区多维贫困指数,并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贫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区域的相对贫困指数与多维贫困指数都呈现出"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的空间梯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空间格局的主次因素,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个区域农民收入水平越高、非农收入占比越大、文化教育程度越高,则区域总体贫困程度越轻。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尤其是工资性收入比重,加大农村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则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6年江浙两省县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构建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研究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公路建设水平都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地区公路密度的增大不仅能显著缩小本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对其他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浙西南、苏北、苏中及农村地区的资金倾斜力度。且各级政府应积极统筹规划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应统筹规划、积极协调各县市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江苏省与浙江省之间、各县市之间也应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以进一步发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