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杀菌剂防治荞麦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7种杀菌剂对荞麦立枯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99%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佳,防效为78.57%,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75.22%、70.46%,3种药剂对荞麦立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3.
2-乙酰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是以2,4-二乙酰基间苯三酚为先导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筛选得到的高活性化合物之一。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乙酰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对棉花立枯病和小麦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按种子重量1%的可湿性粉剂拌种处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效达56.76%,200 mg/L浓度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达41.8%。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六安市种子公司开发的棉花种衣剂进行了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20%福美双·甲基立枯磷悬浮种衣剂1:40-50包衣,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苗期炭疽病和立枯病,且防效超过50%福美双粉剂和20%甲基立枯磷拌种.  相似文献   

5.
GC-MS内标法定量分析植物组织中的JA、IAA和AB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同时定量测定植物组织中茉莉酸(JA)、吲哚-3-乙酸(IAA)和脱落酸(ABA)的方法。实验以欧洲灰杨叶片为材料,在用80%冷甲醇提取激素时,一并加入ABA、IAA和JA的内标(D3-ABA300ng,13C6-IAA60ng和DHJA80ng),激素提取液浓缩至水相,调pH2.5~3.0后经乙酸乙酯萃取、Sep-PakC18小柱纯化,甲酯化后,GC-MS定量测定ABA、JA。IAA经甲酯化后再经TMS化(三甲基硅烷化),用GC-MS定量测定。经检测:盆栽欧洲灰杨叶组织中脱落酸含量为120.170~128.771ng/g(鲜质量),茉莉酸含量为1.697~6.974ng/g(鲜质量),吲哚乙酸含量为4.990~14.776ng/g(鲜质量);脱落酸含量最高,其次是吲哚乙酸,茉莉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共毒因子法,测定小檗碱与山豆根、炉甘石、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剂对番茄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小檗碱(0.280 mg/mL)与10%山豆根(2.257mg/mL)、小檗碱(0.1555mg/mL)与炉甘石(0.062 5 mg/mL)复配使用对灰霉病菌抑制效果较佳,小檗碱与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能促进灰霉菌生长。电镜观察发现,经小檗碱和山豆根、炉甘石复配处理的灰霉病菌菌丝扭曲、干瘪。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小檗碱可湿性粉剂1 000倍稀释液对灰霉病菌的防效为71.7%,小檗碱与山豆根、炉甘石、复硝酚钠、芸薹素内酯合用均能增加小檗碱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由此可知,小檗碱可与山豆根、炉甘石、芸薹素内酯、复硝酚钠复配用于番茄灰霉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碧护"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是德国科学家根据植物化感原理研制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产品,内含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吲哚乙酸等植物内源激素。作物使用后,能诱导作物提高抗逆性、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解除药害,是一种复合平衡植物生长调节剂。1.主要成分该产品总有效成分含量0.136%,含赤霉素0.135%,含吲哚乙酸0.00052%,含芸苔素内酯0.00031%,另含有10余  相似文献   

8.
试验观察了吲哚丁酸、萘乙酸、吲哚乙酸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双红葡萄扦插育苗的作用。结果表明,500 mg/L吲哚丁酸处理、2 000 mg/L吲哚乙酸处理的扦插苗成活率最高,达80%;1 000 mg/L萘乙酸处理对双红葡萄根系的生长有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吲哚磷酸甘油酯醛裂解为吲哚,而吲哚则是植物中一种重要的代谢中间体,TSA通过调控植物体内的吲哚水平,从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通过对菘蓝ItTSA1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推测菘蓝ItTSA1基因对于茉莉酸甲酯和赤霉素2种激素反应敏感。通过验证实验发现,菘蓝ItTSA1基因在赤霉素和茉莉酸甲酯的刺激下表达量有显著提升,由此可推断出菘蓝ItTSA1基因可能介入植物的开花以及植物的抗虫抗病害,为进一步探究菘蓝ItTSA1基因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土传病害的药剂,开展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拌种处理,0.136%吲哚·赤霉素·芸苔素30 g/hm~2+植物免疫诱导可湿性粉剂750 g/hm~2苗期始喷施2~3次,间隔7~10 d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马铃薯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1.
用利菌杀等生物制剂防治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利菌杀、3;多氧清喷雾防治棉花、西瓜、番茄立枯病防效达80;~95;、20;菌毒克星700倍喷雾防治立枯病防效达70;,而63;蓝盾铜600倍、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喷雾防治的防治效果仅为40;~6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天然彩色棉是理想的绿色、环保、健康纺织原料,建立并优化棕色棉和绿色棉胚珠离体培养体系,研究渗透压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等生长物质对彩色棉胚珠培养纤维发育的影响,为彩色棉纤维色泽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棕1-61、RT白絮、绿棉CC28为材料,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方法种植,在开花当天标记棉铃,取开花后3 d的棉铃进行离体培养。所有处理均在BT培养基基础上添加10.0 μmol·L-1的IAA和5.0 μmol·L-1的GA3,此外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氯化钠、氯化钾、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和类黄酮代谢前体物质(苯丙氨酸、阿魏酸)进行处理。除了考察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甲酯交互作用的试验外,其他均为品种和处理的双因素试验。在离体培养30 d后观察纤维显色状况、测量纤维长度并称取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试验中每个处理的数据均计算平均数和标准误,主要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或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离体培养条件下彩色棉纤维在培养后15 d显色;适合彩色棉胚珠生长和纤维发育的最佳处理为5 g·L-1蔗糖,其中棕1-61纤维长度、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28.35%、20.69%、103.70%和75.84%(P<0.05),绿棉CC28纤维长度、胚珠鲜重、纤维干重和胚珠干重比对照分别显著增加8.10%、16.07%、63.14%和82.76%(P<0.05);0.05 μmol·L-1MeJA处理时棕1-61纤维长度比对照显著增加22.90%(P<0.05),CC28纤维长度对照增加4.39%,差异不显著;0.5 μmol·L-1BR处理使棕1-61、CC28纤维长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22.46%和11.56%(P<0.05);25 μmol·L-1阿魏酸处理下棕1-61、CC28纤维长度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8.72%和8.81%(P<0.05);添加适宜浓度的甘露醇(30 g·L-1)、氯化钠(0.10 mol·L-1)、氯化钾(0.20 mol·L-1)、蔗糖(10 g·L-1)、茉莉酸甲酯(40 μmol·L-1)或者苯丙氨酸(0.10 mmol·L-1)有利于棕色棉显色,其中40 μmol·L-1茉莉酸甲酯效果最好;试验所用的生长物质处理下,绿色棉显色差异不大。【结论】蔗糖为彩色棉胚珠生长和纤维发育提供了糖源和渗透环境;适宜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油菜素内酯或阿魏酸有利于棕色棉和绿色棉纤维伸长发育;油菜素内酯和茉莉酸甲酯存在交叉作用,油菜素内酯主要参与纤维伸长过程中,而茉莉酸甲酯可能参与到棕色棉色素代谢过程中;一定浓度的甘露醇、氯化钠、氯化钾、蔗糖、茉莉酸甲酯或苯丙氨酸有利于棕色棉色素合成;渗透压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类黄酮前体物质对绿色棉纤维显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三种不同药剂对刺五加苗期立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并对三种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25克/升咯菌腈ZX对刺五加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2.19%;其次是30%甲霜·噁霉灵AS,25%克百·多菌灵ZX防治效果最差,仅为61.34%。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进行 60% 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对白术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60% 井冈霉素A可溶粉剂 495~540 g·hm-2处理,第3次药后14 d,防效 76.9% 以上,与对照药剂 20% 叶枯唑可湿性粉剂270 g·hm-2的防效 76.7% 相当,可作为防治白术立枯病的理想药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选用赤霉素、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素心腊梅种子浸种处理,设置125mg·L~(-1)、250mg·L~(-1)和500mg·L~(-1)3个浓度,通过测定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研究及筛选激素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萘乙酸及吲哚乙酸对腊梅种子萌发作用不显著;赤霉素处理对素心腊梅种子萌发具有显著促进效果,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发芽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250mg·L~(-1)处理发芽率达到最高为78%。  相似文献   

16.
对F85-1粉剂拌种防治棉苗根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F85-1粉剂拌种对棉苗子叶期,定苗期立枯病,炭疽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保苗效果达50%,F85-1适宜伴量为干棉籽重量的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一种能够有效诱导烟草提高对赤星病抗性的诱抗剂,为生产中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苯并噻二唑、二氯异烟酸、甲壳素、草酸6种诱抗剂对烟草赤星病的诱导抗病作用.[结果]同一诱抗剂的不同浓度对烟草赤星病的诱导抗病效果不同,其中水杨酸以浓度为2.5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在烟草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达56.6%,茉莉酸甲酯以浓度为1.0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达57.6%,苯并噻二唑以浓度为0.5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62.2%,二氯异烟酸以处理的最高浓度为2.00 mmol/L时防治效果最好,赤星病发生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47.8%,甲壳素同样以处理的最高浓度为2.00 mmol/L时相对防效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50.3%,草酸以浓度为15.00 mmol/L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高峰期的相对防效为46.4%.不同诱抗剂在各自的最佳处理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苯并噻二唑的防治效果最好,烟草赤星病发生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分别达62.2%和57.6%,茉莉酸甲酯次之,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6%和50.1%,二氯异烟酸、甲壳素和草酸在赤星病发生高峰期和后期的相对防效均较低.显著性分析表明,苯并噻二唑处理的相对防效显著高于其他5种诱抗剂.[结论]苯并噻二唑对烟草赤星病具有良好的诱导抗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潜山市思迈庄园葡萄园选择红巴拉多作为试验对象,开展杜高叶翠、0.01%芸薹素内酯水剂和杜高叶翠4份+0.01%芸薹素内酯水剂复配剂叶面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肥种类以杜高叶翠4份+0.01%芸薹素内酯水剂复配剂为好,该复配剂施用浓度以700~1 0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枯草芽孢杆菌 Yz 菌株发酵原粉对棉花苗期病害的抑菌活性,并以活芽孢下降率、 棉花种子发芽率为指标筛选 Yz 菌株发酵原粉的丸化种衣剂配方。【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 Yz 菌株发酵原 粉对棉花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的抑菌活性;采用 L9(33)正交试验,测定不同助剂对 Yz 菌株发酵原粉活 芽孢下降率及棉花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筛选最佳丸化种衣剂配方。【结果】枯草芽孢杆菌 Yz 菌株发酵原粉 50 倍稀释液对棉花立枯病、棉花炭疽病和棉花红腐病的校正抑菌圈直径分别为 10.07、15.54、8.96 mm,随原粉浓 度的降低,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最佳助剂分别为硅藻土、羧甲基纤维素钠、木质素磺酸钠。【结论】枯草芽 孢杆菌 Yz 菌株发酵原粉对棉花立枯病、棉花炭疽病和棉花红腐病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硅藻土、羧甲基纤维 素钠、木质素磺酸钠和 Yz 原粉的最佳组合比例为 3∶0.8∶0.1∶1。  相似文献   

20.
检测福州茉莉红茶香气成分,研究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品质的相关性。以福州市茶王赛茉莉红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茉莉红茶香气组分,通过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气成分组成,利用MPP和SPSS软件分析茉莉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福州茉莉红茶中共鉴定出36种香气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酯类、3种含N化合物、15种萜烯类化合物和5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13.51%~22.94%)、苯甲醇(7.25%~19.22%)、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12.34%~22.49%)、乙酸卞酯(12.54%~19.64%)、α-法呢烯(8.66%~15.61%)和氨茴酸甲酯(7.21%~9.89%)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前3个主成分呈较大相关(载荷量0.6或-0.6)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7、7和3种,筛选出茉莉红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δ-杜松烯、α-法呢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和氨茴酸甲酯,其中前5种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的品质成正相关,后4种香气与茉莉红茶的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