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耦合度协调分析,揭示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特征,以期为提升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提供一定的建议依据,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过程】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内涵与特征,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模型选取压力、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指标构建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时序演化和影响因素耦合度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2008-2017年间,总体上安徽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贴进度Tj由2008年的0.2738上升到2017年的0.6628,呈波动上升趋势,综合承载力等级实现了由较差等级到良好等级的根本转变;从子系统上看,五大子系统贴近度均呈不同幅度的上升趋势,其中压力子系统贴近度由2008年的0.3414增长到2014年的0.6377后保持高位平稳趋势,生态建设压力驱小。在样本期内,安徽省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13年后增速明显,实现了由勉强协调到良好协调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各因素间的关系,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riving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Management,DPSIRM)模型作为框架选取评价了23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调查选取了南京市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的指标数据。并应用模糊评价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应用熵值法赋予各个指标和各个子系统权重。  相似文献   

3.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人口快速增加给太湖流域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文章基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现状,从水资源、水污染、社会经济3个方面构建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对数函数作为单项指标的承载度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1992—2011年的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城镇恩格尔系数、工业重复用水率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是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近20年太湖流域水环境整体上虽有好转趋势,水环境承载力由弱可承载状态变为基本可承载状态,其中社会经济子系统承载力和水污染子系统承载力的增加是水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影响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持和提升太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平潭岛合理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别选取平潭岛快速城镇化开发初期2005—2011年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生态安全评价与分析,并选取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2001年作为生态状态基础年份进行对比。根据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与平潭岛实际情况,筛选了海岸带与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70个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建立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发现平潭岛的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良好级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通径分析法探讨可能影响平潭岛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的因子,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驱动力因子、响应因子以及状态因子决定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状况;通过趋势预测发现平潭岛未来10 a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从良好状态进入生态安全程度较高的理想状态。重点研究平潭岛未进入实验区之前的生态安全状况,进入实验区建设之后的生态状况由于时间较短,数据并未实时准确获取。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杭州市土地承载力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性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regressive,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土地人口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及社会经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影响效应和耦合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承载力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性处于中级失调级别,耦合度评价级别呈"拮抗—低水平耦合—拮抗"变化态势。各承载力系统受自身变动冲击的影响最大,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5.2%、52.7%和78.9%。生态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较强的正向响应,方差贡献率为43%。土地人口承载力对其他系统的动态影响作用较小,对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的冲击贡献率分别为3.4%和5.8%。  相似文献   

6.
以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为基础构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运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Topsis模型)对2008—2017年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诊断,探讨人类活动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单位GDP废水排放强度、单位农用地一产业增加值、单位GDP能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土地经济密度等是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2)2008—2017年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由较不健康状态上升到了较健康状态,但距离健康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3)从各子系统进行分析,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系统的健康状况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都在向较好水平发展.基于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和土地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的问题,适用于土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结论】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图8表1参31  相似文献   

8.
为定量研究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基于其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依据P-S-R模型构建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按照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天津市2000—2014年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生态环境承载力隶属度值呈上升趋势,承载力等级从超载状态上升到可承载状态。其中,压力层、响应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稳步上升,分别在2009和2010年达到可承载状态;状态层生态环境承载力等级呈波浪式变动,虽发展趋势不容乐观,但也有所好转,这说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制约生态环境承载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运用PSR模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层面选出18个指标构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OPSIS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进行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测算。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改善明显,2003—2007年为小幅下降阶段,2007—2013年为缓慢上升阶段,2013—2018年为大幅上升阶段;各子系统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由状态子系统向压力子系统转移;土地生态压力子系统成为主要限制因素,主要障碍因子为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口密度等。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发展状态良好,但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维护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姚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345-7348
[目的]研究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方法]在考虑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的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为框架,提出了在多级开发影响下的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原则及相关方法。[结果]基于DPSIR模型的流域环境变迁及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为驱动力指标、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响应指标,每个指标类型又有多个可选指标。[结论]该研究为我国流域生态安全评估以及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系统反映河南省耕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及发展状况,依托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评价了河南省2008—2018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DPSIR模型状况,并采用GM(1,1)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PSR-改进TOPSIS模型的安徽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将TOPSIS模型应用到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当中,以解决目前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当中参照标准的适用性问题。同时为了消除TOPSIS模型自身局限性,引入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改进。从PSR(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8项指标构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客观赋值,并以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水平标准,南北地区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资源环境承载力南方地区明显高于北方,且存在一定的地域相近性。其中黄山承载力达到优等,池州、宣城承载力处于良好水平,安庆、六安、芜湖和合肥处于中等水平,铜陵、滁州、马鞍山、亳州、蚌埠、宿州、阜阳、淮北和淮南处于较差水平。同时分别对各城市的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进行分析并找出影响承载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改进后的TOPSIS模型运用到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解决参照标准的适用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支撑,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转型绩效的驱动与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社会-资源三者统筹发展的视角,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把信息熵与TOPSIS法相结合建立产业转型绩效评价模型,采用驱动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诊断其驱动因素及拖慢产业转型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2010-2018年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转型综合绩效水平经历了极差、较差、中等、良好4个发展阶段,整体呈上升趋势;产业子系统是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转型中的系统层驱动因素,林业总产值、林下经济产值、森林公园占地面积占比、森林生态旅游产值以及森林绿色食品产值是指标层驱动因素;社会子系统是产业转型的系统层障碍因素;销售产值、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比以及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指标层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环境协调性、社会可接受性、经济可行性三方面建立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法、均方差决策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哈尔滨所辖10县(市)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土地承载力综合指数表明,高承载能力区包括其中通河县、依兰县、五常市;中等承载力区包括依兰县、延寿县、宾县;低承载力区包括方正县、双城市、巴彦县、尚志市.障碍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承载是高承载力区(通河县、延寿县、木兰县、双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社会承载力是中等承载力区(五常市、依兰县、宾县)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力是低承载力区(巴彦县、方正县、尚志县)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从环境协调性、社会可接受性、经济可行性三方面建立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法、均方差决策法计算指标权重,最后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哈尔滨所辖10县(市)2010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土地承载力综合指数表明,高承载能力区包括其中通河县、依兰县、五常市;中等承载力区包括依兰县、延寿县、宾县;低承载力区包括方正县、双城市、巴彦县、尚志市。障碍因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承载是高承载力区(通河县、延寿县、木兰县、双城市)的主要障碍因素;社会承载力是中等承载力区(五常市、依兰县、宾县)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力是低承载力区(巴彦县、方正县、尚志县)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1-2011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M(1,1)模型对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池州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 GM(1,1)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较好地预测2012-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的发展趋势.2就土地生态各子系统而言,呈现出土地生态系统压力上升、状态好转、生态环境的人文响应不断加强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2001-2020年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0.765 9增加到2020年的0.860 8,安全等级由良好级上升到安全级.3影响池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人均耕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水平、水土协调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保护区面积比重等,这些因素是今后调控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18个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5-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评价其驱动力.分析出2005-2013年,F值从-2.341 7增加到3.380 5,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农业生产和人口数量是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提出应合理控制农业人口数量,合理规划灌溉面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等建议,以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借鉴"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控制力"概念模型,依据数据可获取性,构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江苏省南通市海岸带为例,利用状态空间法开展研究区2005年、2008年和2009年综合承载力评估,五县(市)陆域、滩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基本处于可载状态,部分县(市)出现满载。从2005年至2009年,滩涂、海洋和区域综合承载力基本呈上升趋势,海门市海洋和区域的综合承载力上升分别为124.61%和142.98%;而陆域综合承载力呈下降趋势,如东县下降达22.42%。基于指标承载力贡献率分析,污染物及能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压力是影响综合承载力关键因子。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作为制定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小飞  丁伟  施玉  于龙  柏家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14-11816,11826
采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建立了楚雄州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楚雄州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分别由-3.748、-2.073、-2.362增长至3.492、1.988、3.745,生态安全综合指标从-4.648提高至5.190。各年的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可见楚雄州生态安全总体状况较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现有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