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对温度突变的耐受能力以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率、行为、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Ⅰ: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直接放到20、22、24、26℃的海水中,并在1、2、4、8、12、24、48、96 h时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试验Ⅱ: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驯化到20、22、24、26℃,然后饲养7 d,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试验Ⅰ温度突变过程中,经96 h胁迫,15~24℃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均高于82.29%,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6℃处理组的虾夷扇贝经12 h胁迫后,其存活率便降为0;虾夷扇贝在8、12、24、48、9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23.81℃。在试验Ⅱ温度缓升阶段,26℃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最低(26.13%),15℃处理组的存活率最高(100%),15~22℃处理组的存活率均高于8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2℃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20℃处理组的排氨率最高,温度(t)与耗氧率(RO)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O=-0.1976t2+1.2531t-0.4885(R2=0.973,n=15),温度(t)与排氨率(RN)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N=-0.7373t2+4.5917t-1.3133(R2=0.8047,n=15)。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对温度突变的耐受能力以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率、行为、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Ⅰ: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直接放到20、22、24、26℃的海水中,并在1、2、4、8、12、24、48、96 h时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试验Ⅱ: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驯化到20、22、24、26℃,然后饲养7d,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试验Ⅰ温度突变过程中,经96 h胁迫,15 ~24℃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均高于82.29%,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6℃处理组的虾夷扇贝经12 h胁迫后,其存活率便降为0;虾夷扇贝在8、12、24、48、9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23.81℃.在试验Ⅱ温度缓升阶段,26℃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最低(26.13%),15℃处理组的存活率最高(100%),15~22℃处理组的存活率均高于8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2℃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20℃处理组的排氨率最高,温度(t)与耗氧率(Ro)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o=-0.1976t2+1.2531t-0.4885(R2=0.973,n=15),温度(t)与排氨率(RN)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N=-0.7373t2+4.5917t-1.3133(R2 =0.8047,n=15). 相似文献
3.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在饱食状态下各种大小的河蚬在下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河蚬的个体大小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河蚬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排氨率与其体重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温度对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则随温度的的升高而降低。还发现,河蚬的耗氧率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流水法和静水法测定了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西施舌夜间耗氧率高于白天,在流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21:00和6:00,在静水状态下2个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8:00~21:00和3:00~6:00,两种状态下的昼夜耗氧率平均值分别为(0,84±0.32)mg(O2)·g-1·h-1和(0.92±0.40)mg(O2)·g-1h-1;西施舌流水和静水状态下的昼夜排氨率无明显的差异,其排氨率平均值分别为(0.19±0.03)μmol·g-1·h-1和(0.22±0.01)μmol·g-1h-1. 相似文献
7.
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试验研究了在饱食状态下各种大小的河蚬在下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及其昼夜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和河蚬的个体大小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其中,河蚬耗氧率与其体重之间呈幂函数关系,排氨率与其体重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温度对河蚬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河蚬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某一温度,则随温度的的升高而降低。还发现,河蚬的耗氧率存在着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试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及体重对金鱼呼吸、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耗氧量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耗氧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0.01〈P〈0.05);排氨量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在温度为10~18屯时,金鱼排氨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O.01〈P〈0.05);而当温度在18~22℃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排氨率呈下降趋势,18℃组为峰值:在14℃水温条件下,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耗氧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显著(0.01〈P〈0.05);耗氧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体重的增加,金鱼的排氨量呈现上升趋势,差异极显著(P〈0.01);排氧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水温对金钱鱼幼鱼呼吸和代谢活动规律的影响,为其适宜养殖水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静水密闭式方法,在盐度5条件下,以体质量(8.84±0.32) g/尾的金钱鱼幼鱼为试验对象,设置15,20,25,30和35 ℃不同养殖水温处理,测算并分析不同处理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排泄率、氧氮比、呼吸温度系数(Q10值)、排泄Q10值、窒息点及其变化规律,以明确金钱鱼幼鱼适宜的养殖水温。【结果】养殖水温为 15~30 ℃时,金钱鱼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30 ℃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46 mg/(g·h)、3.81 μg/(g·h)、6.29 J/(g·h)和0.09 J/(g·h),35 ℃时均开始下降。在15~35 ℃养殖水温内,金钱鱼幼鱼窒息点随着水温上升而升高,氧氮比为71.76~261.04;呼吸Q10值平均为2.50,20~25 ℃的呼吸Q10值为1.22;排泄Q10平均为2.23,25~30 ℃养殖水温的排泄Q10值为1.10。【结论】盐度5条件下,金钱鱼幼鱼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15~30 ℃为其适宜养殖水温,其中最适养殖水温为20~30 ℃。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企鹅珍珠贝在不同盐度下(22、26、30、34、38)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规律,旨在为其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所用贝的体质量规格平均为7.46 g(A组)、17.61 g(B组)和28.57 g(C组)。结果显示,当盐度为18时企鹅珍珠贝出现死亡,在盐度22~38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幂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aWb。随着盐度的增加,企鹅珍珠贝的耗氧率也在逐步增加,当盐度为34时,耗氧率达到峰值,当盐度继续增加时,耗氧率会降低。随着盐度的增加,排氨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盐度为38时,排氨率最高。当盐度在22~34之间时,3种规格企鹅珍珠贝的O∶N值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大,在盐度34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根据耗氧率和O∶N值的变化幅度推测其适宜盐度范围为26~34。上述结果表明,企鹅珍珠贝对低盐度适应较差,在养殖生产中应根据盐度变化调整吊养水层。 相似文献
11.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为了研究温度、体质量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测定了温度为13、18、23、28、33℃条件下3种壳长规格(40.58±1.69)、(47.90±0.74)、(50.74±0.85)mm九孔鲍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33℃、盐度为27条件下,九孔鲍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Y=aW(-b)),当Y表示耗氧率时,a值为0.272 7~0.857 9,b值为0.555~0.921,当Y表示排氨率率时,a值为0.415 1~1.184 3,b值为0.462~0.847;温度、体质量及其二者间的互作效应对九孔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温度为13~28℃时,各规格九孔鲍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28℃时耗氧率均达到最高值,而排氨率在13~33℃内持续升高;在不同试验温度下,九孔鲍耗氧率的Q_(10)值为0.202~2.839,平均为1.365,排氨率的Q_(10)值为1.278~3.093,平均为1.813;不同规格九孔鲍的O/N值为0.294~0.795,平均为0.593。本试验结果可为九孔鲍能量学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九孔鲍养殖生产和种苗繁育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江西农业学报》2022,(11)
采用静水式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对7种不同规格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对黄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但温度和体质量的综合效应对这2个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黄鳝的耗氧率(OR)与体质量(W)呈显著的幂函数回归关系OR=aWb。在15~35℃范围内,黄鳝的标准代谢耗氧率变化范围为6~75 mg/(kg·h),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黄鳝的排氨率变化范围为0.31~6.34 mg/(kg·h),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随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体重和温度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g±0.540g、0.5244g±0.0257g、0.2886g±0.0421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形)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0=αW^-b,其中口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α0W^-b0咖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形)满足以下方程:0=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4.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6)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软体部干重(0.9901 g±0.540 g、0.5244 g±0.0257 g、0.2886g±0.0421 g)和温度(13、18、23、28℃)对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耗氧率影响极显著(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中国蛤蜊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中国蛤蜊单位体重耗氧率(O)与软体部干重(W)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O=aW-b,其中a的取值为0.695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1.762,平均为1.449,b的取值为0.4460.587,平均为0.542。温度、个体大小对中国蛤蜊的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中国蛤蜊个体的增大,其单位体重排氨率(N)逐渐降低;排氨率与其软体部干重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以用幂函数N=a0W-b0表示。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T)、软体部干重(W)满足以下方程:O=0.258+0.561W+0.239T(R=0.680,F=19.342,P<0.01);N=2.973+38.361W+16.897T(R=0.736,F=26.535,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耗氧率(OR)和排氨率(NR)的影响。[方法]设置5个温度梯度和5个盐度梯度,测定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OR和NR的影响。[结果]在18~34℃范围内,栉江珧单位体重OR和NR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分别为260.82~585.90μg/(g·h)和26.32~42.19μg/(g·h),OR和NR与温度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T=-16.14lt^2+197.58t+89.29l(R^2=0.9738);NRT=-0.6981t^2+8.4677t+17.792(R^2=0.9733):在21~41盐度范围内,栉江珧单位体重OR和NR先随盐度增加而降低,在盐度31时达最小值,然后随盐度增加而升高,其变化分别为:575.82~734.40μg/(g·h)和36.78~54.45μg/(g·h),0R和NR与盐度之间的相关方程分别为:ORs=37.929s^2一214.27s+867.6(R^2=0.9872);NRs=3.5442s^2-19.748s+62.08(R^2=0.9461);表明在正常盐度下,贝体能量消耗较低。[结论]温度和盐度对栉江珧OR和NR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4)
为了解盐度对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6.5 m×2.5 m)、水深1.3 m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7.5、10、15、20、25、30)对体质量为(3.65±0.82)g褐菖鲉幼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摄食率、饲料系数的影响试验,以及在水浴静水条件下,不同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在10、15、20盐度组中生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97.50%、98.33%、91.67%,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04、2.001、2.077%/d; 5、7.5和30盐度组褐菖鲉幼鱼成活率分别为0%、19.17%、76.67%,均显著低于10、15、20盐度组(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饲料系数为1.230~1.367,其中15、20和25盐度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7.5和30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摄食率为1.282~2.157%/d,其中15、20和25盐度组摄食率均显著低于7.5和30盐度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盐度为7.5~30范围内,褐菖鲉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盐度为15和25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137 mg/(g·h)和10.406μg/(g·h),之后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即y=-0.0002x~2+0.0091x+0.0512(R~2=0.9287);褐菖鲉幼鱼的O/N值范围为12.160~16.415。研究表明,褐菖鲉幼鱼具有较强盐度耐受能力,可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水体,比较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7.
18.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4)
为了解盐度对褐菖鲉Sebastisucus marmoratus幼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在室内水泥池(6.5 m×2.5 m)、水深1.3 m的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盐度(5、7.5、10、15、20、25、30)对体质量为(3.65±0.82)g褐菖鲉幼鱼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摄食率、饲料系数的影响试验,以及在水浴静水条件下,不同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养殖试验共进行8周。结果表明:褐菖鲉幼鱼在10、15、20盐度组中生长较好,成活率分别为97.50%、98.33%、91.67%,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904、2.001、2.077%/d; 5、7.5和30盐度组褐菖鲉幼鱼成活率分别为0%、19.17%、76.67%,均显著低于10、15、20盐度组(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饲料系数为1.230~1.367,其中15、20和25盐度组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7.5和30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褐菖鲉幼鱼摄食率为1.282~2.157%/d,其中15、20和25盐度组摄食率均显著低于7.5和30盐度组(P<0.05),而10、15、20、25盐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盐度为7.5~30范围内,褐菖鲉幼鱼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在盐度为15和25时达到峰值,分别为0.137 mg/(g·h)和10.406μg/(g·h),之后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即y=-0.0002x2+0.0091x+0.0512(R2+0.0091x+0.0512(R2=0.9287);褐菖鲉幼鱼的O/N值范围为12.160~16.415。研究表明,褐菖鲉幼鱼具有较强盐度耐受能力,可通过调节生理代谢水平适应低盐或高盐水体,比较适合其生长和代谢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19.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22,(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盐度对壳长为(3.41±0.25)cm的香螺Neptunea cumingii幼螺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对香螺幼螺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O∶N)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一定盐度范围内,试验组香螺幼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盐度为1934时,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34时,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当盐度为1934时,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34时,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当盐度为1929时,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29时,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盐度(S)的相关方程分别为RO=-0.0006S2+0.0382S-0.4622(R2=0.9115)和RN=-0.0001S2+0.0049S-0.0451(R2=0.5529);在温度试验中,试验组香螺幼螺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T)的升高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氧率与排氨率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0、25℃,相关方程分别为RO=-0.0014T2+0.0514T-0.2074(R2=0.8017)和RN=-0.0013T2+0.0078T+0.0109(R2=0.8260)。研究表明,香螺幼螺生存的最适宜温度为20℃,适宜盐度范围为2929时,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超过29时,随盐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盐度(S)的相关方程分别为RO=-0.0006S2+0.0382S-0.4622(R2=0.9115)和RN=-0.0001S2+0.0049S-0.0451(R2=0.5529);在温度试验中,试验组香螺幼螺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T)的升高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氧率与排氨率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20、25℃,相关方程分别为RO=-0.0014T2+0.0514T-0.2074(R2=0.8017)和RN=-0.0013T2+0.0078T+0.0109(R2=0.8260)。研究表明,香螺幼螺生存的最适宜温度为20℃,适宜盐度范围为293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