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江西省水稻主要品种抗瘟基因型的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2个稻瘟病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段接种,测定江西省211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根据试验结果的推导,供试品种分别含有1~6个不等的抗瘟基因,共分为30个类群.其中含1,2和3个基因的品种数分别为130,41和29个,所占比例分别为61.61%,19.43%和13.74%;而含4~6个基因的品种数总共11个,所占比...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利用22个已知无毒基因菌株,对湖南省10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基因型鉴定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阈值为0.78时,可将103个品种分为13类,其中有9类81个品种可能携带已知的抗病基因,其余4类22个品种可能含有未知的抗病基因.另外,具有广谱抗瘟基因Piz5(Pi2)、 Pizt、Pi1和Pi9的品种对鉴别菌株的抗菌频率均大于60.0%. 相似文献
4.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抗瘟基因对稻瘟病菌的不同株系具有不同的抗性。测定了17种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频率和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结果表明:Pi-kp、Pi-9(t)、Pi-ta2、Pi-z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强,抗谱在80%以上,尤其是Pi-z的抗谱达到95%;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比单个基因均不同程度提高,中等抗谱的基因间组合提高明显,选择合适的基因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抗性。 相似文献
5.
毒力频率在水稻抗稻瘟病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毒力频率,分析贵州省部分水稻品种(组合)与稻瘟病菌群体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稻中,特三矮2号,胜优2号毒力频率值最低,杂稻组合中佛-青优青的毒力频率最低,汕优多系1号,威优467,冈优12,冈优22的毒力频率值均低于汕优63(CK),毒力频率在地区间有差异,通过联合抗病性分析,提出了抗性较好的品种(组合)搭配。 相似文献
6.
7.
王云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6(1):28-33
本文对三个抗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进行了抗性基因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大理782和云粳136对所测菌株的抗性分别受pi-ta和pi-i各一对单基因控制;雷火粳持有三对基因分别控制着所测菌株的抗性,其中两对鉴定为Pi-ks和pi-k基因,另一对与已经报导的基因型不符,本研究结果对抗病育种及筛选单基因鉴别品种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吴江稻区稻瘟病菌小种更替规律及抗瘟品种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7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4年从吴江稻区采集的133份稻瘟病标样的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得到6群11个小种。其中,中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占46.5%,为优势小种。监测圃中稻瘟病菌小种的动态与人工接种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稻瘟病菌各小种的发生频率率年度间变化较大,小种的更替与栽培品种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辽宁省水稻品种抗瘟性初步评价俞孕珍,刘志恒王玉山(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科院水稻所)田锚,刘书茂,孙致连王金香(东港市植保站)(普兰店市植保站)辽宁省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水稻面积约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稻瘟病作为主要的流行性病害,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采用等位性测定方法,利用日本稻瘟病单基因鉴别品种和鉴别菌系,测定了滇农1号、282、六云1号、旱谷、楚粳4号、楚粳5号、轰杂141等7个云南水稻品种的基因等位性,结果表明:有2个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由单基因控制,鉴定为Pi-z;另5个品种则由3对基因控制。它们都至少有1个基因与已命名的基因等位,但其它尚未推断的基因则需进一步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7.
18.
1985-1986年,以“HA-4”、“Ba-90-2”、“红突31”、“HA84494”、“V/38”、“837”及“早选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品种的慢瘟抗性。结果表明:病斑大小、单位病斑的产孢量、最终百分病叶面积及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是慢瘟抗性的4个组分,4个组分间彼此高度相关(r-0.8082~0.9741)。就4个慢瘟组分对8个品种做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为3类。“HA-4”、“Ba-90-2”、“缸突31”、“HA84494”及“1952”是慢瘟品种,“V/38”是中慢品种,“837”与“早选4号”为速瘟品种。以ZC_(15)为代表菌研究的慢瘟品种对ZC_(13)、ZE_3、ZF_1及ZG_(14)个生理小种呈类似的慢瘟反应,在田间自然诱发试验田里,也皆表现为抗病。室内外慢瘟性研究结果高度相关(r=0.9972)。 相似文献
19.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丧失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川东南稻区汕优63,冈优22等主栽品种抗瘟性变化与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关系十余年的系统监测和研究分析,探明了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规律,对品种抗性丧失预警和品种布局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稻瘟病菌菌株193(ZB25)对湘资3150(XZ3150),Tetep,关东5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6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抗性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等防御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XZ3150,Teteo抗病性较好,叶瘟发病级数为0级和1级,关东51叶瘟发病级数为2级,为害叶面积约1%,南京11,CO39和丽江新团黑谷发病较重.抗病水稻的POD,PPO,PAL活性显著高于感病水稻.接种后抗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不明显,而感病水稻中该3种酶活性波动较大,240 h后,其酶值甚至低于接种前的水平,该3种酶活性与水稻抗性呈正相关;接种后,抗病水稻中APX活性增加较早,活性增强持续时间也较长;而感病水稻的APX活性增加较迟且其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