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油菜品质育种状况,并针对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国及消费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对油菜品质育种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积极开展了双低杂交油菜选育研究,并且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我国双低杂交油菜育种水平居世界前列。然而,当前双低油菜品种的数量与质量仍然难以满足市场对双低菜籽油消费量增加的需求,优质与非优质油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甘蓝型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工作,在先后育成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14”和“沪油15”的基础上,又育成高产、适应性广、较抗(耐)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16”。  相似文献   

4.
芥甘杂交选育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是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前,油菜曾作为宁德市主要冬种作物种植。由于当时推广的大部分油菜品种菜油中的芥酸和菜籽饼中的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品质差,不适宜食用和饲用。同时由于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效益低下等原因,油菜面积逐年减少,有些县市基本上没有种植。90年代后,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油菜品质育种研究,先后育成了一大批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显著改善了品质。今冬,宁德福鼎等县、市开始引种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具有增加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协调发展以及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高寒阴湿地区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其实际产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油料供应以及农户的经济收入。种植技术是否规范则直接关系到双低油菜的产量,基于此,本文将着重针对高寒阴湿地区双低油菜规范种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华双1号是我校育成的第1个甘兰型双低油菜品种.含油量43%,油中芥酸含量低于1%,每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5μmol,饼中蛋白质含量高于40%,适于三热或两热地区种植.文中对油菜品质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品质育种过程中,对综合优良经济性状,特别是单株有效角果数的选择,以及开展回交,复交和轮回选择,是今后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在国家科委、经委和农收渔业部统一领导组织下,我院经作所参加了国家油菜品质育种的重点攻关研究。经几年的努力,现已育成早熟丰产51双低油菜新品种。 51油菜系用澳大利亚“马努”//“九二油菜”/“奥罗”三交,经四年六代品质负向选择育成的甘兰型优质品种,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自1979年以来,我们逐步系统地开展了甘兰型油菜品质育种的研究工作。先后征集了国内外优质种质资源113份(其中国外96份,余为我国新近育成的一些单低品系和株系),并已测试出优质材料419株和3个株系。从1982年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双低育种为主体,兼顾单低育种。同年6-10月共完成了含油量分析7000余份,纸层析测试了3000余份,氯化钯快速测定了2760份,为进一步开展品质育种工作准备了大量试  相似文献   

10.
南通市滨江临海,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油菜生产大市,常年种植油菜8.67万hm2。自1999年以来,南通市先后承担实施了江苏省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项目“双低优质油菜品种的引进、开发”和“双低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产加销一体化开发”;2002年又实施了国家级南通市优质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市建设项目,涉及良种繁育、商品基地建设、质量检测和信息服务等内容,实际完成项目总投资6 000多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加快了南通市双低油菜生产发展,提升了双低油菜产业化水平。1南通市发展双低油菜产业取得的成效1.1双低油菜生产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十…  相似文献   

11.
“双低”油菜中油杂4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油杂4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内外“双低”油菜优势资源材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方法育成的三系杂交“双低”油菜新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低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种植户也更关注于如何才能获得油菜的高产、优产,简要阐述了双低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以期为遂昌县广泛推广双低油菜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油菜籽是广西主要食用植物油源之一,推广种植双低杂交油菜在地处桂西北石山地区的南丹县发挥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该技术在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油菜种植的科技含量,加快了油菜产业化进程,同时提出了如何依托当地的区域优势,科学发展双低油菜产业的几点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中形成的多项创新成果,在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区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双低春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目前,新疆双低春油菜栽培存在投入高、效益低的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必须改变低效栽培方式。春油菜高效生产需实行"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新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将春油菜主要栽培措施集中在播种和收获环节中,其他措施只在必要时进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对于双低春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是芥酸含量和硫甙含量较低的油菜品种,营养价值丰富,高产栽培前景良好。基于此,从选地、播种、管理等3个方面研究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油菜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近60年内,我国油菜生产技术经历了三次大变革。即从20世纪60年代甘蓝型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20世纪90年代双低油菜的育成和推广;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低杂交油菜的大面积应用,油菜研  相似文献   

17.
双低油菜减少了菜油中的芥酸,并且减少了葡萄糖含量,属于先进油菜品种。因此,探讨双低油菜的高产需要将重点放在栽培技术上,文中以栽培前准备工作作为开端,分析了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望为重庆地区栽培双底油菜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8.
快速鉴别油菜籽品质优劣的世界性难题近期被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攻克,标制着我国双低油菜速测技术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双低优质油菜,是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一九九九年初和一九九九年六月党中央、国务院分别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双低油菜生产”。双低油菜与普通油菜的根本区别在于双低菜籽中芥酸和硫甙含量较低。湖北省人民政府在[1999]111号文件关于湖北省优质油菜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优质油菜种子芥酸含量<2%,硫甙含量<35μmol/g;优质油菜商品菜籽芥酸含量<5…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双低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油菜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迫使油菜种植行业必须进行革新与转型,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引用双低油菜免耕直播种植技术,是油菜种植的最佳选择,但免耕直播油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始终受到种植环境的限制,因此本文就双低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展开探究,并总结出双低油菜免耕直播种植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甘蓝型双低油菜育种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型油菜是上海市郊区唯一的越冬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0000hm~2,平均产量2250kg/hm~2左右。上海双低油菜育种始于1981年,到目前已育成2个低芥酸油菜品种”申优青”和“沪秀青”,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沪油12”目前正在上海市郊区大面积推广。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已实现三系配套,发现甘蓝型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2118AB”保持基因,目前正进入纯化和测配强优势组合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