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丙溴磷防治棉铃虫的抗性风险与混配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棉铃虫室内抗生选育及田间种群抗性调查,对丙溴磷的抗性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相对敏感种群(抗性倍数2.2)经12代9次选育后,达到低水平抗性(6.9倍),LD50值比选育前提高3.0倍;田间种群抗性调查表明,山东聊城种群对丙溴磷已产生低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5.7,由此认为丙溴磷推广使用后存在明显的抗性风险。考虑到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建议用混配混用的方法来延缓抗性的发展,同时还测定了丙溴磷  相似文献   

2.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生水平(抗)。叶片少毛是川棉243的一个形态学方面的抗性特征,由于叶片正面叶脉茸毛密度低、叶肉不着生茸毛,因此川棉243棉株上棉铃虫落卵量分别较常规品种川棉56和中12的低39.0%和27.7%。由于体内富含有毒次生成代谢物质棉酚和单宁,使川棉243具有生化抗性,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的趋性弱、取食量小,取食后生长发育受阻、种群存活率与生殖力下降,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较取食中12和中无151的低39.4%和52.6%。在棉铃虫中等程度发生年份,种植种棉243至少可减少用药防治2次。  相似文献   

3.
田间采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4个地区8个棉铃虫种群,室内采用浸叶法监测不同地理种群棉铃虫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显示:2016-2017年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5.2~65.7倍和24.2~48.8倍,近几年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有上升的趋势;各监测点棉铃虫种群对三氟氯氰菊酯已产生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各地区之间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差异,其中沧县、阳谷和夏津种群抗性上升明显,抗性倍数由2016年的21.3、51.9和128.9倍上升为2017年的90.2、187.5和269.3倍,邱县和安阳种群抗性由高水平抗性转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由145.4和165.7倍降低为72.2和59.1倍;2016-2017年棉铃虫种群对甲维盐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6.2~92.8倍和10.6~89.8倍。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棉铃虫种群对3种药剂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建议避免重复使用或限用同一种药剂,注意与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棉铃虫的抗药性上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美国昆虫学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性的标准测定方法,对江苏等地区棉铃虫抗性水平调查的结果表明:江苏棉铃虫种群对常用杀虫药剂抗性水平是山东虫种的5倍以上,特别是江苏东台种群对滴滴涕的抗性水平,从1975年至1981年提高了12倍以上。因此,江苏种群抗性较强,山东种群较敏感。 以甲胺磷、乐胺磷对上述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分别进行测定表明,棉铃虫两种群的相对毒力或共毒系数基本相近,初步证实抗性种群对甲胺磷、乐胺磷不表现明显抗性;用多功能氧化酶的抑制剂加西维因对抗性种群测定,增效比值达8—27倍由此认为多功能氧化酶可能是导致棉铃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不同棉铃虫品系3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两者对敏感品系的LD50值相差8.7倍,而对一系列抗性品系两者LD50值相差24.3~172.1倍;不同棉铃虫品系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为81.8~2142.8倍,对顺式氰戊菊酯的抗性为23.8~164.6倍。用室内选育的山东阳谷S6抗性品系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增效醚对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的增效比分别为119.3和4.3,说明棉铃虫对两者的氧化代谢抗性机制差异很大。氰戊菊酯和顺式氰戊菊酯对棉铃虫的毒力以及棉铃虫对两种药剂的抗性水平并不是简单的4倍关系,氰戊菊酯中大量无效异构体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氧化代谢抗性机制的演化。  相似文献   

6.
1994-1995年采用点滴法监测了河北成安县棉铃虫对常用菊酯类,有机磷类和氨基到酯类农药的抗性。结果表明,成安县棉铃虫对氯氰菊酯、甲胺磷和灭多威的抗性倍数炒463.4倍、和6.2倍;通过棉铃虫大发生应包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的实施,该县棉铃虫对上述三种农药的抗性数分别降低81.4%、72.3%和61.3%。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对Bt的抗性筛选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通过室内筛选获得了棉铃虫 H elicoverpa armigera ( Hübner)对 Bt杀虫剂、Bt毒蛋白和转 Bt基因棉的抗性种群 ,并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与其它 Bt、化学杀虫剂、新鲜转 Bt基因棉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 ,经 1 6代筛选 ,棉铃虫对 3种 Bt都可以产生抗性 ,抗性上升的快慢顺序是 :Bt杀虫剂 >Bt毒蛋白 >转 Bt基因棉。筛选过程中 ,棉铃虫 7日龄幼虫的体重和成虫羽化率变化明显 ,被选为确定筛选剂量的标准。棉铃虫对 Bt产生抗性后 ,与含有相同基因的其它 Bt产品存在正交互抗性 ,与含有不同基因型的 Bt有较低的交互抗性或负交互抗性。用田间新鲜棉叶测定也得到相同的结果。抗性种群的 7日龄幼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辛硫磷、硫丹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但不同种群的 3龄幼虫的反应差异较大。已经对转 Bt基因棉花有抗性的棉铃虫 ,取食新鲜的转 Bt基因棉棉叶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棉蚜,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农药田间抗性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3年在新乡、镇平、西华不同棉区进行了棉蚜和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蚜在新乡、镇平两地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极高抗水平;棉铃虫在新乡、西华两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高抗水平,而在镇平棉区则处于低抗水平。两虫的抗药性随用药年数的增加而提高,对棉蚜连续使用氰戊菊酯3~5a、棉铃虫6~7a即显示抗性;对棉蚜连续使用该药5~6a棉铃虫9~lla时,抗性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突增,抗性倍数可呈数百倍增加。  相似文献   

9.
棉铃虫对苏云金杆菌(B.t)的抗性监测及延缓抗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采用B.t连续多代汰选的棉铃虫,对B.t能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抗性倍数为24.13。采用浸叶法测定宿县、蒙城、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的抗性,结果表明:宿县、蒙城淮北棉区,棉铃虫对B.t已产生早期低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41和2.52。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尚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为1.37。讨论了治理抗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曹煜 《世界农业》1994,(1):30-31
以色列棉铃虫的抗性治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曹煜棉铃虫H.armigera是以色列的主要棉花害虫,此外,还为害玉米、葵花、豆类等作物,棉铃虫为害棉蕾,通常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发生最重。杀虫剂主要是在此期间得以使用,在抗性治理(RPM)战略实施之前,棉铃...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对久效磷抗性和敏感性品系的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种群生命表,观察比较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对久效磷抗性品系和敏感性品系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结果表明,两品系的适合度差异显著。相对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生长发育上表现为幼虫期和蛹期延长,蛹重减轻,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繁殖上表现为交本配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I)来确定两个品系的相对适合度,抗性品系对敏感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为0.14。认为这是生产上棉铃虫对有磷的抗性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种植转Bt基因棉(以下简称转基因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 ,对于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减少棉铃虫危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转基因棉在不同生物时期和植株不同组织器官抗性存在差异 ,棉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害虫、天敌种群动态发生变化 ,以及棉铃虫对Bt抗性发展的潜在威胁 ,大面积和连年种植转基因棉后 ,势必对棉田害虫发生动态和防治策略产生影响。我国转基因棉从1994年开始小范围试种、示范 ,经过逐步发展 ,1999年已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尤其是河北、山东两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第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研究,定量分析了各种敌类群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病原生物对第二代棉铃虫种群的控制指数(IPC)分别为16.5457,1.3281和1.3715;全部天敌因子第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控制指数(IPC)为30.1377。  相似文献   

14.
沿江棉区棉铃虫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进才  曹长结  吴江霞  蒋末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24-1624,1677
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安徽省望江棉区棉铃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抗性水平。监测结果表明:望江县棉区棉铃虫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的抗性都已达到中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0.54和10.93倍,其LD50和LC50分别为0.0622μg/头和1070.7794mg/ml。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相似文献   

16.
苦楝种核提取物对棉铃虫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饲喂法,用苦楝种核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棉铃虫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含苦楝种核甲醇和石油醚提取物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可以使幼虫历期延长,存活率降低。0.04%甲醇和石醚提取物使棉铃虫产卵量分别减少7.8%和48.8%,种群增长指数分别降低12.2%和48.6%.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苏云金杆菌(B.t)物抗性监测及延缓抗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绣  程福如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56-357,359
室内采用B.t连续多代汰选的棉铃虫,对B.t能产生较强的抗药性,抗性倍数为24.13,采用浸叶法测定宿县,蒙城,安庆棉区棉铃虫对B.t的抗性,结果表明,宿县,城淮北棉区,棉铃虫对B.t已产生早期低度抗性,抗性们数分别为3.41和2.52。安庆棉区铃虫对B.t尚未产生抗性,抗性倍数为1.37,讨论了治理抗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美国棉田棉铃虫类害虫主要是烟芽夜蛾(Hliothis virescense)和美洲棉铃虫(H.zea)。近年来,美国棉花带各州几乎报道了烟芽夜蛾对菊酯的抗性。从美国过去杀虫剂抗性监测情况看,一般说,其敏感基线不那么好,监测不连续并且种群取样有限,因此,FMC公司在1979年开始建立棉铃虫类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监测方案、包括保存烟芽夜蛾对氯氰菊酯的敏感品系和建立烟芽夜蛾幼虫的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了望江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方法]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望江棉区棉铃虫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90%灭多威悬浮颗粒的抗性水平。[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望江棉区棉铃虫种群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已达到中抗水平,对90%灭多威悬浮颗粒已降为低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10.71倍和1.18倍,其LD50和LC50分别为0.063 2μg/头和115.772 8 mg/ml。[结论]为进一步作好棉铃虫的抗性治理及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田间多次交配棉铃虫种群对Bt棉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采用改进的F2代法和含毒饲料法监测河北省邱县和山东省无棣县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对Bt棉的抗性,结果表明:邱县和无棣县田间棉铃虫雌蛾普遍存在多次交配现象(1次交配率仅占30.0%~38.2%),改进的F2代法估测得这2个多次交配种群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82 6(0.031 1~0.134 0)和0.076 4(0.026 5~0.126 3);含毒饲料法测定这2个地区棉铃虫对Cry1Ac毒蛋白的抗性分别为20.9倍和12.5倍,达到中等水平抗性。说明2个地区棉铃虫的抗性已处于上升阶段,需尽快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