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木薯幼苗期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木薯品种华南205自然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肥(N∶P2O5∶K2O=28∶6∶6)3种施用方式(100%作基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及25%作基肥+50%第1次追肥+25%第2次追肥)对木薯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复合肥不同施用方式均可提高木薯种子出苗率,加快幼苗生长,增加幼苗N、P、K的含量和积累量,促进根系及苗木各器官的协调生长,提高苗期质量指数和植株N、P、K积累量和养分利用率,以复合肥以25%基肥+50%第1次追施+25%叶面肥追施的施肥方式对木薯生长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麻风树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60 g/桶有机肥、120 g/桶有机肥、180 g/桶有机肥、20 g/桶复合肥、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对麻风树出苗、生长、养分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加快麻风树出苗,但有降低出苗率的趋势,其中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的出苗率最低,比不施肥处理的出苗率降低7.85%。施肥可明显促进麻风树主根、侧根、地径、茎、叶的生长,增加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提高苗木质量指数,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之间的地径、茎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苗木质量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有减少4条侧根总长和一级侧根数的趋势。施肥可提高麻风树氮、磷、钾的含量,显著增加氮、磷、钾的积累量(P0.05),其中以施20 g/桶复合肥的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施20 g/桶复合肥+120 g/桶有机肥,但两者差异不显著;3个有机肥施用量处理的氮、磷、钾含量及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对促进麻风树生长及改善养分状况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品种华南205自然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30 g/盆,折算后为0~4.246 t/hm2)施用量对木薯幼苗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加快木薯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随着施用量的变化,木薯幼苗的根系生长显著增加。苗木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期质量指数和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养分利用率均先增加后减小,肥料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则显著下降。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施用量10 g/盆(折算后为1.415 t/hm2)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湖南省2016—2017年度油菜施肥情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农户100%施用了化肥,而仅有11.2%农户施用了有机肥。N∶P_2O_5∶K_2O的比例为1∶0.42∶0.51,而高化肥氮投入量前50%的样本中,化肥平均投入量的N∶P_2O_5∶K_2O比例为1∶0.36∶0.36。结合湖南省推荐施肥量分析表明,30%、50%的农户分别有约30%、20%的节氮、磷空间,30%的农户有18.4%的节钾空间,50%的农户有5.7%的节钾空间。油菜施肥次数以2次所占比例最高,基本施肥方式为基肥+1次追肥、苗床肥+基肥,45.6%的氮肥作基肥施用。由此提出湖南省油菜种植的改进措施主要有:提倡有机肥替减化肥;营养元素协同增效减肥;应用新型肥料与改进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麻疯树基肥施用适宜深度,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深度(0、10、20、30 cm)对麻疯树云热-1号根、茎及叶生长、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施肥可显著促进麻疯树各器官生长,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和积累量。其中,在试验初期,地径和茎高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之后,地径和茎高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其次是施肥深度10 cm的。随施肥深度增加,4条侧根总长、1级侧根总数、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积累量先增而后减,其中均以施肥深度20 cm的最大,处理间植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氮、磷及钾积累总量的差异显著;肥料深施(10~30 cm)也明显提高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可见,麻疯树基肥施用土层深度以20 cm较适宜。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我国广东、广西中晚熟荔枝肥料施用种类、施肥量、施肥方法,并计算其纯N、P2O5、K2O施用量及其比例。结果表明:①我国中晚熟荔枝施肥种类包括单质肥料、复合肥、有机肥料,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施用量(N+P2O5+K2O)占总施用量的比例为0~42.5%,平均为19.6%;②在施肥方式上,撒施、沟施、穴施、淋施、叶面喷施并存;③施用纯氮、磷、钾量为244.3~1 300.5 kg/hm2,平均为753.5 kg/hm2;④氮、磷、钾施用比例平均值为N∶P2O5∶K2O=1∶0.76∶1.28,与植株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并不匹配,普遍存在磷、钾比例过高的现象,大量施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和高磷、高钾复合肥是造成磷、钾施用量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本地糯高粱红缨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糯高粱的物质生产和氮、磷、钾积累量的影响。在拔节期设置5个不同的钾肥处理(CK,不施任何肥料;K1,拔节期施入K_2O 75 kg/hm~2作追肥;K2,拔节期施入K_2O 150 kg/hm~2作追肥;K3,拔节期施入K_2O 225 kg/hm~2作追肥;K4,拔节期施入K_2O 300 kg/hm~2作追肥)。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糯高粱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而且均会随着施钾量的增多而提高,在K_2O 150 kg/hm~2达到最高,施钾量继续增加,其植株株高、叶面积、产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氮、磷、钾积累量反而减小。在移栽前施入N 75 kg/hm~2、P_2O_5 75 kg/hm~2做基肥,在拔节期施入N 75 kg/hm~2、K_2O 150 kg/hm~2做追肥时,为糯高粱施肥的最佳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小麦施肥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2015年对湖北省1 218个农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小麦种植中施用有机肥的农户仅占6.24%;化肥品种中,施用尿素、碳铵和复合肥的农户比例分别为73.89%、53.12%和62.32%,而施用单质磷、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农户比例较低;全省小麦氮(N)、磷(P_2O_5)、钾(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136.5、54.7和41.3 kg/hm2,N∶P2O5∶K2O为1∶0.40∶0.30,化学氮、磷、钾肥投入量分别占养分投入总量的96.26%、95.98%和95.64%。施肥量分级结果显示,氮、磷、钾施用量不足的农户比例分别为25.29%、34.32%和43.02%,未施用钾肥的农户约占1/3;随施肥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增加趋势;肥料一次性基施的比例超过1/3,基施氮肥用量平均占总氮量的3/4左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湖北省小麦产量水平及肥料利用效率,需加大有机肥投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重视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增加施肥次数,调整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提倡机械施肥,基肥由撒施浅施改为深施。  相似文献   

9.
<正>春耕肥料应以有机肥为基础,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具体备肥因作物而异,对于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春小麦等大田作物提倡施用有机肥,大部分磷、钾肥及不超过总量半数的氮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或种肥;对果树、蔬菜而言,则必需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化肥的一部分作基肥,其余作追肥。此外,还要持续关注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复肥是春耕时期主要肥料基肥应该主要选用养分配比适宜的复合肥,或适量的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或硫酸钾等单质化肥配施;北方地区有用磷酸二铵作基肥或种肥的习惯,但二铵是一种高磷、低氮、无钾的二元复合肥,施用时要与适量的氮、钾肥配合。对长期高产而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芸豆高产高效,在冀西北坝上芸豆主产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施肥方法,设基肥(撒可富复合肥375 kg/hm~2,播种前施入)和追肥(尿素75 kg/hm~2,结合灌水施入)2种,副因素为灌水时期(初花期灌水、初花期和鼓粒期2次灌水、鼓粒期灌水),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芸豆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基肥较追肥更利于芸豆各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芸豆对三大养分的需求量顺序为磷钾氮,其中,初花期到始熟期植株地上部的氮磷钾积累量增加得最快,其次是苗期到初花期。早施肥、施基肥、施用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有助于氮磷钾在地上部植株中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1年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进行了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肥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硫酸钾优于钾镁肥,增产约15.3%;施用过磷酸钙优于钙镁磷,增产约17.5%.齐苗7d后追肥,不管肥料的搭配怎样,产量均低于齐苗期追肥的效果.建议马铃薯冬种的肥料配比为钙镁磷(折P2O5:3 kg/667 m2)+硫酸钾(折K2O:15.0 kg/667 m2)+尿素(折N为10.3 kg/667m2).施肥方式为:氮肥50%作基肥,余下50%在齐苗期用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钾肥60%作基肥,余下40%在齐苗期追肥施用.  相似文献   

12.
<正>1施肥时期和用量1.1幼树期施肥。杨梅幼树施肥,以促进生长、早日形成树冠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促进根系伸展和树冠迅速扩大,除种植前施足基肥外,在3~7月份的生长季节,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以每月l次为最佳,同时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氮、磷、钾的比例大致在1∶0.5∶1。如用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指接近等量式的复合肥),每次每株施0.1~0.15 kg,或用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料或硝酸钾和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胡麻养分吸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的方法,以‘陇亚杂1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胡麻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干物质、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g/kg的氮肥施用量显著提高了胡麻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基肥量由0.1g/kg增加到0.2g/kg时,胡麻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吸收量,籽粒产量均未显著增加.施用量为0.2g/kg的氮肥分基肥(2/3)和现蕾期追肥(1/3)两次施用,改善胡麻氮磷钾营养及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全部作为基肥施用,前者的籽粒产量较后者提高了36%.施用化学氮肥时,2/3基肥+现蕾期1/3追肥方式的效果优于全部作为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以三年生凤丹(Paeonia ostii ‘Fengdan’)油用牡丹为材料进行基肥施用比较试验,每株分别施用油枯(0.1、0.5、1.0 kg)、牛粪(0.1、0.5、1.0 kg)、牛粪(0.1、0.5、1.0 kg)+复合肥(0.1 kg);以凤丹油用牡丹幼苗为追肥施用比较试验材料,每株分别施用高氮复合肥10、30、50 g,研究了施用不同基肥及追肥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指标、叶片生长指标、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基肥对油用牡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为牛粪+复合肥牛粪油枯,其中以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在追肥试验中,施用10 g复合肥对幼苗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数等生长指标的促进效果最佳。基肥施用牛粪0.5 kg+复合肥(0.1 kg),追肥施用复合肥(N:P:K=25:5:10)10 g/株对油用牡丹凤丹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种类及施肥量对桃容器苗生长及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影响,为快速培育出优质桃苗木而筛选出最适合的施肥方法。[方法]采用13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处理下桃容器苗株高、地径、冠幅、分枝数量、一年生枝条长度等生长指标及SPAD的变化。[结果]在植物生长季施用平衡型复合肥料比磷钾型腐殖酸肥料更适合植株生长;平衡型复合肥与低浓度EM菌剂组合施用比复合肥单独施用,更有利于桃容器苗的生长。[结论]生长季施用浓度1∶1 000~1∶500的氮、磷、钾平衡型(20∶20∶20)复合肥+浓度1∶200的EM菌剂最有利于桃容器苗的生长及快速成苗。  相似文献   

16.
以麻疯树FD-8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复合肥施用量(0~30 g/盆,折算后为0~4.246 t/hm2)对秋播麻疯树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能明显加快麻疯树幼苗出土,促进幼苗生长,提高植株N、P、K含量和积累量。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麻疯树出苗率、根系生长量、地径、茎高、干物质积累量、苗木质量指数及植株N、P、K积累量先增加而后下降,肥料N、P、K养分利用率则显著下降。其中,复合肥(N∶P2O5∶K2O=28∶6∶6)施用量10 g/盆(折算后为1.415 t/hm2)的综合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对柳杉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制定柳杉壮苗施肥措施及其人工林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盆栽柳杉幼苗,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不施肥(CK,处理1)、施硫酸造粒肥(处理2)、施蒸汽造粒肥(处理3)和施有机肥(处理4)4个处理,1年后测定各处理苗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盆栽土壤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结果】各施肥处理的柳杉苗木生长、养分积累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均极显著高于CK(P<0.01),其中处理2的苗高最高、地径最粗,分别比CK增加24.4%和40.7%,处理3的植株干物质、氮、磷、钾养分含量最高,分别比CK高216.0%、119.4%、192.0%和198.8%,处理4的幼苗盆栽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施用硫酸造粒肥能加快柳杉苗木出圃,施用蒸汽造粒肥培育的柳杉苗木更适用于多风易致苗木损伤弯折林地造林,施用有机肥可活化土壤中的氮、磷、钾明显提高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2009和2010年湖北省水稻主产县(市)的1 027个农户水稻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水稻养分施用量、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现状、与2003年湖北省农户水稻施肥状况作了比较,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对该省施肥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化肥养分投入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所有种植水稻的田块均施用了氮肥,只有极少数农户施用有机肥和微肥.全省水稻氮(N)、磷(P2O5)和钾(K2O)平均使用量分别为184.0、63.8和67.4 kg/hm2,N∶P2O5∶K2O的比例为1.00∶0.35∶0.37.水稻氮肥施用量偏高;晚稻施磷肥不足与中稻施磷肥过量的现象较为突出;施钾肥不足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为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严重失衡;氮肥施用量偏高,绝大多数农户将氮肥以基肥或基肥与分蘖肥施入;钾肥施用量普遍不足,有相当多的农户不施用钾肥;氮、磷、钾比例以及基肥追肥比例不协调;同一地区内农户之间肥料施用不平衡;施肥不合理以及施肥方法不当导致肥料利用率较低,水稻单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立和推广湖北省水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体系,对实现该地水稻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东省恩平市晚稻种植生产过程中施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晚稻平衡施肥提供参考,该研究通过农户抽样调查,对恩平市20户(样本)晚稻种植户晚稻施肥状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恩平市晚稻生产的施肥次数为1~3次,施用肥料以15-15-15颗粒复合肥料为主,用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补充氮、磷、钾,未施用有机肥。氮(N)、磷(P_2O_5)、钾(K_2O)的平均施用量为186.55kg/hm~2、61.84kg/hm~2、131.51kg/hm~2,肥料施用量N∶P_2O_5∶K_2O=1.00∶0.33∶0.70。由此可见,广东省恩平市晚稻生产中肥料施用量偏高,特别是氮肥投入偏高,忽视有机肥,重追肥轻基肥,应通过测土配方后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运城市盐湖区桃园施肥状况,对该地区有代表性的22个桃园施肥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果农有95.4%施用了化肥,而仅有18.1%果农施用了有机肥;果农盲目施肥,同时存在施肥过多和肥料不足的情况,导致氮、磷、钾养分比例失衡;结合桃树推荐施肥量分析表明,50%的果农节约氮、磷、钾空间分别有62.7%、51.1%、17.8%;果农比较重视基肥的施用,在桃树的花芽分化期、果实硬核期和膨大期追肥投入不足。因此,运城市盐湖区桃园应增加有机肥用量,合理调控氮磷养分的投入,根据树体生长规律分期施肥,以提高桃子的品质,实现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