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区,以江单4号为试材,在4.5万株/hm2、5.25万株/hm2、6万株/hm2、6.75万株/hm2、7.5万株/hm2 5个种植密度下,研究种植密度对江单4号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6.75万株/hm2下最高,为13 056.15 kg/hm2;淀粉含量同样是先增后减,在6万株/hm2密度下达到最高,为72.2%,与其他密度相比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油分含量表现为减少的趋势,变化不大。玉米江单4号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及蛋白质含量影响有一定差异,对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浚单509为鹤壁市农科院自主研发的玉米杂交种,已参加部分省生产试验,表现突出。本试验设置5.25万~9.00万株/hm26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浚单509叶面积、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指导浚单509的田间生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509叶片数和棒三叶叶面积呈减少趋势,单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也相应减小,但减小较少;随着密度的增加浚单509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其最适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以迪卡638为试验材料,设置a(5.25万株/hm~2)、b(6.00万/株hm~2)和c(6.75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分别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N含量、光合有效辐射、穗层透光率和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迪卡638在3种密度处理下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值出现在c处理的抽雄期,叶N含量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正相关。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光合有效辐射和穗层透光率均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迪卡638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下降,穗行数、出籽率和产量上升,在c处理密度(6.75万株/hm~2)处理下产量达到最大值8 044.6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4月16日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5月26日播种)、不同种植密度(4500067500株/hm67500株/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对玉米新品种中地175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玉米叶面积指数和产量都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播期为5月6日时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产量最高(9023 kg/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因此中地175的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  相似文献   

5.
李慧明 《农学学报》2015,5(9):31-35
为了研究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种植密度水平(6万株/hm2、7.5万株/hm2、9万株/hm2和10.5万株/hm2)和3个施肥水平(600、750、900 kg/hm2),研究了密度和施肥量对‘瑞德2号’饲用玉米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株鲜重和干重逐渐减小,而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粗蛋白含量的增加同鲜重、干重相似,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种植密度与施用复合肥的互作效应明显,种植密度9万株/hm2,施肥量为900 kg/hm2时获得最高干物质、鲜物质产量,其粗蛋白含量也为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松玉419在吉林省中部半湿润地区的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万、5.6万、6.3万、7.2万和8.3万株/hm2共5个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松玉419的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降低,群体光合势增加,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单株干物质积累则呈现降低趋势。玉米群体和个体的产量性状相对较为协调的种植密度为6.3万株/hm2,产量可达12 820.5 kg/hm2。  相似文献   

8.
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行距配置( R1:行距40 cm,R2:行距50 cm,R3:行距65 cm)和4个种植密度(M1:4.5万株/hm2,M2:6万株/hm2,M3:7.5万株/hm2,M4:9万株/hm2),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下玉米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郑单958在R2种植方式下的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产量等均高于其他处理;不同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在高密度下各指标均好于其他处理,说明在合理的种植密度下采用R2种植方式能够显著改善玉米群体结构,减少株间竞争,提高群体光合性能,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因此,在玉米种植上,种植方式R2优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条件下糯玉米产量及品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鲁糯6号玉米产量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下降,秃尖增加,鲜穗产量和商品穗数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6.0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达到20 022.0 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各密度间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油分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鲁糯6号最佳种植密度为5.25万~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浚单2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协调玉米产量与子粒品质的关系,采用最新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浚单29’,通过设置5.25万株/hm2~9.0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玉米子粒产量和品质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浚单29’的产量潜力大,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宽,在5.52万株/hm2~8.70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均有11155.4 kg/hm2以上的产量潜力。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29’籽粒的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赖氨酸含量则呈波动变化。综合考虑,‘浚单29’的种植密度以5.52万株/hm2~6.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密度条件下田间试验、干物质测定表明,单株穗粒数、千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性趋势。种植密度7.5万株/hm2以下时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密度大于7.5万株/hm2以上时,产量稳中有降,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干物质测定表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密度呈负相关性,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性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不服从这种规律,有减少的趋势。产量和干物质积累进程表明,7.5万株/hm2是祁连山北麓灌溉区最适宜的玉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浚单28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发挥浚单28的产量潜力,探求适宜的种植密度,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浚单28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叶绿素、植株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浚单28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重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植株抗倒伏能力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密度为6.00万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1662.5 kg/hm2,在实际生产中,推荐浚单28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玉米苏玉29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苏玉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的种植密度,为提高该品种的单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苏玉29的株高、穗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叶绿素相对含量、百粒体积和百粒重则下降,产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苏玉29在67 500万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为8 805.0kg/hm2。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超试1号产量及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超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源库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比叶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每穗粒数和可粒重降低,其库容量下降,但高密度处理(9.67万株/hm2)的产量显著提高,比6.75、...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和种衣剂处理对小豆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比较了3个种植密度和3个种衣剂处理对‘辽引红小豆4号’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探讨适合辽宁小豆生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0万株/hm2小豆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最大,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小豆豆荚长度最大。10万株/hm2小豆的单株产量最大,但15万株/hm2小豆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最高。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小豆单株产量、小区产量和折合公顷产量均最高。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小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特性指标,而对胞间二氧化碳(CO2)浓度没有明显影响。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小豆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同时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也均达到最高值。10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对小豆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最显著,而15万株/hm2+6.25%亮盾-精甲·咯菌腈处理的公顷产量最高,是‘辽引红小豆4号’最佳的田间栽培模式。这些结果为我国小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适于机械化的中矮秆高粱杂交种吉杂137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5个种植密度(10.5万、12.0万、13.5万、15.0万、16.5万株/hm~2)对吉杂137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冠层中下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照度、透光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在灌浆期之前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各密度处理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后下降,且15.0万、16.5万株/hm~2密度处理下降最快;穗粒质量、千粒质量、穗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15.0万、16.5万株/hm~2密度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密度处理;吉杂137的经济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经济产量、经济系数最高。研究表明,种植密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吉杂137光合特性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吉杂137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群体结构,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鲜食糯玉米由于其生产力和营养特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生产上一直以明确不同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效益及产量构成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单株叶面积、穗部性状、根冠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比较分析,拟阐明种植密度对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苏玉糯1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显著,种植密度为8.1万株/hm~2时鲜穗产量最高,而鲜粒产量的最高值出现在7.2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单株鲜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及单株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表现为降低的趋势,就群体而言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玉米/芸豆间作模式下,芸豆种植密度从7.8万株/hm2到19.2万株/hm2变化过程中,芸豆产量呈抛物线变化,种植密度变化主要影响芸豆单株荚数和粒重,对单荚粒数影响较小.同时,种植密度对芸豆籽粒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影响较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籽粒外观品质变劣程度加剧,籽粒淀粉含量、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极显著增加.综合产量及品质指标分析,在此种植模式下,芸豆密度为12.5万株/hm2时可实现优质高产,是玉米间作芸豆的最佳密度配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对夏玉米穗位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夏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郑单958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共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结果表明,清水处理随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SPAD值和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玉黄金处理较清水处理SPAD值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在8.25万株/hm2共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结果表明,清水处理随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SPAD值和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玉黄金处理较清水处理SPAD值增加,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在8.25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0815.29 kg/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0815.29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