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永良4号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期,其次为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拔节期不灌水后复水对春小麦后期株高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补偿能力有限。与CK相比,拔节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42.41%,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8.09%和12.09%,且穗粒数也降低了39.01%;抽穗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33.94%,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5.35%和10.69%,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6.64%和11.60%;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20.80%,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3.06%和12.58%,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8.19%和11.97%;成熟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下降不明显,产量降低了5.98%,而WUE提高了21.38%;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株高、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成熟期不灌水和充分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而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不同灌水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WUE和IWUE;春小麦成熟期不灌水、施纯氮180kg/hm2,为甘肃河西绿洲地区较适宜的灌水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施氮措施对甘肃河西绿洲春小麦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地区,以春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试验材料,在春小麦不同生育期进行灌水(充分灌水(CK),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不灌水5个水平)及施氮(施纯氮0,120,180 kg/hm2)完全组合设计,共计15个处理,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春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产量构成要素、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质量、WUE和IWUE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小麦永良4号的水分敏感期为拔节期,其次为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拔节期不灌水后复水对春小麦后期株高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补偿能力有限。与CK相比,拔节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42.41%,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8.09%和12.09%,且穗粒数也降低了39.01%;抽穗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33.94%,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5.35%和10.69%,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6.64%和11.60%;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降低了20.80%,籽粒产量和WUE分别降低了33.06%和12.58%,且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降低了18.19%和11.97%;成熟期不灌水处理的冠层干物质量下降不明显,产量降低了5.98%,而WUE提高了21.38%;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株高、LAI、冠层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成熟期不灌水和充分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而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灌水处理的春小麦籽粒产量、WUE和IWUE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结论】不同灌水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以提高春小麦的WUE和IWUE;春小麦成熟期不灌水、施纯氮180 kg/hm2,为甘肃河西绿洲地区较适宜的灌水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冠层形态结构特性对林芝地区春青稞产量的影响,以高产和中高产2种类型8个春青稞品种为材料,采用高产栽培方法,分析了高产春青稞品种群体动态及其冠层形态结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与中高产品种相比,1)产量:平均高28.5%;2)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平方米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分别高8.5%、10.4%、15.6%和16.1%;3)分蘖期最大总茎数低20.11%,干物质积累量低28.3%;拔节期-灌浆期间分蘖消亡速度低17.44%;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高17.5%,分蘖成穗率高9.06%;4)冠层形态:上三叶叶面积分别大94.52%、59.02%和40.50%;上三叶基角、开张角和披垂度均表现为旗叶倒二叶倒三叶的规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基部第2节间粗短的茎秆特性以及长穗和穗下节间长而粗的穗部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高产大豆育种提供依据,以69个夏大豆品系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其性状,研究大豆冠层荚粒空间分布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豆冠层各部分荚粒数量分布不均等、变异幅度存在差异。2)顶部荚数、顶部粒数、上部荚数、上部粒数与大豆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其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4.1%、35.1%、20.3%和22.4%,在大豆育种中应选择植株顶部荚(粒)数、上部荚(粒)数较多的品系为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迪卡517、普通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设置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3个种植密度,通过202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和有效穗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冠层透光率、茎粗、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迪卡517的冠层透光率、7.5万株/hm2和9.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高于郑单958,叶面积指数、株高、穗位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6.0万株/hm2密度下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千粒重均小于郑单958。2个玉米品种相邻密度间的变化幅度不同,迪卡517有效穗数相邻密度间的增幅大于郑单958,其余各指标相邻密度间幅度的变化均小于郑单958。迪卡517在9.0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郑单958在7...  相似文献   

6.
5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条件下,在玉米9叶期前,分3次采集玉米冠层图像,同步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析了通过玉米冠层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的冠层覆盖度和10种色彩指数与玉米地上部于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的关系,以逐步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玉米长势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氮积累量与冠层覆盖度和大部分色彩指数间呈显著相关,其中冠层覆盖度与长势指标间的相关性最强,且大部分色彩指数与长势指标间呈非线性相关.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和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两个系列模型均能较准确地预测玉米地上部干物质质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质量,以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估算模型的预测效果,除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系数外,其余指标均好于基于冠层覆盖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但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新疆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光合性能及产量构成特征,为新疆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选择5个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探讨各处理群体冠层光合性能指标、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构成的特征.[结果]耐密型品种中单909叶面积指数(LAI)大小适宜,LAI到达峰值的时间较早,抽雄前与灌浆后LAI变化速率较小;花后光合势的比例、净同化率较高,粒叶比较大,总干物质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时间较长,高密度下收获株穗数和产量较高;稀植大穗型品种中单808虽然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均较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大,但花后光合势所占比例、净同化率和粒叶比均随密度增加显著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13.5×104株/hm2),群体收获穗数及穗粒重显著降低,严重制约了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新疆干旱气候生态条件下,利用膜下滴灌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照资源优势,选用冠层光合性能强的耐密型玉米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挖掘品种自身的高产潜力,最终实现大面积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率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常规栽培为对照(CK),设置耕层优化模式(T1),冠层优化模式(T2),行距配置优化模式(T3),耕层+冠层优化模式(T4),冠层+行距优化模式(T5),耕层+行距优化模式(T6),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优化栽培方式有助于增加水稻叶面积、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其中以耕层+冠层优化模式的产量最高,比对照高出19.20%,其次是耕层+行距优化模式,产量比对照高出13.92%。【结论】优化栽培模式能够增加水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提高光温水利用效率最高,耕层+冠层和耕层+行距优化模式的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SHW)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和高产潜力,研究SHW衍生品种的物质积累与分配、冠层结构与光合特性,为区域小麦遗传改良和产量提升奠定基础。【方法】2011-2013年在四川广汉市选择3个SHW衍生品种和5个非SHW衍生品种(普通小麦品种),测定主要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与分配、开花灌浆阶段的冠层结构与光合参数。【结果】联合方差分析表明,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年际、品种及其互作效应,且年际效应大于品种与互作效应。SHW衍生品种3年平均产量9 163 kg•hm-2、19 133粒/m2、千粒重47.5 g,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高12.31%、5.31%和7.95%;其干物质积累速率,尤其是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速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品种,如播种-分蘖、分蘖-拔节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高18.66%和20.46%,相应地主要生育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转移贡献率也高于普通小麦品种。成熟期SHW衍生品种的叶片、穗轴(颖壳)、茎鞘干物质占成穗茎总干重的比例分别比普通小麦品种低15.46%、7.14%和2.65%。SHW衍生品种植株中等偏高,但上部叶片短而宽,株型相对紧凑;开花期参试品种之间冠层分析仪参数没有显著差异,但SHW衍生品种在灌浆中期的太阳直接辐射透过系数较低,而消光系数较高。SHW衍生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较高,而旗叶光合速率优势不明显。籽粒产量与粒数/m2、花后叶片SAPD、灌浆中期群体光合速率、消光系数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参试的SHW衍生品种株型相对紧凑、前期物质积累较快,成熟后非籽粒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较低,花后冠层叶片持绿期较长、群体光合效率较高,粒数与粒重协调、增产明显。  相似文献   

10.
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相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小麦冠层温度对产量作用的实质,探索小麦低温育种工作的技术路线,以1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籽粒灌浆各阶段的冠层温度和源库活性指标分别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对冠层温度指数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进行了通径分析和决策分析,对品种的产量结构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期冠层温度指数与各源库活性综合指标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冠层温度指数与籽粒充实指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负相关,而与潜在库容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因素对籽粒充实指数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冠层温度指数>千粒库容>千粒重,各因素对潜在库容的决定作用顺序为千粒库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参试品种被分为4类,各类之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差异明显。可见,小麦冠层温度主要通过籽粒充实指数间接作用于产量,低冠层温度和大潜在库容的优化组合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不同追肥水平和追肥时期条件下,研究冬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菜返青期和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抛物线型关系,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春后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总角果数与返青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型关系,与终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各生育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每角粒数与初花期干物质积累量与返青至初花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千粒重仅与终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线性相关。较高的追肥量有利于油菜春后干物质积累增加,追肥时期适当推迟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以薹花期两次追肥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2.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它栽培方式干物质生产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乳苗抛栽和手插秧、抛秧、水直播的干物积累与分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经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至灌浆期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之间的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抽穗前干物质积累量的正相关未达显著水平,与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稻乳苗抛栽干物质积累速度低,抽穗灌浆期至成熟期绿叶和茎鞘干重比例较高,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番茄植株鲜物质分配到根、茎、叶片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约为l%、20%、50%和30%,干物质分配到根、茎、叶片和果实中的比例分别约为2%、25%、47%和26%。果实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为26%,果实干重与营养器官干重的比率为34%。植株的平均干物质含量为10.2%,其中果实的干物质含量为5.0%,叶片、茎和根的干物质含量分别为11.6%、11.3%和14.9%。  相似文献   

14.
不同滴管带配置对冬小麦干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取样,测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各处理小麦总干物质积累基本呈"S型"变化趋势,离滴管带越近的冬麦,干物质积累越多,且1管4行总干物质积累高于1管5行处理。1管5行边3行花后光合能力最弱,干物质积累最少,总干物质运转主要在花前,其余4个处理则相反,干物质主要靠花后积累。各处理小麦总的干物质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均为籽粒最高。不同处理对主茎产量性状影响不大,对分蘖穗产量性状影响较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特点及影响粳稻品种氮素吸收的主要物质生产因素,以期为粳稻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8~2009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94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植株各器官干物重和含氮率、产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吸氮量的大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不同氮素吸收型粳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吸氮量的差异很大。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氮素高效吸收型粳稻品种各生育阶段群体及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大,根干重、茎鞘叶干重、穗干重也显著大于氮素低效吸收型品种,但经济系数无明显差异;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生产量对总吸氮量的作用大于经济系数的作用;抽穗前物质生产量、抽穗后物质生产量对成熟期物质生产量均有重要的作用,前者略大于后者;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对群体干物质生产量的作用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抽穗前更明显;提高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成熟期穗干重有利于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结论]促进单穗干物质生产量尤其是抽穗前单穗干物质生产量,促进抽穗前后茎鞘叶干重和抽穗后穗干重的提高可显著提高氮高效吸收型品种成熟期群体物质生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高原大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以青海乐都紫皮大蒜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萌芽期至成熟期大蒜植株鳞茎、假茎、叶片、蒜薹等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大蒜植株可食用部位的总干物质积累及鳞茎部位的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至成熟采收期干物质积累量达最大;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则在植株生长旺盛期积累量达最大,后期降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随着植株生长中心发生转移,鳞茎是干物质分配的主要器官。在生长前期鳞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生长后期分配比例上升;而茎叶干物质分配比例在蒜薹伸长期达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大蒜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分配是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变化,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茎叶部位,蒜薹采收后干物质主要分配并转移至鳞茎部位。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大棚黄瓜干物质生产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25℃、30℃、35℃三种温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大棚黄瓜的干物质生产随生育发展适温提高,果实的干物质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0℃温度处理在生育前期的NAR、LAI及总干重量最高,最利于干物质向果实分配,35℃温度处理在生育后期的NAR、LAI总干重最高,最利于干物质向果实分配。温度对全生育期的干物质总分配无显著影响。据此,笔者提出了“干物质分配平衡论”。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干物质的积累是形成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以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从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水平以及不同密度的角度,研究了高产水稻干物质积累的规律。结果表明:中早熟品种比中熟品种齐穗期以前干物质生产旺盛,齐穗期以后则较慢,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从齐穗期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增加量多,最终群体总干物质大,穗干重也大;穗干重,从齐穗期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增加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和移植密度的减少而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